当前日期:

目录

马鞍山的供销商业始于建国初期。1950年,马鞍山矿区成立职工消费合作社,由职工自愿入股组成,在金家庄和向山两处开展业务经营。1951年,采石、慈湖、霍里的农民采取自愿入股的形式,办起三个农业消费合作社,入股农民1.83万人,股金总额折合人民币2.74亿元(旧币)。主要经营生产、生活资料和农副产品收购,并承接中国粮食公司粮油代购代销业务。同年下半年,马鞍山的消费合作社划归南京市消费合作社领导。1953年,改由当涂县供销合作社领导。经营品种扩大到粮油、肉食品、蔬菜、糖烟酒、纺织品,百货、五金交电、文化用品、土产日杂和农业生产资料等。1955年,矿区供销合作社并入矿区贸易公司,与矿区商业局合署办公。1956年8月,马鞍山采购供应站成立,开始具有市供销合作社雏形,下设采石、慈湖、霍里、金家庄等5个门市部、3座仓库,全部职工503人。1957年7月,采购供应站并入商业局,成为商业局的土产科,专事供销业务的指导管理。1961年9月,安徽省供销合作社马鞍山办事处建立,下设土产生资废品经理部、日用杂品经理部和宁芜路、江边2座仓库。在农村设采石、向山2个供应站及慈湖门市部。其业务范围主要是:农副产品采购供应,农业生产资料、土特产品、废旧物资收购及供应,大集镇以下工业品零售以及农村市场、集市贸易的管理等。1962年10月,改为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文化大革命”初期,供销系统受到严重冲击,业务经营处于半瘫痪状态,少数营业部被迫停业。直到1970年,业务工作才逐步恢复正常。1971年12月,市供销社再度与商业局合并,成为商业局下属的土产公司。1975年,在废品站的基础上,组建废旧物资回收公司,隶属市商业局。为适应业务往来的需要,1976年2月,改土产公司为土产农资公司。1976年4月,重新恢复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建制,下设土产农资、废旧物资回收2个公司和采石、慈湖、霍里、向山4个基层社。1980年,土产农资公司划分为土产日杂、生产资料和果品副食3个公司。1984年1月,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改为马鞍山市供销合作联合社。同年,增设棉麻公司和濮塘基层供销社。1985年又成立供销贸易中心。至此,市供销社下属有废旧物资回收、土产日杂、果品副食、生产资料、棉麻5个公司、5个基层供销社和1个贸易中心。市供销社自恢复后,积极开拓业务,发挥了城乡物资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1983年纯购进额2208万元,纯销售额2908万元,分别比1976年增长90.5%和72.3%。1979~1983年5年间,共向国家缴纳营业税金304.6万元,纯利润764.8万元,上缴国库477万元。据1984年二季度末统计,全系统营业网点141个,营业人员1258人,分别比1976年同期增加56.7%和50%。至1986年,市供销社下属机构增至152个,共有职工1811人。其中:企业管理机构18个,387人;企业经营机构122个,1193人;仓储运输机构12个,231人。社会商品零售额2070万元,其中对居民和社会集团零售额1889万元,对农民的生产资料零售额181万元。纯购进总额2525万元,纯销售总额4307万元。省内外调进总额981万元,调往省内外总额761万元,年末库存总额1449万元。1987年,市供销联社撤销,下属机构改隶市商业贸易委员会。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