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地史
元古代(10亿年前),县境位于江南古陆东北端。8亿年前沉为海相环境,伴有海相火山喷发,经雪峰运动,海水退出隆为陆地,形成东西向基底。震旦纪早期(6亿年前),复海进为一片汪洋,沉积成海相碎屑岩、碳酸岩系。古生代志留纪末(4亿年前),受加里东运动影响,整体上升,海水退出,从此县境一直处于陆相环境和长期剥蚀之中。中生代中期,经侏罗纪印支运动(1.8亿年前)强烈褶皱,形成北东向构造体系;晚期燕山运动(0.7亿年前),完成山体基本轮廓。新生代第三纪,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产生间歇性抬升和振荡,距今约2500万年前,绩溪的山脉、丘陵、盆谷、水系面貌大体定型。至今仍缓慢上升。
二、地层
县境出露地层有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缺失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总厚度为11202至13667米。其中,震旦系分布最广,约占总面积的1/3。
前震旦系仅出露年屋组(ptn),分布于西部里洪——茶园——嵇公关——大源——仙人岩尖、翚岭脚——王家村——外靠岭及黄茅培——百丈岩、黎明尖——岭脚——半坞——天子墓山沿线地带,为黑色、绿灰色及黄绿色轻变质粉砂岩、细砂岩、板岩及凝灰质砂岩或硬质砂岩等,约占总面积的8%。厚度超过5000米。
震旦系呈北东向条带状,广布于中部及东西两翼边境南北。约占总面积的35%,总厚度1200余米。自下而上:休宁组(z1)分布于虎山头——翚溪口——乳川——石门里、上庄——宅坦——旺川——寺后、东村——岭里、大石门——兵坑——大河口、逍遥——绿井、黄柏山——上金山、大会山——船形山沿线及丁家店、莲坑、鬼头尖、佛岭等地,属海相沉积的泥质、砂质、火山碎屑岩等,厚约440米。雷公组(Z1)紧挨休宁组顶界分布,为深灰、灰绿色块状含砾凝灰岩,属冰川、火山碎屑岩沉积,厚357至371米。蓝田组(Z2)分布于煤炭山、涯山岩、际下、音和岩尖、石京、巧川、逍遥、和阳坞等地,属浅海碳酸盐泥质灰岩,厚35至277米。皮园村组(Z2)大致分布在蓝田组顶界之上,属海相硅质沉积,岩性坚硬,垂直节理发育,多形成悬崖陡壁地形,厚26至126米。
寒武系呈北东向条带状分布于前震旦系与震旦系、岩浆岩体之间,属浅海相碳酸盐硅质、泥质灰岩及钙质页岩,占总面积的17%,总厚度1028至1638米。自下而上:荷塘组、大陈岭组(∈1)分布于庵基——永来、岭里——百鸟墓——瀛洲、周坑——汪坑、高车——罗昆——莲金山、戴川——百川沿线及峤岭、磡头、胡家、际下、金冢、三亩丘、起坑坞、蒲藤坑、八公堂、石镜山等地,为条纹状白云质灰岩夹黑绿色炭质泥岩,是石灰原料,厚210至640米。杨柳岗组(∈2)分布于荆州盆地及川源、闾坑、前坑坞、金沙、校头、煤炭山、尚村、银龙坞等地,厚302至474米。华严寺组(∈3)厚145米,西阳山组(∈3)厚371米,分布于汪村、周村、煤炭山等地。
奥陶系分布于雄路——临溪——洪塘——孔灵地带及校头乡楼下等地,以笔石相页岩、砂岩为主。约占县总面积的3%,总厚度800至1016米。自下而上:谭家桥组(o1)厚320至506米,宁国组(o1)厚97至109米,各有两个化石带;胡乐组(o2)厚76至89米,有四个化石带;砚瓦山组(o2)厚4至10米,含介形虫、腕足类动物化石。黄泥岗组(o3)厚59米;新岭组(o3)上层富含笔石,厚244米。
志留系仅出露霞乡组(S1),分布于蜀水——大溪——下溪——太子坑一线及其相邻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厚778米。下部(厚91米)为深灰色砂岩夹黑色页岩,中部(厚247米)为灰绿、暗绿色细砂岩夹黄绿色粉砂岩,上部(厚435米)为黄绿色、黄色砂质页岩,富含化石。
