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马钢第二轧钢厂]
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二轧钢厂位于马鞍山东麓,南靠马钢第二炼钢厂和动力厂制氧车间,北邻马钢第三炼铁厂,东接马钢铁合金厂。厂区占地面积29.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8万平方米。
第二轧钢厂前身为马钢轧钢厂,是马钢公司最早建成的轧钢生产厂,成立于1959年3月7日。1962年7月,马钢轧钢厂和第二炼钢厂合并,改为马钢公司钢厂。1963年1月,第二炼铁厂并入钢厂,更名为马钢公司钢铁厂。同年6月,又改名为马钢第二炼钢厂。1971年12月24日,以原第二炼钢厂的250、500/300、630三个轧钢车间以及机修车间为基础,正式成立马钢第二轧钢厂。至1987年底,该厂共设一轧钢、二轧钢、机修、原料成品4个生产车间和17个科室。全厂职工1945人,其中工人1688人,科技人员63人。科技人员中工程师12人,助理工程师19人,会计师1人,助理统计师1人。职工文化程度大专以上98人,中专99人,高中541人,初中及其以下1207人。此外,该厂还主办有集体企业——江东拉丝厂,有集体职工448人。
该厂主要产品有方坯、等边角钢、不等边角钢、槽钢、圆钢、轻轨等6个品种、20余个规格。钢种主要为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钢。1987年,7.5/5号不等边角钢和5~10号等边系列角钢获部优产品称号,24公斤/米轻轨保持省优产品称号,部优产品率达57.9%,达到中型机组企业晋等的特等水平。年产品总量84.58万吨,其中方坯42.36万吨,钢材42.22万吨。从投产到1987年,共生产钢坯384.75万吨,钢材465.57万吨。1977~1987年,钢材和钢坯分别以8.19%和17.11%的平均发展速度增长,1987年与1977年相比,钢材增长了94.38%,钢坯增长了244.67%。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出售到伊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该厂生产的钢坯除少量为商品坯外,其余主要供马钢第三轧钢厂作小型线材生产的坯料。1987年,该厂创产值3.64亿元,实现内部利润1617.3万元,1980~1987年,累计实现内部利润2.05亿元,上缴税金1.57亿元。
第二轧钢厂主要设备有:端进端出连续燃油加热炉3座,三辊开口销轴式轧机2套,160吨卧式热剪机1台,200吨偏心活塞压杆门式热剪机2台,直径1500毫米热锯机1台,250吨单点门式冷剪机1台,直径550、600毫米悬臂辊式矫直机各2台,金属切削机床79台,锻压设备10台,各类电动机1069台,全厂装机总容量2.07万千瓦,设备总重量5063吨,固定资产原值4024万元。1987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钢材综合合格率99.47%,综合成材率95.27%,工序能耗79公斤标煤/吨,油耗47公斤/吨钢,电耗60千瓦时/吨钢,轧机日历作业率78.69%,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430吨。是年,该厂进行改造性大修,建设一条H型钢生产线,全部采用国内、国际先进工艺和技术,设计年产钢材43万吨,其中H型钢15万吨,工程预计1991年正式投产。这项工程竣工后,将填补我国钢材品种的一个空白。
[马钢第三轧钢厂]
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三轧钢厂位于金家庄区,分东、西两个生产区域,东区座落在幸福路南侧,靠近马钢第二炼铁厂。西区座落在胜利路南侧,与马钢第二烧结厂和材料总库毗连。全厂占地面积16.18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
第三轧钢厂成立于1977年3月17日,其前身是原马钢第二轧钢厂250车间,始建于1958年7月,是马钢第一个轧钢生产车间。1977年由第二轧钢厂划出,与新成立的线材车间合并,组建成马钢第三轧钢厂。1982年2月,原马钢小型轧钢厂并入第三轧钢厂。至1987年底,该厂共设小型一、二、三车间和线材、机修5个生产车间以及1个成品库、21个科室。全厂共有职工2442人,其中工人1856人,技术人员90人,管理人员137人,服务人员181人,其他人员180人。在科技人员中,工程师11人,助理工程师30人,助理会计师3人。此外,该厂还主办有集体企业——江东冷拔加工厂,有集体职工633人。
