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49年10月,召开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至1954年1月共召开10次。1954年7月举行首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县、乡(镇)两级均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65年12月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后,因“文化大革命”,县、乡(镇)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停止,直至1981年3月和1982年才全面恢复。至1987年4月,县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10届20次会议。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第一次会议,1949年10月19日举行,出席代表90名。会议讨论了减租减息、合理负担、肃匪反霸、生产救灾、建立群众组织等工作。
第二次会议,1950年1月29日至2月1日举行,出席代表109名。会议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商讨健全群众组织、肃匪反霸、准备土改、推销公债、生产救灾和开办民校事宜,选举产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1950年4月2~5日举行,出席代表97名。主要议题是继续进行生产救灾、肃匪反霸和准备土地改革等工作。
第四次会议,1950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出席代表84名。会议商讨秋季征粮、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问题,决定成立土地改革委员会,改选了常务委员会。常委会于11月26日发布《告全县各界人民书》,号召全县人民尽快完成“秋征”,迎接土地改革,坚决镇压反革命和不法地主的破坏活动。
第五次会议,1951年4月21~24日举行,出席代表62名。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和县委当前工作建议报告,商讨生产、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等工作。作出了关于生产救灾、肃匪反霸、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建立各种群众组织等5项决议。
第六次会议,1951年10月27~30日举行,出席代表62名。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总结第五次会议的5项决议执行情况,商讨深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和完成土地改革等工作。
第七次会议,1952年7月6~9日举行,出席代表124名。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商讨开展爱国增产竞赛、防疫卫生工作、全面防御细菌战等问题。
第八次会议,1952年9月11~14日举行,出席代表137名。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和县委建议报告,商讨深入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爱国卫生运动、互助合作、秋收秋种等工作,改选了常务委员会。
第九次会议,1953年3月29日举行,出席代表133名。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和县委建议报告,商讨春耕生产、贯彻《婚姻法》、开展爱国卫生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问题。
第十次会议,1953年12月26日至1954年1月1日举行,出席代表137名。会议听取县委书记刘济民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继续深入开展增产节约和互助合作运动,搞好冬季生产,完成粮食征购任务,做好普选工作。原常委会主席工作调离,会议进行了补选。
二、人民代表大会
(一)第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4年7月12~15日举行,出席代表87名。会议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和基层选举工作报告;以农业生产互助合作为中心,确定了其他各项任务;选举了出席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名。
第二次会议,1954年12月8~12日举行,出席代表95名。会议补选出席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名。
第三次会议,1955年举行,会议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决算报告。
第四次会议,1956年1月举行,出席代表95名,会议决定在全县掀起对私营工商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高潮。
第五次会议,1956年5月28~30日举行,出席代表80名。会议确定深入开展生产竞赛活动,并选出县长、副县长等13名委员,组成县人民委员会,(简称“县人委”),取代县人民政府。会议还选出县人民法院院长。
(二)第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7年1月23~26日举行,出席代表79名。会议除审议政府工作、财政预决算及法院工作报告外,还听取了县委政治工作报告,选出县长等13名委员,组成新一届县人民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1957年7月22~24日举行,出席代表85名。会议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等工作,补选了副县长和县人委委员。
(三)第三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8年6月6~8日举行,出席代表75名。会议除听取县人委、法院和财政三个工作报告外,还审议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安排意见,确定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为准则,大办地方工业,进一步掀起工农业生产高潮,使全县各项工作实现全面跃进。会议选出县长、副县长等15名委员,组成第三届县人民委员会;选出出席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名。
(四)第四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61年10月2~4日举行,出席代表103名。会议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讨论贯彻执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人民公社六十条”)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确定了今后任务,选出县长、副县长等17名委员组成县人民委员会。
(五)第五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63年10月5~8日举行,出席代表110名。会议听取国际国内形势报告,审议政府、法院和财政预决算报告,要求全县人民继续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争取农业生产全面丰收。会议选出县长和副县长等19名委员,组成县人民委员会;选出县人民法院院长和出席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名。
第二次会议,1964年7月24~28日举行,出席代表125名。会议动员全县人民进一步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为本县第三个五年计划创造良好开端。会议补选县人委委员和副县长。
(六)第六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65年12月17~21日举行,出席代表135名。会议确定开展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一步掀起工农业生产的高潮。选出县长和2名副县长、17名委员,组成第六届县人民委员会。
(七)第七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1968年7月30日,召开成立旌德县革命委员会万人庆祝大会。县革委会以“军、干、群”、“老、中、青”三结合产生主任1名、副主任4名。以此取代县人民委员会,至1980年未开过人大会议。后经人大认定作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八)第八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1年3月27~31日举行,出席代表147名。会议审议了政府、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和财政预决算报告,总结六届人大以来15年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三年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县人民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进行经济建设。会议按《地方组织法》设立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选举产生了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选出县长和4名副县长,恢复县人民政府;选出县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二次会议,1982年5月25~27日举行,出席代表111名。会议动员全县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开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会议增选人大常委2名。
第三次会议,1983年3月23~25日举行,出席代表124名。会议确定继续改革开放,把改革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提高经济效益,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作出了学习、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决议,选举出席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名。
(九)第九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4年4月16~20日举行,出席代表148名。会议要求全县人民加快改革步伐,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选举产生新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出县长和4名副县长、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二次会议,1985年3月30日至4月1日举行,出席代表133名。会议确定1985年全县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
第三次会议,1986年3月27~29日举行,出席代表115名。会议确定继续贯彻“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促进本县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十)第十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7年4月17~20日举行,出席代表223名。会议号召全县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改革,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为振兴旌德谱写新的篇章。会议选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选出县长和4名副县长、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