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王万敌起义
唐宝应元年(762),太平县上泾乡(今旌德碧云乡境)乡民王万敌聚众占据蛟山后如洞(今碧云乡船山厚儒洞),起兵造反,抗租抗税,声震宣、歙二州。该洞地处崇山峻岭,路径险恶,且洞中平坦可居,易守难攻,地方官兵无可奈何。朝廷诏太子左庶子袁为江淮招讨使,率师南下,镇压了这次农民起义;并奏请朝廷,于宝应二年二月析太平县东北境麻城等9乡地域置旌德县,由袁部左卫兵曹参军高叔夏留旌为首任县令。
二、方腊义军在旌德
宋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二十日,方腊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克江南东路战略要地歙州,随即兵分三路;一路西进直指黟、婺;一路东回谋取杭州;另一路是八大王所率的北路军挥师北上,矛头直指“江淮襟喉”宣州。由于宣州城内宋军顽固据守,八大王部驻兵距城40里的黄社镇,与宋军对峙。宣和三年二月十七日,八大王率领部分义军从黄社出发,“旁趋旌德”,打算从旌德“迂回泾县”。旌德守军闻风而逃,县城“不战而下”,成了起义军的天下。二十七日由于西路官兵反扑,被八大王攻克十天的旌德县城得而复失。八大王率部撤往泾县,县人鲍琢(又名五郎)纠集地方“义兵”尾随追击,至县北三溪石壁山,又逢旌德县统制王可诚率重兵据险阻击。石壁山,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蜿蜒于悬崖峭壁,是一条长达五六华里的险山恶谷,也是旌、泾之间必经之路。前后受敌的北路军,在这里经过一场恶战,终于冲出险境,越过三溪,一举攻克泾县城。
三、将军庙围困倭寇
明嘉靖年间,东洋倭寇大举入侵。“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嘉靖三十四年(1555)七月,一股六七十人的散倭从杭州西掠,经淳安、歙县、绩溪,沿途烧杀淫掳,“纵横往来,如入无人之境”。至旌德时,南境百姓奋起抗倭,知县岑恕也派典史蔡尧率兵千余堵截于版书将军庙。由于军民协力御敌,这一小股倭寇在将军庙被围困一天一夜。次日黎明,天降大雾,倭寇趁机突围杀死数十百姓,逃至县城南门外(当时只有城门而无城墙),又放火焚烧街房数间,然后窜往泾县、南陵。蔡尧所率浩浩千人,只割得一颗病死的倭寇首级,捡到一匹病马;而岑恕依吏人刘帮达之言,竟将人头、病马作为战利品上交报功。上司查得实情,批复;“割倭头于既死,拾弓马于路遗,坐欺亡”。岑恕遂被弹劾革职。
四、太平军转战旌德
清咸丰六年(1856)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受到清廷江南大营威胁,翼王石达开亲率大军由江西出发,分兵三路挺进皖南,直取宁国府(今宣城),以图东援天京。三月十七日(1856年4月21日),翼王三路人马会师太平县。二十二日,即挥师北上宁国府,途经旌、太交界的黄花岭,适逢旌德知县卢铣和当地团练首领任廷彬、吕烈法等率团兵数百人驻守岭隘。太平军与之奋战五昼夜,双方伤亡惨重,吕烈法等十余名团练头目先后被打死,任廷彬身受重伤,太平军为突破隘口,分兵绕道,前后夹攻,任侦知情况不妙,即率本部人马退守三溪南湾石壁山,以护县城。与此同时,县团练首领吕锦文也率众赶至东固堵截,激战中团练死伤众多。太平军攻破黄花岭,经三溪克泾县,直取宁国府城。