该厂主要产品有小型圆钢、小型螺纹钢和直径6.5毫米热轧盘条3个品种15种规格。所需钢坯大部分来自第二轧钢厂,少部分来自第三炼钢厂。该厂生产的普通低碳钢热轧圆盘条,1983年和1987年分别获安徽省和冶金部优质产品称号。热轧Ⅱ级螺纹钢筋,1987年获冶金部优质产品称号。1987年共生产钢材50.50万吨,其中小型圆钢、螺纹钢32.76万吨,6.5毫米普碳热轧盘条17.74万吨。第三轧钢厂从1959年250车间建成投产到1987年底,累计生产钢材315.37万吨,其中小型圆钢和螺纹钢206.67万吨,6.5毫米盘条108.70万吨。全厂4个轧钢车间,设计生产能力为40万吨,1985年突破设计能力,达42.12万吨。到1987年为止,最高年产量为51.07万吨(1986年)。1987年,工业总产值2.91亿元,完成内部利润1734.3万元。
第三轧钢厂主要生产设备有小型轧机3套,线材轧机1套,全部设备共420台(套),总重量5872吨,装机容量1.88万千瓦,固定资产原值4064万元。该厂从1982年起,通过全面整顿,学习首都钢铁公司的企业管理经验,推行经济责任制,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六五”期间,全厂先后完成技术进步项目52个,年经济效益达424万元。1985年与1981年相比,小型材的成材率上升2.11%,工序能耗下降了46.83公斤标煤/吨材。一、二车间加热炉达到冶金部二等炉水平,线材车间加热炉达到冶金部一等炉水平。工序指标达国家二级企业标准。1987年一年内,全厂制订31条双增双节措施,207条落实措施,修旧利废节约达51.08万元;全厂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420条,其中三分之一的建议被采纳,直接经济效益达125万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轧机日历作业率64.36%,钢材成材率92.40%,钢材合格率98.07%,综合能耗109.5公斤标煤/吨,成本降低率1.05%。
[马钢高速线材厂]
马鞍山钢铁公司高速线材厂位于西山东麓,东临宁芜公路,南距采石镇2.5公里,北与马钢初轧厂相连。全厂占地面积约22.67万平方米,主厂房长456米,宽111米,为南北走向,由五个部分组成,自东向西分别为原料跨、主轧跨,成品跨、机修跨和两个主电室。辅助设施有水处理站、空压机站、仪表楼等。
高速线材厂正式成立于1985年11月12日。该厂是马钢公司为实现年产双200万吨钢铁目标而配套的重点工程。1980年3月,马钢公司提出建设一套高速线材轧机的请求。当时国内共有线材轧机89套,其中轧制速度在16~30米/秒之间的只有3套,其余轧制速度多在10米/秒以下。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国家每年都进口大量的线材,1977年进口68万吨,1980年增加到140万吨,每吨价格从1977年的180美元涨到1980年的370美元。建设现代化的高速线材厂,可以减少国内线材、特别是高速线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调整企业内部的布局,提高成品钢材的比重。1982年5月,国务院批准马钢高速线材轧机项目。1983年2月,高速线材厂土建工程动工。与此同时,马钢公司派出考察团赴欧洲,对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三国进行考察,掌握了世界上线材轧机的大量资料和市场信息。经过实地考察,反复比较,于1984年2月14日,在北京完成高速线材轧机成套设备合同签约,主体设备为西马克一摩根型第五代高速线材轧机,由联邦德国西马克公司提供,最低保证轧制速度为75米/秒,设计最大轧制速度为100米/秒;组合式步进加热炉由意大利皮昂特公司提供;单轨运输机由卢森堡CTI厂提供;压紧打捆机由联邦德国施密茨厂提供。全套设备综采各家之长,合理配制,留有潜力,达到了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1985年8月,高速线材工程正式动工。工程实际总投资达2.45亿元,是马钢历史上最大的一项工程。至1987年1月,工程基本完工。同年5月20日2时25分,高速线材轧机A线热试轧,顺利轧出第一根高速线材。5月28日15时33分,AB双线热试成功,轧制速度75米/秒。这套轧机是我国目前高速线材轧机中现代化程度最高、生产能力最大的一套线材轧机。7月29日,双线轧制速度达120米/秒,创世界线材轧制速度的最高纪录。
