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机构
(一)文化馆(站)
民国时期,本县文化、教育管理机构合为一体,偏重教育。民国22年(1933)2月,成立旌德县民众教育馆,内设问字、通俗讲演、健康、游戏、教学、阅览等6处。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接管民众教育馆,改称旌德县人民教育馆,1953年定名旌德文化馆,有工作人员13名。1952年10月,成立城厢(新桥)、俞村、乔亭、三溪、庙首5个区公办文化站,系县馆下属机构,各站配员1名。1957年6月,三溪区文化站改称旌德县文化馆三溪分馆,有工作人员2名。其余区文化站撤销。1963年复办俞村、乔亭、庙首公办文化站,随后又相继建立白地、版书公办文化站。1969年文化馆并入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71年恢复县文化馆,配员12名。1974年起,陆续成立了旌阳、祥云、华坦、南关、孙村、双河等社办公助文化站。1987年,全县共建立乡镇文化站16个,各站配员1~2名。其中公办文化站5个,乡办公助文化站11个。县文化馆下设群众文艺组、文学创作组、美术摄影组,工作人员9名;馆内设有展览厅、电视室等文化活动场所。
(二)农村文化室
1953年,县文化馆在三溪始设农村俱乐部,系群众性文化组织,由热爱文艺的农村青年和民间老艺人组成,在农闲时开展各种文娱活动。1957年,全县农村俱乐部达50个。“文化大革命”初期,农村俱乐部的活动室改称“忠字室”,后期易名文化室。其时,绝大多数生产队均建有文化室,作为农村社员娱乐、学习、评工、开会、安排生产的公共场所,直至80年代初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消亡。
二、文学艺术
(一)创作
1.文学
建国后,业余文艺创作队伍逐步形成,县文化馆有专人组织和辅导城乡业余文艺创作活动。50年代,以宣传好人好事和中心任务为主要题材,创作一些小型剧本、对口词、快板等供群众演唱。1958年,全县建立创作小组47个,办有《旌德民歌》、《火花》、《朝霞》等13种油印文艺期刊。1972年,县文化局创作组出版全县第一本文艺专辑《迎春花开》,收入本县业余作者40多人的各类文艺作品58件,近20万字。1973年,县文化局陶良年的小说《选队长》在《安徽文艺》发表;次年改名《妇人队长》,在《人民中国》(日文版)刊登。1984年县文化局、文化馆合编《旌阳歌声》一辑,收入本县业余作者创作的歌曲21首。1986年3月,县文化馆创办西梓文学社,入社20余人,编印《西梓》文学期刊2期,部分作者的文学作品被《人民文学》、《安徽文学》、《安徽日报》等报刊选用。至1987年,全县经常发表文学作品的业余作者由建国初的10余人发展到60多人,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各类文学作品达千余篇(首),其中国家级报刊选用的作品约百余件。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赵家瑶作词的儿童歌曲《外婆爱听鸡唱歌》,获1983年安徽省“农村征歌”优秀歌曲一等奖;儿歌集《小宝贝的歌》,获1986年安徽省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
2.艺术