咸丰十年正月二十五日(1860年2月16日),(太平军左军主将、侍王李世贤、右军主将、襄王刘官芳及匡王赖文鸿、奉王古隆贤等率大军克泾县。二十八日,赖文鸿率部进驻三溪,二十九日首次攻克旌德县城。二月初一,驻旌部分太平军经翠岭攻入绩溪县城,次晨仍退回旌城。二月初四,部分太平军又开往绩溪,途中在旺川曹氏支祠宿营。祠中所存著名的太平天国壁画《攻城胜利图》即描述了太平军攻克旌德县城的战况。
太平军占领旌德县城后,吕锦文一面布置各乡团练加紧防守,待命攻城,一面又与汤敏等人亲赴徽州乞求官兵援救。太平军侦悉此情后,乃出兵四乡,分路截击,一一败之。
闰三月初三(4月23日),太平军进至十八都。十八都团首任木灼等率团丁拒守于欢喜岭,太平军将士愈攻愈勇,团练渐次不敌,乃退守下观音桥,任木灼等16人被杀。4年前与太平军大战于黄花岭的任廷彬,此时又率团丁赶来增援,交锋中被太平军斩首。同日,太平军进至孙村。孙村团练“屏山局”首领汪庆云率团丁迎击,至张古岭,与太平军大队人马相遇,激战中汪庆云被杀,团丁死者百数十人。太平军乘胜进军庙首。庙首团首吕慰曾闻讯,即率团丁400余人迎战于玉屏山下,杀太平军数十人,吕得胜回村。次日,太平军复至庙首,与吕所率团丁大战于富溪滩,团练溃败,死者数百人,吕慰曾被擒,太平军劝降不从,遂杀之。
闰三月初四,太平军进至朱旺村。朱旺村团首朱季方(知府衔)等率众堵截于高口桥,一战即溃,朱季方等死于乱军。同日,东乡一带讹传徽州官兵已抵旌德城南,里八都团首喻元白闻风而动,于初五日亲举大旗率团丁进城。刚抵东门,即与太平军相遇,鏖战多时,太平军伤亡30余人。这时,城内太平军装扮官军,分股绕道东南涌向东门,佯称“江大人(清军总兵江长贵)委员压阵,招缴首级,核验给赏”。正当团丁欢呼雀跃,喻元白前往报功之际,南北两路太平军突然同时杀来,假扮官兵的太平军也从中杀起。喻元白措手不及死于乱刀,团丁被歼者多达数百,仅喻氏一姓就有数十人。
闰三月十三日(5月3日),清军总兵江长贵、游击黄朝生率大军攻陷旌德县城,太平军全部撤出旌德,退往泾县。
同年五月初(1860年6月下旬),太平军襄王刘官芳率部由浙江淳安经歙县、绩溪进至旌德白沙。知县李焜、乡宦吕锦文带团练前往堵截,大败而归。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旌德县,并作短期休整。六月十三日(1860年7月30日)夜间,太平军在撤离旌德途中围攻孙村团练“屏山局”。该局继任首领汪应最仓忙迎战,被太平军擒杀,团丁死者多人。襄王获胜后于次日率部越黄花岭入太平甘棠。
同年九月初九(1860年10月22日),匡王赖文鸿率部第三次攻占旌德县,并在旌德驻兵一年半之久,旌德团练局团总吕锦文偕白地团首王炳炎(绰号炎老五)等退守箬岭。同治元年正月二十四日(1862年2月22日),驻旌太平军会同太平县太平军攻打箬岭,遭吕锦文顽抗未克。四月初一(4月29日),清廷浙江臬司张运兰从徽州率兵来旌,用炮火轰塌城墙十余丈,旌德县又被清军占领。
同治元年十月初八(11月29日),襄王刘官芳、匡王赖文鸿、奉王古隆贤又从广德、宁国进至旌德县境。驻旌的湘军总兵朱品隆率部堵于五都杨村,激战多时,双方伤亡惨重,最后朱品隆败退县城固守。十二日,太平军分头攻城不克,是夜,太平军又拥众前来,连夜垒营城下,围城两昼夜仍不克。十五日,朱品隆开城出战,破太平军营垒4座。十九日太平军再次攻城,久战不破,乃撤兵而去。
同年十二月初五(1863年1月23日),青阳县被太平军重兵围困,曾国藩飞檄旌德朱品隆率部援救。初六日,朱品隆移军青阳,撤营时将城内房舍尽行焚毁。同日,太平军古隆贤部趁虚而入,第四次占领旌德县城。
