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马鞍山治理污染,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通过上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工艺和技术改造,以及开展综合利用等途径,进行综合治理。1974年以来,全市安排治理项目426个,投资额11946.54万元。
[治理项目]
一、焦化厂污水治理马钢焦化厂排放大量含酚、氰污水,流入长江,污染水源,影响市民饮用水安全。1974年,冶金部投资205万元,建两级脱酚工程。1975年4月,溶剂脱酚工程动工兴建,1978年10月建成投产,处理能力为每小时40立方米,酚的淬出率在87%左右。1975年6月,生物脱酚工程动工,1979年3月建成投入运行,每小时处理量为300立方米,酚除率为99.5%以上,达到1~3毫克/升的设计要求,但仍未达到工业排放标准。1980年5月,由北京冶金建筑研究院与马钢公司合作,进行生物铁法试验,同年11月,试验获得成功,使酚的除去率进一步提高,排放废水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二、南山矿酸性水治理马钢南山矿在开采过程中,剥离部分废矿石,因内含低品位黄铁矿,日久天长,风化雨淋,产生大量酸水,污染采石河,影响沿河农副业生产。1974年3月,由冶金部投资47万元建1座酸水库和1座石灰中和处理试验设施,1980年1月投入运行。但由于工艺不完善,石灰在运输、搅拌过程中有大量扬尘,影响操作,同时有大量灰渣流入河道,致使采石河上游严重淤塞,造成新的危害,虽经过多次改进,但收效不大。
附表3—11马鞍山市治理污染投资情况一览表

三、二钢厂转炉烟尘治理马钢第二炼钢厂原有5座8吨转炉,在吹炼过程中黄烟滚滚。加之焙炼车间的粉尘弥漫,污染环境。1974年9月,该厂决定对5号炉采取湿法除尘、3号炉采取半干半湿法除尘措施。1975年5月,除尘工程投入运行,收效较好。同年10月,1号、2号炉均采用半干半湿法除尘,基本解决了污染问题。自1974年5月后,该厂又对55立方米和9号、10号33立方米焙烧窑多次改装除尘装置,消除了尘粉对职工健康的危害和对周围居民的污染。
四、一钢厂平炉烟气治理马钢第一炼钢厂原有两座120吨平炉,1976年进行工艺改造,扩大为185吨,并改为吹氧。改吹氧后,在冶炼过程中有大量氧化物排出,黄烟滚滚。据测试,每座炉子在吹氧时每小时排烟量达9000多立方米,烟气含尘量6~7克/标准立方米,含二氧化硫360毫克/标准立方米,二氧化氮64毫克/立方米,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1979年3月,马钢出榜招贤,征集治理方案。经过筛选,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蒸汽引射”湿法治理工艺中标。该工艺于同年7~8月在现场进行工业性试验成功。1980年3月,治理工程在1号炉动工,同年6月底建成投入使用。但在运行中暴露不少问题。后经反复试验改进,一些问题初步得到解决。1981年1月,2号炉烟尘治理工程又在1号炉试验的基础上动工兴建,当年5月建成,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烟囱腐蚀和污水处理等,造成设备运转率和除尘率均不理想,马钢公司正考虑选用新工艺治理。
五、医院污水治理马鞍山市区有3所较大的综合性医院,即市人民医院、十七冶医院、马钢医院。3所医院日排含病菌污水近1000吨。尤其市人民医院和十七冶医院的污水长期排入风景秀丽的雨山湖,影响湖水水质。1981年6月,市政府召集市有关部门和3大医院负责人座谈,提出尽快治理医院污水的任务。1984年5月,3所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相继建成,使用后收到较好的治污效果。
