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宝应元年(762),太平县东北境(今旌德碧云乡一带)乡民王万敌,于后如洞(即厚儒洞)聚众造反,波及宣、歙两州,不久即被江淮招讨使袁率兵镇压。次年二月,袁奏请朝廷划太平东北麻城等九乡置旌德县,属宣州所辖。

天禧四年(1020),真宗皇帝御赐县人汪文谅“义门”二字,旌表其十世同堂。
元丰五年(1082)四月,县城跨徽水第一座石拱桥竣工,择名“平政桥”(即今上东门桥)。
宣和三年(1121)二月十七日,方腊起义军八大王部由宣城黄社镇“旁趋旌德”,旌德地方官兵闻风而逃,八大王部顺利进占县城。十天后,西路官军杨可世部围攻县城,方腊军撤出县城,经三溪石壁山往泾县。
隆兴二年(1164),知县姚应辰召集工匠开山取石,铺设县城东街(今解放街),不出两月竣工,全长700尺,宽10尺。次年八月,接修南街(今县政府对面),一月告成,全长280尺,宽1l尺。
乾道二年(1166),旌德划属江南东路宁国府。
绍熙元年(1190),知县李瞻主修的旌德县第一部县志《旌川志》成书(已佚)。
开禧二年(1206),平政桥遭水毁重修,易名淳源桥。
同年,县署置学田80余亩,捐地税九千余缗,以兴学助教。
德祐二年(1276),驻军首领李汉荣、李世达率部叛宋,献城降元。

至元十四年(1277),旌德改属江浙行省宁国路。
元贞元年(1295),新任县尹王祯着手编著《农书》,并营建旌德县城四门。
大德二年(1298),王桢主修《旌德县志》六卷(6万余字)完稿,首次采用他自己创制的木活字排版印刷,“不出一月,百部齐成”,成为中国第一部活版印刷的地方志书(已佚)。
至正十八年(1358),红巾军李文忠部攻克旌德县城;至正二十七年,红巾军旧部再度入旌,扎寨十九都小岭山一带,与官兵交战失利,退出旌德。

洪武元年(1368),设三溪巡检司,配弓兵25名,弘治十年(1497)裁撤。
洪武七年,全县建社学42所,广招15岁以下儿童入学。
永乐四年(1406),洪水冲毁淳源桥。永乐十年在下水三十步另建架虹桥(即今中东门桥)。后因民称不便,又在上东门重建淳源桥。
嘉靖三年(1524),知县张风翀为求免派旌德养马一事,上疏朝廷,力辩得免,遂镌“钦免养马”四字于三溪南湾石壁山。建国后因修筑公路,四字被毁。
嘉靖二十二年,三溪乐成桥(今称南河桥)竣工。桥长450尺、宽18尺、高27尺、11孔,全石结构,现为皖南第二大石桥。
嘉靖三十四年,60余名倭寇由歙县入旌骚扰,县典史蔡尧率兵于版书将军庙抵御。
嘉靖四十五年,县治城墙竣工。长891丈、宽1丈2尺、高2丈,设城门7座、警铺12处。
万历二十六年(1598),知县苏宇庶主修《旌德县志》十卷(今存南京图书馆,本县有抄本)。
崇祯五年(1632),徽宁兵备道驻旌德,有官兵二千余人。

顺治二年(1645),清将白朝贺率兵入旌,招抚县民归附清朝。
顺治八年夏,全县连降大雨,山洪顿发,河水暴涨,民舍漂没,桥毁岸塌,人畜丧生无数。
顺治十三年,知县王融主修《旌德县志》十卷(今存北京图书馆,本县现有复印本)。
康熙六年(1667),驻旌徽宁兵备道被裁撤。
康熙十五年,始建于明代嘉靖中期(约1540年左右)的县城“三庆桥”被洪水冲塌。康熙四十四年由城内黄姓集资重修,易名“黄济桥”(今下东门桥)。
康熙十八年,三月至八月,全县久旱无雨,大部田地颗粒无收,草根树皮皆被人畜食尽,饥民残食人肉。
乾隆八年(1743),县民集资于县城文昌阁旁动工建造文昌塔,至乾隆十一年十月初二落成。塔身五层八角,高9丈、围7丈2尺,墙厚4尺5寸、塔心空阔1丈3尺,内设阶梯至顶,共耗银2196两。
乾隆九年秋,石凫山碜岭发蛟(泥石流),巨石飞越山岗,山下将军殿田舍遭毁,死亡21人。
乾隆十三年,十八都戴、刘、朱、吕四族集资于大礼村口建造表灵塔,至乾隆十九年竣工。塔身7层,高15丈多,耗银五千余两,为县内规模最大的宝塔。
乾隆十九年,知县李瑾主修《旌德县志》十卷完稿(今存北京、上海、安徽图书馆,本县有复印本)。
乾隆五十九年,洋川谭子文捐银二万余两于白地洋山创建“毓文书院”,至嘉庆元年(1796)落成,共有校舍堂馆百余间,并置学田170亩。
嘉庆七年(1802)五月,五都株树岭小枝山忽闻雷鸣,訇响数日后,突然山裂数十丈,阔五至七尺不等,深丈余,实为罕见。
嘉庆十一年,知县陈柄德主修《旌德县志》,全志十卷,于嘉庆十三年完稿。
道光六年(1826),知县王椿林续修《旌德县志》十卷,并附补遗一卷(以上二志,今各大图书馆及本县均存有民国14年的合印本)。
咸丰三年(1853),乡宦吕锦文为首成立县团练局,次年广招预备兵,与太平军抗衡。
咸丰六年三月,太平军从太平县进至黄花岭,与本县团练激战五昼夜,团练败退,太平军攻取三溪后开往泾县。
咸丰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太平军匡王赖文鸿部首次攻占旌德县城。闰三月初三,太平军进入十八都,旋转战孙村、庙首、朱旺村等地,与团练几经恶战,双方都有伤亡。十三日,清军攻陷县城,太平军退往泾县。五月初,太平军襄王刘官芳部攻占县城。六月十三日,该部转赴太平甘棠。九月初九,赖文鸿部再度占领县城,驻兵一年半之久。
同治元年(1862)四月初一,清军炮攻县城,轰塌城墙十余丈,太平军力守不成,退离旌德。十二月初六,太平军奉王古隆贤部攻取县城。次年九月,驻旌太平军献城降于清军朱品隆部。
光绪十年(1884)五月,张发志、高一峰聚众起事反清,遭镇压。
光绪三十二年,县人江志伊、江辛等人改县城凫山书院为公立旌阳高等小学堂,是为本县第一所新学。同年,他们又在江村创办公立养正初等小学堂,设男、女两部,其女部名“育英”,开本县女子新学之先例。
宣统元年(1909),县开办民众教育宜讲所。
宣统三年十月,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旌德。一连数日,县城百姓纷纷到北门外等候革命军。十一月,知县汤兆玙逃离县城。县人胡少甫、江渠廷、朱幼辞等人组成“旌德县临时保安会”,公推胡少甫为知县,江、朱两人为保安会正副会长,十一月二十一日全城悬旗,保安会宣布光复旌德,一切权力收归保安会。
中华民国
元年(1912年)
1月,废宁国府,旌德县直属安徽省。
是年,朱旺、三都、仕川、板桥等乡相继创办小学堂。
3年
6月,旌德县划属安徽省芜湖道第九区。
4年
2月,县公署当众焚烧收缴的鸦片烟土,以示禁烟。
5年
5月,县公署为强化防务,停发全县官办学务经费,将学款挪作军防之用。
6年
2月22日,县公署召开各界绅商会议,成立旌德县公益维持分会,会长汪培栋。
7年
10月,县公署检查全县90余所私塾改良情况,结果表明改良收效甚微。
8年
5月,县城旌阳高等小学师生罢课游行,上街散发传单,通电声援北京“五四”运动。
6月,全县手工业工人、店铺职员及市民纷纷抵制洋货,提出“不买日货,不卖日货”。
9年
5月,县成立检定小学教员办事处,对全县小学教员进行业绩检定。
下半年,在宜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宣师)读书的旌德籍学生梅大栋、谭梓生等人,利用寒假回县进行社会调查,传播进步思想。
10年
6月,宣师教员恽代英,带领梅大栋等9名学生往黄山进行社会调查,途中在三溪逗留,并召集进步青年宣传革命思想。
