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析县西境置陵阳县(即今石台、青阳诸地)。
汉末(公元3世纪初)太史慈称丹阳太守,进驻泾县,立屯府,山越依附。其时,孙策已平定宣城以东各地,惟泾县以西六县尚未归服。孙策领兵进讨,太史慈与之交战于县城东郊东山,慈被擒而降服。后助孙策平定三郡,继讨陵阳。时袁术暗中印缓陵阳山越祖郎,鼓动山越合众攻孙策,孙策乃亲率将士讨之,生擒祖郎。
三国吴(公元210~280年)
析县西南地,立安吴县。
晋(公元281~345年)
钟雅补宣城内史。其时,钱凤率众屯驻青弋(即现南陵县弋江镇)反晋。广德县人周为钱凤起兵攻钟雅。钟退据泾县,招兵讨伐,擒杀周
桓彝补宣城内史。时“苏峻之乱”发生,桓彝纠合士旅欲赴朝廷,因郡(宣城)无坚城,遣将累败,遂屯驻泾县,遣将俞纵守兰石;苏峻亦遣韩晃攻讨,俞纵败,左右劝退,俞纵不允、力战而死。韩晃继续攻彝,彝在泾县固守经年,后城陷被杀。
陈(公元557~589年)
天嘉元年(560)梁朝王琳于永定二年(588)立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叛陈。高州刺史纪机率军反叛,攻占宣城,以应王琳。是年泾县县令贺当迁率众进讨平定。
隋(公元589年~618年)
隋来陈后,废安吴、南阳二县,复归泾县。
大业十三年(617)左难当据守泾县,后归唐。唐(公元618~907年)
武德三年(620)复置安吴、南阳二县。同时置猷州,州治设本县西南大宁寺前(今章渡乡境内)。
武德六年(623)舒州总管张镇周等领兵攻辅公义军。辅公部将陈当世部,在猷州黄沙镇受重创。次年,辅公又率众围击猷州,刺史左难当固守。后为李大亮击走。
武德八年(625)又废安吴、南阳二县人泾县。同时废酞州。
天宝四年(745)割泾县西南十四乡置太平县。
天宝十四年(755)诗人李白应本县汪伦之邀来泾,溯泾溪(青弋江)而上,一路咏景纪游,留诗20余首。
上元元年(760)刘展遣将攻占宣州。宣歙节度使郑炅之弃城逃走。进退中,本县百姓罹难甚深。
永泰元年(765)方清率义军陷石埭(时属泾县),江西御史中丞李广琛进讨,不克。次年秋,御史中丞袁、令判官陆渭率前军再次进攻石埭方清义兵。袁自带后军驻泾,未久,方清义军败。
永秦二年(766,即大历元年)析县西境置石埭县,并析部分地境归青阳县。
宋(公元960~1279)
崇宁间(1102~1106)泾县赏溪之西县治故城被洪水啮圮。
大观二年(1108)水西寺前建成崇宁塔。通称大观塔(今存)。
宣和三年(1121)2月方腊率义众陷歙州。不久,宋兵攻方腊,方败退。其时,刘延庆由江东至宣州,克泾县,与方腊所部八大王部交战,八大王部败走。
宣和中(1119~1125)卢进率义众据泾县,旌德鲍琢领官兵进讨。激战中,卢进中箭身亡。
绍兴十四年(1144)6月泾县东乡俞一举兵起义,未久被守臣捕剿。
绍兴三十一年(1161)水西寺左白云山建成乾应塔,通称小方塔(今存)。
嘉定三年(1210)本县治所迁至赏溪东面留村。次年建造治所公厅,宋末治所又遭水圮。
嘉定四年(1211)知县王首撰《泾县志》合成,共十三卷。(散佚已久。清嘉庆《泾县志·县志源流》存其名)。
嘉定五年(1212年)本县创建学宫。宋末毁于兵火。
宋(年代不详)泾县始置酒税务,设县治南赏溪楼;后又置盐务厅,在镇泾桥南。
元(公元1264~1368年)
至元十三年(1276)再迁县治于宋城东门敬天坊。并建治所。
延五年(1318)县城重建学宫。
天历元年(1328)扩建官署,元末为兵火所毁。
至正间(1341~1368)红巾起义军将领倪文常率部过县境。
元(年代不详)县置税课局。局址位于县治所北。
明(公元1368~1644)
洪武初县重建公(即官署)。
洪武三年(1371)在县治东建造察院行台。
洪武四年(1372)在县治南建造养济院,后毁。万历间重建,再毁。清代雍正十三年再重建,收养孤贫男妇30多口。后毁。
洪武五年(1373)全县十一乡各设申明亭一所,专理民事曲直,后废。
成化五年(1469)县官署增建正堂、后堂、幕厅。次年又重建城隍庙(始建年代不详)。
弘治二年(1489)重建学宫大成殿。
弘治十三年(1500)县学宫前始置明堂池(今称荷花塘)。嘉靖三十二年(1553)拓置。
正德间(1506~1510)县治始建东、西、北三城门。县税课局移迁西门,后裁减。
正德十六年(1521)大水大饥,淮河沿岸灾民就食于泾甚众,泾民多义赈。
嘉靖三十一年(1552)泾县学士捐赀创建水西书院告成。
嘉靖三十四年(1565)倭寇自浙东入侵,窜犯旌德、泾县、南陵三县,杀伤县民甚众。
嘉靖三十五年(1556)在明堂池中建洗心亭。后历有修葺(今存)。
嘉靖四十三年(1564)建造南城门,并始建城墙。
万历间(1573~1619)泾民洪祥等捐资建造琴溪石桥,历数年告成。
万历二十四年(1596)造西门至北水关石堤数十丈,加固城池。
万历四十六年(1619)泾县旅北京同乡集资,在北京正阳门外鲜鱼口长巷下头条胡同建造泾县会馆。
崇祯七年(1634)县城增筑城墙和谯楼。次年在城上造炮台四十座。
崇祯十七年(1644)时局紊乱,全县乡间盗抢蜂起,民不得安。
明(年月不详)在县东藤溪(即今榔桥镇)设巡检司。
清(公元1644~1911年)
顺治初(1644~)泾县、青阳、太平、石台四县边境不靖。本县水东翟村翟士怡檄练乡勇,合组联防,结寨固守乡里。
改藤溪巡检司为菇麻岭巡检司,仍驻设藤溪。
顺治二年(1645)原明代泾县县令尹民兴流寓泾县,与本县县城诸生赵初浣等率众拒清,据城坚守。清军提督张天禄于八月十六日黎明,统铁骑百余,据东山发炮,城中屋瓦皆震,尹民兴走脱,赵初浣等战死。城陷,男女少长多罹难,仅遗民九十余人。县治官厅公署悉毁于兵火。史称“乙酉之难。”
顺治六年(1649)涌溪义民程济起义,率众袭击清兵,清副总兵李歧山移兵白华驻营,民勇惨遭歼灭。
是年县重建公署官厅。
顺治十一年(1654)正月民勇余部占茂林、永定二都,翟士怡复邀查村等地乡勇乘雪天追击。
顺治十六年(1659)秋南明一支武装自闽经上饶、歙州入泾县,地方受到惊扰。翟士怡协同泾阳、龙门、震山三乡乡勇合力防御。
康熙八年(1669)洪水,县城学宫水圮严重,次年重修。
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城南门西角城墙,被洪水冲塌十余垛,三十四年(1695)再遭洪水冲塌十余垛。四十年(1701),北城又遭洪水冲塌十余垛,后修筑。
康熙四十年(1701)客居汉口泾民在当地建琴溪书院。
康熙四十八年(1709)全县瘟疫流行,猝死者甚众。
乾隆二年(1737)重建县治四城门谯楼。
乾隆二十九年(1764)倒塌城墙全部修竣,并建石坡护堤二百余丈。
乾隆三十九年(1774)县人马元龙捐银助建县考棚房舍。
乾隆五十三年(1788)设泾(县)、太(平)分防,置把总驻防查村。五十九年(1794),在查村前山旁建造分防营署。
乾隆五十六年(1791)客居安庆泾县同乡在该地四眼井建泾县会馆。
嘉庆五年(1800)县城西南城墙两处遭洪水啮毁、塌城墙数十丈,次年兴工修复。
嘉庆十一年(1806)客寓南京泾县同乡在南京百花巷建泾县会馆。
咸丰四年(1854)正月太平军匡王赖文鸿率部七万,由石台、太平向泾县进军,清军守将易开俊坚壁死守,鲍超部驰援协战,太平军不支退走。
咸丰四年(1854)石台、青阳、旌德、泾县、太平合办联防局,抵御太平军。
咸丰六年(1856)四月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部回援天京(南京),攻克泾县县城。未久离去攻宁国府及芜湖等地。八月、太平军古隆贤部由泾出发攻占太平县城;十月,清军周天受部占泾县城;十一月,太平军一部再克泾城,毙清廷命官泾县知县崔琳。不久太平军再次撤离县城,转战境内西南诸乡。
咸丰八年(1858)十月太平军侍王李世贤部又克泾县城及太平县城。清兵与之争战经年,县城两克两失。
咸丰九年(1859)腊月清军副将翟玉龙被太平军捕毙于兰山岭。太平军乘胜破管岭清军兵营、屯驻汀潭、章渡一带。
咸丰十年(1860)正月太平军破湾滩清军兵营与新渡兵营、其余各处兵营清军闻风而逃,太平军再克县城。三月,清军几路反扑泾城,战斗激烈。三月二十二日,太平军乘大雨弃城撤走。五月,太平军辅王杨辅清率部抵泾、双方再变激战。六月二十三日,匡王赖文鸿又克泾城,斩清总兵李嘉万等,并在县城东街建造“王府”。
咸丰十一年(1861)二月下旬太平军一支攻入小岭,全歼小岭哨勇。
同治元年(1862)三月清军鲍超率部攻占泾县城。太平军据四乡与清军血战。十一月,太平军进据潘村营、晏公堂、围扑县城,清军易开俊率部与知县饶家琦登陴死守。太平军退。
同治二年(1863)正月初一太平军环城筑二十余垒,架梯蒙弩攻城不克。七月,太平军古隆贤部由太平县入据茂林,赖文鸿部自石台进据丁家渡、章家渡。八月,古隆贤负伤去太平县。
同治三年(1864)太平军因失天京(南京)失守,驻泾太平军撤离。清廷命饶馥存为泾县知县,整顿城乡秩序。
同治四年(1865)设厘金局于马头镇。
光绪八年(1882)由洋务督办筹资四万银两,经商务总局核许,派员来泾,创办“万安煤矿公司”。开采琴溪、罗家冲、画眉岭等地原煤。
光绪十二年(1886)宁国天主教总堂派外籍神甫莘继仁来本县潘村营一带传教,并建天主教堂一处。为本县外国教会传教活动之始。
光绪十九年(1893)自春至夏,全县瘟疫流行,以北乡农村为最。十有九人染病,死亡严重,甚至有绝户之家。
光绪二十八年(1902)县始设邮政分局,属芜湖邮政总局。
光绪三十年(1905)县改“泾川书院”(原址即考棚),成立“泾川高等小学堂”,实行新学制。
宣统二年(1910)四月泾县小岭曹义发鸿记、曹洪昌熙记出品之宣纸,参加南洋第一次劝业会陈列展出,分别评为最优级和优级。七月,分获清廷农工商部和南洋劝业会颁发的超等文凭和优等文凭证书。
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辛亥革命,清廷被推翻。泾县紧随芜湖“光复”,县城青年士子带头响应,动员民众剪长辫。
中华民国(公元1912~1949、4)
元年
省成立临时参议会,县人胡壁城(溪头人)当选省议会议长。
2年
泾县市场开始有少量中国银行发行的纸币流通。
10月驻县城守兵一营,因两月未发饷金,20日突然哗变,放火烧西门城楼,抢劫殷商富户和马头厘金局。23日窜向徽宁山区。芜湖鲍镇守派团长王树勋、营长刘杰三率部来泾追剿。
是年县设警察事务所。县知事兼所长。
3年
6月起省废区、设道,泾县属芜湖道管辖。
4年
泾铜公司产品石碳及铜矿石获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
