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封建政权民壮
宋初乡村长老掌管地方弓手壮丁,捕逐盗贼,始有民兵性质的武装。熙宁三年(1070)实行保甲法,大保每夜轮流5人警盗。
元代仍之。
明洪武初年将民间武勇之人编成队伍,定时操练,遇事调以征战,事平仍还为民,有功者升赏。正统十四年(1449)招募民壮,由县官军和巡检司率领操练,遇警调用,事定为民。成化元年(1465)招募民壮,官府给鞍马器械,免除本户赋粮5石,免丁役2名,有事调遣,不许勾销。弘治二年(1489)民壮年龄为20~50岁,编制每里5~6名,当时县辖25里。春夏秋每月操练2次,冬季操3日歇5日。遇警调集,给行李粮食。长官私役民壮者,按私役军兵条问罪。万历二年(1574)全县25里选捕诘官2人,每里选子弟兵20名,逢五逢十练习技艺1次。遇警鸣锣为号,齐集应援。
清朝雍正二年(1724)设民壮50名,习学弓箭鸟枪技艺,时常操练。七年派拨12名赴本府军粮厅、10名赴宁国府防护,十年裁还。乾隆三十年(1765)实留民壮19名。咸丰三年(1853)县建团练约百人。乡建乡团由董事带领。村建团队由地方长者(乡绅)率领,闻警村自为团,守关把卡,抵抗太平军,无事各归田亩。
二、民国时期民众自卫队
民国35年(1946)县组织民众自卫队设总队部,县长兼总队长。乡镇设自卫大队,乡镇长兼大队长,专职副大队长1人。保设民众自卫队,保长兼队长,专职副保队长1人。18至45岁壮丁,编为盘查哨、守望哨、递步哨、侦察组、向导组、救济供应组、运输组、工程组。
三、人民政权民兵
建国前民兵1934年校头、板桥山区有过红军赤卫队组织和活动。1941年中共皖南山地中心县委在戴川、社屋坑一带以党员为主,吸收少数贫苦农民秘密组织民兵队伍为县委机关和游击队购买物资,运输粮食,盖山棚,当向导和送情报。1943年下半年,上横路和荆州建立民兵组织共30人。是年底王家源建立民兵组织20余人。1944年底民兵组织向根据地外围发展,岭南的磡头、大障、逍遥、松烟塘、东村坞和岭北的大会山、黄会山、畚箕湾、寺后、新屋下、村前、清山塘等地先后建立民兵小组,为游击队做后勤和通讯联络工作。1945年民兵组织发展,并公开活动。是年春节后游击队占领九华乡,组建民兵队50余人,设盘查哨,封锁消息,收集武器。数天之内,民兵发展到500余人,土枪160多支,马刀30多把。建立九华乡民兵指挥所,址上胡家村胡成仅宅,总指挥胡能葵。7个保建民兵队,设队长、指导员和助理。民兵在乡农会领导下,开展抗丁、抗粮、抗税、抗夫斗争,有40名民兵参加游击队。1945年9月全县建立民兵中队部、小组20个,共1500余人。1945年底扬溪、际坑、高枧山等地建立民兵中队,下属3个分队,200余人。濠寨、新川、梧村桥、坦头等地相继建立民兵组织。1946年3月国民党清剿游击队根据地民兵化整为零,分散上山,隐蔽活动,队伍不断扩大。是月龙丛、东坑、黄树岱、考溪等地发展民兵103人;大谷附近村庄建民兵中队100余人,并在大坦开办良种农场为秘密训练民兵作掩护。4月百坑、枫树坞、戴家坦建民兵队30余人,步枪2支。上横路、大障等民兵组织整顿恢复,发展到100余人。下半年岭北片的横山、潭村、黄会山、金坑、玉台、尚田、水涯、陈村、宅坦、旺川等地整建民兵中队、排、班组织,有500余人。1947年3月全县民兵发展到2000余人,步枪350余支,全县三分之二以上农村地区建立乡、村政权。各乡设民兵队,建半脱产基干民兵队,村设交通班,民兵参加武工队和游击队近千人,参战10多次,牺牲23人。1948年底民兵遍及农村90%以上地区。1949年春民兵为渡江南下人民解放军筹集布鞋2000多双,干菜数百担。4月21日民兵在扬溪、十里岩、雄路、龙丛迫使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连、排缴械投降。4月24日岭北民兵配合游击队解放旌德县城。27日部分武装基干民兵随游击队进驻绩溪县城。
建国后民兵1949年5月全县159个行政村建民兵中队部150个,民兵2800余人。1951年土改中清洗不纯分子64名。1953年底发展到4818人。1954年县设兵役局,侧重兵役工作。1957年纠正忽视民兵工作偏向,年底民兵人数增至5656人,其中基干民兵1656人。同年乡建武装基干连。1958年6月预备役与民兵合编,基干民兵增至5031人,其中复退军人574名。1958年底实行“全民皆兵”,16至50岁男女公民编入民兵组织,计20474人(其中男性18887人)。编为一个民兵师,14个团,56个营,326个连,1481个排,5272个班(含女民兵632个排,2413个班),其中基干排393个,基干班1433个。1961年民兵整顿组织,身体健康的16至45岁男性公民,16至35岁的女性公民编入民兵组织。其中男性16至30岁、女性16至25岁编入基干民兵。在基干民兵中设武装基干民兵,班不跨生产队,排不跨生产大队,公社成立武装基干连,配发武器。1966年底因“文化大革命”民兵组织基本瘫痪。次年7月武斗,县人武部和公社民兵武器被“造反派”抢夺。1968年春收回。1968年秋县、公社成立“群众专政指挥部”,组织“群众专政队”,取代武装基干民兵组织。1969年底在公路沿线和交通方便的12个公社组建地方民兵独立营,辖4个连,17个排,67个班,战士924人。1970年经组织整顿,全面恢复民兵组织。1975年3月县成立“民兵指挥部”。全县22个公社,除高村、大源、镇头,都相继建立“民兵指挥部”和民兵小分队。县缫丝厂推行治保、消防、民兵“三位一体”。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民兵指挥部停止活动,后撤销。1978年改革民兵组织,压缩年龄,缩小范围,减少人数,民兵人数由46000人减编为23000人。
