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地质演化]
马鞍山市在地质上位于宁芜断陷盆地的南段和中段,广泛分布着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及因火山喷发沉积而成的铁矿床。现今的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历了海洋——隆起成陆——海水入浸——地壳多次升降沉积——火山喷发——断陷侵蚀等复杂的内外应力作用过程才形成的。
大约在4亿年前(早古生代),马鞍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在距今4~3.5亿年间(泥盆纪),海水逐渐后退,成为陆地。但在石炭纪到三叠纪之间(距今3.5~1.8亿年间),地壳沉降,海水再次入侵,陆地为沧海。其间也曾有短期的地壳隆起,地壳升降运动频繁。在距今1.35亿年后(属中生代白垩纪),由于受印支运动影响,该地区地壳活动加剧,先后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3000万年。在燕山运动的中、晚期(距今6000万年后),地壳发生断陷,成为陆相火山盆地。到了新生代的晚第三纪(距今2500万年),该地区又发生局部的火山活动。在第四纪(距今200~300万年)新构造运动中,马鞍山地区因位于长江下游断裂带东岸,受江南古陆影响,地壳出现间歇性升降运动,并且向西岸掀斜下降,使长江河道东岸紧靠丘陵矶石,左岸形成较为开阔的冲积平原。
由于马鞍山地区是一个非严格封闭的断陷构造盆地,有缺口连通长江,发源于皖南山地的水阳江、青弋江也经该洼地注入长江。后由于泥沙淤积,通长江的缺口封淤,大约在第四纪全新世早期(约100~150万年以前),这一地区形成古丹阳湖。古丹阳湖形成初期水深岸陡,范围辽阔,面积达4100平方公里左右,今马鞍山市和当涂县的绝大部分地区为湖水所淹。第四纪全新世中、后期(距今100万年)以后,今芜湖至马鞍山间的地壳略有上升,古丹阳湖逐渐收缩。
[火山喷发]
根据地质勘探及同位素年龄测定,马鞍山地区在中生代的白垩纪(距今1.35亿~7000万年),发生过三期四次集中的火山喷发活动。第一期火山喷发活动,表现为全地区广泛地喷发,时间大约在距今1.26~1.2亿年间,持续约600万年,火山口大约在今当涂县龙泉乡龙王山和马鞍山市向山地区的大黄山。龙王山喷发形成大面积的角闪玄武安山岩、粗安岩及火山碎屑岩;大黄山喷发形成辉石玄武安山岩、粗安岩及火山碎屑岩,这是马鞍山地区铁矿主要的成矿期。第二期火山喷发活动,表现在全地区有强烈的安山质熔岩喷溢及火山碎屑岩喷发,喷发口可能在姑山,喷发时间在距今1.15~1.09亿年间。这次火山活动形成了钟山一姑山铁矿区。第三期火山喷发活动,主要是在市区北部与江宁县交界处的娘娘山,经历了两次喷发。第一次喷发规模较小,溢出粗面岩。第二次喷发规模较大,溢出大量的黝方石响岩和火山碎屑岩。娘娘山喷发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05亿年至9430万年间,并且同时发生铜矿化和金矿化过程。现已探明,娘娘山顶有一个复式中心古火山口遗迹。龙王山、大黄山、姑山、娘娘山4个火山旋回喷发产物的总厚度约2500余米,覆盖面达1500平方公里。每一个旋回都以强烈或较强烈的爆发开始,以较宁静的溢流活动结束。
新生代晚第三纪末(距今约2200万年),在今当涂县新市乡南釜山曾发生过一次小规模的火山活动。现在的釜山为一孤立出露的火山锥,就是那次火山喷发活动的产物。
[地层分布]
马鞍山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系综合地层的垂直分布,一般在上部地表以下0~100米内,分布着全新统的棕红、棕黄、黄褐色细砂层粘土、砂砾岩,往下依次分别为:上白垩统娘娘山组,其上部是黝方石响岩质熔结角砾岩、熔结凝灰岩及黝方石响岩,厚度约650米;其下部是假白榴石响岩、集块岩和火山角砾岩、夹凝灰岩及角砾凝灰岩,局部见粗石岩、粗安岩等,厚度约230米。下白垩统至上侏罗统的姑山组,其上部是安山质熔岩、火山角砾岩,其间夹火山沉积岩薄层,厚度约185米;其下部是紫红色粉砂岩、闪长纷岩及铁矿砾石,厚度约102米。大黄山组,其中上部为粗安岩、粗面岩类的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下部为安山岩类,总厚度约1000~2000米。龙王山组,由安山岩、粗安山及其火山碎屑岩组成,厚度约603~875米。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断裂带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