5年
上海茧业公会芜湖办事处来泾县城开设茧行收购蚕茧。继后于章家渡设茧行。翌年又在赤滩、马头等集镇开设茧行。
6月8日泾县旅宣商人成立泾帮商业公所,所址在宣城岗子头泾县会馆。
7年
泾县商会成立。
安徽省森林局在马头设第五林区事务所。辟建林区。
8年
5月成立泾县学生会,响应“五·四”运动,县城青年组织游行示威,通电支持北京学生斗争。
10年
黄田朱姓族人捐资创办的私立培风学校正式开学。
11年
9月茂林开设锦华工社(毛巾织社),由社主吴大成、章赣夫集资,聘请浙江技师指导,采用新工艺,分机织、漂染。举行开幕式,县各界名流出席致贺。是为泾县乡村发展新型工业之始。
12年
外地来泾商人在县城东门福音堂首次放映无声电影。售票营业。
9月小岭金坑曹洪昌宣纸产品在省第一次物品展览会陈列参赛,10月省实业厅颁发超等奖。
14年
赤滩、马头、茂林、风村、潘村等地小学和黄田培风学校师生,先后在当地游行、呼口号、贴标语,募捐声援上海“五·卅”惨案。其中马头学生募款最多,为317元,培风学生募款80余元,还有其他各校捐募款项,均分别汇寄上海工会。
12月县城南门老恒源煤油栈失火,油桶爆炸,火光冲天,烧毁民房60余间,损失2万余元。
15年
秋不断传来国民革命军北伐消息。知识青年群情振奋,私下制做“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准备更换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迎接北伐革命军。
10月11日军阀孙传芳部溃军30多人窜入县城南郊沙河村,县知事闻讯惊惶失措,命令卫队10余名出城迎击,遭溃兵还击,当场1人毙命,卫队退守,溃兵亦未入城。
l1月军阀谢文炳部溃军一营入城,强行派款5万银元。经地方央求,殷实富商公堂筹交2万元,后开往宣城。
16年
春节前后,军阀溃军相继入城索款要粮,县知事忙于应付兵差。时有散兵游勇在乡里掳劫。
2月中旬北伐革命军毛炳文部由旌德方向开来,各界民众出城欢迎,城内到处张贴标语,并举行欢迎大会。
学生会组织学生游行后,于当晚捣毁县城4户土豪家中家具什物。
3月北伐军平定南京,县城各界举行庆祝胜利提灯大会。
5月北伐军毛炳文旅开展政治宣传,县城砖、木、缝纫、工匠及店员、箩班工人纷纷组织工会,同时建立“国民党县党务筹备处”,成立泾县妇女协会。
是月,改泾县知事公署为泾县县政府、警察所为公安局。并撤销马头厘金局。
17年(1928)
5月26日(四月初八)午夜,土匪一股约200余人陷城,县长刘大濂潜逃,县城团防队抵御大部身亡。土匪盘据5昼夜,烧东街、赏溪街民房数10间,奸淫妇女,劫掠财物,勒索不从者遭杀害。西南乡团防队驰援攻城不克。后匪闻大军将至,于31日晚裹胁青年妇女、少儿共300余人质向古坝方向遁逃。翌日小岭团防入城维持秩序,继之太平县卫队驰援到城,革命军教导师李营、杨营两部由芜来泾,进山追剿。
下半年中共地下党员王文波(复旦大学学生)到西乡双花园开展工作,成立党支部。
腊月一支名“护党救国军”的倒“蒋”部队约一师人,由宣城开来,驻扎数日开走。
18年
春省府调兵一营入汀溪一带山区剿匪,击毙并处决匪徒要犯数名。本县第二区卫队实行“清野”,烧毁山“龙澍宫”庙。
9月讨逆六路总指挥、省主席方振武因反蒋被扣南京,所部鲍刚在芜湖哗变后,率部来泾。未久离去。
19年
春未,全县发生粮荒,乡村不断发生抢购抢粮事件,县府被迫清查富户存粮,办理平粜,同时吁请外地同乡会购运安南大米来县,限价出售,粮荒缓解。
4月县长刘中盛提倡破除迷信,协同县党部人员,带领地方团队和学生捣毁城隍庙泥菩萨,将木雕“城隍爷”、“城隍奶奶”投河。事隔一年后,县城少数乡绅又公然将菩萨从弋江镇接回归庙。
5月县政府卫队2区队士兵10余人突然哗变,击毙队长、哨兵。新任县长张国英闻声躲避,变兵开狱裹胁犯人上街掳劫,放火烧毁恒发隆钱庄,旋向窑峰岭方向遁逃。不几日,省交警队驰泾进山追剿,捕毙数名。
20年
一支红军驳壳枪队到达苏岭,组织猎户队开展地方工作。未久开走。
春县衙修整一新,改“钱粮柜”为“经征处”(纳粮机关),迁址县衙对门。
国民党县党部创办《泾报》(石印),同时利用城内关岳庙舍开办“民众俱乐部”。
9月下旬县城师资养成所学生,声讨“九·一八”事件,群情激昂,游行示威,查禁日货。公教人员臂缠黑纱,上书“抗日救国”四字表示声援。
是年南京政府颁布“训政时期约法”,筹开国民会议。全县开展区域选举和民众团体选举。在当局指示下,泾县选王达为代表。
21年
春夏间榆桃岭中共党支部秘密组织赤卫队,开展打土豪劣绅斗争。
是年县府教育当局开始推行“普及义务教育”,全县在原有几所小学的基础上,增设初级小学10余所。
22年
全县开始废都、图、甲制,实行保甲制及联保制,设保公所及联保办事处。
23年
“泾县新生活运动促进会”成立,设县党部内。一时机关、学校、街头闹市张贴标语,以示响应。但百姓漠不关心。
初夏始全县大旱近三月,颗粒元收,饥荒严重。饥民剥树皮、掘草根、挖观音土以为食。当局及绅商深为惊恐,乃发动富户开仓出粮由商会平粜(每元10斤)。后得华洋义赈会拨来面粉和麦种赈灾救济,人心渐稳。
10月间红军为方志敏部抗日先遣队经旌德、太平转战至本县茂林一带,红军七军团军团长寻淮州在潭家桥战役中负伤随军来到。因伤势太重至此牺牲,遗骸葬潘村蚂蚁山。不久,先遣队向太平、石台、青阳方向进发,留部队百余人,进入县东涌溪山区打土豪劣绅。县城国民党当局惊恐不安,请九区专署增调保安队来泾驻防。
是年中共泾县县委组织在本县东乡戴阳村建立,继之,泾旌宁宣中心县委成立。
24年
4月红军游击队夜袭县北赤滩镇,全歼乡地方武装。县城国民党军政要员与豪绅富户惊惶失措,飞电省城告急。
是年县政府成立“安徽省禁烟(鸦片)委员会泾县分会”,通令戒烟。但有禁不止。
是年县府调整全县行政区划。撤消全县6个区公所,改设3个区署。
是年县政府奉令,禁止银元流通,实行法币(纸币)流通。
是年国民党十一路军阮部3个营来县,进驻古坝、溪头、黄田等地,七十八师一个营进驻茂林,并以重兵驻扎漕溪村,“清剿”红军游击区,烧房劫舍,称当地民众为“难民”,强迫登记“感化”。红军游击队采取“敌进我退”战术,安全转移至旌、太、石、黟等地。
25年
县成立土地陈报处。宣称逐步实行“平均地权”。派员在各乡办理土地申报,除登记造册外,别无结果。
秋全县开展选举“国大”代表活动,各地联保处帮助竟选者争票,一时宴请、拉票贿选之风盛行。
冬泾县至宣城公路经一年多施工,全线土路基告成。
26年
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消息传来,全县人民同仇敌忾。未久,客居芜湖、南京、上海等地本县籍人,纷纷举家返乡。入秋,各地难民扶老携幼来泾避难。
冬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宣报》社由宣城迁至泾县县城。
12月成立泾县救亡委员会。未久改名“泾县民众动员委员会”,并设立“难民收容所”2处。
27年
1月、2月日军飞机先后两次向县城与北郊投弹,自此县城居民纷纷离城去乡村防空。
春芜湖广益中学迁校至茂林镇成立分校。继之,原在宣城县的六县联立中学在茂林成立分校(联中本部迁旌德)。
4月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到达茂林,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5月陈毅将军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于15日到达茂林。翌日举行群众大会,陈毅发表演讲,号召团结抗日,救亡图存。并亲撰红军烈士寻淮洲墓志铭,勒石立碑亲往墓地凭吊。驻一日,开赴抗日前线。
7月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军部设罗里村“种墨园”。中共中央东南局同时迁来,设丁家山。
28年
2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南方局书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到达云岭,视察新四军。3月15日离云岭返渝。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随行到达,以随军记者身份驻留半年余。
春县政府迁城郊戴家冲办公,人员早出晚归,以防日机空袭。
6月省地方银行泾县办事处,向屯溪行解送银元8400元,饰金73.71两、饰银86.2两、法币6200元。该行电请新四军派人护送,安全到达。后该处专程慰问,盛赞军纪严明。
7月1日日机轰炸云岭中村一带,炸毁民房数千间及中村祠堂,炸死村民9人,新四军卫生队护士冯玲中弹身亡。
7月13日日机先后两次轰炸县城,民众伤亡达30余人。
7月新四军第一次中共党代会在中村举行。
同月为防空需要,县政府开始对县城东、南、北三面城墙动工拆除。
8月新四军颁布“减租、减息”条例。
9月日机又两次轰炸县城,死民众2人,毁民房数间。
同月县城中山公园内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一座。
12月1日上海民众慰问团到达云岭,慰问新四军将士。
同月泾宣公路泾县段奉令破坏。
成立“泾县各界查禁日货委员会”。
是年全县城乡各行业纷纷成立抗敌协会组织。
是年开始改联保公所为乡公所。至次年底完成。
是年全县衡器开始按规定推行市制。
29年
4月县政府在南门外设立戒烟(鸦片)所。
同月铜陵县政府迁章家渡办公。
5月县政府成立“泾县战时一亩地(开垦)运动推行委员会”。
10月6日(农历九月初六)日伪军约万人,由繁昌、南陵向云岭方向发动进攻,在汀潭烧毁30余户民房百余间,新四军军长叶挺亲自率部狙击。日伪军受重创。初八日折经小岭向县城进攻,沿途杀害小岭村民2人,烧毁枫坑街大部民居。
9日日军入城,烧毁东街、南街及城外商店民居数百间、奸淫妇女、抢劫财物,新四军跟踪追击,当日克城。日军溃遁琴溪,在琴溪罗家冲一带,遭国民党军队堵击,伤亡甚众。
10日日伪军受重创,从芜湖出动日机36架,轮番轰炸县城、双坑、琴溪、赤滩、马头一带,掩护残部往宣城方向逃窜。
同日赤滩民众马金财夫妇在家中活捉日军一名送交国民党军五十二师。
日军陷城前,六区行政公署迁榔桥;县政府迁黄村;日军溃退后相继返城。
12月茂林3000余民众集会反对内战,通电呼吁团结抗日。
同月日机轰炸水东翟村,炸死炸伤村民4人。
同月国民党第三战区调集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兵力,在泾、旌、太3县布设重围,策划围剿新四军。
