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旌德县是“万山丛中一小邑”。所有水田中,山田占很大比重,其中全靠下雨灌溉的张水田就有2万余亩。因土质多沙,难以蓄水,天旱田皆龟裂,暴雨即刻成灾。历代劳动人民为抗御自然灾害,利用当地丘陵、平畈交错,便于挖塘蓄水的特点,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制造了许多水利工具。宋《旌川志》载,当时全县有塘140余口。元代县尹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对水利工具水转翻车、轮筒、高转筒车、水转连机磨和闸坝等均详尽地作了介绍。明代人工开凿的江村聚秀湖,周广16亩,灌溉面积100亩;明末清初兴筑的隐龙湖,湖面36亩,能灌田380亩;乔亭堃湖,湖面20亩,灌田200余亩。乾隆时期还兴建了三溪官坝以及各地陂塘164处。
民国时仍以修塘为主,疏河为辅。民国7年(1918)始筑孙村金河坝。民国23年疏导河渠5处,受益田1.5万亩。民国26年重修三溪官坝。民国28年修塘315口。至1949年全县共有大小水塘6229口。这些塘规模很小,效益不大,总灌溉面积仅2.63万亩,平均每口塘仅能灌田4.2亩。
建国后的1949~1957年,水利兴修以小型塘、坝为主,当年受益为主。1950~1952年,全县新建水塘133处,1953~1957年续建873口;至1957年底,灌溉面积达3.54万亩,比1949年增加9100亩。
1958~1965年,由于农业体制变革、生产规模扩大,加之大面积种植双季稻,使农业用水量激增。在全面“大跃进”的形势下,对水利建设提出了“大队要有当家库、小队要有当家塘”的口号,建设了一批新工程。1959年3月在庙首鸡公山建成全县第一座小(二)型水库,有效灌溉面积300亩。1962年5月在三溪溪潭建成第一座机灌站,1963年3月在新桥建成第一座水轮泵站。1964~1965年动工兴修雪里、土桥、枫树坞、社屋里、郭家庄5座小(二)型水库和双河公社龙山小(一)型水库。至1965年底,全县共兴建小(二)型水库8座,小(一)型水库1座。这些工程大多施工粗糙,质量较差,且周期长,未能很快竣工兴利。
1966~1979年“农业学大寨”时期,全面掀起了以治山治水、改河造田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一大批新的水利工程在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下纷纷上马。1979年底,全县有29座小(二)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9300余口水塘。新建工程中,有些塘库质量不高,未能发挥应有的灌溉效益。
1980年后,水利建设以除险、加固、配套、挖潜及综合利用为主,根据险情轻重分级负责,对险、病库分别治理,使之完善。同时加强经营管理,讲求经济效益,实行水利管理承包责任制。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至1987年,全县有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32座、水塘7074口,蓄水总量2559万立方米;引水堨坝1371处、电灌站31处、机灌站6处、小水电站13处、水轮泵站11处,总有效灌溉面积12.3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82.9%;旱涝保收面积6.1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9.6%。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