高速线材厂设轧钢、电气、机修3个生产车间,1个硬线加工队和21个科室。全厂职工832人,其中工人574人,技术人员110人,管理人员41人,服务人员60人,其他人员47人。在技术人员中,工程师11名,助理工程师49名。在工人中,四级工以上的占工人总数的26.2%;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全厂职工数的16.5%,中专占4.7%,高中占64.2%,初中及以下占14.6%。
该厂年设计生产能力为40万吨线材。从1987年5月~12月的试生产过程中,生产线材2.48万吨,轧机全套设备运行正常,先后轧制了高碳钢、低碳钢、低合金钢、冷墩钢、焊条钢、弹簧钢、轴承钢、不锈钢等8个钢种,产品包括直径5.5~16毫米优质光面圆盘条和直径6~16毫米的螺纹钢筋共28种规格,其中直径8毫米的20锰硅螺纹钢筋达到3级钢筋水平,填补了我国钢材品种的空白。机时产量94吨/小时,达到设计水平。产品成卷交货,卷重2吨。95%以上的产品符合国际先进标准,成材率达90%以上。成品尺寸公差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即直径8毫米以下规格误差为±0.15毫米,实际产品误差可控制在±0.1毫米。用65号钢轧制成的直径5.5毫米高碳钢线材,不仅氧化皮少(为0.5%),且在不经中间退火情况下,一次极限拉拔率为94.8%,即从直径5.5毫米直接拉拔为直径1.25毫米,中间不断丝,产品质量可同进口线材相媲美。1987年试生产的7个多月中,创产值2027.81万元,实现内部利润2426万元。
高速线材厂主要生产设备为摩根重载型无扭轧机一套。主体设备包括具有步进梁、步进底双重优点的组合式钢坯加热炉,水平二辊粗、中轧机组,平一立交替布置的悬臂式预精轧机组,摩根型重载45°无扭精轧机组,卧式吐丝机与夹送辊,辊式延迟型斯太尔摩控制冷却线集卷站,单独传动式顺钩盘卷运输系统以及压紧打捆机、卸卷站等。设备总重量5330吨,其中进口设备1453吨,占27.26%;国外供图、合作制造的设备1655吨,占31.05%;国内配套的设备2222吨,占41.69%。整个生产线上配置87台微机(包括25台微机化仪表),由9台电视摄象机、13台工业电视对各主要生产部位进行监视。主控部分的计算机具有故障自动监视、报警、纪录和打印生产班报等功能。钢坯从进炉加热前的称量开始到产品生产出来后再次称量,均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物料跟踪。整个生产线采用分散型自动控制方式,自动化控制程度较高。
高速线材厂在筹备建设时期,为提高职工素质,培养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实施“全面培训、全员培训、全方位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的方针,采取以技术培训为主、外语培训为主、青工培训为主的步骤,对全厂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先后派出工艺、机械、电气、加热炉等生产培训小组共38人,分赴联邦德国、意大利、卢森堡等国家进行实习培训。这批人员回国后,又参加了开箱验收设备、安装设备、调整试车工作,起到了技术骨干作用。该厂还先后组织几十人到湘潭钢铁公司线材厂、武钢一米七轧钢厂实习。同时还委托马钢公司内部13个厂矿对新工人岗位专业技术代培。在外语培训中,对绝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为期8~10个月的全脱产强化训练,边学外语边翻译外文资料,边参加与外商谈判。在生产准备阶段,共翻译外文技术资料累计70多种、540万字,有33人担任外国专家的翻译。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教育方面,选派技术业务人员参加各级主办的TQC培训班,受教育面达80%以上。在此基础上,全厂共建立63个工序管理点,实现技术革新、改造项目共73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