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众学校
民国14年(1925)11月,共产党员梅大栋在本县三都梅村创办龙川补习学校和民众夜校,次年,梅大栋、梅大梁兄弟又在旌、绩、宁交界的仕川办平民学校,教民识字,灌输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思想,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民国17年,梅氏兄弟被捕,梅大梁遇害,夜校被查封。
民国18年,迫于省令,本县拟定了《旌德县附设民众学校办法》,同时成立了“旌德县民众教育委员会”,创办民众学校9所,均附设于各完小。民国20年,全县有民众学校10所,民国23年全部停办。民国25年,县教育局制订《旌德县第一年度实施失学民众补习教育计划》后,县立民众教育馆、县立完小和各区署均相继开办民众学校。次年,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民众求学情绪高涨,除县立6所小学各附设民众学校外,18个联保各办民众学校1所。全县有小学附设班80处,中山民校附设班20处,民众教育馆附设班4处。民众学校夜间上课,后因日军飞机空袭,实行灯火管制而停课。民国31年,全县设成人班66个,学员648人;中心国民学校设成人班84个,学员2923人;保国民学校设成人班53个,学员1658人。其中有妇女班16个,396人。尽管历年民众教育都有统计数字,但真正开课的民众学校却寥寥无几.民众学校的学员多数为文盲,也有相当于小学程度的。教学以识字和文化课为主,兼学时事。民国35年,民众学校全部停办。
二、扫盲
建国后,人民政府大力开展扫除文盲、普及教育的工作,组织群众利用农闲学习文化。
1949年冬至1950年春,全县89个行政村办冬校84所,学员6013人,入学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10.4%。1951年冬校发展到216所,另有转为常年民校的29所,冬校、民校共有学员15273人。
1952年,“旌德县扫盲运动委员会”成立,在5个乡重点推行“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同年,全县有民校49所,学员3547人;冬校390所,学员1.29万人。民校、冬校共有教师494人。
1953年,县文教科配专职扫盲干部3人,专职扫盲教师5人。因前三年冬校、民校发展较快,难以巩固,是年采取收缩方针,冬校减至72所,学员1144人。民校虽由49所增至55所,但学员减至2089人。
1954年,县扫盲运动委员会改称“旌德县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对全县冬校、民校进行整顿,并任命中心小学校长领导扫盲教师开展工作,至年底全县有冬校25所,学员653人;民校23所,学员1288人。1955年1月,冬校发展到138所,学员3369人;民校20所,学员653人。3月,冬校下降到86所。1956年2~5月,全县参加冬校、民校的学员有1.62万人,占全县文盲总数的50%。9月“旌德县扫盲协会”成立,县长兼会长。1958年大跃进,民校入学人数达1.67万人,占全县文盲总数的61.1%。4月,毕业1425人。俞村乡率先扫除了文盲。是全县最早的“文化乡”。同年下半年,村、户均建识字岗、制识字牌,向文化进军,全县出现前所未有的“万人教,万人学”的大跃进局面。冬校、民校发展到814所,学员达2.94万人。1962年,全县15个公社、94个生产大队建立了冬校委员会,共办冬校602所,学员2500人,教师568人。次年,成立“旌德县扫盲办公室”,民校减至60所,学员2305人。
“文革”期间,冬校、民校改称“红夜校”,文化课改学《毛主席语录》、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校舍常用于记工、开会。由于十年动乱,造成文盲人数回升。
1979年“旌德县业余教育委员会”成立。县教育局增设业余教育股。1983年,恢复和新办农民夜校54所,学员1178人。当年统计,全县有文盲、半文盲4.3万多人,占总人口的30%。次年农民夜校增至93所,学员2079人,文化学习走向正规化。1986年11月通过地区检查验收,本县达到基本扫除文盲县的标准。
三、业余教育
(一)职工业余教育
1950年,旌德县总工会在县城北门街创办“旌德县旌阳镇职工业余文化学校”,设扫盲、初级班各一个,有学员25名,专职教师1人。1951年,增设高级班。1952年设日班、中级班、普通班、速成语文实验班各一个,学员202人,专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3人。经考试,实验班40名学员平均识字由378个上升到2000个。1959年学校停办,1962年恢复。“文革”初期再次停办。
1951年,三溪工会小组创办职工业余文化学校,每晚上课两小时,课程有识字、算术、政治。次年,该校增办一速成识字班,学员30人。1958年秋三溪职校停办。
1964年,旌阳镇、县农场、果园场、蔡家桥林场、庙首林场共办职工业余学校5所,县公路管理站、米厂有职工文化学习班6个,总计学员292人,专兼职教师21人。每学期授课15周,每周安排6小时。
1978年以来,全县职工中普遍开展了“振兴中华”读书活动。1978年县城举办1次“数学讲座”、15次“医学科学专题讲座”、1期“形位公差技术训练班”,参加职工1620人次。1979年举办机械制图等技训班,培训365人。此外,还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会、技术讲座数十次。
1980年3月,县总工会、科协联合开办职工业余学习高中班一个,学员60人,设数学、物理、日语三门课程。1981年县总工会开办旌德县职工业余中学,高、初中学制均为两年,并附设电视大学班。高、初中各有学员70人,共有兼职教职员工11人。1984年高、初中毕业或结业的学员120人,“电大”班的6名全科(英语、机械、电子三科)学员有4名获全科毕业证书,6人获英语单科结业证书。同年,新招初、高中各一班,学员138人。1985年全县有31个单位办文化补习班,15个单位办技术补习班。经考试,文化补课合格者861人,占应补课职工的73%;技术补课合格566人,占应补课职工的78.8%。同年,县职工业余中学有初、高中两个班,学员135名,兼职教师9人,设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5门课程。全县有500多名职工参加中等教育学习,200多名职工参加高等教育学习;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10人,156人次获单科结业证书。
(二)干部业余教育
1950年,县人民政府始办干部业余文化学习班,高、初小复式教学,晚上上课,学员25人,主要是工农干部。后因干部下乡多,流动大,不能坚持正常上课而停顿。1953年开办干部业余文化速成班,学员12人,后减至9人。1956年4月,县直属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在政府大会堂成立。县直机关凡低于初中文化者,一律参加学习。学校有专职教师2人,学员111人。设文盲、高小、初中3个班,早、晚各授课2小时,每周有5个早、晚上文化课,1个早、晚上政治课,星期天为缺课干部补课。学校课程:扫盲班以识字为主,高小班学语文、数学,初中班学语文、数学、历史、地理。1957年学员增加,扫盲班64人,高小班和初中班各50人。同年,干部业余文化学校与职工业余文化学校合并上课。高小分设五、六年级各一班,初中分设初一、初二各一班,共计学员155人。两校共有专、兼职教师10人。暑期高小班毕业35人。1958年10月,由于干部和职工均投入“大炼钢铁”高潮,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停办。
80年代,提倡干部自学,结合本职工作进修理论,参加函授学习。报考电视大学或参加成人高等自学考试。到1987年,经县教委组织参加全省统一考试后,66人获学历证书。其中四科(党史、哲学、逻辑学、科学社会主义)结业的2人,三科结业的4人,二科结业的13人,单科结业的47人。此外,各行政、事业单位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专业培训,结合本职工作短期进修,提高业务水平。
下一篇:第六节 教师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