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驻军
唐宝应元年(762)至宝应二年二月,江淮招讨使太子左庶子袁率部驻旌,镇压王万敌农民起义军。
宋宣和三年(1121)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七日,方腊义军北路军八大王部驻旌德县城。
景炎元年(1276),元兵驻旌德。
元至正十八年(1358)二月,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将领李文忠率部驻旌。至正二十七年,“红巾军”锺富二部自徽入旌,驻十九都,扎寨小岭山。
明崇祯五年至清顺治初年(1632~1644),徽宁兵备道驻旌德,道府官兵2000余人。清顺治三年至康熙六年(1646~1667),徽宁道复驻旌德。
清咸丰十年正月二十九日至闰三月十三日(1860年2月20日~5月3日),太平军匡王赖文鸿部驻旌德县城。
同年闰三月十三日,清军总兵江长贵、游击黄朝生部驻旌。
同年五月初至六月十四日,太平军襄王刘官芳部驻旌。
同年九月初九至同治元年四月初一(1860年10月22日~1862年4月29日),太平军匡王赖文鸿部再次驻旌。
同治元年四月初一,清廷浙江臬司张运兰占驻旌德。不久,湘军总兵朱品隆部驻旌。
同年十二月初六,朱品隆部离旌赴青阳县,太平军奉王古隆贤部驻旌。
同治二年九月二十七日(1863年11月8日),古隆贤部向清廷投降,清军将领易开俊带兵进驻旌德。
民国期间,战争频繁,本县南来北往、过境驻防各路军人难以数计,仅据现有资料略记如下:
民国16年(1927)3月,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萧劲光部一个连,在连长谢一环率领下在县城驻留数日,帮助旌德县成立国民革命政府,委派中共党员谭梓生出任旌德县长。同年,国民革命军第九混成旅第一、二、三团路经旌德,在县城驻兵3天。
民国23~24年,浙江省保安司令俞济时部驻扎三溪,企图阻止方志敏部队北上抗日。同时第十一路军某团驻防旌阳镇。民国24年3~4月,国民党陆军第78师第463团第3营驻防县城。
民国27年1~2月,国民党陆军第67师驻扎三溪。
民国30年1~2月,国民党陆军第40师师长方日英部驻扎三溪。同时,第十集团军第62师驻防三溪、兴仁乡,陆军第79师驻防兴仁乡,陆军第148师驻防分庶乡,均系奉命参与“围剿”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民国31年至34年,国民党陆军第52师某连驻新桥村和文科村守卫粮库,某排驻三溪守卫粮库。
民国32年11月至翌年2月,“忠义救国军”新编补充第2团团长周永清率部驻三溪招募新兵。
民国33年至35年2月,国民党“第二挺进队”(师级)驻防旌阳、乔亭、朱旺、华坦、三溪等地。
民国34年,国民党陆军第52师、第192师,第三战区苏皖边区绥靖第一纵队、第三纵队之1、2两营,安徽省保安第3、5、6团,贵徽师管区“忠义救国军”及“第二挺进队”各一部,驻防本县旌阳、三溪等地,遍设哨卡,架设军用电话,构筑碉堡,“清剿”中共游击队,捕杀革命群众。
民国35年9~10月,国民党陆军整编第44师第105团第2营之4、6两连驻防县城。
民国36年1月,安徽省保安第四总队第一大队驻防县城。
民国37年6月,国民党陆军第148旅第16团第2营第6连驻防县城。同年10月,陆军整编第88师驻防县城。
民国38年1月,国民党陆军第40师、第79师驻防三溪乡,第148师驻防分庶乡。同年3月,安徽省保安第5旅第15团团长宋配儒部驻防县城。4月24日拂晓,该团随保五旅起义,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部队独立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本县驻军较少。
1967年9月至1968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某排排长刘烦付率部驻县城,负责全县“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工作。
1968年3月至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某营驻县城,负责全县“三支两军”工作。1970年12月至1986年6月,南京军区后勤部军事代表办事处上海“小三线”第5军事代表室(正团级)驻碧云乡上海“小三线”井冈山厂。
1975年4月至198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83455部队第113团分驻本县旌阳、桥埠、云乐三乡,负责“9·11”工程建设。
1975年9月至1983年4月,南京军区王家港管理所(连级)驻蔡家桥乡,参加“9·11”工程施工。