同月,县立高等小学成立童子军。
11年
夏,梅大栋从宣师回到旌德三都龙川小学任教,积极与进步青年接触,秘密宣传革命思想。
12年
11月,经恽代英介绍,梅大栋赴江西安源路矿职工子弟学校任教,并于次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个旌德籍中共党员。
13年
7月,全县进行入学儿童调查统计,入学男童1890人,女童179人。
是年,外地影商于县城首次放映无声影片《火烧红莲寺》。
14年
8月24日,三溪王缩天当选为“国大”代表。
10月,梅大栋由江西回旌,与芜湖团地委派来的曹宣天(中共党员)在三都(今龙川)梅村创办农民补习学校,以教书为名开展革命活动。
11月,梅大栋、曹宣天在三都发展梅大梁等七名中共党员,同时建立中共旌德三都补习学校支部,梅大栋、曹宣天为支部负责人,支部隶属中共中央局领导。同月25日(农历十月初十),三都补习学校40余名学员,趁县城庙会之机,进城游行,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15年
3月,三都农民补习学校,被县当局查封,学校党支部转至县城继续进行秘密活动。
5月,梅大栋、梅大梁等人于仕川组建国民党独立区分部,有11名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不久,全县相继成立4个国民党区党部,发展国民党员200多人。
夏,中共安庆特别支部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秘书长柯庆施来旌巡视,在县城辅仁书店秘密召开部分中共党员会议。会后,柯庆施到仕川视察农民运动。
11月,梅大栋、谭梓生、王庭甫、冯庆炼、喻世良、张昭模、朱良桐、谭楚元、吴越、芮良、谭建羽、王瘦之等十数名中共党员及青年相继离旌,赴武汉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农民干部训练班、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及江西等地受训。
16年
2月,谭梓生由武汉回旌,召集仕川、三都、朱旺、汤村、三溪等地进步人士开会,商讨成立国民党县党部和建立民主政权等大事,并派汪君实、梅树基前往绩溪县与北伐军联络。
3月3日,北伐军二军六师政治部委派谭梓生任旌德县政府县长。
3月5日,上午10时许,北伐军一连士兵由绩溪抵达县城。8日,由北伐军主持,于县城张家坦召开斗争土豪劣绅群众大会,会后举行游行。9日,县长谭梓生正式接印视事。
同月,县农会成立,负责人王庭甫、程朝干等。
3月下旬,驻芜湖军阀王普委派三溪王缩天为旌德县长。4月15日,王缩天带领40余人进城接任,被1000多名群众阻拦于北门外。仕川农民自卫军数十人也携带武器赶赴县城抗议,致使王缩天接任未成,缩回三溪。
4月中旬,中共党员程朝干带领百余名群众攻打版书盐卡。
4月下旬,“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险恶形势波及旌德。29日县长谭梓生为保存革命力量,被迫离任,带领10余名共产党员转移武汉。30日省政府派来唐绍尧继任县长,半个月内,80多名共产党员和群众被捕关押。
5月上旬,俞村、仕川、朱旺、孙村等乡秘密组织起800多人的农民自卫军,定于5月16日统一进行武装攻城暴动。5月15日夜,武装暴动负责人王庭甫、朱甲、宋奎元等人在县城城郊太子殿开会时因失密不幸被捕。16日凌晨,仕川农民自卫军108人提前抵达县城,与城内守兵接火,枪战一小时后,因无人指挥和各路农民自卫军未到而撤退,暴动失败。同日上午,王庭甫、朱甲、宋奎元等13人被害于上东门外。
7月,县公安局和三溪公安局建立。
8月,中共旌德特别支部于白地洋川成立,书记谭笑萍。是年冬,“特支”发展成7个党小组,有党员30多人。
17年
7月,中共旌德“特支”于洋川召开“党义研究会”,有11名中共党员出席会议。会议研究成立县民众教育事业促进会和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以推进教育为名,与反动势力开展斗争。
8月,废芜湖道,旌德直属安徽省。
11月18日,梅大栋、梅大梁、谭笑萍、梅树基等l0余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县政府逮捕,教育促进会被迫解散。12月2日,梅大栋越狱逃离旌德。10日,19岁的梅大梁被杀害在城东水关门外。
18年
7月2日,县公共体育场于县城东门外破土动工,500余名各界人士参加动工仪式。
8月,国民党旌德县执行监督委员会成立,江植之、李铃等人当选为负责人。
12月,湖北旅旌同乡会在县城成立,会员462人。
19年
8月,谭梓生带领谭铁肩、谭冰瓯去上海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在四马路中华旅社被捕,旋即押解南京。9月26日,3人同时在南京雨花台遇难。
是年,创建县民众教育馆。
20年
4月,徽州旅旌同乡会在县城成立,会员3018人。
10月,国民党当局成立县“清乡局”,实行“连坐法”。
21年
3月,中共旌德县委在西乡江村成立,谭笑萍任县委书记,下辖洋川、白地、洪川、庙首、板桥、江村6个支部,共有党员120多人。同时,成立以程宝三为主席的苏维埃政府及农会等群众组织。
同月,许普澍等人合股开办的私营光明电灯碾米(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发电,县城部分店铺和居民安装电灯300盏,旌德从此始有电力加工和电灯照明。
6月,全省推行首席县长制,旌德县属宜城首席县长管辖。10月该制度废除,恢复原制,旌德县改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22年
3月3日,县保安队勾结帮会头目发动兵变,县城内外从早到晚枪声四起,百姓惊恐万状。县长陈立本惊逃。直至晚l0时许,骚乱渐止,兵匪离城向东而去。
4月,因保安队哗变,陈立本被省府撤职查办。军人彭树煌接任县长,下令捕杀20多名无辜群众。
是年,旌德与泾县合并成立国民党泾、旌县党部,不久又分开。
23年
2月,中共大礼村区委成立,高显潮(太湖人)任区委书记,下辖黄山岗、留村、里塘3个支部,发展党员38人。区委同时建立了土地会等群众组织,领导农民进行抗租、抗债斗争。
5月下旬,中共大礼村区委计划组织农民举行“六·一”暴动,因叛徒告密而失败。10余人被捕,数人遇难,党组织遭破坏。
夏秋间,全县大旱,11万多亩田地受灾,3万多人受饥。
12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19师北上途经旌德,与县城保安独立中队发生激战,保安队败退,市民热烈欢迎红军进城。
是年底,南京国民党特工总部派卢慕仁到旌德,成立肃反专员办事处。
24年
1月,中共泾旌宁宣中心县委成立,书记洪维慕;同时成立中共旌德区委,负责人方茂训、汪德兴、杨云山。
3月,设立县长途电话管理处。
9月,旌德与皖南各县实行军事联防,大肆搜捕红军游击队。
25年
1月,皖中八县旅旌同乡会成立,会员200余人。
3月,中共旌德区委负责人杨云山叛变,致使旌德区委及农会遭到破坏。