侏罗系分布于清凉峰及荆州大石头——灰石岭一线上部。约占总面积的2%。总厚度1252至1502米。自下而上:劳村组(J3)下部为紫色板状页岩及钙质页岩,厚166米;上部为紫色、灰绿色流纹岩、流纹斑岩、凝灰岩及灰红色块状角砾岩、灰黑色钙质页岩、含砾砂岩、砂质页岩夹凝灰质砾岩,厚200米。覆盖于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之上,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状态。黄尖组(J3)下部厚400米,以酸性凝灰熔岩为主,中部厚476米,为灰紫、紫色英安乐晶屑、玻屑熔接凝灰岩及含砾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上部厚426米,为灰石色、灰黄色流纹斑岩。
白垩系仅出露桂林组下段(K1),分布于华阳断陷盆地及金沙——扬溪——临溪断裂带内若干狭小地段,为紫红色粉砂岩、红砂岩及含砾砂岩。约占总面积的2%,最大厚度440米。
第四系仅出露全新统(Q4),分布于上庄——择里、尚廉——旺川——坦头——冯村、郎家溪——雄路、大坑口——高车沿河狭窄地段,以含砾砂岩和粉砂亚粘土为主,覆盖于老地层之上,属冲积、洪积物。约占总面积的1%,厚1至45米。
三、地质构造
褶皱构造
【绩溪复背斜】由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及奥陶系地层组成。主轴为前震旦系和震旦系,自西南边境的金钢岩沿嵇公关、仙人岩尖、高枧山、锦屏山、黄花尖、芦塘山至坑南坞尖。以石街头附近为枢纽,分别向北东、南西两方倾伏。轴线明显,形态复杂。其次级背斜与向斜在主轴东南一侧有宁国浪荡坞——东村背斜,临安县仁里——磡头——胡家向斜,逍遥背斜,荆州向斜,小九华背斜,银龙坞向斜,大石门背斜,孔灵向斜;在主轴西北一侧有百川——凤栖湾向斜,新坑背斜等。
【清凉峰向斜】呈北东向伸入浙江省临安县。在燕山期地壳运动激烈抬升过程中,受南北两个古隆起的边界限制,处于东西向与北东向推复动力之交接部位,呈顺时针方向旋卷成5个参差不齐的环带形褶皱与弧形断裂,围绕顶峰辗转,作螺体形上升为天目山第一高峰。
【郑家溪扇形背斜】由前震旦系、震旦系及寒武系地层组成。轴部位于与歙县交界地带,西翼伸展至桐坑、伏岭、半坞和半茶一带。
断裂构造
【印支期大断裂】在印支期强烈褶皱中,形成北东向两大断裂带,即宁国——绩溪——歙县断裂带和伏岭——周坑断裂带。宁国——绩溪——歙县断裂带包括绩溪——宁国后坑坞逆断层(长约100公里),际坑口——宁国胡乐冲断层(长约53公里),夹坎——洪塘——汪村逆断层,雄路迭瓦状断层、华阳断陷盆地及丁家店、煤炭山小断层。伏岭——周坑断裂带包括周坑——大坑口断层,湖田(湖里、辛田)——浒里断层,瀛洲——石门外断层,和阳——胡家断层,桐坑——芷白断层等以及涯山岩——百亩山、社母娘娘尖——铁坞等次级小断层。此外,还有里冷水、老虎坑、岩石田、东山下、仿儒、下溪等局部断层。
【燕山期小断裂】多呈北西向,以正断层为主,长约1至4公里。主要有金沙、大石门、涯山岩等断层。另有近东西向多处断裂,分布于东部边境,伸入歙县组成顺溪“帚状断层束”。
四、岩浆岩
岩浆岩出露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0%,以侵入岩为主,喷出岩仅见于清凉峰。侵入岩岩体有20多个,除半坞岩体形成于古生代外,都形成于中生代末燕山期,属酸性或中酸性岩类。产状,小岩株占优势,多与围岩发生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硅化、角岩化、矽卡岩化、云英岩化、大理岩化等多种变质岩。岩基,旌德岩体分布于西北部,伏岭岩体分布于东部。
绩溪县侵入岩主要岩体概况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地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