建国初期,本县专事美术、书法等创作的只有三五人。70年代起,业余从事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创作活动的人逐年增多。1986年,县文化馆成立凫山书社,有20余名青年书画爱好者参加,创作发表了一批较好的艺术作品。至1987年,全县有各类艺术业余创作骨干50余人,参加安徽省各文艺协会的有8人,其中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3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分会2人,中国剧作家协会安徽分会2人,中国音乐家协会安徽分会1人。全县业余作者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美术作品230件、书法作品30件、摄影作品10余件、音乐作品10件。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汪其忻、柴夫、江延根3人作品,曾多次参加省级和全国性美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朱良达的作品,曾在全国性书赛中获奖10余次,其草书“岚飞生翠,峰有真姿”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旌德籍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汪志杰创作的油画《赛摩赛姆千佛洞前的流沙河》,1984年荣获国家风景画最高奖——银质奖,现藏中国美术馆。
业余作者部分文艺作品发表(展出)情况表

(二)民间艺术
1.木刻(雕)、石刻
木刻(雕)明清之际,旌德刻工蜚声艺坛。他们既刻本地的家乘谱牒、山水地图,又为外地州府方志、书籍雕刻版画插图。明末清初木刻家郭卓然,精于雕刻人物,刻有戏曲家袁于令所撰《西楼梦》插图,又与刘君裕同刻明代文学家李贽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和明末本《宣和遗事》等书插图。顺治五年(1648)刊印的木版画集《太平山水图画》,有太平府及其辖县山水图40余幅,图为萧云从绘,旌德刘荣、汤尚、汤义刻。此外,萧氏所绘《黄山图》、《离骚图》,亦分别为县人汤能目、汤复所刻。康熙六年((1667),县人鲍守业(字承勋)镌刻《华藏庄严世界海图》和《诸神礼佛图》两幅佛教版画,雕版现藏南京博物院,属国家一级文物。康熙二十五年(1686)刊歙县闵嗣麟编纂的《黄山志定本》有图16幅,刻工为汤能目。嘉庆至光绪年间,旌德刻工刘廷爵、汤文光、汤先穗等先后为《宁国府志》、《徽州府志图》、《齐山岩洞志》等方志镌图。
旧时,本县还有更多的木刻工匠从事家乘族谱的刻印,民称“剞劂匠”、“谱匠担子”。他们大多采用木活字代为排印谱谍图书。县内汤村、乔亭、版书、俞村等地从事活版印刷谱书较为出色。民国时期,本县仅剞劂名手就有百余人,号称“一百零八把刀”。
清代,民间还以木雕作门窗、屏风、梁柱、雀替等建筑装饰和桌、椅、床、柜等家具装饰。其内容有人物、花鸟、山水。雕法有浮雕、通雕、圆雕几种。
建国后,本县有少数业余美术作者自画自刻自印,从事木刻创作,70年代后,民间有在床、桌、椅等家具上装饰木雕,图案以花鸟为主,雕法多为浮雕。
石刻清代雕刻高手刘光旸在顺治(1644~1661)初年被尚书冯谧提携进京,镌刻《快雪堂法帖》进呈,受顺治帝召见,得御书“特赐清班”四字,并受以鸿胪寺序班之职。康熙十六年(1677),刘又刻成《翰香馆法书》10卷。
康熙、乾隆年间,县人刘御李、汤典贻和姚东樵等分别参与摹刻《职思堂法帖》、《敬一堂法帖》和《因宜堂法帖》、《唐宋八大家法书》等历代名人丛帖。
2.砖雕、玉雕
砖雕明清时期,本县砖雕的用料与制作极为讲究,多采用特技烧制的色泽纯青的砖,细磨成坯,由巧匠精雕细镂而成,所雕题材广泛,有龙虎狮象、花卉翎毛、山水人物。种类分浮雕、多层雕等,用以装饰古民居的门楼、屋檐、马头墙。民国后砖雕日渐减少。80年代一些仿古建筑有用砖雕装饰。