4月,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派许杰等人来旌调查地质状况。
26年
4月,县旌阳高等小学堂全体师生罢课,抗议县自卫队士兵殴打该校教师。
11月,广德沦陷,大批国民党军队退至旌德。
12月10日,县抗日战地服务团成立,下设10个工作队,有400多名青年积极参加服务团活动。
冬,新四军政治部派员到三溪举办抗战训练班,县内外不少进步青年踊跃参加训练。三溪小学创办“抗日救亡话剧团”,于四乡巡回公演抗日剧目。
27年
3月1日,县战地服务团宣传队于县城首次公演抗日剧目,观众近千人。
同月,宁属六县联立中学由宣城迁至旌德江村,民国三十五年(1946)复迁返宣城。
4月,全县收容外地难民1542人。
7月,5、6两日,县境上空发现日军飞机九架(次),居民惶恐不安。7日,县城各机关团体联合召开“七·七”事变一周年纪念大会,会后,举行抗日阵亡将士、死难民众纪念碑奠基典礼和游行活动。
8月13日,县城市民近百人举行火炬游行,纪念上海“八·一三”事变一周年。
9月,全县组织30多名进步青年赴泾县新四军军部培训。冬,部分受训青年回县,组织建立一支百余人的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
11月,县创办难民纺织工厂。
28年
1月,县妇女抗敌协会和文化抗敌协会先后成立,会员分别为251人与40人。
同月,中共旌德县工作委员会于白地洋川成立,书记谭笑萍。下设东、西、北乡三个区委会。
2月,县农民抗敌协会成立,会员88人。
5月,县商民抗敌协会成立,会员95人。
同月,县文化抗敌协会印发《抗敌五日刊》。
11月,县工人抗敌协会成立,会员124人。
29年
1月,中共皖南特委派胡明来旌,恢复中共旌德县委。
2月,西班牙、美国、加拿大三国的天主教、基督教传教士来旌进行传教活动。
4月,乔亭乡建立省立临时小学一所,招生171人。
同月,为防避日军飞机空袭,县城进行人口疏散。
7月,成立县抗日军运代办所,配有骡子270头,手推车360部、运夫900名。
8月,各乡均成立“救荒委员会”,开展抗旱救荒运动。
10月,400多名外地难民联名抗议县政府停发给养。
11月,旌、绩两县动工合修三溪至绩溪手车道,全长50多公里。
12月,国民党陆军第40师驻防旌德。
同月,中共皖南特委于王家庄秘密建立泾旌太中心县委,书记胡明。
30年
1月4日,国民党陆军第40师进驻三溪乡。
1月5日,国民党第32集团军前方指挥所与国民党第62师进驻县城。是日上午,驻三溪的40师进攻泾县新四军,“皖南事变”爆发。
1月7日,驻三溪40师再度向榧岭东麓新四军阵地进攻。
1月中、下旬,“皖南事变”后,驻旌国民党军队纠集地方武装大肆搜捕新四军官兵。
2月,国民党陆军第63师开往三溪、榔坑、小河里一带搜捕新四军游击队。
3月,县自卫中队于王家庄捕押党员、群众42人,数人遭杀害。
4月15日,泾、旌、宁三县国民党地方武装统一行动,围捕各县新四军失散人员。
同月,县当局搜剿新四军突围人员时,在西乡捕获原新四军军部副官处副官刘厚总(化名李正华)。刘为邀功,供认自己在“皖南事变”突围中枪杀了副军长项英。
5月初,中共旌泾太中心县委在泾、旌边界朱家坑组建了“皖南事变”后的第一支游击队,由13人组成,队长刘奎,指导员李建春。
7月9日,中心县委游击队攻取庙首乡公所,缴获步枪7支、手榴弹10余枚、子弹数百发、电话机一部,打胜了“皖南事变”后的第一仗。
7月29日,上午8时40分左右,6架日军飞机在县城投弹12枚,炸死43人,炸伤74人,炸毁民房116间。
9月,国民党陆军第63师“围剿”王家庄,搜捕共产党员和群众36人,枪杀3人。
10月,中共旌绩县委成立,书记唐辉。
同月,旌泾太中心县委游击队智取兴隆乡公所,缴获步枪7支、子弹数百发。
11月,县政府于县城旌阳小学操场动工建造“忠烈祠”,耗资4万余元,于次年底竣工,民国32年(1943)1月举行抗日阵亡将士牌位入祠典礼,入祠牌位共22个。
31年
2月,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上官云相纠集泾、旌、太、绩、歙五县自卫队和国民党陆军第52师、144师、145师各一团共4000余人,计划“三个月彻底肃清”皖南各县中共游击队,2月底,洪林游击队缴获了敌人全部清剿计划文件,使上官云相的“剿共”计划毁于一旦。
5月1日,国民党县党部主办的《旌德导报》创刊。
6月,县度量衡检定所颁发《旌德县度量衡检定办法》,规定全县一律使用度量衡新器具。
32年
5月,全县小学暨民众联合田径运动会开幕,参赛运动员300多人。
8月,开办县立中学,设初中班4个、简易师范班2个,共招生240余人。
33年
2月,县党部、县政府联合成立旌德县党政办事处,接着全县各乡镇相继建立乡民代表会。
3月,第三届县国民党党员代表大会召开,穆警予当选为县党部书记长。
8月,县临时参议会成立。
10月,旌德“皖南第二纺织工厂”组织流动陈列展览团,巡回于皖南各县,展销纺织产品。
34年
1月,宣、广、郎、繁、南,泾、旌、歙、太、绩10县国民党党政要员、调查专员、地方国民兵团正副团长,聚集旌德县城明伦堂举行皖南党政军联席会议,部署“剿共”事宜。
同月,省示范农场由泾县迁至三溪,并设办事处,办理中央布置的农业实验和各项农技推广事务。
3月,全县首次发放国民身份证。
同月,江苏国民党保安六团进驻三溪乡和兴仁乡。
4月,旌、绩、歙、太4县县长于白地举行联席会议,并成立4县特种区署,强化“剿共”事宜。
5月28日,县城同泰号商店失火,烧毁相邻店铺30余间,经济损失300多万元(法币)。
同月,国民党陆军第52师300余人进剿王家庄、五百坦、钱山塘等村,烧毁民房20多间,逮捕群众数十人。
10月,县城数百民众举行“提灯会”,庆祝抗战胜利。
35年
1月,三民主义青年团安徽支团旌德分团部成立,下设9个区分队,发展三青团员306人。
4月,县司法处成立。
同月,国民党第15师、162师联合围剿旌、绩、歙游击区。
6月,县参议会召开首届一次会议,戴光宇当选为参议长。
同月,皖南游击队60余人攻打孙村乡公所。
是年,安徽省禁烟协会旌德分会成立。
36年
1月1日,官商合营旌德县银行正式开业。
2~3月,皖南游击队先后攻打江村、兴隆等乡公所,缴获一批武器弹药。
3月,县长陈晓钟率保安队300多人往俞村、仕川一带清乡,捕杀群众10余人,烧毁民房200多间,枪杀耕牛200多头、猪300多头。
4月,县警察局成立。
5月,洪林率领泾旌太游击队再次攻打庙首乡公所,并组织百余群众打开乡公所粮库,将3.5万多公斤粮食分发给农民。7月,游击队又在江村击毙庙首乡乡长江端。
8月,大部分乡镇的群众在中共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带领下,开展抗租、抗债、抗粮、抗丁、抗税运动。
10月,国民党保四团500余人围攻百坑村游击队,烧毁民房40余幢。
11月,中共歙、绩、旌工委组织成立“歙绩旌人民政府”。
37年
5月,中国青年党安徽省旌德县党部成立,下设3个支部,有党员37人。
12月,旅芜旌德同乡会致函县参议会、县党部及各社团,要求法办县长陈晓钟。
是年,中国民主社会党旌德县党部成立,下设2个支部,党员24人。
38年