1984年2月至10月,南京军区通讯团第2分队驻本县三溪乡和蔡家桥乡。
1984年5月至7月,南京军区通讯团工兵连驻蔡家桥乡。
1984年5月至1987年12月,南京军区通讯团第35分队驻旌阳乡。
二、防务
(一)设施
1.城墙
元元贞元年(1295),县尹王祯始建县城四门,至正二十八年(1368)毁于战火。
明弘治十年(1497),知县姚贞又筑南北城门。嘉靖四十五年(1566),知县赵在正式度地筑城,城墙高2丈,厚1丈2尺,周长891丈。城门7座,警铺12处。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县张善长在东南两面城墙上铺设马道,宽5尺,长380丈。建国后,因城建需要,城墙陆续拆除。
2.巡检司
明代,本县设巡检司二处:一在县北三溪石壁山,驻巡检1员,弓兵25名;一在县东乌岭沟。明弘治十年(1497)二司俱裁。万历九年(1581)复设三溪巡检司,驻巡检1员,弓兵6名,至清代嘉道年间仍存。
3.汛地
清嘉庆、道光年间,县内设汛地二处:三溪汛,在县北三溪石壁山,轩营房3间、烟墩3座、石炮台l座,瓦屋1间,驻汛兵4名;板树汛,在县南板树下(今版书村),置营房3间、烟墩3座、瞭望楼1座,驻汛兵4名。三溪铺西设有盘诘关。
4.碉堡
民国35年(1946),全县共有碉堡27座。其中县城9座,将军乡l座,篁嘉乡1座,乔安乡1座,永乐乡l座,三溪乡4座,兴仁乡1座,玉屏乡3座,丰溪乡1座,分庶乡2座。民国37年又增建8座,其中永乐乡增建3座,将军、俞村、乔安、三溪、分庶等乡各增l座。俞村乡在桥埠村增建的新碉堡命名为“旌屏楼”,楼高3层,底层墙壁厚达3尺。各碉堡均配机枪1挺,步枪20支左右。
5.哨卡
民国27年(1938)春,县政府“抗日人民自卫军司令部”在全县各地交通要道设立哨卡30处。其中第1区6处,第2区12处,第3区12处,每处守卡人数2~4人。同年9月,改设“递步哨”,全县设立哨所10个,县城为总哨所,分哨所设在沙塍坝、杨树下(杨墅)、新桥头、梅村、石井里、汤村、庙首、三溪、黄花岭等地。民国31年,遵绥靖指挥部令,各乡遍设盘查哨,全县设哨所40处,训练哨兵220名。民国36年9月,又改置“剿匪递步哨”,县城设递步哨总站,配备站长(县政府军事科长兼任)、专职副站长各1人,事务员2人,哨兵8人。各乡设递步哨分站,配备站长(乡长兼)、副站长、公务员各1人,哨兵2~3人。
(二)联防
民国35年(1946)冬,县成立冬防委员会,县长陈晓钟兼主任委员,负责全县防共军务。次年7月改治安委员会,并成立东南、西北联防办事处2处,每处14人。同时,旌阳、将军、俞村、永乐四乡镇成立联防队,由每乡镇召集国民兵15名,编成2个分队。民国37年1月,以中校主任唐士元为首的泾旌太边区联防区署成立,县联防队扩编成常备队。同时全县划定3个联防区:旌阳镇、将军乡、篁嘉乡为第一联防区;俞村、乔安、永乐乡为第二联防区;三溪、兴仁、玉屏、分庶、丰溪乡为第三联防区。
1965年8月5日,由旌德县人武部、公安局主持在旌德召开箬岭地区联防协作会议,徽州军分区、徽州公安处、太平县新民、长坑、中圢3公社及黄山茶林场、绩溪县上庄公社、旌德县白地、样云、兴隆3公社等单位负责干部25人参加会议。会议决定,各与会单位加强协作,把联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共同抓好。
1966年12月29日,旌德县人武部主持在旌德召开由旌、泾、太三县武装部门参加的联防会议。决定三县有关公社在14号地区成立两个小联防区,加强联防工作。
(三)防空
民国28年(1939),为防避日军飞机空袭,县政府在县城及近郊筑防空洞(壕)14处,举行防空演习一次。民国36年,皖南行署在旌德设立防空第四监视队第七哨所,哨址在县党部附近高地。
1959年,旌、绩合并期间,旌德在仕川、云乐、黄花岭、白地、凫山建立重点固定防空哨5处。
1962年8月18日,旌德县成立人民防空委员会,由县党政军领导干部11人组成。同年10月,改为反空降反暴乱指挥部。1969年10月又恢复人民防空委员会,各公社和县直机关、厂矿学校都相应成立3~5人的人民防空战备小组。县人防委员会曾多次制定防空预案,主持防空演习,仅1971年就在县城组织以城市人口疏散、灯火管制、消防、救护为内容的综合演习多次,并组建对空射击、消防、救护、工程抢修、运输、通讯联络、治安等7个专业分队,训练队员200多人,还在县城安装警报器。同年旌阳地区构筑永久和半永久等各种形式的防空洞71个,总面积3170平方米,可容纳9500余人。1971年安徽省军区确定旌德县白地公社常年防空哨1所,配备哨兵24人,每班2人轮流值勤。同时,遵照徽州军分区指示在云乐和兴隆各设义务防空哨1所。1973年3月18日还在“九号地区”举行一次由11个单位6661人参加的大规模反空降战备演习。
1981年6月30日,遵照省政府、省军区指示,人防工作由县人武部军事科接管,县内各防空哨同时撤销。
上一篇:第二节 兵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