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外侨管理
本县自清光绪十二年(1886)始,有法籍传教士来潘村营(今潘村乡)侨居传教。宣统三年(1910)又有德籍传教士来县城侨居传教。至民国23年(1934)境内共侨居外国人4户5人,都是传教士。这些外国人持当时我国政府护照入境,来县后即向当时知事公署、民国县政府出示护照便可侨居传教。有关侨居户籍、购买土地建造教堂、开办小学、设立诊所等,仅向警察局、契税局、教育科办理登记和缴纳规费,民国县政府无专门管理机构和章程。抗战爆发后,芜湖私立广益中学(教会办)和芜湖基督教会诊所迁至茂林村,随迁来县的有美籍、英籍教员和医生4人(亦是修道女)。县城还有西班牙籍神甫2~3人。民国28年春,美籍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女士和加拿大籍护士尤恩女士来云岭新四军军部进行随军采访,半年后离去。民国32年统计侨居泾县的外国人共有10人。抗战胜利后,多数外国人离去,只县城有西班牙籍神甫1人,1954年遣送离境。至此境内无外国人侨居。
二、侨胞工作
解放前,泾县侨居外国同胞约100余人。他门分别侨居于美国、加拿大、泰国、瑞士、日本、委内瑞拉等国家。华侨中部分是早年离乡,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求学谋业,后去国外侨居;有的是在解放前夕去台湾而后侨居国外,也有在解放前夕去香港地区定居。这些侨居国外的同胞有的经营工商业,有的执教于高等学校,有的研究学术,也有的随眷定居。如茂林人吴菊芳女士,抗战胜利后随其丈夫国民党军将领李汉魂定居美国。祖居县城的陈其仪教授,学成定居委内瑞拉,与外籍女士联姻加入委籍,并任委总统府经济顾问、委大校长等职。
解放前,地方政府对侨眷侨属无任何照顾安排,也无联系。
解放后,在“左”的路线影响下,侨胞眷属列为“有海外关系”,历次政治运动中少数眷属受到不公正待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叛乱反正,落实政策。1978年,泾县人民政府设立侨务办公室,贯彻执行“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政策,对海外侨胞来泾县探亲、访问、考察、旅行参观或洽谈业务提供各种方便,帮助寻觅亲属。委内瑞拉籍华人陈其仪教授夫妇先后于1981、1983年两度返故里探亲,受到中共泾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热情接待。1982年起,县人民政协、县委统战部、县侨务办公室于每年春节、中秋节期间,联合举行侨胞眷属茶话会、座谈会,两次组织部分侨属去浙江等沿海地区参观。中共泾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不断改进侨务工作,加强对侨属的联系,认真接待侨属来访和来信,落实各项政策,帮助侨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并按规定对眷属求学、工作等问题给予帮助和照顾。至1987年,全县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侨属的各类冤、假、错案共11件,落实退还两户侨属私有房产,共21个自然间计632.3平方米,补偿经济损失11760元,给两户侨属7人转农村户口为城镇户口。两名侨属当选为县第十届人民代表,8名侨属先后选为县人民政协委员会1~3届委员。1987年全县接待华侨、外籍华人、归侨及港、澳同胞共1059人次。
至1987年,泾县侨居外国同胞有60户、98人,全县海外侨胞在泾眷属共43户,117人。其中归侨4户,5人;外籍华人眷属39户,112人。此外侨居香港51户,74人;在泾眷属38户,97人。
泾县侨居海外同胞国别情况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外事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