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经过50年代治淮工程建设,为兴建大型灌区创造了条件。安徽淮北地区以旱作物为主,历史上少有灌溉习惯。60年代以后,开发新汴河、茨淮河、颍河、涡河灌区,沿淮各县兴建一批排灌站,发展水稻灌溉。1958年和1959年大旱后,丘陵区各地形成了兴修水库热潮。水库的兴建为建设大型灌区创造了条件,以大别山区大型山谷水库为源头的淠史杭灌区应运而生。
淠史杭灌区是淠河、史河、杭埠河3个毗邻灌区的合称,是全国著名的大型灌区之一。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总面积13130平方公里。灌区内有六安地区的霍邱、寿县、舒城、金寨等县和六安市,巢湖地区的庐江,合肥市的肥东、肥西、长丰县和郊区共11县(市、区)。灌区设计灌溉面积近期为1026万亩,远期为1100万亩(不包括河南固始、商城两县从史河灌区红石嘴渠首引水灌溉农田98万亩)。淠史杭灌区利用淠河上游的佛子岭、响洪甸、磨子潭水库,史河上游的梅山水库和杭埠河上游的龙河口水库作为灌区的源头,在淠河和史河分别兴建了横排头和红石嘴两座引水枢纽,开挖了淠河总干渠和史河总干渠;在龙河口水库下游杭埠河两岸开挖了舒庐干渠和杭北干渠,直接从水库引水。
1958年8月,淠史杭灌区在六安专署领导下动工兴建。在当时的技术和物质条件下,数十万建设者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土洋结合的新办法。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建成总干渠2条,总长145公里;干渠11条,总长840公里;分干渠19条,总长400公里;支渠326条,总长3345公里;分支渠、斗渠和农渠1万多条,总长2万多公里。兴建各类渠系建筑物近3万座;修建中小型反调节水库1200多座,连同21万处塘坝,有效库容12亿多立方米;建成机电排灌站343处,外水补给站39处,总装机13.6万千瓦。整个渠道和建筑物工程共完成土石方5亿立方米,形成了一个蓄、引、提并举,渠、库、塘、站联合运用的,大、中、小型工程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
淠史杭灌区的兴建,从根本上改变了皖中、皖西丘陵地区“十年九旱,荒岗连绵”的旧貌。耕地面积约占全省六分之一的淠史杭灌区,每年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从1959年到1989年,淠史杭工程共向灌区送水900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近2亿亩,增产粮食100亿公斤。除了巨大的灌溉效益外,淠史杭工程发电、航运、城市供水、水产养殖、林业绿化等综合效益也十分显著。前来参观考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赞誉淠史杭灌区是中国水利建设史上一颗璀灿的明珠。
从1985年起,淠史杭灌区引进世界银行贷款,配合国内投资和群众集资,展开了大规模的续建配套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