1月,县参议会召开一届七次会议,改选汪易如、王希翰为正、副参议长。
4月24日,中共绩溪工委书记叶维章与地委吴文瑞各率一连部队,会师旌德,接收国民党保五旅驻旌第15团起义,解放了旌德县。
4月25日,国民党第192师南撤,穿县城而过。27日,国民党暂编二师2个团,驻扎县城外,其中驻城东马场的一个团于29日弃械投诚,另一个团因顽抗被击溃。
同月,县人民政府和中共旌德县委先后成立。
5月13日,县人民政府作出县行政区划设置决定,划全县为3区、7乡、1镇。同月下旬,县人民政府接收三溪乡和兴仁乡,划为第四区。同月,旌德县划属皖南行署徽州专区。
同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进驻旌德。
同月,县人民武装部成立。
6月,县农民协会成立,入会农民1.8万余人。
同月,县公安局建立,下设旌阳,三溪、庙首3个派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旌德革命老区代表王大相在北京参加开国大典。
10月19日,本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90人,会议商讨生产自救、减租减息、建立各种群团组织等事项。
11月,县公安机关在民兵配合下,全歼县内国民党残余部队。
同月,县总工会筹委会成立,不久,全县各基层工会组织相继成立。
12月,县人民政府组织清理、接收旧政府资产工作。
冬,全县开办冬校50所,近千名青年入校学习文化。
1950年
1月,撤乡划区,全县划为5个区,直辖89个行政村。
6月29日,首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85人,会议选举产生了县农协会第一届委员会。
7月,县委在朱旺村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工作。不久,全县进入土改高潮。
10月,成立县广播收音站,并在县城范围内进行首次广播。
同月,“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全县数百名青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1月,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1年
4月,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某电影放映队,于县城首映有声电影《解放了的新中国》。
8月,全县职工为抗美援朝运动捐款11977.5万元(旧版人民币)。
秋,新桥村农民方有顺,联合5户农民,办起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12月,方有顺被评为县农业生产特等模范。
11月21日,全县工人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县总工会。
1952年
1月,县组织2500多名民工动工修筑南(陵)雄(路)公路旌绩段。1954年3月竣工通车。这是旌德第一条公路,也是徽州专区建国后新建的第一条公路。
5月,三溪、俞村两区先行建立农村信用组,入股农民共105人,每人股金1万元(旧版人民币)。
上半年,县相继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9月下旬,特等劳模方有顺应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10月18日,县城数千名群众、学生集会欢迎方有顺从北京归来。
同月,县举办建国后首届体育运动会,参赛运动员有职工和学生120多人,比赛项目有赛跑、跳远、跳高、球类、拔河等。
11月11日,县首次召开妇女代表大会,成立县妇女民主联合会。
12月18日,县首次举办初级市场物资交流大会,芜湖、南京、杭州等地商贩纷至沓来,5天内市场顾客达3万余人次,成交额达12万多元。
1953年
1月26日,县委召开全县党员代表会议,动员全县人民走集体化道路,进行互助合作,发展生产。
2月,全县开展宣传、贯彻新《婚姻法》运动。
3月29日,县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九次会议召开,决定从本次会议开始履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同月,全县发生山林火灾10余起,烧毁山林6200余亩。
4月11日,县工商业联合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
7月1日,全县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62595人。
11月,全县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是年,为修筑南雄公路,先后拆除县城东南侧古城墙数百米。
1954年
2月,县委组织200多人的工作队,分赴各乡宣传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3月,江南汽车运输局屯溪办事处,派货运汽车12辆到旌德运粮,此为旌德通汽车之始。
5月1日,屯溪至旌德始通客运班车。
7月12日,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87人。会议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和基层选举工作报告,提出了以农业生产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工作任务,选举了出席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1955年
2月1日,县法院于县城召开宣判大会,判处原国民党旌德县长陈晓钟死刑,立即执行。
11月,本县全面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兴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00余个。次年春,兴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0个、初级社14个,入社农户达92%。
1956年
1月12日,徽州专区并入芜湖专区,旌德县隶属芜湖专区。
1月24日,县城500多人游行报喜,祝贺全县私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和合作化。
同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4个乡、1个镇。