同治二年,奉王古隆贤先后占领旌德、石埭、广德、太平四县。九月十九日(1863年10月31日)古隆贤闻报青阳县被清军攻陷,又闻泾县、宣城一线太平军战事失利,便投书清廷湘军总兵朱品隆,愿献四城,缴械剃发以降。朱转请曾国藩许之。唯太平县守将江会义、旌德县守将申法喜不愿随古降清,各率一部去广德州。九月二十七日(1863年11月8日),泾县清军守将易开俊领兵进至旌德,旌德城内剩下的太平军头领卢旺有、汪民珊等人献城以降。于是,旌德、石埭、太平三县相继被清军占领。至此,旌德县太平军战事始告平息。
五、农民自卫军武装暴动
1926年3月,中共党员梅大栋、梅大梁兄弟二人在旌、绩、宁三县交界的旌德仕川村,以教书为名,进行革命活动,发展党组织,成立中共仕川支部,组建了仕川农民自卫军。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局势恶化。中共党员、旌悠县长谭梓生被迫卸任离职,转移武汉。4月29日,安徽省国民政府派唐绍尧继任旌德县长后,组织“清党委员会”,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不到半个月,就有80多人被捕下狱。
5月初,仕川共产党员喻世良从武汉受训回旌,与坚持地下斗争的王庭甫、程朝干等人联系,计划组织农民自卫军武装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和群众。他们分赴各乡,组织庙首、孙村、石井、三溪、朱旺等地农民自卫军800多人,以图配合仕川农民自卫军举行攻城暴动。5月3日,中共党员王庭甫、程朝干、喻世良、汪守仁、吕贡南、喻乾林等人在仕川秘密开会,决定5月16日举行攻城暴动,计划攻下旌德,进军绩溪,夺取屯溪,会师武汉。会议推举王庭甫为暴动总指挥,程朝干负责西乡自卫军,喻乾林负责东乡自卫军,喻世良、王守仁负责暴动主力仕川自卫军。
经过十多天准备,5月15日(农历四月十五)晚,仕川自卫军在下门喻祠集会,喻世良作战前动员,宣布进军路线和攻城计划。会后,队伍在仕川各村游行示威。深夜,暴动战士打着“旌德县第二区农民自卫军”大旗,抬着刻有“拥护谭梓生,枪杀唐绍尧”口号的二门檀树炮,肩扛从孙传芳部队逃兵手上买来的27支步枪以及40多支土枪、大刀、长矛等武器,经考溪、楼下,直驱旌德县城。沿途又有宁国、绩溪几位农民加入暴动队伍。在株树岭头清点人数时,恰好108人。当晚,西乡、北乡、东乡各路自卫军也陆续开赴县城。
同夜,暴动总指挥王庭甫在城东瑞市桥头太子殿旧址(今旌德县酒厂)开会,密议配合仕川自卫军攻城事宜。因奸细混入会场,唐绍尧闻报攻城计划后,立即派人抄近路赶往仕川,诈传总攻时间,使仕川自卫军提前到城;同时逮捕了王庭甫等7位自卫军领导人。
5月16日凌晨,仕川队伍到达瑞市桥头,不见总指挥和内应人员,各路人马也未赶到,遂盲目对城射击。由于城内守军已有防备,又偶遇绩溪县长陈礼本路过旌德,随带护兵20余人,使守军兵力增强。战斗一打响,自卫军就遭到敌人的凶猛还击。自卫军点燃了一门檀树炮,因锅铁装得大多,炮身炸裂,另一门未再点火,但震耳欲聋的炮声使城内守军胆战心惊,不敢出城迎战。双方对射一个多小时后,仕川自卫军因未见各路援军参战,即于天亮前撤出战斗,分散退回。其他各乡自卫军得知仕川队伍巳撤,也半路返回,未到县城。
5月16日上午,暴动总指挥王庭甫、农会会长宋奎元、自卫军骨干朱甲、王观明、李会全等13人被杀害于上东门外。5月17日,唐绍尧又派反动武装数十人去仕川搜捕自卫军,许多中共党员和自卫军骨干纷纷转移到宁国、杭州、武汉等地。
