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马钢机修厂]
马鞍山钢铁公司机修厂位于雨山区三台路南侧,西南为第三炼钢厂,东南为第一炼钢厂和车轮轮箍厂,东邻马钢动力厂31号变电所。全厂占地面积3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47万平方米。
机修厂的前身最早为马鞍山铁矿厂机务股。1953年6月扩充为修配厂,承担矿山机械、高炉设备的配件制作任务。后几经变动,1955年3月成立总机械师室。1958年7月,总机械师室改为机修车间。同年10月25日,正式成立马钢机修厂,下设铸造、机修、锻铆3个车间和1个起重队。1959~1962年,机修厂一度改为马钢机修总厂。1986年5月,机修厂的一铸钢车间、机床大修车间划出,与动力厂动修车间合并组建第二机修厂。至1987年底,马钢机修厂共设二铸钢、三铸钢、铸铁、铆焊、锻造热处理、一金工、二金工、机动、轧辊钢锭模、钢锭模、木模等11个车间和20个科室,全厂职工2076人,其中工人1439人,技术人员73人,管理人员134人,服务人员126人,其他人员304人。在技术人员中,工程师25人,助理工程师40人。此外,该厂还主办有集体企业——江东铸造厂,有集体职工897人。
该厂生产加工铸锻件、铆焊件、钢锭模及附件等7大类,约4万个品种。其中热风阀闸板、高锰钢锤头、车轮轮箍钢锭模、烧结机球铁台车、ZU铬锰合金铸钢轧辊分别获得省、部优质产品称号,高炉风渣口获部优产品称号。机修厂主要为马钢各生产厂矿制造冶金设备的备品备件,基建、技措(包括设备更新改造)所需的各种配件,还承担外单位的小批量订货。全厂生产分毛坯和加工两条生产流水线,以单件小批量为特点,最大铸钢件96吨,铸铁件20吨,铸铜件1.8吨,铆焊件13吨。最重加工件91吨,最小加工精密件只有几克重。最大的加工直径为5米,最小加工直径仅几毫米。产品形状复杂,工艺流程长,变化大。有的一件单项产品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模型、浇铸或锻打毛坯、热处理、车、锸、钻、刨、淬火、磨削、探伤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1987年末,全厂固定资产原值4260万元,各类设备512台,总重量5650.9吨,包括各种机床233台,5吨电炉1座。1987年机械产品总产量4.09万吨,其中机械加工件5807吨,铸钢件3614吨,铸铁件2.54万吨,铸铜件224吨,锻钢件1423吨,铆焊件1489吨。工业总产值3955.01万元,内部利润285.02万元。产品合格率为:加工件99.45%,铸铁件91.74%,铸钢件98.75%,铆焊件99.96%。重点项目兑现率98.72%,全员劳动生产率21116元。
马钢机修厂及其前身曾为马钢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1958年3月,马鞍山铁厂的第一炉电炉钢就出自总机械师室1.5吨电炉。同年12月,由机修厂自制的215轧机建成试产,轧出第一根合格钢材。1959年6月,机修厂成功地制造出45吨铁水车,在这一年内,还连续成功地试验出矽钢、滚珠轴承钢、高速工具钢、弹簧钢、铬矽合金钢等五种特殊钢。1962年2月,5吨电炉一次试炼成功轮箍钢。1963年2月,又试制成K840轮箍钢锭模,为试轧我国第一个国产轮箍作好了必要准备。1970年10月,机修厂首次锻制成功军用整体履带板。同年11月,在第一炼钢厂的协助下,成功地浇铸重达96吨的2300毫米轧机机架。1971年,试制成功75平方米烧结机热筛板。1979年,试制成功一烧结厂75平方米烧结机大型冷却机磨擦传动环备件,结束了一直依赖日本进口的历史。
机修厂的企业管理,在60年代前期,曾被称为“江南一枝花”的“花蕊”而闻名。1962年3月,全厂开展“五定、五保”工作,即定产品品种、数量、质量、保证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定人员机构和工资总额,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定产品、材料的消耗定额,保证节约材料,不超过定额指标;定设备数量和使用寿命,保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维护好设备,使设备在检修间隔内安全运转;定成本,保证完成成本计划,并力求降低。到1963年,全厂制订出各种规章制度7类共305种。1964年2月,机修厂学习大庆油田的企业管理经验,并在锻造车间试点,逐步在全厂推广。同年4月,机修厂首次成立规格化检查组,按“三清、五不漏、一条线、规格化”的要求,对全厂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开展基层经济核算,大搞回收利用。上半年盈利56.45万元,结束了连续亏损4年的被动局面。进入80年代以后,机修厂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逐步建立了一系列质量保证体系。国家经委推广的18种现代化管理方法有17种在机修厂得到应用。该厂还编印了网络图册,为企业提供较标准的统筹法运用模式。仅1985年,全厂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所创造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即达446.8万元。