30年
1月4日云岭新四军军部机关、部队开始北撤,分三路向大康、凤村、茂林、铜山等地行进。
1月6日新四军前哨部队在茂林地区丕岭遭国民党军队堵击,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开始发生。
6月皖南游击队二支队在樵山地区建立,洪林、尹德光负责。不久,配合胡明领导的皖南游击队、出击旌德、庙首、潭家桥(太平)乡公所获胜。
7月10、11两日日机又两次轰炸县城,毁民房5间,死1人。
31年
4月中共泾旌太中心县委在樵山地区组织地方民兵,组建武工队,建立樵山根据地。
5月全县开始流通“关金券”货币,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8月泾县初级中学正式成立。校址先设大康(今黄村乡九峰村),后迁黄村。为本县自办公立中学之始。
冬县府以摊派形式,向商界、公堂、殷实富户推销国家发行的“同盟胜利公债”30万元。
32年
春成立经县地方银行。
2月县政府与县党部成立“应变委员会”。
33年
3月成立泾县妇女会。
5月游击队洪林部袭击厚岸乡公所自卫队。
同月泾县县政府在黄村设办事处。
夏驻南陵国民党军一四四师张昌德部叛国投敌,南陵被日军占领,张逆配合日军入侵泾县北乡童疃一带农村劫掠3天后回南陵。
12月国民党军一九二师、省保安五团、二挺等部队进攻樵山根据地,游击队展开保卫战,国民党军受创退却。
34年
1月成立“泾县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征集委员会”,响应蒋介石“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征集知青入伍。
3月成立泾县临时参议会。翌年4月,泾县参议会正式成立。
6月泾宁宣游击队袭击丁溪乡公所,烧毁乡自卫队碉堡。
8月中旬日军投降消息传来,万众欢腾。县成立各界庆祝胜利大会筹备会,9月,县城举行庆祝大会。
嗣后六区公署及驻泾单位开始迁离。
10月游击队吕辉部于周坑伏击县国民党特务武装,敌头目徐世梁左臂被击断。
是年本县7乡镇参议员及绅士,联名控告县长黄鼐贪污犯罪,翌年8月黄鼐被捕,后潜逃。
35年
1月皖南游击队杨明部与胡明部会师樵山。
6月成立泾县文献委员会。
6月成立文庙修建委员会,8月动工,11月竣工。
7月20日县城公教人员不堪物价飞涨,结队到县政府请愿。
9月洪林部袭击水东乡公所。
12月开始修复泾宣公路被破坏地段路基,次年正月竣工。
36年
1月中旬国民党军十三旅一部去黄田屏山、涌溪等村进剿游击队扑空,遂纵火烧毁民房,强抓村民30余人,集中关押于“难民所”。
2月初洪部游击队袭击茂林镇公所;3月,袭击章渡乡公所,歼灭国民党自卫队官兵60余人,缴枪11支。
4月游击队组织群众,对县西南、县东等12个乡展开破仓分粮斗争。5月袭击马渡桥乡公所和粮库,群众分粮2000余担。
9月17日游击队洪部进攻驻茂林镇县自卫队,围击三天两夜,烧毁敌碉堡2处,歼顽军70余人,缴枪50余支,残部败退。游击队进驻茂林近月,建立茂林镇人民政府,群众称“小解放”。
是年国民党县党部在丁溪设联防区署,搜集游击队情报,部署“戡乱”活动。
37年
1月县政府规定各乡镇颁发“国民身份证”(游击区未发),县诚及主要集镇设关卡检查。
5月国民党加剧反共,调遣军队3次入涌溪山区“清剿”洗劫,全村民居几被烧尽。
6月全县游击区根据地全面开展抗租、抗债斗争。
8月全县开始流通新发行的“金元券”,县政府颁令自19日起实行“经济管制”和限价。但数日后,物价又不断飞涨。
38年
1月国共和谈决裂消息传来,西南乡、东乡游击队活动更加频繁。国民党县党部、县府气氛紧张。
4月21日解放大军渡江消息传来,驻县城国民党军一九二师及杂牌部队于当晚撤逃。23日,县城去榔桥河沿途挤满军队和公教人员。
4月23日解放军沿江支队李友白部连夜由孤峰到达上坊、下坊,追击县、乡自卫队,未经激战,自卫队皆闻风而逃。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4月24日泾县解放。
国民党县政府军政人员已于前一日悄悄撤离,城内一片宁静。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沿江支队副司令员李友白,率领部分部队于上午12时许由南门、北门进入县城,居民燃放鞭炮,迎接入城部队。
沿江支队派该部金德培代理县长。从此,国民党在泾县的统治宣告结束。
4月25日原国民党县政府泾县县长俞步骐率县政府军政人员及地方武装千余人(县乡自卫队官兵),携带枪诫弹药转辗至榔桥河,于24日宣告举旗起义,印发《告全县民众书》。当日星夜派员迎接沿江支队李友白副司令员到达榔桥,25日上午在榔桥镇举行起义接收仪式。
同日泾旌太游击队司令员洪林解放太平县后,率部进驻泾县县城,26日发布安民告示,县长改由洪林兼任,宣布泾县人民政府成立。沿江支队奉命南下。
连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部队分几路人马,经县城城郊向东北方向进发。城西门至江心洲,北水关至桃园、城北至下坊和城南上坊渡口都搭起临时浮桥专供行军。解放军露宿户外,秋毫无犯。
5月2日成立中共泾县工作委员会。王荫田任县委书记(时称政委)。县委会分设组织、宣传、民运三部,机关设文昌巷沈家祠堂(原国民党县党部旧址),开始办公。
5月上旬县人民政府机关在夫子庙内正式办公,先后设置公安、税务两局及民法、财粮、教育、实业等科。
进驻县城的泾旌太游击队奉令改为泾县县大队。队部设赵家宗祠内。
5月成立泾县农民协会筹委会。
5月开始划建全县区、乡、村各级政权。月底设置完成。全县划5区、19乡、3镇、226村,各级建立人民政府机构。废除旧保、甲制度。
6月泾县人民武装部成立。
7月成立泾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1953年正式成立泾县总工会。
7月皖南干校在泾县县城赵家祠堂设二分校。
7月县委宣传部、县教育科在泾县中学举办全县中、小学教师暑期学习班。
7月各区建立区小队地方武装,乡、村建立民兵组织。县大队与毗邻各县地方武装联合行动,地方民兵积极配合剿匪。
7月县公安局开展肃特,对国民党军、政、特及三青团等组织骨干分子进行登记。同时,开始对全县人口、户籍调查统计,年底结束。全县总人口为186651人。
7月第一个公有制国营企业泾县工业品经理处在县城开业。经销各类工业商品,开始批发另售业务。同时建立泾县盐业运销处。
9月成立县青年工作委员会,开始建团工作。1950年2月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皖南泾县工作委员会”。
10月7日县城各界人士、学校学生数千人,在中山公园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和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会后游行。
10月18日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全县各区乡村农民代表318人参加,讨论农民协会筹备工作。县长冯际平代表县人民政府在会上宣布贯彻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政策。
10月24日县政府宣布剿匪反霸斗争中破获苏浙皖赣边区反共同盟司令部、中国反共同盟皖南分团泾县支团、反共军江南游击队司令部及反共同盟军等4个反动武装组织。
11月成立泾县妇女筹备委员会。
县人民政府财粮科分为粮食局、财政科,并增设工商科,开始对工商业实行行政管理。
11月第一个集体商业企业——泾县供销合作总社在县城南街建立。
12月全县人民捐献现金837700元(旧人民币),支援和慰问解放祖国大西南的解放军。
是年全县受水旱灾害农田35万余亩,县政府拨发救济款,并发放救济粮1万公斤。
1950年
1月调整全县行政区划。撤销原乡、镇建制,设10个区,227个行政村。谓之大区小乡制。新建制至3月底完成。
2月9日泾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第二、第三届分别于是年4月、9月召开。
4月马头林场林区自去冬以来发生松毛虫灾害,入春后蔓延迅速。华东行政委员会与宣城专署成立“灭虫指挥部”,发动近万名群众灭虫,虫情得到控制,灾情减轻。
5月底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在全县展开,签名者日以千计。
7月中共泾县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
8月19日县委开办第一期土地改革(试点)训练班,399名干部受训。结合学习政策文件,在城厢区贺村进行土改试点工作。训练班先后举办三期,培训近千名土改工作人员。
9月中央人民政府老区慰问团四团来泾县慰问。携带电影放映机、发电机,在县城、云岭、茂林、章渡等地放映彩色故事片《中国人民的胜利》、黑白故事片《光荣人家》、《白衣战士》等。
9月2日全县开始对私营工商业登记,发给营业许可证,10月底全面完成。
9月18日成立泾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人选经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
9月22日全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并成立“泾县农民协会”。
11月全县展开中央关于土地改革政策、法令的宣传,发动贫苦农民诉苦,控诉封建剥削制度,投入土地改革运动。全县分三批进行土改。
11月全县城乡掀起办冬学热潮,成年男女踊跃入学,不少中、老年人也参加学习文化,许多地方出现婆媳、父子、夫妇同窗的新学风。1952年后,部分冬学转为常年民办夜校。
11月21日泾县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发展会员,广泛开展中苏友好宣传活动。
12月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泾县支会成立。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抗美援朝运动,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城乡青年踊跃报名,1054名青年人伍。同时,开展捐献飞机大炮、慰问中朝战士的爱国活动。至次年1月,收到捐款3600、慰问袋12672只、慰问信千余封。嗣后,各地陆续有捐献款物和慰问信送交支会。
