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污染源整治]
马鞍山市环境保护工作自1975年开展以来,通过制定并逐步完善地方管理法规,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管促治的方针,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令其转产、搬迁、限期治理或进行罚款,保证了管理法规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1976年初,竹器厂在居民稠密区沙塘路旁扩建马铁车间,严重污染环境,市城建局、市环保办公室令其停建,该厂被迫于1981年3月将这个车间并入市轻机厂。市化工厂钛白粉车间,生产中日排废水45吨,酸度较高,排入雨山湖后造成湖水发臭,鱼虾死亡;生产中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硫气体,直接影响市针织厂、毛巾厂的产品质量和气象台的气象预报准确度。1979年6月,市环保办公室建议市化工厂钛白粉车间搬迁或停产,1981年7月,该车间停产。
1985~1987年,先后对全市24个污染较严重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的通知,对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单位给予适当奖励,完不成治理任务的视情给予罚款或加收排污费等处罚。“六五”期间,马鞍山市还对基建、技改项目作出“三同时”的环保管理规定,即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环保设施,与具体项目的设计、施工、投产使用同时进行。全市207项基建、技改项目,有97%的项目执行了规定。
[排污费征收]
从1981年1月起,马鞍山环境管理部门开始对超标排污单位征收排污费,至1987年,共计征收3649.3万元。这些资金用于返回企业补助治理污染1965.3万元,占收费总额的53.85%。其中征收量最多的是1985年,征收单位有68个,征收额达721万元;返回企业最多的是1984年,返回金额达433.5万元,返回率为74.2%。
附表3—131981~1987年马鞍山市排污费征收情况一览表

[污染事故处理]
一、铬酸厂污染事故马鞍山市铬酸厂自1977年4月投产后,由于缺少废水处理设施,废水中铬含量较高,流入农田周围,致使附近50多亩稻田、水塘受到严重污染。同年底,市卫生防疫站对受污染的5万多斤稻谷采样化验,铬含量最高达70毫克/公斤。市环保办公室根据化验结果,建议将受污染的稻谷由粮食部门收购作为工业酒精原料,社员口粮由国家供应。1980年初,铬酸厂因污染问题难以解决而被迫停产。
二、硫酸厂跑气事故1980年6月,市硫酸厂在停产检修后起炉生产时,由于炉温较低,硫伦物转化不完全,连续发生多次跑气事故。大量二氧化硫烟气排出,污染锻压设备厂职工家属区,居民呼吸困难,树叶被熏枯黄,周围1200余亩农作物受害。事故发生后,市环保办公室会同化工局到现场调查,市化工局责成硫酸厂抓紧污染治理。该厂随即派人到外地考察治理经验,同年10月建成一套石灰石中和处理设施,基本上解决起炉时跑漏二氧化硫的污染问题。
三、苯酐厂污染事故1981年5月间,市苯酐厂因设备维修不及时,发生跑、冒、滴、漏现象。部分苯酐像雪花飘落在周围,邻近的曙光二队社员反映强烈。事故发生后,市政府决定苯酐厂停产检修,治理污染,立即解决该村社员吃水问题。苯酐厂经3个多月的停产治理,经验收后于9月26日恢复生产。
四、南山矿酸水污染事故马钢南山矿因酸水库涵闸锈蚀严重,每天约有1500立方米酸水溢出,造成采石河上游约7公里河段两岸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波及面有杜塘公社徐山、石马塘、落星、南庄4个大队和佳山公社马塘大队共计3000余亩,淤塞塘坝900余亩,影响2700余人的吃水问题,1975~1976年间,农民为消除水污染,开挖1条长3500米的河道,占地73.6亩。1983年5月,农民要求矿方补偿人工、青苗和粮食损失费等。经有关部门调查,市政府决定按不同受害程度分别给予补偿。社员吃水问题由南山矿负责打井解决,原开挖的新河道工程由矿方负责,并赔偿1年的青苗费,土地税报市有关部门核销,从而使纠纷得到解决。
五、南山矿酸水外流事故南山矿凹山排土场酸水库涵闸锈蚀损坏,于1984年7月29日至8月6日期间大量酸水外流,最大流量达1500立方米/小时左右,总排量约10万立方米。该矿虽采取加大中和石灰用量措施,但仍对采石河水系造成严重污染,致使沿岸农作物、水生生物受到危害、受害农田达1万亩,受害水面300亩,并给农村用水造成困难。事故发生后,矿方共赔偿损失费45万元。
六、市供销社农药仓库污染事故1983年8月初,市供销社农资公司农药仓库内储存的1605、敌敌畏、乐果、666等剧毒农药38种,100余吨。散发出农药味,附近村民深感不适,有5人先后出现浮肿、哮喘和食欲不振等症,同时连续发生家禽家畜死亡,鱼塘出现死鱼现象。经采样化验,水塘中666含量为0.151毫克/升,超过国家地面水含量标准6.5倍以上,库房周围大气中666含量为0.015~0.086毫克/立方米。根据调查,决定农资公司适当赔偿社员损失,搬迁农药仓库。1984年10月,该农药库改做竹木仓库。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