玉雕1980年旌德玉雕厂成立,有职工30余人,同年,引进外地技术人员,以玉石和本县特产的天然彩色砩石为原料,雕成花瓶、香炉、仕女等各种玲珑剔透的“玉器”540余件,产品销往上海、江苏等地,部分产品还远销国外。
三、民间文化活动
建国前,逢年过节或庙会、喜庆之日,民间常有舞龙灯、狮子和跑竹马及表演高跷、音乐舞蹈、地方小戏等。龙灯、竹马数华坦、朱旺村等地技艺较好。龙灯用竹、木、纸、布等扎成,节数不等,俱为单数。龙头糊彩纸,麻丝为须,节间用红布缀连,上方镶齿形黄布。表演时除舞龙者外,另配有舞云彩者8人,每人持绘制的彩云2朵,上下舞动,伴随龙行。耍彩珠1人戏龙逗引,龙灯翻腾追随;此外,还有鼓乐手数人。龙灯表演动作复杂,共有阵法70余种。跑竹马一般由儿童表演,有竹马8匹,另配有扎制的麒麟、虎、狮等兽,1名手持圈铃的儿童在前引路,走村串户,配以鼓乐,边舞边唱。舞时状如骑马徐行、疾驰或跳跃。庙首、版书、云乐、凫山等地擅长舞狮子,表演时单狮2人、双狮4人,另1人扮武士,持彩球逗引,伴以鼓乐演奏。舞狮有阵法多种,如“择字阵”、“海底捞针”等。另外,三溪一带还爱玩赏“五兽灯”,由青狮、白象、麒麟、独角兽、5种兽形灯组成,均为蔑扎纸糊。玩灯时1人肩挑花篮前导.5人各持一灯随行,配以鼓乐,边舞边唱,热闹壮观。版书乡隐龙村若遇天旱,兴打柏树棍求雨。全套打法分8节,排列长队相互跳打,如“长龙戏水”;围成一圈互打,似“单珠引龙”;变成两圈互打,意为“双珠引龙”,以示“引来龙王降喜雨”。随着队形变化,锣鼓手们亦跟着舞打节奏敲打。表演动作轻快,情态虔诚。民国18~27年(1929~1938),县城连年举行“双十节”(民国国庆节)提灯会,10月10日晚上,县民手擎蔑扎纸糊的各式提灯上街游行,提灯造型别致,工艺精巧,形式多为人物、鸟兽之类。民国34年“双十节”提灯会上的“大刀砍向鬼子”、“鬼子投降了”等提灯造型逼真。提灯会还伴有舞龙灯、狮子和踩高跷等民间游艺活动。
民国18年(1929),本县早期共产党员吴越,组织进步青年、学生10余人,在县城南门吕家祠堂(今粮食局仓库)首次演出话剧,剧情为妇女争取婚姻自主,实行男女平等,时称文明戏。民国26年10月成立的旌德县抗日战地服务团宣传队,设有话剧、歌咏、墙画、讲演、报刊5个组,经常深入城乡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民国27年4月,三溪救亡话剧团成立,由三溪小学师生和进步知识分子60余人组成,他们演戏唱歌,宣传抗日。
建国后,本县化馆、站配合各个时期中心工作,举办图片、照片、实物展览,编写专栏,放映幻灯,开展图书阅览等,宣传时事政策,普及文化科学知识。文化馆、站还经常组织、辅导城乡业余文体活动。1952年全县有业余剧团、自乐班、莲湘队、秧歌队、腰鼓队等群众文艺组织80余个。同年,全县有幻灯放映站3个、广播小组37个、黑板报53处。至1956年,本县各业余剧团先后有17个文艺节目参加地区会演,254人次获奖。省、地、县专业剧团先后在各业余剧团选调优秀演员5人。1958年全县工厂、农村俱乐部发展到58个,业余剧团89个。1949~1958年,各业余文艺组织共演出戏剧、音乐、舞蹈2100多场,观众达120万余人次。1962~1964年,县文化馆、科协、卫生局曾先后举办“破除迷信,普及科学”、“生理卫生,计划生育”等展览,每次展览图片、实物、模型等百余件,参观展览万余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城乡普遍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以演革命样板戏为主,纷纷上演《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现代京剧,其剧情、戏词家喻户晓,吟唱成风。