冬原泾县至宣城、泾县至南陵两条公路路基开始施工修复并铺设路面,次年夏竣工通车。
1951年
年初相继建立泾县百货经营处、专卖批发部、土产办事处、煤建办事处,中粮油脂办事处、木材收购站等国营企业机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开始在全县占据主导地位。
3月16日泾县首次土特产品展览会在县城开幕。展出土特产品13大类108个品种,同时召开土特产品生产销售会议。
5月全县掀起镇压反革命运动。大张旗鼓宣传政策,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年底,依法判处一批反革命分子与不法地主恶霸,其中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反革命分子先后依法处以极刑。
6月28日第四届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10月19日,在县城召开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7月4日全县首次烈、军、工属代表会在县城举行。
7月15日始连降大雨,山洪暴发,城区河床水位由6.66公尺猛升到33.4公尺。全县7000多亩农田被淹,3600亩被水冲毁,冲倒房屋136间,死4人,伤3人。政府拨粮款救济灾区。后期近月无雨,8000余亩农田受旱。
8月11日泾县汽车站正式建成。泾县——宣城、泾县——芜湖公路通车。此为本县汽车代步之始。
8月17日皖南老区访问团来县访问,历时17天,先后访问了在游击战争中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者茂林的曹妈妈(徐嫌娥)、云岭张妈妈和铜山徐德喜等。
9月下旬泾县革命老根据地查村烈军属代表查文元、原游击队战士查宗正2人,应邀去首都参加国庆观礼。
10月本县小岭一带从事专业生产的74家棚户为发展宣纸生产,集资开办泾县宣纸联营处。
11月全县完成土地改革。划定地主成份2029户,没收土地104915亩,房屋17891间,耕牛1380头;征收富农、公堂等土地1.8万余亩,分给贫苦农民,并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数千年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从此结束。
是年城乡广大群众热烈庆祝土改胜利,掀起业余文艺活动高潮。年底,各种业余文艺组织发展到百余个。赌博恶习基本绝迹。
是年全县先后遭受水、旱、虫、雹灾害。受灾面积2.2万亩,政府帮助灾区生产自救。专署3次拨救济粮7万余公斤,县直机关干部捐大米1500余公斤。
外地流入灾民1万余人同时得到安置。
1952年
1月12日县第六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开幕,历时3天,讨论增产节约、抗美援朝和划乡建政等中心工作。同年5月、7月、10月又分别举行了第七、第八、第九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月21日全县开始“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简称“三反”)。23日晚,县委召开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大会,宣传发动。运动开始猛烈,许多部门组织“打老虎”(即向被怀疑为严重贪污对象展开斗争),纠正后健康发展。
2月中旬县城开始在私营工商行业中,开展“反行贿受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运动中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批判斗争,打击了少数严重违法分子。
春马头林场松毛虫又起,为害面积达5万亩,芜湖专署重新成立灭虫指挥部,发动泾、南、宣三县群众18000人次捕灭,历时5个月。
6月自去冬开始调整全县区乡行政区划,废行政村,改中乡制,至本月全面完成。共设104个乡、3个镇。
7月11日(农历闰5月20日)云岭群众柳松林等51人,将抗日殉国新四军烈士坟莹重新修葺竖立镌刻,“抗日殉国烈士墓”石碑。1956年,省人民委员会列为全省重点革命纪念建筑文物予以保护。
7月11日全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按规定开始实行公费医疗。
8月18日华东军区政治部派刘奎来本县茂林,将原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三人遗骸,运往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安葬。
8月19日全县首次物资交流大会在县城开幕。本县与外县城乡各处国营、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商贩与农户云集会场,并有民间职业杂耍、曲艺和职业剧团昼夜演出。5天会期,成交58亿元(旧人民币)。继后,水东(即今陈村)、榔桥、章渡、茂林等乡集镇,先后举办初级市场物资交流会。
9月19日县西包村中心小学教师施新民因抢救两名落水学生殉职。l1月19日省人民政府通报褒扬,追认为“特等模范教师”;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发褒奖令,授予“模范人民教师”光荣称号。1955年,中央内务部追认为烈士。
10月15日本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组织——曹满矾农业生产合作社诞生,入社农户46户。1953年改名“太园农业生产合作社”。
11月11日首届全县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县城召开。同时举办首次农业生产及产品展览会,陈列近年全县农业发展实绩图片及各种农作物标本、实物。展品中有20~30公斤的大冬瓜、大南瓜,400公斤的约克夏生猪。
是年县委先后举办互助合作训练班11期,培训骨干2400余人。至年底,继太园社建立后,全县又建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个。巩固各类互助合作组织3369个。
是年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最后一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328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换算计数)。比1949年增长28.3%,年平均增长率为8.6%。
是年赤滩区泉峰乡毛田村发生一起蛊惑人心,扰乱社会秩序的迷信事件。一时,本县和南陵、宣城、旌德、绩溪等县农村,每日有数百群众前来该村红庙烧香求神,刮取庙门前冬青树皮服用治病。持续数月。后经县委、政府调查,纯系坏人造谣和部分不法商贩传谣扩谣,趁机牟利,经揭发戳穿,遂告平息。
1953年
1月20日县成立“贯彻婚姻法委员会”。3月份为“婚姻法宣传月”,全县大张旗鼓开展婚姻法宣传活动。开始实施婚姻登记制度。
2月华东人民艺术剧院农村演出队来县慰问老区人民。先后在县城、茂林、云岭、榔桥演出四场。每场观众近万人。
2月全县10个区选出业余剧团首次集中县城会演。
3月16日泾县第十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为本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最后一次会议。
3月县人民政府对全县庙宇、寺观、山洞全面调查登记。月底结束。全县共有庙宇、寺观151座,山洞147处。
3月全县掀起植树造林热潮,2万余人参加,造林面积5270余亩。
4月18个乡发现麻疹流行,患者1570人,死亡23人,儿童居多。县政府立即组织医务人员下乡防治,5月中旬得到控制。
5月全县第一次查出血吸虫病患者27人,集中到县治疗。
6月4日暴雨。洪水猛涨。沿河(青弋江)低洼地区被淹农田1.5万多亩,冲倒房屋53间,死2人。
6月7日首届工商界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成立泾县工商业联合会。
6月12日在城厢区民主乡开始试点普选工作。10月全县开始基层选举,年底结束。
7月城关镇开展对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试点工作。
11月各地开展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声势浩大。
11月13日县成立“人口普查办公室”。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工作。普查结果,全县共有66393户,209619人。
11月全县开始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
是年茂林魁山革命烈士墓建成。110位烈士遗骸合墓入葬,红军将领寻淮洲烈士遗骨同时迁葬于魁山烈士墓地。
1954年
3月本县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太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式建立。翌年12月合并高村乡、水西乡农业社及常年互助组入社,共1529户,占所在乡总农户84%。
春季全县发生大小山林火灾数10起,烧毁山林9万余亩。县政府再次布告全县人民加强护林防火。
5月18日成立泾县防洪抗旱总队部。
5月29日成立泾县推销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委员会,动员全县人民认购,共推销公债13.2亿元(旧币)
