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农村科普活动
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后,全县农村科普工作逐步开展,50年代的工作重点是向广大农民宣传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60年代以科学种田为中心,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宣传活动形式以举办科普宣传讲座为主,辅以放映科技电影、幻灯,并办广播、画廊、展览、黑板报,印发资料。讲演站设于较大集镇之农民俱乐部或民校内。1957年举办关于避孕知识、岱字棉、饲料等展览4次。举办广播宣传8次,科技画廊6次。编写黑板报《科技知识问答》71期。印发科技资料5330万余份;其主要内容有:宇宙的构造与地球、避孕知识、婴儿的喂养与卫生习惯、早婚的害处、农业“三改”、双季稻合理施肥、岱字棉种植、1065农药的使用方法、防治螟虫、高温堆肥、兴修水利、绿化、直播造林、采种等。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下,贯彻“结合生产、结合实际、力求广泛”的方针,采取小型多样、通俗易懂的方法,把科普宣传送到田头、工地、车间、病房;并结合巡回医疗,开展卫生知识讲演。当年举办作物栽培与防治病虫害等单项科技训练班81期,培训2900余人。举办工业、农业、卫生及综合性展览124次。放映科技电影、幻灯160余场,办有线广播62次,出画廊、黑板报、大字报共2890期。编印农业中学教材《农业技术基础知识》(1~5册)33000册,讲演资料26种共24000份。为《泾县报》出副刊《科学与卫生》18期。制作科普标本、模型、照片、幻灯片、连环画等10余种。1959年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结合农业生产,根据贯彻“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的经验,着重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其活动形式主要为开展技术培训、组织观摩、展览等。同时编印《土化肥的制法》、《怎样防止烂秧死苗》、《午季田间管理》等科普资料。在城关、茂林、榔桥等地开办“改良土壤”、“水稻栽培”、“防治病虫害”、“插秧机制造与使用方法”、“双手采茶”等技术训练班,共培训1400余人。并曾先后在枫坑、太园召开现场会,3000余人观摩土肥厂的“烟中取氨”方法。此外,组织人力普查山区野生植物资源,共收集和制作标本1000余件,分送南京中山植物园、省林业厅、县科协和县供销社收藏。1960年,坚持全党全民办科学的群众路线,以农业为基础,以保粮服务为中心开展活动。县科委在太园公社建立基地,发动群众大搞“三田”(丰产田、试验田、种子田)。1961年,县科协配合县妇联和县卫生科开办“防治妇科病培训班”2期。印发了“防治子宫下垂和妇女闭经”、“新油料作物马泡瓜”、“防治水稻病虫害”、“治疗浮肿病”、“预防中暑”以及民间单方、验方等资料。1962年,通过各专业学会开展学术活动,推动群众进行各种科学实验,编印下发了《急性传染肝炎的预防和治疗》、《中药白降丹治疗肛瘘及淋巴结核溃疡的经验》等资料。1963年至1965年,贯彻“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一齐抓”的精神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进一步开展科学实验,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推广新技术、新成果,除继续培训人员外,有关学校还开设《农业技术基本知识》课。并举办“植物保护”、“农村安全用电”展览。1966年,“文革”开始,活动中断。70年代末,本县农村科普工作逐步恢复和发展,举办了各种专题讲座,培训了一批初具科技知识的人员。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日益发展,出现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热潮,科普活动日趋活跃。
开展科学实验推广新技术1976年,全县改造老茶园2400余亩。1980~1982年,引进湖南、福建和本省优良茶苗品种16个,繁殖40亩,进行茶树无性繁殖育苗1万余棵,密植免耕速生茶园120余亩。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育新技术,共饲养蚕种3000张。推广杂交水稻5.5万亩。引种“鲁棉1号”1000亩。此外,还在杂交稻和“双晚”上应用“920”激素,油菜喷硼,解决双晚迟穗,调节杂交制种的花期不遇以及油菜花而不实的难题。并进行小麦、油菜免耕法的实验。
举办农业技术报告会1982~1984年,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成立“农业技术巡回报告团”,定点定期下农村举办以生产布局、品种特性、茬口安排、早、晚水稻育秧、除草剂使用、治虫等为内容的报告会。3年共报告410余场,听众4千余人次。
开展农业技术服务1982年,县科协配合有关部门在西阳、浙溪、榔桥、章渡、昌桥、汀溪等公社试行农业技术承包服务。接受承包者涉及22个大队、93个生产队中的1420户,承包面积7890亩。西阳乡科协还成立植保服务公司为农民服务。
开展科普红旗竞赛自1983年5月始,通过自查,经省、地组织互查互比,全县评出县级科普红旗单位5个,科普红旗手113名。1984年,县政府召开大会予以表彰,并选出出席省科普红旗竞赛表彰大会的代表。在省表彰大会上,县科协、县林业学会、西阳乡科协被评为省级科普红旗单位;浙溪乡陆中南、西阳乡王列兴、凤村乡萧必位评为省级科普红旗手。
开展科技扶贫西阳乡科普协会10名会员采取“一帮一结对”的方式扶贫10户,帮助制定生产方案,提供良种、化肥、农药以及植保服务,当年有14户脱贫。云岭乡通过技术培训扶贫,使当年脱贫户人均收入最高达500元。琴溪乡科普会员陈怡祥一人负责29户的扶贫工作,帮助引进良种,制定生产计划,解决技术难题和传授耕作技术,当年11户脱贫,人均收入达339元。全县在科技扶贫工作中开办各类培训班52次,印发资料1358份。
1978年底至1987年,县科协及其所属学会曾举办各种科技讲座521次,开办各类专业培训班65期,培训万余人次。印发资料105种(期)共165137份,编印《泾县科协》3期共1300份,放映科技电影132场。
二、青少年科普活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7年,青少年开展的科普活动有:组织部分在校学生赴蚌埠市参观“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参加全国航海模型竞赛。暑假,举办中学“三好生”夏令营,参观陈村电站和泾县宣纸厂。1984年组织14个企业中的青年职工开展“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取得成果353项,其中22项创经济效益50余万元。1984年地区初中数学竞赛,泾县中学学生季青、汪锡林分别获一、二等奖。同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苏红中学学生章群获二等奖。198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泾县二中学生刘庆峰、丁桥中学张维维获省内二等奖。同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泾县中学学生何斌获省内二等奖。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