六、红军抗日先遣队路过旌德
1934年12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第19师约4000余人,在师长寻淮洲、政委聂洪钧等人率领下,由歙县南乡进入绩溪,然后兵分两路,会师于旌德白沙。12月6日,从白沙挺进旌德县城。上午10时左右,兵临城下中东门桥。县长彭树煌急令保安独立中队紧闭城门,严加防守。红军战士发起攻城战斗,守城士兵慌忙开枪应战。激战中,红军在机枪掩护下架起云梯直登城头,守城士兵见状慌忙弃城而逃。红军冲进城内,立即攻占县政府,打开监狱释放“政治犯”及无辜群众68名,并捕获典狱长和县府秘书,又在“福音堂”逮捕外国传教士史密斯夫妇,还在德裕布店没收一批布匹财物,搬至大街分给穷苦百姓。
12月7日,红军在凫山小学(今旌阳镇一小)召开士兵大会,而后整队出发,向庙首挺进。红军在庙首休整2天,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处决了在县城逮捕的传教士夫妇等7人。红军战士在庙首书写许多墙头标语,如“打土豪,分田地”、“反对国民党压迫工农筑堡垒”、“白军弟兄们跟我们北上抗日去”、“白军弟兄们暴动起来”等。12月9日,红军从庙首出发,宿营洪川,次日越过雀岭抵达汤口,与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团第20、21师会合。
七、攻打庙首乡公所
“皖南事变”后,驻在旌德黄高峰的中共旌泾太中心县委为了打开政治局面,坚持武装斗争,巩固皖南抗日游击根据地,于1941年5月成立事变之后皖南第一支游击队。接着,中心县委经过缜密研究,决定打好事变之后皖南地区第一仗,目标选定国民党旌德庙首乡公所。
庙首村距黄高峰只有20多华里,是个沿河靠山的长形大村。乡公所设在村中心的大祠堂里,乡长江端是个凶残的反共分子,血债累累,民愤极大。十几名乡兵多是新兵,只有10支步枪和一些手榴弹。“皖南事变”之后,他们认为新四军已被消灭殆尽,更加趾高气扬,无恶不作,群众对他们深恶痛绝。中心县委打庙首的决定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伐木匠程开元父子为游击队摸清敌情,还找到一条能从村子中部直插乡公所的小路。
一切准备就绪。1941年7月9日(农历六月十五日)夜晚,旌泾太中心县委游击队13名战士和民兵共20余人在队长刘奎、指导员李建春带领下,从黄高峰直奔庙首村。深夜11时,当游击队悄悄到达乡公所门口,哨兵还在同纳凉的妇女们聊天,李建春一枪将他击毙,刘奎带领战士们迅即冲进大门,命令乡兵:“举起手来!”乡兵们不及起身,有的被击毙,有的作了俘虏,仅3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游击队缴获步枪7支,手榴弹10余枚,子弹约200发,电话机1部,还释放了被关押的几十名壮丁。乡长江端因带着3名枪兵去板桥姘头家过夜,侥幸漏网。游击队烧毁了乡公所全部公文,还将事先准备的标语贴满庙首街头。二小时后,游击队转移至旌太边山区。
庙首第一仗的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游击队员,他们编了一首歌唱道:“庙首头一仗呀,打得真漂亮!三分钟消灭反共的武装呀,老百姓眉开眼笑喜洋洋;打开斗争的局面,政治影响到处传!”