5月至7月阴雨连绵,全县降雨量总和达1255.6毫米。出现26次洪峰,县城河段水位最高达34.63公尺。史所罕见。36个乡(占全县1/3)遭灾,淹没耕地8.6万亩,冲倒房屋270余间,损坏1000余间,毁水利工程362处,淹死16人、淹死耕畜24头。各级党组织发动群众奋力抗灾。县人民政府拨救济款及救济粮1.5万余公斤,芜湖专署拨发寒衣代金2450元。
7月下旬接收无为县第一批灾民4000余人,8月又相继接收无为、繁昌、芜湖等县数批灾民,先后共接收1.6万余人。分别安置到全县9个区无灾和灾情较轻的乡,组织垦荒生产自救。秋后外来灾民陆续返回原籍。
7月11日经全县普选产生的人民代表在县城隆重举行首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县城各界人民群众热烈庆祝,大会历时3天。
7月底成立泾县垦荒生产指挥部,统筹安排灾民主产自救。10月改为生产救灾委员会,并号召干部、居民踊跃捐衣,救济灾民。
8月全县开始执行棉、布统销统购政策,按标准发票到户,凭证供应。
10月中旬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加固县城沿河防水岸堤,长1072米,修复沿河被冲塌城墙基石360米,拆除东、西、北门城楼,翌年7月全部竣工。
11月全县开展宣传、学习我国第一部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持续到翌年初春。
12月县举办第一届青年业余文艺观摩演出。
是年全县农村开始建立集体所有制金融组织,先后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93个,入股农户达54%。
是年本县在按国家调拨计划供应各地大宗竹木防汛材料的同时,还无偿支援兄弟县垦荒生产工具5760余件,箬蓬3800张,竹畚箕1500担,加工棉衣80套。1955年
2月19日成立“泾县人民反对使用原子弹武器签名运动委员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签名运动。
3月1日全县开始流通国家银行发行的新人民币,按国家规定新币1元兑换旧币1万元。
5月省文化局专业人员来本县调查文物,发现章渡赤麓山新石器文化遗址,征集到出土的陶纺轮、陶网坠、石铲、石斧等新石器时期文物数百件,由省博物馆收藏。
9月全县开始实行国家制定的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政策。
10月县粮油管理局给全县非农业人口核发粮油供应证,实行粮油凭证供应。
10月包合区桃渡乡、赤滩区马头镇及小康等地,连连发现白喉病毒流行,死亡小孩3人。县卫生部门组织医务人员分赴流行区防治,控制了蔓延。
12月14日花林区平垣乡马坑发生山林大火,死4人,重伤1人,轻伤8人,烧毁山林6000亩。
12月15日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县诚举行,历时3天,选举产生泾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县人民法院院长。泾县人民政府自此改称泾县人民委员会。
12月21日全县各区人民政府一律改称区公所,作为县人民委员会派出机构。
下半年全县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联组(互助组)建社,土地入股,发展迅速。至年底,全县共建立967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茶林生产社22个、茶叶生产社10个。
是年全县蚕茧生产发展较快,总产3740担,居全省第一位。
是年全县国家工作人员实行货币工资制。
是年县物价管理委员会成立,全面推行市场商品明码标价办法。
1956年
1月19日县人民委员会决定调整行政区划,原10个区、107个乡、镇,改设7个区、53个乡、2个镇。
1月25日县城街道建设工程开始测绘勘察规划,历时半年。确定以原三友坊为县城中心,纵横相交为十字街向外延伸,拓建3条宽为15米泥浆浇灌路面。9月动工,翌年春前期工程竣工。
2月27日全县社会主义建设积极份子代表会在县城召开。
3月14日芜湖专署通知,决定将本县茂林区樵山乡划归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管辖。
4月12日南雄公路泾县至旌德路段开工修筑,翌年元旦正式通车。
5月19日中共泾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历时5天。
5月全县手工业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宣传贯彻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针、政策,讨论具体部署,年底,全县手工业者全部建立合作社、组,纳入集体组织。
6月25日县直机关、企业、工厂、学校,开始“肃反”学习。
7月6日开始筹备安吴渠灌溉工程,9月动工,至1958年8月干渠、支渠、电站全面竣工。9月4日正式输电至县城,装灯2800多只,为本县用电照明之始。
9月全县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按规定征集应征青年。
10月全面开展“旱改水、单季改双季、改变广种薄收习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三改”运动。
11月22日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本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包括司令部、政治部、大会堂、修械所)、抗日殉国烈士墓,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寻淮洲烈士墓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月县举办第二次农业展览会,历时10天。本县特产雪花金鲐、琴鱼选送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
12月全县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在县城举行。
是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来县拍摄新闻纪录片《太园养猪场》。
年底全县乡村电话网接通102处,实现乡乡通电话。
1957年
元月本县挖掘整理的民间舞蹈《木棒花》、《打蚌壳》,参加芜湖全区群众文艺会演后,被选拔参加全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优秀表演奖。
2月26日泾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历时6天。
3月1日《泾县报》正式创刊。郭沫若为《泾县报》题写报头,1961年上半年停刊。
3月撤销孤峰、官庄、赤滩三区,保留茂林、章渡、包合、和平四区;乡、镇由55个撤并为39个。
6月14日县委宣传工作会议在县城召开,传达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报告和中央宣传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历时6天。
9月24日县委成立整风领导小组,开展“整风反右”运动。11月,全县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阶段,1958年9月基本结束,全县共划“右派分子”219人,1979年起,对错划右派分子先后给予纠正。
12月4日县委召开勤俭持家代表大会,总结交流经验,并听取避孕科学知识讲座。
是年本县成立县办电影放映队3个,在全县城乡巡回放映,边远山区看电影难状况开始改善。
是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来本县云岭、茂林等地拍摄文献纪录片《星火燎原》外景。
1958年
1月下旬全县城乡开展消灭“四害”(蚊子、苍蝇、老鼠、麻雀)运动,持续数月。
2月27日县人委会决定全县行政区划再次调整,撤销章渡区,保留茂林、包合、和平3个区,合并2个乡,全县调整为37个乡。
4月全县开展钉螺大普查和大规模灭螺工作,吉林省派来医疗队支援本县血防工作。
5月1日全县职工、青年体育运动会在县城开幕。
5月2日洪水暴发,1.9万亩农田受淹。继后3月不雨,为百年来少见大旱,塘坝干涸,河渠多处断流,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
5月26日中共泾县第二届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
6月全县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宣传,60%干部抽调下乡。中旬,召开号称10万人广播大会,提出“大跃进”口号,“粮食亩产2万斤~3万斤”。一时,机关、学校、街道争立“跃进门”,并张贴标语、书写门联、锣鼓暄天,大造声势。
6月6日县办野生植物炼油厂(设潘村乡)锅炉爆炸,14人受伤。
6月18~22日全县农村在县委提出“点灯诱治蛾螟,苦战五昼夜”口号下,层层发动,田野处处灯火。
7月国家水电部在本县西境水东乡陈村开工兴建水库,成立陈村水库工程局进驻该地,调集万名劳力赴工地。
8月全县掀起全党全民“大办钢铁”运动,发动家家户户捐献废旧钢铁。
9月25日本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太园人民公社诞生。
9月30日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0月30日省委书记曾希圣来县视察,对本县晏公煤矿露天开采缺乏劳力问题作出省统一调度予以支援的决定。
10月上旬全县撤区并乡,成立10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公社化。
