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环境卫生管理
街道卫生管理民国时期县城有三四名清道夫每日清晨打扫主要街道。经费由商会负担。巷道由居住户清扫。24年(1935)县成立新生活促进会,检查管理县城街道清洁卫生。是年街巷设木制垃圾箱10只,清道夫、卫生警增至5名。卫生警监督环境卫生。为防止运输的骡马进城时随处便溺,促进会规定“进城骡马必备粪袋、畚箕和扫帚等清洁工具”。城内开辟骡马场,集中管理骡马。28年饬整市容,雇用清道夫4名,县商会筹发每名月工资6元。县府规定:禁止当街便溺、摆摊设担,不准赤膊上街及当街栓系骡马。店户、住家自扫门前垃圾。筹设公厕,取缔私人室外茅房。每月1日为全城公共卫生日,机关、学校派员参加检查城内环境卫生。
建国后1949年至1978年县环境卫生由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防疫站管理。后由爱委会、华阳镇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共同负责。街道有专人清扫,城内设立垃圾箱18只。每逢五一、国庆、新年、春节等节日,组织全城机关、学校、商店、工厂大扫除。1984年起,结合文明单位、文明城镇建设活动,建立三级清扫网,实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华阳第二小学少先队在县影剧院附近街道建立“红领巾卫生街”。城东辟设垃圾场。1985年县城主街置垃圾桶22只。1986年改建城内公厕6处,全城有街道清洁工12名。每年财政拨付街道清洁专用经费1.2万元。
渠圳卫生管理流贯县城的大宁渠、水关圳,历来为城内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明代为保持渠圳水的清洁畅通,订有管理制度,知县胡民仰在渠圳旁“定界勒石,互相巡视,令民有遵毋坏,违者受罚”,专人经理其事。清沿明时做法。后由章、周两姓负责疏浚水关圳,胡姓负责疏理大宁渠。民国时期,渠旁标立公约,百姓遵守。36年(1947)成立街道沟渠疏浚委员会。37年石匠朱景福管理渠圳,每年清理两次,并整修川上桥堨。由县商会出资和石堨受益农田抽取“水利谷”支付疏浚水圳及筑堨费用。建国后,每隔几年,清理水圳,1957年、1960年、1980年县政府组织县直机关单位、学校干部职工清理大宁渠。1979年县财政局拨款2000元,由县建筑公司承包清理水关圳。1985年,县财政局拨款1万元,疏浚大宁渠。华阳镇确定专人常年负责管理渠圳。
二、废水、废气、废渣治理
污染源建国前县内工业都为小型手工作坊,排污量少,对环境影响甚微。建国后,城镇人口增加,工业发展。70年代后生活和生产垃圾激增,产生环境污染。80年代城镇单位、居民生活燃料由木柴逐渐改用煤炭,农田施用化学肥料、农药逐年增加,环境质量受到影响。
【工业污染】1983年、1984年测定,主要排污单位和排污状况是:县化肥厂废水含硫化物、氰化物PH值为9.38(碱性),废水排污量70T/小时以上,废水含硫量5.95mg/L;县链条厂热处理车间氰化炉排出废水含氰达124mg/L,无处理排放,废水PH值9.88(碱性);县缫丝厂废水中生化需氧量超标,PH值9.48(碱性);县水泥厂粉尘超标排放;县轻工机械厂电镀废水,PH值4.8(碱性),锌含量50mg/L;县酒厂的酒渣、煤渣倾倒河里,废水中生化需氧量超标;县酶剂制厂废水中含硫酸铵显酸性;地区(黄山市)水泥厂粉尘超标排放;县医院排放的污水中,大肠杆菌数大于1600个/L,标牌厂、煤灰厂、棉织厂等企业及铁路、三线企业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均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农田污染】1985年全县农用化肥5602.6吨,农药36.2吨,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污染农作物和水源。
【燃烧污染】1980至1985年,全县每年用煤2.5万吨以上、汽油1020吨、柴油823吨(不包括外地驻绩单位),废气排放量约2432.8万立方米以上,其中排放二氧化硫800吨,煤渣7500吨以上,城区锅炉烟气为林格曼浓度3至5级。
【生活污染】80年代后县城一些单位和民宅安装抽水马桶直接排入河圳。生活垃圾倾倒屋边渠沟。1985年县城测定,城区日排生活垃圾140吨,日排废水约7000吨,造成圳水河水的严重污染。
污染治理历代县内无环境保护机构。环境保护事宜由政府统管。卫生、经济管理部门兼负其责。1982年县基本建设局兼管环保工作。1983年设环保专业人员。1984年10月成立县环境保护委员会,县基本建设局改为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环境保护股。1982年起调查污染源,登记锅炉,化验测定排污单位的废水废气。1985年城区有污染的工业企业20个,农村76个。1986年3月至7月查清27个重点单位(县城15个、农村12个)的污染状况,开展环保宣传,提高县民环保意识。
排污费征收1985年元月首次开征化肥厂、链条厂、缫丝厂、轻工机械厂、酒厂及县医院的排污费。7月征收县直有关企事业、铁路部门、703供电所等6个单位排污费。1986年开征单位14个,收排污费5.191万元,并督促开展“三废”治理。
1984年征用县城东门外20余亩低洼地作垃圾堆放场,废渣清理、堆放得到改善。1985年县招待所、缫丝厂改造锅炉。华阳饭店、食品厂、酶剂制厂安装锅炉随配水处理和消除烟尘设备。县化肥厂投资23万元兴建“三废”治理工程。废水经活性炭处理,氰化物含量低于规定标准。并采用循环水以减少废水排放量,生产化肥由每吨用水600吨降为200吨。后又将县标牌厂迁出城区。对无条件治理污染的乡村企业,限制开业。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