1987年,围绕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机修厂开展企业上等级工作,将公司考核的19项升级指标,分解到车间、科室。并制订了车间、科室晋级达标的标准,按月考核,按季度综合评定,挂牌计奖,充实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在方针目标管理方面,全厂确定82个目标项目,其中的质量、消耗、经济效益,均按冶金部颁发的冶金机修企业的标准制订。对82个目标项目,全部进行论证,目标兑现率达95.12%。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开展质量监督抽查活动,对265项、1034件产品进行抽查,抽查合格率为93.66%。对生产车间试行工序质量管理点考评,对关键部位的工序质量进行审评考核。全厂建立QC小组42个,其中3个被评为冶金部优秀QC小组,1个被评为安徽省优秀QC小组。机修厂还修订、增订、完善了公司考核设备的操作、检修、维护三大规程,专业点检指导下的群检工作得到加强,群检范围扩大到通用设备、金切机床、煤气炉窑等。厂控以上设备点检率达到91.99%,通过点检发现问题744项,其中740项得到改正,设备大检查查出的23项隐患和历年立项的25项隐患,全部得到清除。全年实现革新项目170项,经济效益达53万元。开发了高速线材辊环、球铁冷却壁、低合金钢耐磨衬板、高速线材用钢锭模等4项新产品。其中高速线材辊环接近联邦德国进口辊环水平,优于国内同类产品。完成了轧模改造辊环毛坯生产线、木模干燥炉、扩大球铁生产线等工程项目。合金铸钢轧辊采用电加热冒口新技术,8个月共节约合金钢水70吨。1976~1987年,马钢机修厂先后3次获得马鞍山市授予的荣誉称号,5次获得全国重点钢铁企业机修厂劳动竞赛第一名,12次获得安徽省和冶金部授予的荣誉称号。
[马钢第二机修厂]
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二机修厂位于马鞍山南麓,东临金泉街,南、西与马钢第一炼铁厂和第一烧结厂为邻。占地面积11.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
第二机修厂正式成立于1986年6月1日,由马钢机修厂一铸钢车间、机床大修车间和马钢动力厂动修车间合并组建。1987年9月原马鞍山市粉末冶金厂划入马钢第二机修厂,成为该厂的粉末冶金车间。至1987年底,第二机修厂共设铸造、金工、机床大修、锻铆焊、粉末冶金5个车间和15个科室。全厂职工总数1053人,其中工人657人,技术人员51人,管理人员84人,服务人员89人,其他人员172人。在科技人员中,工程师7人,助理工程师12人,助理会计师1人。职工文化程度大专51人,中专(含技校)127人,高中184人,初中及以下691人。
该厂主要设备有:1.5吨电弧炉、CW6110车床、BJ2020龙门刨、C516A立车、X2021龙门铣、M50100导轨磨床、560公斤空气锤等各种设备142台,总重量802吨,装机总容量4480千瓦,固定资产原值572.6万元,净值300.6万元。该厂承担马钢公司中、小型备品备件和部分设备的制作以及机床大修任务,产品主要有加工件、铸造件、铸铁件、有色件、锻钢件、铆焊件和粉末冶金共7大类数千个规格品种。年生产能力为钢水口3960吨,铸钢件2180吨,加工件467吨,大修机床80台。1987年机械产品总产量2442吨,机械加工件521吨,铸钢件2235吨,铸铁件197吨,有色件25.24吨,锻钢件100吨,铆焊件139吨,大修机床39台,粉末冶金产品175.44万件,工业总产值622.06万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产品综合合格率98.51%,设备完好率94.5%,成本降低率5.52%,重点项目兑现率99.82%,电炉金属料消耗1040公斤/吨,电炉冶炼电耗721千瓦小时/吨,千人负伤率0.22‰、粉尘合格率82%。
第二机修厂成立一年来,先后开发9项新产品,其中直径600毫米逆止阀、直径400毫米放风阀等7项产品填补了安徽省的空白。该厂在“满足马钢、面向市场”的方针指导下,利用比较精密、配套的设备,加工高、精、尖产品。先后完成了我国第一台全液压扒渣机的研制和水平连铸成套设备制作任务;改进了炼钢连铸部分的关键设备滑动水口,制成双孔弹性滑动水口和气体弹簧,经马钢第三炼钢厂试用,使用寿命比原设备提高40多倍,最高可达200炉次,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该厂坚持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目标管理为重点,狠抓企业管理的七项基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87年8月经公司验收合格,工序晋级达到公司考核的省级企业标准。设备管理推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和周末强保制,设备故障停机率、千元产值设备事故损失费和计划检修兑现率均完成公司下达的指标。1987年共获得27项科技成果,为公司节约备件资金314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