70年代初,县文化部门于每年春节后,都要组织一次工农兵业余文艺创作会演,每次均有数百人、几十个剧目参加演出,并从中选拔优秀节目参加地区会演。其中《掌稳车把》、《山花朝阳》等剧目获得地区表扬。1971年,县文化馆在朱庆公社芝林大队建立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点,馆站干部驻点辅导,帮助他们成立了一支由50多名青年农民和下放知青组成的常年文艺宣传队,下设编导组、演员组、剧务组、乐队,先后排演了京剧、黄梅戏、花鼓戏、歌剧、舞蹈等十几台节目,其中创作剧目黄梅戏《前进路上》和花鼓戏《金牛岭》等,曾参加徽州地区文艺会演。1973年10月,徽州地区文化局在芝林文化点召开全区群众文化工作现场会,宁国、绩溪、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太平、旌德和屯溪8县1市近200名代表出席会议。会期7天,每晚都有文艺演出,致使远近数十里的群众纷纷涌往芝林看戏,轰动一时。1978年,县文化局在县城胜利台广场举办大规模的全县“革命歌曲联唱会”,联唱会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干部、学生等2000余人参加,尤以白沙水库民工300人组成的农民合唱队最大,观众达万余人次。1979年,文化部门组织各种文艺演出128场,观众达16万人次。同年,由26名民间艺人组成的“旌德县民艺黄梅戏剧团”成立,该团深入农村巡回演出二年之久。1981年,全县农村各业余剧团文艺演出近百场。同年,团县委、文化局、教育局、县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首届青年音乐会,县直各单位和18个社镇及部分厂矿的32名青年歌手,演唱现代流行歌曲100余首,观众达3000人次。1982年10月,旌德县农村文化服务队成立,深入乡村巡回演出自编节目《四老汉喜庆十二大》、《十唱计划生育好》和古装戏《罗帕记》、《春草闯堂》等。这年春节,文化局在县城胜利台广场举办全县舞龙灯、狮子调演大会,观众逾2000人。此后,每年春节、元宵都组织龙灯、狮子进城联欢,入夜后,焰火升腾,爆竹连天,观者如云,喜气洋洋。1987年,县文化馆、站组织较大规模文艺活动14次,举办各类展览50余次。
四、民谣
(一)八平歌
第一平来平富翁,富翁做事太不仁。
家藏万担稻和麦,贫民饿死不做声。
第二平来平劣绅,劣绅做事理太差。
巴结官府行霸道,欺压乡民本领高。
第三平来平贪官,贪官做事真可恼。
有钱看见嘻嘻笑,无钱苦打逼成招。
第四平来平军阀,军阀做事太不良。
南征北战多闯祸,争夺权力将人杀。
第五平来平洋人,鬼子生来黑良心。
千方百计害中国,害得中国弱又贫。
第六平来平男女,男女权利要平等。
大家做工大家分,重男轻女不公平。
第七平来平钱财.钱财也要平均匀。
也没穷来也没富,也无主来也无奴。
第八平来平贫民,贫民起来闹革命。
推翻军阀与洋人,害虫一日不除掉,
中国一日不太平。
(二)劝郎当兵
(男)叫我当兵,我就当兵,可不愿去当反动兵,请妻子讲把我听,哎呀,咿呀。请妻子讲把我听。
(女)叫你当兵,你就当兵,当兵要当新四军,新四军保国为人民呀,哎呀,咿呀,保国为人民呀。
(男)叫我当兵.我就当兵,家中还有老母亲,我去后谁人来问呀,哎呀,咿呀,我去后谁人来问呀。
(女)叫你当兵,你就当兵,家中还有老母亲,你去后有我来问呀,哎呀,咿呀,你去后有我来问呀。
(男)叫我当兵,我就当兵.家中还有儿女们,我去后谁人教训呀,哎呀,咿呀,我去后谁人教训呀。
(女)叫你当兵.你就当兵.家中还有儿女们,你去后有我教训呀,哎呀,咿呀,你去后有我教训呀。
(男)叫我当兵,我就当兵,家中还有田地,我去后谁人种呀,哎呀,咿呀,我去后谁人种呀。
(女)叫你当兵,你就当兵,家中还有田地,你去后民主政府派人种呀,哎呀,咿呀.你去后民主政府派人种呀。