八、反“清剿”斗争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和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调兵遣将在皖南对突围的新四军失散人员及共产党地方武装力量进行全面“清剿”。从1941年至1947年,皖南各县人民在旌泾太中心县委(1943年1月改为皖南山地中心县委)和皖南地委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清剿”斗争。
1941年9月16日,国民党军第63师一个营和旌德县自卫队300余人,对旌泾太中心县委机关驻地黄高峰一带进行“清剿”。胡明、洪琪、王必达等10多人及时转移到狮子洞,但王家庄、陶湾、五百坦几个村庄的党员和群众36人被捕,关押在庙首乡公所。其中,中共王家庄中心支部书记王家齐、支委王必雄、党员汪时旺三人于9月28日惨遭杀害。
10月,中心县委在旌绩边船形山召开扩大会议,总结事变后对敌斗争经验,指出:为了有效地开展反“清剿”斗争,必须“要善于避开敌人锋芒,灵活转移,保存力量”。会议确定“要创造多块的多种形式的游击根据地”。此后,在中心县委领导下,游击队创造了3块根据地:一是洪林、尹德光等人领导的泾旌边樵山濂坑根据地;二是唐辉,王必英等人领导的旌绩边黄高峰根据地;三是刘奎、李建春、刘贵生领导的旌太边木瓜坑根据地。
1942年2月,上官云相在泾县章家渡召集泾、旌、太、绩、歙五县县长、县党部书记长、县自卫队长联席“剿共”军事会议,任命52师参谋长陈淡如为“剿匪总司令”,率领52师一个团为主力,加上144师、145师各一团和各县自卫队计4000人,向皖南山区各游击根据地发起全面“清剿”,并限定“三个月彻底肃清”皖南游击队。2月28日,洪林、尹德光游击队在樵山伏击陈淡如部,活捉52师译电员,缴获全部“清剿”计划、军用地图和电报密码本,使上官云相“剿共’计划毁于一旦。同日,刘奎、李建春率中心县委游击队在旌德下洋镇压了特务头子谭楚元。
1943年7月,中心县委又派吕辉、王成信等人开辟旌、泾、宁、宣边区工作,组建一支13人的旌泾宁宣游击队。9月下旬和12月间,吕辉率领这支游击队两次袭击旌德乔安乡公所。
1944年6月30日,国民党军第52师一个团和地方武装共千余人分两路夹攻王家庄地区。由于叛徒洪福林带路,国民党军将汪冬九等数名共产党员抓至泾县章家渡杀害。
1945年4月,旌、绩、歙、太四县县长在旌德白地召开“清剿”会议,会后在白地设立特种区署,并调来保四团、保六团、第二挺进队及52师各一部驻扎白地附近,修筑碉堡,架设电话,层层设卡搜捕旌绩县委及游击队领导人。27日,绩溪县联防队和保警队150余人“进剿”黄高峰地区,放火烧了王必英、王必达两家住房。5月,国民党军第52师师长刘秉哲亲率300余人,动用机枪、小钢炮,再次“进剿”黄高峰地区,在王家庄、五百坦、钱山塘等村烧毁民房20多幢,逮捕共产党员20多人。县委当机立断派王宗汉、王必达带领游击队3个班突出重围,跳到外线牵制52师。他们赶到旌泾边涌溪,配合吕辉游击队打下泾县溪头乡公所,击溃国民党保警队一个连,52师闻讯匆忙撤出了黄高峰。11月,旌、绩两县自卫队组织3个中队进攻黄高峰根据地。中心县委命令吕辉部在旌德东乡公开活动,分散自卫队兵力。吕部20多人带机枪一挺,从泾县涌溪经旌德十一都、俞村、凫篁直扑县城。自卫队闻讯后从黄高峰调兵尾追,吕辉率部趁空返回,又一次攻打了乔安乡公所。