5月,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6月2日,中共旌德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262人。大会总结了解放7年来,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完成国家“一五”计划各项任务的措施,选举产生了中共旌德县委第一届委员会。
夏,三溪乡首次发现90余名血吸虫病患者,卫生部门采取紧急防治措施,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1957年
1月23日,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79人。
5月1日,旌德至芜湖客运班车首次通车。
6月1日,县首次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田径、球类等。
下半年,机关和学校开始进行整风运动。入冬后,运动转为“反右派”斗争。
1958年
1月12日,本县第二次“党代会”召开。这次大会分预备会和正式会议两个阶段进行,至2月2日结束,历时22天,出席会议正式代表154人、列席代表57人。
同月,全县接收安置上海知识青年198人。
4月17日,县首次召开“自我改造和大跃进大会”,出席代表有各界人士456人。
5月,全县有14个乡、23个高级农业社安装使用电话机。
同月,全县人民捐现金3.9万元、黄金5两、白银27两、银元212枚、废铁363斤等实物,支援“大跃进”运动。
6月6日,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75人。
上半年,全县先后接收安置无为县移民2万多人。
7月1日,县委主办的《旌德报》创刊,月发行量2500余份,同年底因旌、绩二县合并而停刊。
同月,县教育局于华坦乡创办半耕半读初级农林学校,学制3年,1962年10月,该校改为普通初级中学。
9月,撤乡建社,全县51个农业社合并成立卫星、五星、东风、火箭、红旗5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同月,实行“全民皆兵”,县成立民兵师,各公社成立民兵团,全县民兵总数达35808人。
下半年,全县城乡共建立公共食堂878个,就餐人员有80463人,占总人口的98%。
是年,“全民大炼钢铁”,全县先后建炭窑2494座.近万人次上山伐木数万立方米,大部分山林被毁。
1959年
1月,旌德、绩溪两县合并办公。
3月22日,国务院第86次会议决定,撤销旌德县,并入绩溪县。
是年,县城解放街扩建工程动工。
1960年
2月11日,在绩溪华阳镇召开县第三次党代会。大会设一个会场,统一报告,旌、绩两县代表分开讨论和选举,各自产生第三届县委员会。
5月,旌、绩两县数万民兵配合武装部队平息绩溪县尚田公社一起反革命暴乱事件。
是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专家李中兴等人来旌,在三溪、兴隆等地进行丝虫病调查,并为3000余名群众进行了防治。
1961年
4月1日,旌、绩两县分开办公。
同月,析芜湖专区为芜湖、徽州两个专区,旌德仍属徽州专区。
6月,全县5个人民公社划分为15个人民公社。
上半年,农村开始推行“责任田”。至年底,全县有1067个生产队实行责任田制,占生产队总数的99.8%。
10月2日,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103人。
12月15日,国务院第114次会议决定,恢复旌德县。
12月18日,县专卖公司仓库失火,烧毁库房4间、卷烟近万条,经济损失2万余元。
1962年
冬,根据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全县分两批改正农村责任田。
是年,全县精简、下放干部、工人和居民共1087人。
1963年
1~3月,三溪、双河、板桥等公社相继暴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百余人,死亡19人,有关部门紧急防治。至5月底,疫情得到控制。
10月5日,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10人。
12月,宁国、绩溪、旌德三县护林防火联防会议在旌德县城召开。会议制定了三县护林防火联防办法实施草案。
年底,中共安徽省委批准庙首公社为全省首批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单位。
1964年
5月7日,析庙首公社祥云大队为祥云公社。
7月1日,全县进行第二次人口昔查,人口为90067人。
10月23日,县第四次党代会召开,出席代表284人。
是年,根据有关政策,全县先后五次共摘除39名“右派分子”的政治帽子。
1965年
春,省血防部门派人到本县血吸虫病流行区进行检查,核定旌德县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12月17日,第六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35人。
下半年,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将7000余名流入本县的外地灾民遣送原籍。
1966年
2月,全县开展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四清”运动(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共成立6个“四清”分团、19个工作队。
3月7日,旌德至太平公路全线通车。
6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旌德中学率先成立“红卫兵”组织,县直各单位纷纷贴出揭批“牛鬼蛇神’的大字报。
8月11日,双河公社遭暴风雨袭击,致使300余户房屋受损、2000多亩稻田受灾。
9月15日,县委召开全县首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同月,全县开展扫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破“四旧”运动。
11月中旬,合肥、芜湖、屯溪等地数批大、中学生先后来旌进行“革命串连”。
12月7日,外地串连学生与本县群众在县城张家坦进行首次大辩论,数百人到场围观。
12月16日,“旌德县革命造反司令部”成立。次日,“旌德县职工革命造反司令部”成立,本县两大派群众组织由此形成。
12月23日,两派代表在群众大会上争抢话筒发言,首次发生冲突。
下半年,全县近千名中、小学生和教师先后外出“串连”。
是年,全县大搞“红海洋”活动,城乡街道、室内室外红漆满墙,耗资数万元。
1967年
1月26日,造反派联合“夺权”,接管县委、县人委。
同月,县委成立“文革”办公室。
同月,县公、检、法机关遭到冲击,工作陷入瘫痪。
3月4日,县人武部主持召开全县三级干部“抓革命,促生产”大会。
3月12日,庙首公社庙首大队共产党员汪和年,为扑灭山林火灾、抢救二名儿童光荣献身。