(男)叫我当兵,我就当兵,家中还有妻子年纪轻,我去后不大放心呀,哎呀,咿呀,我去后不大放心呀。
(女)叫你当兵,你就当兵,家中妻子年纪轻,你去后决不丢名呀,哎呀,咿呀,你去后决不丢名呀。
(三)村男村女
(女)喛,为什么你今天不快乐,一个人愁着脸,一句话儿也不说,家中你不管,田里也不做,不想吃呀,不想喝呀,夜晚困不着,到底为什么,快来告诉我。
(男)喛,这几天我心里很难过,抽壮丁出费事,保长要找我,一家老和小,全靠我养活,孩子妈呀想一想呀,怎么不着急,娘又老儿又小,怎么活下去。
(女)喛,听了你的话我也着了急,国民党反动派,横行霸道不讲理,我们不是牛马,我们不是奴隶,孩子爸呀想一想呀,出个好主意,做木头不说话,永远被人欺。
(男)喛,你的话说得有道理,要翻身,除非是自己救自己,大家联合起,组织民兵队,拿起刀呀拿起枪呀,坚决拚到底,打倒反动派,永远不受欺。
(四)农夫四季歌
春季里来百草生,农夫辛苦把田耕。
收齐菜籽再种稻,黄梅时节顶要紧。
夏季里来热难当,踏车抽水实在忙。
耘草耙田缺不得,稍为偷懒田要荒。
秋季里来即秋凉,农夫收稻谷上场。
拉砻做米来粜出,变了银钱纳官粮。
冬季里来雪花飞,快向地主交田租。
倘若租米交不出,就要关死在牢里。
(五)栽秧号子
大米好吃秧难栽,麦粉好吃磨难挨。
一天的生活做到晚,乖姐姐的房里怎么来。
一把拉住情郎手,情郎慌忙把姐照。
脸不擦脂粉三分白,嘴不打胭脂通红的。
二人相交情意重,那桩事情对不起你。
一天的黄秧栽到晚,鸡没叫起来扶犁梢。
拔秧拔到三更鼓,怎能把你乖姐瞧。
乖姐姐一听疼人的话,挖一点老米锅里烧。
又拿上几个鲜鸡蛋,豆腐干子韭菜炒。
鸡肉丝子面粉皮,斤半重的鲤鱼锅里烧。
四样小菜你吃顿饭,搬过板凳郎坐倒。
叫声我郎吃饱些,家去莫把锅来烧。
几天黄秧栽插好,推罢秧草下肥料。
农家之事多抓紧,闲空时候把姐瞧。
(六)两颗心是一样的
扁担溜溜两头低,小妹卖粮到桥西,
我为小妹来接力。
万丈高楼靠打基,不怕担子再重些,
谢谢小哥好心意。
两趟挑了三百七,心里高兴不费力,
莫怪小妹好力气。
铁牛背上有双脊,哥能骑来妹能骑,
两颗心儿是一样的。
(七)养媳妇自叹
养媳妇叹一声,自叹自苦情,养媳妇不如那牛马二畜牲。
年纪十七八,送我到婆家.婆奶奶又打丈夫又要骂。
清晨起得早,挑水带洗菜,大嫂子骂我又懒又妖怪。
清晨起得早,养媳妇把锅烧,享福的婆奶奶还在床上睡。
锅已烧着了,泡碗糖开水,送到那享福的婆奶奶床面前。
吃过早饭后,婆奶奶要出门,她叫我养媳妇送到半路程。
送到半路程,婆奶奶叫我回,回头来看见我们的妇抗会。
叫一声小姑娘,赶快来参加,免得那婆奶奶又打又要骂。
养媳妇笑盈盈,参加新四军,新四军做的事,男女又平等,救苦救穷人。
(八)三月二十八(新民歌)汪忠来词
程能定曲
三月二十八,春雨滴嗒嗒,姑嫂搀手出了村,好像两朵芙蓉花,嘻嘻哈哈叽叽喳,欢歌笑语一路洒,去赶那旌阳的三月二十八。姑娘想买新嫁衣,想到那美容厅里去烫发;嫂嫂想买毛毛衫,还想买只大头大脑的布娃娃。东门挤到西门下,想买这又想买那,五彩缤纷昏了头,不知究竟想买啥,小镇变得太繁华。
三月二十八,春雨滴嗒嗒,兄弟并肩出了村,好像一对秋葵花,嘻嘻哈哈叽叽喳,欢歌笑语一路洒,去赶那旌阳的三月二十八。小伙想买自行车,想买那调频调幅的四喇叭;大哥想买计算器,还想买套农业科技的问与答。南门挤到北门下,想买这又想买那,琳琅满目花了眼,不知究竟想买啥,小镇变得太繁华。
三月二十八,春雨滴嗒嗒,祖孙相牵出了村,好像一串牵牛花,嘻嘻哈哈叽叽喳,欢歌笑语一路洒,去赶那旌阳的三月二十八。爷爷想去听京戏,想去那新春茶馆品新条;奶奶想去看电视,还想看看末脚女儿的新婆家。孙儿赖着不愿走,想买这又想买那,人如潮涌春来急,小镇变得太繁华。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