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单位存款
1949年末,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存款1.31万元。1950年7月实行现金管理、划拨清算,存款倍增,1952年末单位存款余额共达18.37万元,比1949年增加13倍。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逐步成为社会主义信贷、结算和现金活动中心,至1987年存款余额增至2041.60万元,比1949年增长1557倍强。
二、储蓄存款
解放前本县储蓄存款以活期为主。民国32年(1943)年逐级分配旌德“节约建国储蓄券”50万元,完成25万元。次年,又计划劝储75万元,因利率很低,自动购券者不多,后改为推销,实则住户按“保民富力”(即保甲居民经济状况),商号按营业额分别派储。后因物价波动,货币贬值,各种储户减少,至民国37年已无人购券储蓄。
建国初期群众仍有重物轻币思想,县人民银行首先开办“折实定期储蓄”、“保本保值定额储蓄”和“定额储蓄”。折实定期储蓄的每一折实单位由12磅龙头细布1市尺、中熟米1市斤、菜油1市两和柴3市斤四种商品市价组成,逐日挂牌公布。保本保值储蓄,存入时银行在存单上注明当日折实牌价,到期支取时如牌价上升,按折实保值;反之,即按所存金额保本。
1953年举办定期有奖储蓄,1955年和1959年两次调整,奖面放宽、奖金缩小,1960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通知停办。在农村开办“爱国生产有奖储蓄”,配合粮食统购统销,开办“优待农民售粮储蓄”。1958年大办工业时,为筹集社会资金,开办“工业投资存款”。至1979年底,各项储蓄存款余额194.2万元(全县人均14.06元),比1952年增加49.18倍。
1981年至1985年又相继举办“有奖有息定期储蓄”、“实物票证有奖定期储蓄”、“贴花有奖储蓄”、“零存整取集体户实物凭证有奖储蓄”以及“华侨(人民币)定期储蓄”等。1985年末,城镇储蓄余额713.2万元,人均358.75元;农村储蓄余额139.2万元,人均10.96元。全县共计852.4万元,比1979年增长3.39倍;人均58元,比1979年增长3.13倍,1980~1985年,存款余额年均增长56.48%。
1987年全县城镇储蓄年末余额1119.3万元,比1985年增长56.94%,人均716.99元,比1985年增长99.86%;农村储蓄年末余额371万元,比1985年增长1.67倍,人均28.54元,比1985年增长1.60倍。
若干年份各单位存款余额表

若干年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表

三、信用合作社存款
信用合作社的农村企事业存款、社队存款和个人储蓄业务,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和信用合作机构的相应增设而日益扩大,特别是1980年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1985年末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047.1万元,比1957年增长15.39倍,比1979年增长2.32倍。1979~1985年年均增长44.58%。
四、储蓄利率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了吸收游资,稳定市场物价并鼓励人民参加储蓄,各种储蓄利率都比较高。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不断调整利率。如整存整取储蓄存款,从1953~1985年调整过12次。1971年以前主要是调低,1978年以后,又逐步调高到1955年的水平,并增加存期档次。
历年储蓄利率表

上一篇:第二节 货币
下一篇:第四节 信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