3月21日,县邮电局实行军事管制。
3月25日,“旌德县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联合委员会”(县联委)成立。
4月21日,“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旌德县联络站”(县联站)成立。
4月28日,“县联委”、“县联站”分别组织数千人集会游行,欢庆《毛主席语录》在旌德首次发行。
同月,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成立。
同月,旌德至宁国公路全线通车。
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6408部队某排进驻旌德,执行支左、支工、支农和军事管制、军事训练任务(简称“三支、两军”)。
1968年
3月1日,成立驻军支左领导小组,统管全县党、政、军工作。
3月3日,县公、检、法机构实行军事管制,直至1973年5月撤销“军管”。
同日,“县联委”和“县联站”赴省城代表在合肥签署《关于促进革命大联合的协议》和《旌德县两大派关于实现革命大联合的协议》。
7月30日,旌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并在城东瑞市河滩召开万人庆祝大会。
8月,县、社各级单位全部成立革命委员会,实现全县“一片红”。
同月,县群众专政指挥部成立。
10月,县“工代会”和“贫代会”成立。
同月,县革委会于双河公社霍家桥创办“五·七”干校,县直机关数百名干部先后进干校“学习”。
11月10日,本县88名城镇户口的中学毕业生下放到各公社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至年底,全县共安置县内外下放学生1282人。
是年,为适应战备需要,上海仪表局下属的10余家工厂,作为“小三线”厂陆续迁入本县山区。1985年始又相继迁回上海,厂房设备全部移交本县政府。
1969年
l~2月,本县出现强寒潮,连降大雪19天,交通受阻,邮电中断,经济损失严重。
6~7月,连降暴雨十余天,洪水成灾。仅7月5日一天,降雨量就高达153毫米。洪水泛滥,冲毁南关公社白杨岭水库1座,9人丧生,120余间民房被毁,县城水电站机房被淹,全城停电。
是年,全县小学由六年制改为五年制。
1970年
1月,县民兵独立营成立,下辖7个连,次年扩编为独立团,有武装民兵2340人。
3月,全县开展清查“五·一六”分子和“反革命集团”运动。不久,全县掀起“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高潮。
年底,动工筹建县化肥厂,次年下马停建,耗资百余万元。
1971年
6月22日,中共旌德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根据“军、干、群”、“老、中、青”两个“三结合”要求,组成新一届委员会。
上半年,全县发行《毛泽东选集》(1~4卷)9500余套,创办“红夜校”355所。学习毛主席著作进入高潮。
1972年
10月19日,乔亭公社上游水库(小一型)因山洪暴发出现险情,百余名民兵和干部群众自发地抢险护坝,使水库安全脱险。
12月17日,全县“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300多人。
是年,全县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1973年
5月,取消“工代会”,恢复旌德县总工会。
12月,新安江水库歙县淹没区2000名移民迁居本县。
是年,县林业局在祥云公社杨家圲创办全省第一个采育林场。
1974年
6月17日晚,强台风袭击本县,倒塌房屋百余间,造成严重损失。
12月2日,全县“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670多人。
是年,析版书公社模范大队和孙村公社厚儒、石井、东川大队,成立碧云公社。
1975年
2月,本县成立民兵指挥部,各公社(镇)成立民兵小分队,次年均被撤销。
11月8日,本县召开由2100多人参加的“农业学大寨”会议,进一步掀起学大寨高潮。
12月,白沙水库全面动工。1979年作为“缓建工程”下马。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县数千名群众、干部和学校师生自发开展悼念活动。
5月,教育部门在白地中心小学创办徽州地区第一个小学附属聋哑班。招收聋哑儿童20人入学。
8月8日,县气象部门和炮兵某部在孙村、俞村两公社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共发射炮弹434发,降雨量分别为15毫米和74.5毫米。
9月18日,县革委会在县城胜利台广场召开万人追悼大会,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
10月,全县各地纷纷集会,庆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1977年
1~5月,全县“流脑”流行,患者千余人,死亡48人。不久,上海、马鞍山等地医疗单位及皖南医学院相继派出医疗队来旌防治。6月底,疫情得到控制。
4月,本县撤销县革委会下设各大组,恢复县委原部、委、办机构。
10月,本县6名代表赴京瞻仰毛泽东主席遗容。
是年,朱庆公社改名为蔡家桥公社,社址迁至蔡家桥。
1978年
3月4日,县委,县革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到会1900多人,会议对几年来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
7~9月,持续干旱,全县10余万亩水稻受灾,其中近3万亩颗粒无收,人畜饮水发生困难,旱情为百年罕见。
10月,县城至旌桥乡公路通车。自此,旌德在徽州地区率先实现社社通公路。
1979年
3月,县燃料公司建立,开始供应县城居民、机关食堂及城郊农民生活用煤。
4月,县自来水厂筹建,次年竣工使用。
同月,俞村公社仕川大队俄家生产队在全县率先实行大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上半年,全县共有1683人先后摘掉“四类分子”帽子。
9月1日,全县第一个知青商店“食品厂知青店”开业。
9月15日,安徽省数学学会第二次年会在本县召开,旌德籍的著名数学家江泽涵教授出席会议。
1980年
1月,县召开农业耕作制度学术讨论会,对本县建国以来水田耕作制度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
3月1日,县委、县革委分开办公。
同月,日本亚洲交流协会经济贸易代表团一行23人,来旌考察并洽谈砩石出口业务。
4月2日,全县飞播造林3.4万亩。
10月7日,第六次县党代会召开,出席代表287人。会议经认真讨论,制定了全县国民经济建设三年规划。
同月,霍家桥中学迁址县城,改为旌德县第二中学。
1981年
