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科技普及
科技培训1958年和1959年县科协共举办科技培训班45期,学员3707人。其中插秧机手培训2期,1130人学会使用插秧机。1979年和1980年各学会共举办科技培训班40期,受训1332人。
1979~1980年绩溪县科技培训概况表
1981至1987年以农业为重点,培训各专业科技人员,普及提高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
1981~1987年绩溪县科技培训概况表

科技宣传1956年至1960年,县科普协会开展讲演、展览、放映幻灯、编墙报、讲座和编发期刊、资料等宣传活动。讲演542次,听众24869人次,城乡分片展出仪器、标本、模型、图片。内容有日月蚀形成的模型仪器,动植物优良品种实物或标本,孕产期卫生、婴儿卫生、常见地方病、妇女病的防治等图片。编印《大众科学》期刊和工农科技资料14种。分赠城乡工农科技骨干3555册(份)。1964年编印《科学技术介绍》赠发工厂、农村,宣传、普及工具改革、工业技术革新和农、林、水、蚕、茶、医科学知识和应用技术。1978年至1987年县科协联合有关单位在县城西大街建立科技橱窗9栏,组编专题展览,图文并茂,共编发223期2007栏次。赴工厂、农村放映科教影片66场,观众5.94万人次。编印小报和资料6.72万份。科委、科协合编《绩溪科技》期刊,发至工厂、农村。
其他小型科普活动:有参观、座谈、咨询、研讨和年会。
二、科技推广
民国14年(1925)吴兴周、周协恭、汪孟邹等倡办惠民染织传习所于县城东街口。24年汪协如(女)翻译、发行日本蚕种著作多部。后任岭北庄台上蚕种场技术员研究、孵制优良蚕种推广县内及旌德。25年省立徽州农林学校(孔灵)建立实验示范农场土地100亩,分为蔬菜、花卉园艺区,果林、稻作、棉作、茶作、旱物作、苗圃和森林区,培育良种桐树苗10万株,良种桑树苗5000株,技术推广县内外。培育优良稻种“帽子尖”,经附近农民试种成功,育种、种植技术由县政府向全县推广。31年唐少澜创办中正工业职业学校,附设工厂,有染织、制烛车间。自制木质纺织机和制烛机具,聘用技师、技工10多人,学生轮流下厂学艺,生产布、巾、皂、烛,并向民间传授、推广生产技术,缓解县内抗日战争时期布、巾和照明烛匮乏的困难。32年5月县农业推广所主任叶贞正呈县府划定城南高家塔(徽溪河南、芜电公路东)土地30亩创办县农林场,实施农作物品种试验及检定,繁殖推广优良品种,育苗造林、保林,倡导农林副业生产。34年复兴公司皖南行署办事处圈定绩溪为蚕桑模范区之一,设农、蚕场,开展蚕桑生产与科研,向皖南地区推广植桑、育蚕和制种技术。县政府在庄台上重建蚕种场,汪协如、黄韵湘任技术员,培育成功改良桑和抗病力强的蚕种,供应县内外。
建国后县、乡科技部门重点推广农业科技。50年代推广小麦条播、点播技术,伏岭乡首先接受,产量明显高于传统散播。瀛洲乡接受小麦、豌豆混种技术,产量提高。临溪乡湖里应用玉米人工辅助授粉技术,增产20%。县农学会培育、筛选两个小麦良种向全县推广,比原种“2419”增产8~15%。60年代后推广双晚育秧、杂交制种、地膜育秧等技术和早熟抗病甘兰型油菜、“上海809”等良种获得粮油高产。林业方面推广林木无性繁殖和杉木、油桐、毛竹栽培管理,杉木插条,白杨与葡萄嫁接等技术。蚕桑、茶叶,推广桑园丰产,柳桑嫁接,蓖麻虫保蛹育种,秋蚕用二十烷醇添食,茶树栽培、茶叶初制及其机械改良等新技术,其他有耕牛血防,家畜寄生虫病防治,小水电管理与高压电并网,沼气能源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业方面推广应用先进工艺和生产技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