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土地的成土母质多为花岗闪长岩,土质松散,团聚性差,抗蚀力低,加之山高坡陡,毁林开荒等因素,一遇暴雨水土严重流失,河流含沙量高。建国初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49平方公里,1958年猛增到140平方公里,1979年为150平方公里。至1985年巳扩大到228.8平方公里。年均输沙量6.34万吨,水库、塘坝、河道严重淤塞。60年代初期修建的马栏里、郭家等小(二)型水库现已基本淤干。徽水泥砂淤积深达1~1.5米。尤其是乔亭至蔡家桥的大溪河已淤积2.5米之深,水土流失占大溪河流域面积的79.23%。中国科学院考察组来乔亭考察时评说:“这里已是江南的小黄土高原。”据省水利厅提供的1987年卫星图片(精确度达87%),全县水土流失中度178.95平方公里,强度21.6平方公里,总共200.55平方公里。
1958年成立县水土保持委员会,1985年改名为水土保持办公室,编制4人。在该机构主持下。先后采取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能源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对策。
在生物措施上,制止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凡25度以上的陡坡坚决退耕还林。加强封山育林和次生林的改造,中山区播种针叶用材林,如杉、松、柏、檫木、青桐、槠、毛竹等;低山区扩种木本粮油、栎类经济林和薪炭林;河岸溪谷则种植水土保持防护林。
在工程措施方面,从1949年到1987年,全县建谷坊30处,砌拦沙坝1818处,修复水毁及泥沙淤塞塘库7324处,加固护岸2157处,修筑石埂1879条,改造梯田6724亩,从而减少了河流含沙量,增大了水利工程蓄水量。
在能源措施方面,县能源办公室培训砖匠37人,推广建造沼气池8972处,普及省柴灶,试验太阳能灶;水利部门兴建小水电站56处,装机62台,丰水时以电代柴,减少林木砍伐,扩大植被,涵养水源。
经过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面积逐步扩大,到1987年共治理100.93平方公里,其中改造成水平梯田3500万亩、沟坝地1000亩,封育、种植水保林13.25万亩,其他措施1.43万亩。
在面上治理的同时,对乔亭乡大溪河上游进行了重点治理。大溪河流域共64.8平方公里,流失50.47平方公里,已治理26.4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52%。整个治理工程,省计划拨款40万元,已拨35万元,至1987年已完成投资29万元。
1985年各乡水土流失面积统计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