3月26日,本县首次召开各界人士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旌德县委员会。
3月27日,第八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47人。会议决定将县革委会恢复为县人民政府。
5月23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省分会在本县召开国画创作会议,其规模为建国后全省最大的一次,并成立省国画创作研究会。
8月25日,云乐公社成立全县第一个公社级科普协会。
12月,县城1000多米长的河道护岸工程动工,于1984年3月竣工。
是年,旌德被省政府定为山区县。
1982年
3月,全县开展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
5月22日,白地公社江村小学五年级“三好”学生余小忠(13岁),为抢救落水儿童光荣献身。旌德县委、县政府追授余小忠为“优秀少先队员”,徽州行署教育局、团地委通报表彰,号召全区广大青少年向余小忠学习。
7月1日,全县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为144551人。
8月,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着手筹备建国后第一部县志的编纂工作。
同月,全国特种教育会议在县城召开,白地中心小学聋哑班教师应邀与会。
1983年
3月,全县撤销公社建制,成立乡(镇)人民政府。全县设17个乡、1个镇。
6月,林业局干部陈菊生停薪保职承包荒山5000亩,进行山林改造,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人的赞扬。
8月,全县开展从重、从快、从严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拘捕罪犯百余人。
同月,全县90余人被狂犬咬伤,卫生部门采取紧急防治措施,县人民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突击灭犬,至年底,全县灭犬8100多条。
12月,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有会员800多人。
是年,本县砩石获国家外经部优质产品奖。
1984年
1月,板桥乡更名旌桥乡。
2月,本县获“全国全民义务植树先进单位”称号。
同月,析俞村乡桥埠、仕川、前村、尚村、芳岱5个行政村,成立桥埠乡。
3月,团县委、妇联、科协、工会联合开展“学雷锋”义务服务活动,县直有关单位130多名干部、职工走向街头,为群众服务5500余人次。
4月16日,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48人。
6月2日,由本县德山里开往上海的客运班车,行至宁国境内翻车,7人死亡,8人重伤,多人轻伤。
7月1日,县第七次“党代会”召开,出席代表395人。
8月,县图书馆新大楼竣工,旌德籍著名作家、书法家周而复题写馆名。
10月,县畜牧兽医站引进良种冷冻精液,对南关乡龙川行政村16头本地母黄牛进行人工授精,翌年7月18日产下第一头杂交牛犊。
1985年
5月17日,县城新建的小商品市场竣工开业。
7月4日,全国医药工业技术改造座谈会在本县召开,出席会议的有24个省、自治区、市代表95人。
同月,日本神钢商事株式会社、三德工业株式会社、阪神溶接机械株式会社代表来旌考察,洽谈砩石出口业务。
8月20日,全国20个省、市代表百余人来旌参加县台钻厂的产品订货会。
10月10日,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影剧院召开“县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动员大会”,一千多人参加会议,大会对加强市场管理和创建文明县城作了全面部署。
11月12日,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消灭血吸虫病庆功大会,中央及省、地有关单位领导人应邀出席会议。
1986年
1月,旌阳乡建置撤销,并入旌阳镇。
同月,县教委对全县75600多名12~40岁人群进行文化摸底。据统计,全县有文盲、半文盲13000余人,文盲率为17.6%。
2月,全县进行医药大检查,从144个医药单位及个体户中查出207种伪劣药品,共85500余件,价值近5万元,全部焚毁于城西枣树岭垃圾场。
4月28日,县城“黄济桥”被洪水冲塌2个桥墩,桥面大面积塌方,城建部门及时维修,10月6日修复通行。
5月,本县最大的里塘水库坝基出现险情,省、地有关部门立即派人赶赴现场,采取了紧急抢险措施。
6月16日,县人武部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更名为安徽省旌德县人民武装部。
6月21日,黄埔同学会旌德联络小组成立。
9月13日,县委,县政府组织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近百人,赴当涂、繁昌等县参观学习乡办企业经验。
12月,全县第一期公路拓宽任务基本完成,共发动8万余人次,投工25万个,拓宽路面65公里。
同月,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徽州电视台先后播放本县兴隆乡共产党员余长水夫妇11年来收养5名遗孤的电视新闻片。
是年,本县先后被授予全省、全国林业绿化红旗单位称号。
1987年
4月17日,本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223人。
5月16日,县委,县政府于县影剧院召开千人大会,隆重纪念“仕川暴动”60周年。出席大会的有当年参加暴动的亲历者和省、地有关单位领导。
7月4日,上午8~12时,全县普降大暴雨,降雨量高达118.2毫米,为近半个世纪所罕见,受灾水稻43265亩,其中减产八成以上的达17310亩;倒塌桥梁236座、房屋448间、公路塌方2.85万立方米;县城停电、断水数小时,街道平均积水80厘米,大部分商店闭门停业,水灾中有4人死亡,全县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8月16日,中共旌德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正式代表298人。
同月,国防部授予本县“征兵工作先进单位”锦旗。
11月,《旌德县地名录》内部发行,全书25万字,收录地名1826条。
12月24日,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旌德划归宣城地区的决定,徽州、宣城两地党政领导于县城举行交接仪式,并定于次年1月1日旌德正式归属宣城地区。
是年,县接收的10个“小三线”厂,经改造利用,有18个生产项目相继上马。
是年,全县苎麻单价每公斤10~20元,产量达4000余吨,居全省之首。
1988年