11月5日县直机关“红专学校”改名“泾县直属机关红专大学”,设分校9所。各级干部全部列为学员,利用有线广播教学。后流于形式。
11月7日经半年突击兴修,泾(县)水(东)线(今县城至陈村线)公路建成通车。
11月阜阳专区太和、临泉、亳县支援本县工业建设大军6千多人到达晏公煤矿工地,成立“泾县煤炭指挥部第四团”。继有安庆民工1万多人调来支援,搞露天采煤会战。同时组织国营木材采伐队,分赴林区大规模采伐林本支援煤炭生产。
下半年泾县中学开办高中部,成为本县建国后第一所完全中学。同时,创办茂林初级中学,黄田师范学校和3所农技学校。
是年在“大跃进”口号下实行全民皆兵,行动军事化,全县成立民兵师。公社以下实行营、连、排建制。同时在生活集体化口号下,下半年全县社社队队,集镇街道相继大办公共食堂,凭票吃饭,吃饭不要钱,刮起“共产风”,造成粮食严重浪费,吃饭问题日趋紧张。1960年下半年至1961年春全部停办。
是年全县人口普查结果为:61393户,295508人。
1959年
1月全县开展以“反右倾、鼓干劲”为中心内容的整社运动,结合开展整党,4月底全面结束。整顿中有部分党员、社干被列为右倾受到批判斗争。
2月中旬全县开始第一次土壤普查,全面推行农业“八字宪法”(水、肥、土、种、密、保、工、管)。
2月下旬针对全县城乡浮肿病人日益增多的情况,县委召开中西医会议研究治疗办法,组织医务人员下乡设点治疗,供应改善营养的食品和药品,不少患者治愈。
3月16日县委在太园公社召开有4千人参加的五级干部大会,并组织城乡群众收听有线广播,进一步宣传发动群众投入“大跃进”运动。此后全县出现工农业竞放“卫星”,生产指标层层加码,虚报高产丰产的浮夸风。
4月2日贯彻中央“关于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县委召开县直属机关大会欢送首批下放干部。
7月上旬县委召开第一次全县党员大会。进一步开展“反右倾”斗争,解决瞒产私分问题。
7月13日县公安局在县西侦破一起“中国向心党”反革命案件。案犯先后全部落网。
9月9日县城弋江大桥工程破土动工,1962年通车。
9月16日晏公煤矿5号井瓦斯爆炸,死18人,伤13人。县政府及时组织抢救和进行安抚。
9月30日县委召开第一批“右派”摘帽宣布会。11月26日召开第二批“右派”摘帽宣布会,共滴帽12人。
9月县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活动,“全县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览会”在城开幕。
11月15日泾县——晏公煤矿长12.3公里轻便铁路建成通车。利用汽车引擎拖带汽车厢与煤车运煤。1961年10月停止运行,后废。
12月22日县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号召城乡群众大槁“小秋收”,要求实行“五自给、一有余”(粮、油、肉、饲料、柴禾自给;蔬菜自给有余)。县直40多单位集中300多名干部和工人垦地开荒。
1960年
1月10日全县按国家规定开始衡器改革,废除16两制,实行10两制。
2月4日中共泾县第三届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历时四天,选举产生县委成员和出席省党代会代表。
2月22日县委党校开学,县直机关、公社党员干部430人参加第一期学习,学习党的总路线。3月8日本县宋老五、张毛宜、陈冬英、吴菊花4人,获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三八’红旗手”奖状;太园养猪场获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奖状。
4月6日县召开4级干部会。会后,全县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内容的“新三反”运动。
4月16日全县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各条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
5月24日县委召开全县党员大会,贯彻农村人民公社粮食管理办法。
8月县城中、小学教师到工厂、农村参加劳动,与工人、农民实行“四同”(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投入“大跃进”运动,接受“世界观改造教育”。
10月12目成立泾县志编纂委员会,设办公室与县革命斗争史编写办公室合署办公。县、乡部分单位编写了十年史。县志未竞稿,后散失。
11月县人民委员会成立“生活安排办公室”,抽调干部分赴全县各公社调查食堂情况,安排群众生活。
12月县城李子园火电厂建成供电,1962年改名泾县火电厂,1972年停办。
12月县成立“退赔办公室”,开始纠正“一平二调”错误做法。
是年白华至西阳公路建成通车。
是年全县城乡群众体质下降。年终调查统计:患消瘦、浮肿、闭经、子宫下坠及营养不良“四病”者达2.8万余人,治愈1.1万余人。此外有1700余人外流。
1961年
1月21日全县5级干部会议在县城召开,千余人参加。学习毛主席6条指示和省委12条意见,纠正“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生活特殊化风)。
3月4日国务院公布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后,本县开始筹建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3月中旬县委开始贯彻人民公社“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办法。至10月,有333个大队实行责任田。
5月全县开始宣传贯彻《农村人民公社条例修正草案》(即60条)。
5月、10月县人委先后下拨防治“四病”经费5万元。
9月全县行政区划全面变动,10个大公社划分为30个公社,重设8个区。
10月3日大暴雨持续48小时,降雨445毫米。山洪暴发,淹没农田6.5万余亩,冲毁耕地1.6万余亩,冲倒桥梁262处,房屋5200余间,死15人。昌桥乡河滩村民居全部被水卷走。县与地区拨救济款30万元和赈灾物资一批。同时发动机关干部捐款、捐衣支援灾区。
12月27日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举行。
是年全县共压缩城镇人口12585人,下放农村落户。1962年
1月14日全县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文教卫生、科技先进单位、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动员全县人民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继续鼓足干劲,争取农业更大丰收。
2月县委抽调千名干部分赴农村,组织推行包干包产责任制加奖励办法。
3月县人委会、芜湖专署拨救济款28.9万元及棉花衣物一批帮助群众渡春荒。
6月撤销黄村、漕德溪两区,保留6个区。
9月全县农村人民公社开始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为基础三级管理体制。
10月10日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
是年全县城乡生产形势和人民生活明显好转,出生人口,比上年增加近万人。
1963年
1月全县继续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县、地两级先后拨救济款共30万元,棉布2万市尺、棉花3.3万多市斤、卫生衣9000多件。
1月14日全县农业、工交、财贸、文教、卫生、科技先进单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
1月县西南农村及城郊农村发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蔓延迅速。其间南容公社发病43例,死亡23人,县组织医疗人员及时分赴病区防治,至2月底全面得到控制。
4月县城第一座电影院——人民电影院开业。
4月全县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清理工分、帐目、财务、仓库)自去冬开始,至本月底基本结束。随后转为“四清”运动(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清思想)。全县30个公社分三批进行。至1964年3月结束。运动中部分干部受批挨整。
4月中央歌舞团江南演出队来本县慰问演出。在县城、云岭、茂林、榔桥等地演出4场。
5月省委书记李葆华来本县视察,并参观泾县宣纸厂。
5月24日全县开展以“五反”(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为内容的增产节约运动。
9月10日在城北新办泾县城关第二小学。原城厢小学改为泾县城关第一小学。
10月15日各国驻我国外交使节由外交部副部长黄镇陪同去黄山旅游,途经本县县城,进餐休息后离去。
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与夫人张茜去黄山途中曾往县宣纸厂参观,见破碎原料工普遍患有耳聋职业病,备加关切,回京后将同仁医院研制的防震耳塞5付寄给宣纸厂工人。
是年江苏省六合、仪征、淮安、宝安、高邮、阜宁、江都及本省五河、涡阳、天长、定远等县,流入本县灾民共14500余人,先后遣返原籍8600人,在本县落户1265户,5900人。
是年上海市下放来本县居民212户,1040人;芜湖市下放140户,384人,分别在本县农村落户。
是年全县农村按新规定改变“三自一包”做法,“责任田”收归生产队。1964年
1月30日县委在县城召开全县1963年农业先进集体代表大会,大会向全县发出“高举三面红旗,争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胜利”倡仪书。
3月全县城乡响应县委号召,捐粮献菜,收购代食品支援外地灾区。两月共捐献原粮2.5万公斤,粮票3千多公斤,干菜3千余公斤、衣物数百件、现金1500余元。