1946年4月12日,国民党军第162师6个连、保五团3个连,加上旌、绩、歙地方武装共18个连2300多人,围攻中共皖南地委机关驻地黄石岩。当时地委机关只有36个人、28条枪,在胡明指挥下,凭借熟悉有利的地形,苦战两昼夜突出重围,与旌宁边吕辉部队会合,但是地委机关唯一的无线电台却在黄石岩突围中丢失。6月29日,王成信、戴吉祥率领游击队员60多人,通过内线关系打下孙村乡公所,俘敌24名,缴获步枪28支、机枪1挺、手榴弹10余枚、掷弹筒1个、子弹10余箱,处决了1名叛徒。12月,洪林率游击队员60余人攻打江村地主武装,镇压了宁属六县联中校长江康世,缴获步枪12支。
1947年3月,胡明、熊兆仁率领地委特务连60余人,带机枪四挺攻打旌德白地、庙首、孙村3个据点。先在白地激战一个多小时,未能攻克,部队撤至庙首,烧毁庙首碉堡,俘敌3名,处决了叛徒、特务中心组长刘筱三。尔后,特务连又配合唐辉游击队打下孙村乡公所,烧毁孙村碉堡。10月20日,国民党保四团第一大队队长余德修带领3个连230多人,进攻旌绩边船形山脚百坑村。唐辉游击队在地委主力连和附近民兵配合下,将余德修部三面包围,激战4个多小时,余部败退。25日,保安司令孙立钧亲率保四团2个大队500余人再次进攻百坑村。唐辉、王树芝率部顽强阻击,激战一天一晚,终因寡不敌众,撤出战斗,保四团烧毁百坑村房屋40余幢。
1948年2月17日,吕辉率部在旌宁交界的蜡烛山包围攻打宁国县自卫队80余人,毙敌2名,俘敌7名,缴获机枪1挺,步枪10支,子弹200余发。清理战场时,吕辉被藏在草丛中的叛徒王东海冷枪击中,这位年仅26岁的旌泾宁宣县委副书记兼游击队长当场牺牲。
九、三打大礼村
“皖南事变”后,旌德县兴仁乡大礼村村口“表灵塔”被改建成碉堡,并作为乡公所驻地。县保警队一个中队常驻其中,骚扰百姓,为非作歹。
1941年10月,刘奎率领旌泾太中心县委游击队,化装成国民党军52师巡逻队,巧妙地闯进乡公所,只用几分钟就解决了敌人全部武装,缴获步枪7支。
1947年3月初的一个雨夜,洪林率泾旌太游击队及地方民兵约30余人攻打大礼村乡公所,乡长刘延津带领30余人占据七层古塔拚命顽抗。午夜,在当地群众支援下,游击队用几十捆柴草封住塔门,浇上煤油,点起熊熊大火,将塔内枪支弹药、文件杂物尽行焚毁,部分乡兵被烧死。
同年10月,国民党军46师向泾、旌、太地区大举进犯。皖南地委派洪林率领游击队会同地委主力2个连共200多人,以“围点打援”的作战方法,主动出击大礼村。部队将碉堡围困三天三夜,并将该乡各仓库的军粮、公粮全部运往泾旌太游击区。
十、袭击江村据点
1947年2月,国民党安徽省保安副司令张湘泽亲自带领两个保安总队和旌、绩二县土顽武装向旌绩边游击根据地进犯。胡明、熊兆仁等率领地委主力和游击队跳出包围圈,集结于船形山枫树坞一带。2月18日,胡明亲率地委主力连,用突然袭击的战术攻打江村。经过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一举全歼江村守敌,镇压了特务头子、联防主任江兰舟,拔掉了国民党的江村据点。战后,皖南地委在江村召开群众大会,地委书记胡明在会上作了形势报告,极大地鼓舞了群众斗志。
十一、白地围攻战
1947年10月14日,皖南地委主力连、皖浙工委主力连和歙、绩、旌地区王保实、王树芝、王宗汉的三支武工队共8个连兵力,并动员旌绩地区1000多民兵,联合围攻白地据点。国民党军占据白地村大小碉堡各一座,大碉堡内驻有旌德县自卫队和行动队各一个排,小碉堡有敌自卫队一个分队据守。两座碉堡均构筑在白地村后光山上,不易接近。围攻部队无重型武器,无法直接摧毁敌人火力,便采取“围点打援”的作战方法,分兵把守白地四周数十里地山岭要道,封锁消息,断绝交通,对敌实行长期围困。战斗至第三天拂晓时,旌德县城守军取道版书白杨岭,越过船形山赶来增援。围攻部队在背腹受敌的情况下又坚持了一天。傍晚,闻报地委洪琪部在樵山被围,急需增援,于是围攻部队主动撤离白地。
