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明清时期,旌德只有少量的手工业作坊,生产土布、土纸、白酒、食油、副食品及铁木竹农具等,多在本县自产自销,维持民食民用。民国初,小型工业有所发展,相继建立起造纸、纺织、炉坊(铸造)等厂。民国21年(1932)商股集资创办光明电灯碾米公司,开创了本县机器工业的历史。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杭州、嘉兴、湖州等沦陷区技术工人的流入和难民赈济会的集中投资,本县工业、手工业一度发展较快,私营和县营的纺织厂、肥皂厂、油厂、罐头厂、蜡烛厂相继建立,其中以纺织业规模最大。此后,一些乡、镇也开始兴办工业,糟坊(酿酒)、糕饼坊、花爆生产遍及城乡。民国31年,本县有纺织厂3家、织布厂3家、造纸厂1家、化工厂1家。抗战结束后,通货急剧膨胀,生意萧条,致使一些工厂、作坊倒闭。到1949年.全县仅有私营小作坊27家,集体工厂1家、个体手工业工匠816户,总产值18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2%。
建国初,人民政府扶持手工业恢复生产,引导私营工业走集体化道路,逐步兴办国营企业。1952年,木、漆、锯等工匠组成了木业工会,集体生产,相互合作,统一核算。当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41个,工业总产值320万元,比1949年增长71.1%,发电量和农具,白酒、食油、铁锅等产量均比1949年增长一倍以上。1953年后对工业、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5年全县共组织手工业合作社(组)23个,成员325人,占手工业总人数的29%,并在私营糟坊基础上建成第一家国营酒厂。此后,“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渐占优势,至1957年,全县已有国营工厂8家,集体所有制工厂12家,手工业合作社(组)48个(含社队企业),职工1252人,个体手工业者仅377人。年工业总产值626万元,其中国营和集体工业产值占95.7%,初步建立起食品、纺织、印刷、电力、造纸、服装、酿酒等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私营工业全部实现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在大办工业的热潮中,造纸、印刷、食品等手工业社(组)合并升级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其余行业的合作社合并转厂,分散的手工业者全部加入合作社,当年新增厂矿29个,工业投资从上年的0.3万元猛增到32万元,占当年全县总投资的77%。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技术力量不足,产品质量差,大量积压,效益低下,196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209万元,比上年下降85%。
60年代初,调整工业体制,对不具备生产条件、原材料消耗高、产品销路不畅的企业,视情采取停、并、撤措施;同时认真贯彻中央“工业七十条”,建立以责任制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使工业持续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效益。1965年工业企业调整为43个,比1961年减少12个;总产值670万元,比1961年增2.2倍;全民企业利润27.56万元,比1961年增22.9倍;全员劳动生产率11754元,比1961年增3.5倍;积累总额从1961年亏损5.39万元转为盈利61.04万元。“文化大革命”初期绝大多数工业企业受左倾错误干扰,牌停工停产状态。196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降至437万元。其中国营工业252万元,比1965年减少48.36%。1969年起逐步回升,至1978年工业总产值达1383万元,比1968年增长2倍多,年均增长21.6%。
1979年后,改革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生产、流通、人事、奖惩等领域的自主权,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采取兼并、计件工资、工资与效益挂钩等项措施,改变多年来对企业统得过死、管得过多的政策,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调动厂矿积吸性。80年代初,乡镇工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县经济委员会、第二轻工业局也投资新建精干麻厂、鞋厂、服装厂等,改造酒厂、葡萄糖厂、台钻厂、水泥厂等企业,使全县工业出现新局面。1979~1987年,全县共完成工业基建和技术改造投资1196万元,新增固定资产1171万元。经委、二轻局、乡镇企业局技改投产项目30个,新增利税370万元。1987年,全县有机械、电子、采矿、医药、化工、食品、纺织、建材、印刷、酿造、服装等行业厂矿114个,职工4766人;村办、个体、合作经营工业1232个,从业人员2812名。全县工业产值391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5.7%,比1978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3.9%;实现利润240.38万元(不含合作、个体工业),比1980年增长3.3倍;上缴利税126.79万元。1985~1987年12家上海驻旌“小三线”工厂全部移交本县改造利用,为旌德薄弱的工业基础增添了生机。
若干年份工业产值及构成一览表

建国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