3月5日,县政府在梓山宾馆设立台湾同胞接待站。
3月上旬,县物价局、工商局、公安局、烟草局、计量局等单位,在县城联合开展“经济法规咨询服务”活动,同时展出伪劣、违价商品31类8000余件和失准的度量衡器具35件,观众达7000余人次。
5月20日,本县第一家与外地联营的乡办工厂版书乡黄山羊毛衫厂举行试产典礼,江苏省无锡县厂方代表及县党政领导出席典礼。
6月底至8月中旬,全县久旱无雨,受旱面积达11万亩。
8月,祥云乡创办全县第一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1989年
2月5日,县广播电视局地面卫星接收站建成。
上半年,县政府对48家公司进行清理整顿,撤销5家,变更1家。
7月1日,新建县汽车站竣工开业。
7月8日,全县普降暴雨,雨量集中,山洪迅猛,2万余亩良田受灾,各类经济损失达2160万元。以华坦、乔亭、三溪、双河等乡灾情尤为严重。
同月,新建县医院住院部大楼竣工。
8月,县土产公司和庙首供销社100余吨苎麻(价值36.54万元)被外地人骗卖,是本县建国以来发生的最大一起诈骗案件。案发后,公安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追回部分款项。
同月,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党政干部建造私房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清理,分三批公布了92名党政干部建房情况,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10月19日,县委、县政府于县影剧院召开反贪污、反腐败动员大会,到会干部、群众近千人。
同月,全县首次颁发居民身份证90650份,占应发人数的86%。
11月16日,为加强土地管理,县政府召开国有土地使用证发证会,领证单位32个。
1990年
1月10日,旌阳集贸市场竣工开业,设有350个摊位,占地3200平方米。
1月11日,中共旌德县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通过《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决定》,从此全县开始为期3年的社会主义教育。
4月1~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旌德县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周梦良为主席,徐太源、潘维忠、吴一琴、石国光为副主席。
4月10~14日,旌德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汪民泽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唐明煊,方宗相、方本堂、吴筱旺、田际武为副主任,夏天爽为县长,刘纯济、许月华、毕大民、方守山为副县长,并选出县人民法院院长和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5月5日,析桥埠乡仕川行政村成立仕川乡。
7月初至8月中旬,40余天未雨,全县11.5万亩水稻受旱,其中1.6万亩晚稻无水栽插。
7月27日,县广播电视大楼新机房装修完毕,举行开播仪式。
8月15~16日,宣城行署杨璞雄专员,倪茂发、唐久和、胡传玲副专员一行26人来本县现场办公,主要解决本县工业生产方面的一些问题。接着,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向县人大、政协等六大机构负责人传达专员现场办公会精神。
8月27日,县第一建筑公司承建的县邮电大楼竣工。该工程由省设计院设计,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总投资117万元。经地区质检站验收,为本地区和皖南邮电系统第一个优良工程。
9月4日,刘纯济副县长主持召开林业工作会议,布置世界银行贷款营造丰产林9万亩的工程施工,总投资为1276.31万元。
9月14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到旌德,县六大班子领导人与数百群众在胜利台广场举行隆重的圣火交接仪式。仪式由许月华副县长主持,夏天爽县长讲话,汪和睦书记亲手接传圣火。
9月25~27日,中共旌德县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有250名正式代表、61名列席代表、21名特邀代表与会。大会审议通过汪和睦书记代表上届委员会所作的题为《同心同德,奋发图强,把旌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报告和纪检会书记程观法有关纪检工作的报告;选举产生中共旌德县第九届委员会和中共旌德县纪律检查委员会。28日,召开县委九届一次全委会,选举9名常委,其中汪和睦为书记,夏天爽、康正和、汪玉海为副书记。同日,纪检会召开第一次全委会,选举程观法为书记,章生余、刘铮为副书记。
9月,西门小区开发工程竣工,共建小商品楼129套,计2350平方米。该工程于1989年11月动工,总投资56万元。
9月开始,由城建、工商、公安、交通、卫生等有关部门配合,综合治理整顿市容市貌,先后拆除和平路、解放街、河西路、新车站的违章摊棚180个,长期混乱拥挤的市容得以明显改善。
10月16~18日,《旌德县志》评稿会在宣城地区率先召开,宣城行署胡传玲副专员、董少三顾问到会祝贺,省、地志办,黄山市志办,安徽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及各县同行共60余人与会,会议在肯定《旌德县志》初稿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
10月27日,庙首乡3.5万伏变电所建成投入运行。该所1989年9月开工,总投资28万元,面积640平方米。
11月1日,本县第四次人口普查验收合格。第四次人口普查以7月1日零点为标准普查时间,普查结果:全县总人口148131人,其中男77712人,女70419人;总户数37067户。有汉、回、畲、蒙古、布依、土家等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居民72人。
7月16日,本县“四低四荒”(即低产田、低产林、低产园、低产水、荒山、荒地、荒滩、荒水)资源调查领导组成立,刘纯济任组长,下设农、林、综合3个小组,共有成员26人。
12月4日,县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成立。
12月10日,全县第一个标准乡农村广播网在云乐乡建成。
12月中旬,被选定为县示范幼儿园园址的原旌阳派出所一带拆迁工程开始,面积为1409平方米,解决搬迁户24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