六、向山硫铁矿选矿废水治理该矿选矿废水年排量25~30万立方米,含沙量1000余吨,总酸度1100~1800毫克/升,含盐份1600~3600毫克/升。选矿污水排入洋河,污染水源,淤塞河道,危害农副业生产。1962~1967年每年平均赔偿农业损失1.8万元,1968~1977年增加到3.9万多元。1978年,该矿利用天然池塘,兴建1座污水处理系统,1981年1月投入运行,污水闭路循环,污泥排入尾沙坝,基本消除酸水的污染危害。
七、一铁厂煤气洗涤水治理马钢第一炼铁厂日排煤气洗涤水4.8万吨,悬浮固体700~1000毫克/升,流入雨山河,淤塞河道,污染水质。1982年5月,列为市重点治理工程,1983年底动工兴建,主要工艺采用辐射性沉淀、冷却和一套脱水装置,污水闭路循环,瓦斯泥回收返回烧结。至1985年底止,完成投资额645万元,一期工程中污水沉淀部分基本完成。该工程建成后,不仅减轻对雨山河的淤塞,且每年可回收含焦、铁污泥1万吨,价值36万元。
八、二钢厂转炉除尘水处理马钢第二炼钢厂日排除尘水2.4万吨,悬浮物超标3倍多,流入慈湖河,污染水质,淤塞河道。1983年10月,列入治理计划,投资294万元,采用闭路循环系统。1984年动工,至1985年底完成工程投资256.75万元,主体工程基本建成。该工程投入使用后,年回收污泥价值25万元。
九、三铁厂煤气洗涤水治理马钢第三炼铁厂日排煤气洗涤水2万吨,氰化物、硫化物超标,严重污染慈湖河水质。1984年,开工兴建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生物脱氰塔等闭路循环系统,计划投资458万元。1986年底,进行试运转获得成功。该工程建成后,减轻了氰化物对慈湖河的污染,每年还可回收部分瓦斯泥,价值5.5万元。
[综合利用]
1975年以来,全市先后安排综合利用项目37个,总投资2934.96万元,占污染治理费的24.7%。其中企业自筹1465万元,占总投资49.9%,综合利用利润留成部分1450万元,占总投资的49.4%。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的主要产品近10种,1987年产值达1381万元。综合利用利润全部留给企业,继续用于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自1979年开始综合利用至1987年,利润留成总计3380万元。
附表3—121979~1987年马鞍山市“三废”综合利用情况表

马钢第二、第三炼铁厂高炉炉渣堆放场地占用大片农田,两厂先后于1975年和1977年改造为炉前水淬渣,既节约运渣、征地等费用,又回收到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水泥原料。第一炼铁厂高炉渣大部分采取水泡方法回收水渣,由于受到倒渣时间限制,造成一部分剩余渣外排,占用农田。为将这部分渣“吃尽用光”,马钢从综合利用利润留成资金中投资81万元,于1982年底建成1座年产7万吨矿渣场,不仅解决了废渣占地问题,同时也为建筑行业提供大量优质材料。这一综合利用使马钢年产水渣100多万吨,获利100多万元。
马钢公司在炼铁、炼焦过程中,产生大量煤气,该公司自1961年开始利用煤气作为工业燃料,用以节约能源,减轻污染。1981年6月,马钢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开始兴建1座5万立方米焦炉煤气柜,1座15万立方米高炉煤气储气柜,焦炉煤气柜于1983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高炉煤气柜于1984年4月建成,两座气柜全部投产后,马钢公司生产高峰供气紧张状况得到缓解。至1985年,马钢高炉、焦炉煤气回收利用率均达到96%。
马钢焦化厂有2台GC—20—22/375锅炉,2台JG—35—39/450锅炉,生产的蒸汽通过减温、减压装置后送各用户。在高熵值蒸汽转换为低熵值的蒸汽时,一部分蒸汽白白浪费。为了充分利用这部分热能,马钢公司投资139万元,于1983年4月建成第一台1500千瓦背压发电机组,同年7月第二台机组建成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达1100万度,每小时利用蒸汽潜热为129万千卡,全年折合标煤1612吨,年获利40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