四、民兵训练与活动
民兵训练1950年春起县于每年冬春集训基层(营、连)干部和民兵骨干,15至20天;基层民兵组织,以基干民兵为主,小型分散,训不离村;民兵排长和武装基干民兵由乡(公社)组训,每年10天。人民公社时期,提倡“劳武结合”组织民兵早晚训练。内容有射击、投弹、爆破、战斗勤务和单兵、班、排战术;专职武装部长由军分区集训。1963年开展民兵大比武,训练人数多,出现一批神抢手、投弹能手。民兵许家山参加省军区民兵比武会。1964年后训练项目为多种武器(轻机枪、六○炮、四○火箭筒)、多兵种(通信兵、侦察兵、炮兵、防化兵)和“三打”(打坦克、飞机、空降)、“三防”(防化学、原子、细菌)。1981年后每两年为一训练期,时间30天。1984年在孔灵建训练基地,训练民兵干部和基干民兵,每期30天。
民兵活动解放后至1951年底民兵配合部队和公安部门镇反肃特,保卫“土改”。全县建立普地哨376处,盘查哨28处,联防哨60处,日夜轮流放哨。民兵独立执勤23次,897人。配合部队行动13次,捕捉土匪、反革命分子20名,缴长短枪20支、子弹1124发及其他军事物资。冯村冯文伙等8名民兵,捕获2名潜逃的伪乡长,徽州军分区授其民兵模范称号。1952年民兵建立122个对空监视哨,1953年8月楼坛乡民兵队长胡益五、民兵汪跃如在坑口捕获浙江省通缉的土匪1名。同年台湾蒋军飞机5次入境,两次空投传单等物品,民兵及时报告,并收集空投物品。1954年建立22个反空降小组和黄会山、清凉峰两个常年防空哨所,70年代初撤销。
民兵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骨干作用。1951年组织打猎队110个,至1954年共猎害兽1200多只。多数互助组长、生产队长、农业社主任由民兵担任。民兵还兴修塘坝742处,挖引水沟1186条。1958年“大炼钢铁”,民兵投资55400元,献出金银锡铁器,支援工业建设。1959年大旱,瀛洲大队民兵50余人14部水车连接车水上山,灌溉203亩水稻。庙山民兵48人日夜抗旱,打井67口,开沟11条。1970至1976年,民兵开展种“三田”(试验田、丰产田、种子田)活动年年丰收。1965年8月13日夜,上庄择里生产队民兵副排长王孟成带领民兵在暴雨中抢运集体稻谷1.1万斤,后因仓库倒塌牺牲,县授予模范民兵称号。
1960年和1962年召开“四好连队”、“五好民兵”表彰会,表彰民兵659人次。1972年和1979年两次民兵代表会,表彰先进集体375个,先进个人7928名。解放战争中的民兵英雄赖民生于1960年4月出席第一次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奖56式半自动步枪1支。1973年9月徽州地区民兵工作会议在绩溪县城召开,曾参观金沙公社民兵军事演习和文化室活动。1982年11月徽州地区授予金沙公社党委和武装部、校头公社龙丛大队党支部和民兵连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五、民兵武器装备
建国前游击区民兵组建初期使用大刀、匕首、土枪、松树炮等。1946年始有步枪2支,后不断增加,至1949年春有枪支武器350件,1950年473件,1962年615件。1975年春金沙公社武装基干连改装全自动、半自动新武器72件。1985年民兵武器有四○火箭筒、60迫击炮、82迫击炮、56式半自动和63式全自动步枪、56式班用机枪、冲锋枪和机枪。扬溪民兵通讯连配备有小电台和收信机、报话机、步谈机、交换箱、电话单机。民兵武器,每枪配3名持枪手,枪支由第一持枪手保管。1982年改由乡、镇政府集中保管,训练时发给民兵。1985年8月后集中保管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六、预备役
民国25年(1936),绩溪实施兵役法规定服现役期满退伍者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由军事科登记,民国26年后县政府曾招收在乡退伍军人充任地方武装干部。
1957年首次预备役登记全县8062人。服一类预备役681人,服二类预备役7381人。1958年预备役人员转入基干民兵2189人,占基干民兵总数43.5%。1981年登记预备役退伍军人142人,其中技术兵98人。1984年登记预备役退伍军人579人(含技术兵302人),其中服一类预备役137人。1985年预备役688人,其中服一类预备役431人,二类257人。1986年预备役770人,其中服一类预备役344人,二类426人。1987年预备役1003人,其中服一类预备役416人,二类587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