十二、处决江端
1947年7月中旬,旌德县特务中心组长兼县自卫队长江端亲率县自卫队进驻江村碉堡。当时,唐辉游击队正在距江村20余里的百坑村开会。唐得知这一情报,决定为民除害,将任务交给地委交通员王时尚(钱老板)和武工队副队长汪全贞(老锺)及游击队员汪根海三人,并限定他们三天之内除掉江端。
7月19日,王时尚一行3人连夜赶到江村附近的三节桥联络点汪金福家隐蔽下来,并找来4名民兵配合行动。第二天,经过一天侦察,得知江端白天进村胡作非为,晚上躲进江村碉堡过夜,于是决定在碉堡至村中的小路上伏击。7月21日凌晨,大家分头出发,汪根海带领4个民兵埋伏在杨桃岭、金查岭、下水窝三处掩护接应;王时尚扮作农民,在碉堡附近水田里摸螺蛳;汪全贞化装成抽坊放牛的,以寻找丢失的水牛为名,在小路上走动。
太阳刚刚出山,江端就从碉堡中出来,慢慢朝村中踱去。走到王时尚跟前,他大声斥问:“你在田里干什么?”王时尚用当地土语沉着地答道:“捡螺蛳喂小鸭。”江端也没在意,便大摇大摆地走了。江端一走,王时尚穿起草鞋迅即跟了上去,江端没走多远,迎头又碰上汪全贞,他正要发问时,汪大喝一声:“举起手来!”江端见势不妙,回头想跑,一转身见到王时尚的驳壳枪正对准他胸膛,江端正要掏枪挣扎,王时尚大声喝道:“江阎王,你的末日到了!”紧接着两声枪响,江端应声毙命。
十三、解放旌德县城
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五旅下辖14、15、16三个团和一个军官大队,计4000余人。该旅原驻皖北,旅长王汉昭受共产党政策感召,无心内战,与中共地下党组织早有联系。1949年1月底,保五旅渡江南撤,到绩溪一带驻防,其中第15团和军官大队驻扎在旌德城里。4月20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渡江,22日下午,保五旅在绩溪旺川签署起义通电,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部队独立旅。旅长王汉昭奉江北渡江指挥部之命率部北上,首先解放旌德县,然后挺进江边,配合渡江部队作战。
1949年4月23日深夜,中共皖南地委命令旌绩工委书记叶维章带领地委主力第二连进军旌德县城南门外,翌日拂晓前与地委吴文瑞所率的第一连在南关会师,然后进城接收国民党保五旅驻旌第15团官兵起义,解放旌德县。
4月24日(农历三月二十七日,星期日)拂晓,叶维章、吴文瑞率领两个连到达旌德县城南门,第15团团长宋配儒和军官大队上校参议陈大镛率领一团人马开城迎接。原驻城里的国民党自卫队一个连,大部分已于当日凌晨被起义部队缴械俘虏,只有一个班向北逃窜,在三溪附近全部被俘。部队进城后,接管工作很顺利。国民党旌德县最后一任县长张靖六拱手交权,交出县政府全部财产、文件、档案和在押犯人,以及一颗铜质的“旌德县政府”印章。至此,旌德县国民党政权亘告结束。
24日上午,旌德县人民民主政府宣告成立,第一任县长叶维章,副县长朱明亮。交接完毕后,吴文瑞率王汉昭部驻旌的起义部队撤离旌德,县长叶维章带2个连驻旌留守。
4月25日下午,地委通知县政府,国民党军第192师溃退南逃,途经旌德县境,要叶维章立即率部撤出县城,让开道路,放敌过境,以便实现人民解放军早在皖浙边张网以待的歼敌部署。当晚,国民党部队在一片仓惶中穿城而过,城内未受骚扰。
