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佛教道教
佛教、道教活动在本县历史悠久。宋代梓山东岳庙和凫山殿,香火盛极一时,清嘉庆年间,全县有庙25座、殿51座、寺20座、庵113座、观3座、院2座,共214座。后因屡遭兵燹,庙宇多被焚毁。民国23年(1934),存有寺庙38座,占地111亩,另附田地438亩,有僧侣39人;道观38座,道士51人。同年,本县信仰佛教232人,信仰道教52人。建国初期,全县尚存梓山观音庙、上阳庵、延寿寺、圆觉庵、展旗山开法寺、胜因寺、凫山殿等大小寺庙观13座;有和尚4人、尼姑2人、道士11人,分布在旌阳、俞村、三溪、安吴、庙首等地。至1962年,本县仅存庙首展旗山开法寺和旌阳梓山观音庙2座寺庙,有和尚、斋婆各1人,与九华山、芜湖、南京等地寺观保持通信联系;其余僧、道均已还俗,从事生产劳动。60年代初期,本县进行佛事活动的信教群众仍为数不少,有时日达百人以上。1962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圣会”,善男信女1000多人到梓山观音庙进香,以致斋婆临时雇用7人帮助张罗。60年代中期,2名和尚、斋婆先后病故,庙首开法寺因失修坍塌,梓山观音庙被拆除,佛教、道教活动基本停止。
二、天主教基督教
(一)天主教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芜湖教区西班牙莘神父在本县地方官绅协助下,于县城大西门内营坎上购置土地,建立“起居院”和圣堂,天主教正式传入本县。当时有教友260人,预备教友2738人。1927年该教堂衰败,此后6年间无司铎管理。1933年由西班牙叶槎莅神父主持,教务渐有起色,后由西班牙贾纳别神父继任。至1948年,县城主教堂除设有圣母院和诊疗所外,尚辖7个分堂,分布在凫阳、刘村、华川、安吴、大礼村、东固、庙首,教徒563人;教务由西班牙任弘毅神父主持,另有辅助传教士3人。1951年由本县张家祺、戴明忠等11人组成旌德县天主教“三自”(自治、自养、自传)革新委员会,张家棋任主任,戴明忠任副主任;参加革新者有255人,占全县天主教徒总数45%。1957年参加革新者增至270多人,全县教堂发展到11座,有瓦房73间。此后,本县教会活动逐渐停止,教堂陆续被拆除或改作他用。
(二)基督教
基督教传人本县约在本世纪20年代。最早由美国人史密司夫妇来县传教,教堂设在县城瑞市姚家田,下设庙首布道所1处,也属芜湖教区。当时参加听教的有百余人。1934年该教活动停止。1939~1947年间,先后有邓牧师夫妇和顾收师等7名美国人来本县传教,在县城光明照相馆进行教务活动。当时全县有教徒仅70余人,受洗礼者40多人,分布在旌阳、白沙、霞溪、庙首、江村、祥云等地。建国初期,县人朱连生、方光义等7人组成旌德县基督教会,朱连生任执事长,方光义任副执事长,教徒30人;设有县城教堂1所和庙首布道所1处。1958~1963年,全县仅存教徒16人,每逢圣诞节,仍在执事长朱连生处做祷告。“文化大革命”期间,该教活动基本停止,只有个别教徒在家做祷告。1979年后,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信教群众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并逐渐发展为礼拜日集体聚会活动。1981年全县有瑞市、登高、栗树、榔坑、外姚5个聚会点,经常参加活动的有42人。1982年12月24日,县宗教事务科主持召开基督教部分活动点负责人座谈会,会上制定了《旌德县基督教徒爱国公约》。1982年后,信仰基督教群众逐年增多。1985年达400人。1987年增至1100余人,分布在旌阳、南关、版书、旌桥、俞村、桥埠、三溪、双河、兴隆、乔亭、云乐、白地、庙首等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民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