4月27日成立泾县第二次人口普查领导组,部署全县人口普查工作,3月开始,历时一年全面完成。普查结果,全县共有230688人。
7月中旬全县公、民办教职员、视导员、业余教育干部800余人,集中县城参加“五反”学习。
9月县抽调干部388人,组成社会主义教育分团,分赴繁昌县保定公社和宣城县杨柳、华阳等公社,开展“四清”运动。1965年、1966年先后结束。
下半年全县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号召“治山治水,战天斗地”。开始动员机关干部下放农村。
是年芜湖市下放居民82户,272人到本县农村插队落户。
本县下放居民71户,155人去农村。
1965年
2月20日城厢人民公社改为城关镇人民委员会。
6月1日全县第一次少年儿童乒乓球赛、棋类比赛在县城举行。19所中、小学125名少儿选手参加了比赛。
8月20日连降暴雨30小时,县城一带降雨560毫米,为历史上有记载的日降雨量最高纪录。
12月28日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历时3天。
是年上海市静安区86名知青下放本县茂林公社插队,芜湖市第3次下放86户居民289人来本县农村落户,本县下放居民17户共68人。
1966年
2月中旬本县接收上海市下放居民1189人,分别安置去各公社插队落户。
2月28日泾县医院组织40多名医护人员,分成3个医疗队,赴农村开展医疗卫生工作。
5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本县开始,县委成立“文化大革命”办公室,泾县中学学生成立“红卫兵”组织。
6月5日泾县中学教师贴出全县第一张大字报——炮轰泾县文化馆。
6月15日县委召开大会,传达贯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重大意义”。此后,全县各地中、小学学生纷纷成立“红卫兵”、“红小兵”组织,全面开展对“师道尊严”、“封、资、修”革命大批判,教学秩序出现混乱。
7月先后两次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集训,开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斗争。发动教师斗教师,揪“牛鬼蛇神”。
8月9日气温高达摄氏40.7℃,持续5天,为本县有气温记录以来之最。
8月25日泾县中学“红卫兵”举红旗、套袖章,上街开始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砸碎酒家招牌和城郊寺庙中塑像及大桥石狮等。后又连日行动。
8月外市、县“红卫兵”和“革命群众”陆续来本县串联。所到之处书写标语、散发张贴“最高指示”。继之,本县“红卫兵”、“革命群众”纷赴外地和北京串联。
9月全县由城到乡、掀起群众性破“四旧”高潮,民间藏书、藏画和饰有龙凤等图案的器皿、衣著,都被指为“四旧”,均被搜抄、砸碎、撕毁、没收;焚烧县黄梅剧团古装戏服,城乡旧宅民居建筑物的雕饰被铲除几尽,牌坊被推倒,大量文物遭到破坏。
冬城乡各地广大干群多数被卷入“文化大革命”运动,纷纷建立“东方红”、“风雷激”、“从头越”、“战犹酣”、“反到底”等名目繁多的“造反兵团”、“造反司令部”、“战斗队”,到处张贴大字报,红旗、标语随处可见,城镇一片“造反有理”和“打倒”之声,开始层层揪所谓“当权派”、“走资派”与“牛、鬼、蛇、神”,给被揪者戴高帽、挂牌子、大兴问“罪”之师、游街批斗,伤害了一大批干部和无辜群众。
1967年
1月全县城乡集会游行,掀起对所谓“叛徒、内奸、工贼、党内最大的走资派——刘少奇”的“革命大批判”高潮。继又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语录,最新、最高指示”高潮,干部、群众、学生普遍将《毛主席语录》随身携带,人手一册。
2月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本县县城各造反组织率先联合对中共县委机关,县人委机关夺权。随之各单位造反组织又纷纷对本系统进行层层“夺权”,实行“踢开党委闹革命”、“领导靠边站”,党、政机关相继瘫痪。
3月8日以县人民武装部和驻军420部队军代表为主,结合造反派组织,成立临时权力机构“泾县生产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和政工、调研、生产、工交、财贸、生产救灾6个组。
3月24日改“县生产领导小组”为“安徽省泾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行使一切权力,下设机构各组部改为办公室,并几次更换名称。
5月城区各造反派形成两大派——“三筹处”和“联总”,相互辩论相互抨击,愈演愈烈,发展到互相冲突,扣押人质,直至发生武斗。一矿、机关、学校被迫停产、停课、停止办公,商业停止营业,交通受阻,戒备森严,正常生活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县城十字街上杂草丛生。
是年所有行政、事业、企业单位都先后被造反派夺权,成立新机构,统一称站。有: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和手工业、交通运输、竹木生产、粮油棉、财经、卫生等6个管理站;百货、生产资料、土副产品等3个供应站和农水、人民服务站。1970年始,上述机构陆续解体,重新恢复原来单位,领导机构称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
1968年
1月5日夜,昌桥公社信用社,被盗公款1万余元。
1月29日除夕之夜,两派造反组织部分人员,在县城北郊香山造纸厂发生武斗,8人丧生。至7月底,多次发生武斗,30余人丧生。
3月1日凌晨,孤峰营业所被劫走现金1.5万余元。
4月30日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会在县城举行,历时4天。
6月29日派性斗争中,两名中学生被殴打致死。
7月城区发生3次武斗,武斗中扔掷炸药包、汽油瓶,引起东街西段3次大火,烧毁房屋140多间(5000余平方),城关储蓄所被焚毁。事后,公安司法部门对纵火犯依法逮捕治罪。
8月13日解放军6408部队进驻县城,实行临时军管,制止武斗。是日,由军队支左领导小组召开“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战略部署,向阶级敌人发起猛攻誓师大会”。自此,全县掀起“三忠于”、“四无限”活动热潮,各地大搞“忠”字化,墙壁书写标语,户户设置“宝书台”,掀起“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热潮。
8月17日实行各派大联合,成立“泾县革命委员会”,在东方红广场(原中山公园)举行庆祝大会。县革命委员会统管全县党、政、军、文、财等一切权力。
9月5日县革委会组织第一批县、区公社干部35人去大寨参观“取经”,回县后传达贯彻,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全县先后组织5批人员前往大寨参观。
9月上旬县革命委员会派出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贫宣队)陆续进驻中、小学校。由工宣队、贫宣队实行领导与管理,工人、农民走上讲台,县直部分单位和公社也分别派驻了工宣队、贫宣队。
9月12日全县工人代表会、红卫兵代表会在县城举行。
9月30日召开泾县农民代表会,正式成立泾县贫下中农代表会。工代会、贫代会、红代会设专门机构合署办公,统称“三代会”。并与“革命批判联络站”合编《革命大批判》、小报(油印),开展舆论宣传。
10月17日全县应届高、初中毕业生148人,作为首批下放农村插队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久,县城和集镇老三届高、初中和少数小学毕业生共1100余人,为第二批知青下放农村插队。
本月起至11月芜湖市先后有三批共2300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本县农村插队。
冬本县、外县成批农民和一些无业群众多次拥入山区盗伐林木,公开贩运交易,刮起一股“杉木风”。少数集镇和农村赌风又起,出现无政府主义状况。
1969年
2月5日出现罕见低温,最低时为一14.7℃,过冬农作物受害严重。
4月全县中、小学校先后“复课闹革命”,改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废除外语教学,继又取消升学考试制度,实行推荐升学办法。
5月3日县革委会开办“104”干校,校址设国营机耕茶场(安吴乡)。8月首批209名原县委、人委、县直单位部分领导和干部人校学习,实为参加劳动。11月更名为“五·七干校”。
5月30日成立中共泾县核心领导小组。
5月24日全县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传达中共“九大”会议精神,学习新党章。
6月8日县成立“五·七”领导小组,下设“五·七”办公室,为管理下放干部、知识青年专门机构。
7月19日成立泾县计划生育委员会。
8月响应毛主席“6·26”指示,全县农村开始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分期倍训“赤脚医生”,生产大队建立合作医疗室。至年底,全县20%的大队办起合作医疗,到1974年全县普及。1979年,60%解体。
9月县革委会成立“社会主义竞赛运动领导小组”,宣传贯彻“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口号。全县掀起“挑战、应战”之风,“决心书、保证书”逐级递送;元旦、春节期间,“开门红”、“满堂红”、“喜报”、“捷报”到处传送,出现严重的形式主义。
11月15日继农村掀起“斗批改运动”热潮后,县革委会成立“农村斗、批、改领导小组”,农村再次掀起揪斗之风。
12月18日县成立“清队定案领导小组”。组织专门班子清理阶级队伍,专案审查“叛徒、特务、阶级异己分子”。后揭发检举,立案2千多件,造成大量冤假错案,使许多干部、群众无辜蒙冤受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后,开始拨乱反正,先后平反纠正。