4月26日,叶维章率部返城,吴文瑞又从地委赶抵旌德,通知县政府做好迎接国民党“暂编二师”来旌起义的准备。“暂编二师”实力只有2个团和1个警卫营,师长程瑞河原驻皖北和县时就与中共和县县委书记陈明远有联系。陈曾写信要他起义投诚,但蒋介石一方面对程许以重诺,一方面又将其家属控制在南京,所以程瑞河对起义举棋不定。他率部过江后,本想取道绩、歙,前往杭州,不料在绩溪丛山关遇到唐辉部队的阻击。为保存实力,程瑞河出示陈明远的亲笔信,口头表示愿意投诚,并要唐辉指定交涉地点。唐辉请示地委后,通知程将部队带往旌德城里,由叶维章接收起义。为防止意外,唐辉率部督察,抄小路到达南关清潭隐蔽。
4月27日下午,程瑞河率“暂编二师”抵达旌德县城。师部和警卫营驻在南门,一个团驻在东门外瑞市马场一带,另一个团驻在西门外西山一带。当天晚上和28日中午,叶维章、吴文瑞等人同程瑞河两次谈判起义事宜,均无结果。28日深夜,程瑞河化装成老百姓,带领一名副官和警卫营营长、驻瑞市某团团长四人从南门溜出县城,分头潜逃。县政府立即派兵拦截,程瑞河和副官不知去向,一名团长和警卫营营长被抓获。县政府向他们晓以大义,敦促其弃暗投明。于是他们分头发布命令,驻瑞市的一个团和驻南门师部及警卫营的全体官兵放下武器,一致投诚。只有西山某团负隅顽抗,拒不投降,还与前往劝降的唐辉部队展开激烈战斗。此时,南下追敌的解放军渡江先头部队(二野36师106团)奉命赶到旌德。全团一个冲锋,胜利地攻占敌人阵地。程瑞河驻西山某团除被击毙者外,全部当了俘虏。
4月29日起,再无国民党军来旌侵扰。约半月后,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队即浩浩荡荡开进旌德城。
附:日机轰炸旌德县城纪实
1941年7月29日(农历闰六月初六)上午8时40分,日军飞机6架成两个“品”字形从东北方向飞抵旌德县城。日机飞得很低很慢,掠过县城上空后径直朝西山方向而去,瞬间又从梓山方向折回,随即向县城俯冲下来。毫无戒备的居民虽然预感飞祸临头,但为时已晚,躲避不及。只听“轰、轰”一阵巨响,日机向旌德县城投弹轰炸了。刹那间,一团团浓烟遮天蔽日,一阵阵炸弹爆炸声和机枪扫射声震耳欲聋,整个县城硝烟弥漫,惨叫声、哭喊声、房屋倒塌声混成一片。日机投弹、扫射之后,即朝东北方向扬长而去,短短几分钟的“三六事件”(六月初六,六架飞机)给旌德县城造成极大灾难。
据目击者反映,县城内外共落炸弹12枚:中东门驾虹桥两头中弹5枚,章永昌酱园中弹2枚,县政府后院、汪金有油坊、陈金望澡堂和居民鲍其刚家后院各中弹1枚,还有1枚炸弹落在城外未爆炸。
这次轰炸,伤亡117人,其中当场炸死43人(男24人、女11人、儿童8人),炸伤74人(男32人、女27人、儿童15人)。受伤群众有不少因事后无钱治疗或医治无效而相继死亡,有的终身致残。中东门桥西头河埠是这次轰炸的中心点,20多名群众惨死于此,桥头城墙上沾着一块块鲜血淋漓的人肉碎片。有的人被炸得肢体分离,血肉模糊;有的浑身弹孔,内脏外流,惨不忍睹。一位老人在中东门桥亭子里卖西瓜,当场被炸得粉身碎骨,身上的衣服飞挂在河边树梢上。石恒春药店一名炊事员下河淘米,头被弹片削飞,一只手依然扶着城墙站着,另一只手,还挎着淘米箩……古老的驾虹桥西头桥梁被炸断,200多斤重的石头飞到城里石恒春药店屋顶上,将房屋砸塌;汪金有油坊房屋被炸,1万多斤油菜籽损失殆尽;章永昌酱园80多缸酱板飞上了天……
据当时统计,这次日机轰炸使县政府财产损失15万元,民营财产损失516.3万元,人民团体财产损失225万元,民众财产损失757.5万元,总计经济损失达1513.8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