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马鞍山自然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临江近海,水陆交通便利,这些有利因素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矿山开采业是马鞍山历史最悠久的行业之一,迄今已有80多年历史。民国初期,一批私营铁矿公司即在马鞍山开采铁矿石。因当时国内炼铁能力极为有限,大批优质矿石均被日本商人廉价收买。抗日战争期间,马鞍山矿区沦陷。日本侵略者为掠夺矿产资源,在马鞍山设立矿业所和制铁所。抗日战争胜利后,矿山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接管。直至建国前夕,原有的10座日产20吨生铁的小高炉已被破坏殆尽。
新中国建立后,马鞍山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50~1953年,6座70多立方米的小高炉建成投产,为马鞍山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短短几年中,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建设者,以高昂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和创造性的工作精神投入生产建设。到1957年马鞍山市建立初期,全市工业已发展到23家,职工1.54万人,年工业总产值6286万元。1958年,马鞍山钢铁公司成立,到60年代初,马钢已初步形成从矿山到轧钢的一整套生产系统。钢铁工业的发展,促进和带动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建市初期,全市地方工业只有21家企业,年产值仅1853万元。到1965年,虽经几上几下的调整,仍以年均13.4%的速度递增。这期间,有50多家企业相继建立,近百种产品供应市场,主要工业产品有化肥、橡胶、针织、服装、皮革、饮料酒、机制纸、家具、农机、建材和文教用品等,地方工业初具规模。“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马鞍山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不少企业一度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跌落,每年仅为6.2%。1967年工业总产值比1966年下降56.7%。直到1976年以后,才逐步走上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在党中央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指引下,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企业经过全面整顿,面貌发生很大变化。通过推进技术进步,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职工的文化和技术素质明显提高,企业开始树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观念,从过去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和经营、技术开拓型转变。1979~1986年短短的8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5亿元,实现利税27亿元,比1978年前20年工业产值的总和还多29.6%。特别是1981~1985年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1.1%,累计实现利税16.82亿元,实现了产值、利税两个同步增长,成为建市以来工业发展的最好时期。
经过30多年的建设,马鞍山已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体,拥有多种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城市工业体系。马鞍山钢铁公司已由单一的炼铁厂发展成为拥有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完整配套生产体系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年工业总产值9.97亿元,利税4.6亿元,分别占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1%和75.7%。地方工业中的金属制品业、机械加工业,利用钢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钢铁产品深度加工。纺织、电子等新兴行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地方工业已由原来的以轻手工业为主的单一结构发展成为具有化工、机械、轻工、纺织、电子、食品、建材、电力、金属制品等多种行业的综合结构,并具备相当规模和经济实力。到1987年底,全市(含当涂县)工业企业达700家,职工15.3万人,全部工业总产值24.34亿元。其中乡办以上工业总产值21.39亿元,比1983年增长61.4%,平均每年增长12.7%;市区工业总产值18.11亿元,比1981年增长96.8%,平均每年增长12%。在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的比重为90.6%,工业提供的国民收入占全市国民收入总额比重的63.8%,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8.7%。在出口商品收购总值中,工业品占75.7%。1987年,全市621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17亿元,上交利润1.4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为: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产值79.74元,每百元产值占用定额流动资金30.07元,每百元资金提供利税27.77元,每百元产值实现税利30.47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3267元。
马鞍山的工业经济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把马钢建设成特大钢铁联合企业这一主体,带动地方化工、机械、轻纺、电子、电力、建材等支柱产业协调发展。以名、特、新、优的“拳头”产品向外辐射,使粗放型产品向精加工、深加工方向发展,形成开放式的崭新格局,进一步使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并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为马鞍山工业全面起飞创造条件。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