是年泾县——章渡——云岭,黄村——丁桥,昌桥——孤峰,云岭——汀潭,章渡
中村,5条公路线先后建成通车。
是年上海三线工业——312火电厂、683汽车运输团,分别迁本县乌溪乡、潘村乡建成投产。1981年撤回上海,厂房移交本县。
是年芜湖市第十中学教师下放本县,分别派往孤峰、昌桥、童疃、云岭、章渡、中村、太园等7个公社帮助兴办初级中学。
本县中学和完全小学部分教师也下放公社、大队办学,次年春,全县已由原来5所中学发展到30所。1970年
1月24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第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省关于“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精神,会后全县兴起“活学活用”之风。
4月在大办“五小”(小化肥、小水泥、小钢铁、小机械、小电力)工业号召下,县从18个单位抽人参加兴建泾县钢铁厂大会战。
4月县农林部门首次出资雇请民航飞机飞临马头林场上空,为7万多亩松毛虫害区喷洒灭虫药,共出动15架次(每日1架)。1971年、1973年,又两次请飞机在马头林区喷药灭虫。
5月泾县中学响应“学工、学农、学军”号召,开办全县第一个校办工厂——微生物农药厂。
6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来县视察。
10月县城北郊新建弋江二桥竣工通车。
12月全县各行业响应“发展生猪生产”号召,机关、厂矿、农村生产队掀起办猪场热潮。
12月22日解放军某部来本县云岭、茂林、董村(百园乡)等地野营拉练。
此后,本县大部分中、小学校也组织“红卫兵”、“红小兵”在县内野营拉练。
是年陈村水电站工程建成,第一台3号机组于国庆节发电。
1971年
3月8日中共泾县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选举产生县委和常委,恢复中共泾县委员会,与县革委会合署办公。
4月县成立高压线路架设会战指挥部,组织沿线公社投入工程会战。由陈村电站架设35千伏输电线路联接电网,为本县工农业生产提供电力能源。
4月本县首次由省民航飞机在云岭山系飞播马尾松树种,造林8千余亩。
7月上海市2000名知识青年下放本县农村插队。
8月县宣纸厂首次向阿尔巴尼亚出口仿古宣纸。
10月17日县召开声讨林彪叛国反革命罪行大会。继后全县掀起革命大批判热潮。
冬由芜湖地区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的青弋江综合利用工程(泾县——宣城,简称运河)开工兴建。8县民工万人云集本县工程地段施工。
1972年
1月10日县革委会发出“实现毛主席提出的每人栽培100棵树”的号召。是年全县造林3.9万亩。
3月县革委会召开有3千多人参加的四级干部大会,动员全县人民行动起来,“抓革命、促生产”,实现“粮、棉、牲畜超纲要,多种经营大发展”。嗣后,全县开展“丰产田、试验田、种籽田”三田评比活动。
4月14日县委、县革委会召开“学大寨、赶先进”会议,组织参观太园公社太美大队水稻“小苗带土”栽插和“5406”菌肥使用方法。会后在全县推广。
10月22日丁桥公社省湾大队渡船因超载翻船,乘客全部落水,6人丧生。
是年本县苏红——汀溪,苏红——桃岭,孤峰——田坊三条公路相继建成。至此,全县30个公社实现社社通公路。
1973年
1月18日全县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在云岭公社召开。
2月全县开展对“林彪‘5,71’反革命纲领”专题批判。县革委会分期举办学习班,培训骨干2万余人,组织200余个批判队,80多个文艺批判队,掀起“批林批孔”热潮。
3月15日丁桥公社丁渡渡船再次发生翻船事故,41人全部落水,8人丧生。
3月中旬全县“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5月23—25日连日大雨,山洪暴发,8万余亩农田被淹,倒塌房屋70余间,死4人。县拨救济款9.5万元、粮食11万公斤、木材30立方救抚灾民。
5月泾县至纪村电站35千伏输电线路架设竣工运行。
6月27日全县“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会议在县城举行,发出“抓大事、促大干,掀起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新高潮”倡议书。
8月县城云岭路(自十字街至弋江大桥)开始铺设柏油路面,全长650米,为县城第一条柏油路。
9月27日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在县城召开。县革委会组织与会人员去当涂县红星大队参观学习“农业学大寨”先进经验。
10月县城胜利街发生火灾,烧毁民居20间。
12月12日苏红公社二龙坑山林发生火灾。大火延烧一昼夜,救火中2名解放军战士和5名民兵(其中女2人)英勇献身,33人受伤。1974年,省革委会,省军区政治部追记牺牲者为烈士,并追记一等功。
是年芜湖地区全区第三届运动会在本县县城举行。
是年太园公社农民技术员程喜来、潘村农场专业技术员孔凡秀赴非洲多哥共和国传授农业技术。1977年回国。
本县安吴渔业队向罗马尼亚出口淡水鱼1万公斤,是本县水产品第一次出口。
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本县茂林、蔡村等地,重拍彩色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外景戏。1974年
2月23日全县第二次农业学大寨先进代表会在县城举行。
7月1日章渡公社沿河一线遭龙卷风袭击,天空尘沙弥漫,大片庄稼拔起飘落。河中渡船与船夫被风卷离水面数米抛下,幸免于难。
9月泾县自来水厂开始在全城铺设管道,向居民供应饮用水。自此,居民祖祖辈辈下河桃水提水饮用状况开始改变。
10月15日县工业学大庆代表会在县城召开。
10月全县公社历时3年6个月,先后架通输电线路,实现社社通电。
是年安吴宣笔厂产品首次出口。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是年全县继续“批林批孔”,并学习“小靳庄”,大搞赛诗活动。
1975年
2月全县开始第一次森林资源普查。至1976年底结束。
3月20日茂林公社知识青年“五·七”林场山林发生火灾。副场长、上海下放知青范宗杰为扑灭山火身负重伤,医治无效,光荣牺牲。县委召开追悼大会,号召全县人民向范宗杰学习。
7月大旱。请南京某炮兵部队来本县旱区人工降雨。
11月县委抽调县、社两级干部、知识青年1000人,组成“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进驻公社、大队,开始以“大批(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大办(农业)”为中心内容的基本路线教育。全县分3期进行,号召“苦战两年,建成大寨县”。
11月南方12省、市、自治区国外松科学协作会议在本县举行,并参观了马头林场国外松发展培育状况。
是年泾县地震台在县城西郊建成,并开始地震监测工作。成为全省地震监测网络之一。
1976年
2月接收芜湖市中学毕业生200名、十四工程局子弟中学毕业学生150名及本县中学毕业生50名,分别安置到农村插队。
3月上海科技大学、海运学院,在本县招收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回乡知青,参加业余函授教育。
6月全县首届女子篮球友谊赛在县诚举行,参赛球队共20个,历时6天。
8月自7月起,全月无雨。气哨员白华、云岭、茂林、包合、董村等地设5个炮点,先后用高炮人工降雨。
9月18日毛主席逝世追悼大会在泾县中学体育场举行,敬献花圈数以百计,近万人参加悼念。
10月25日县城举行“热烈庆祝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暨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大会”,城乡群众及驻泾部队约2万人参加集会。
是年新建长230米、宽9米、14单孔的琴溪大桥建成通车。
1977年
1月22日全县第五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县城召开,会议确定“本年建成大寨县”,省委书记宋佩璋到会讲话,会后,全县掀起“大挖田头窖”热潮。
5月26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荣毅仁去黄山路经本县,在泾川宾馆作短暂休息。
秋省委书记万里来本县视察,并去县宣纸厂参观。
是年县派出农技干部76人赴海南岛进行三系杂交稻制种工作取得丰收,获省颁发制种亩产超百斤奖。
是年全县栽插早稻、双晚都在23.5万亩以上,创本县“双季稻”栽插最高纪录。
1978年
2月全县第一次农业科技工作会议在县城举行。
2月县宣纸厂工人曹伟民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4月县体育场动工兴建,占地50亩,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跑道、看台等比赛场地与设施。
6月中旬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粟裕大将,由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孙光骥、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刘奎、江苏省革委会副主任惠浴宇等陪同来本县云岭视察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夏、秋全县70天不雨,26万亩农田受旱。县拨出救济粮5万余公斤,棉花1.5万公斤,布证1700公斤尺,支援灾区抗旱救灾。
6月泾县宣笔有56种规格产品,被选送国际博览会参展。
7月南容乡高坦村掘出西周时期青铜编钟5只。
10月全县开始文物普查工作,历时2个多月。征集到清嘉庆年间泾人翟金生自制印刷泥铸活字实物一批。
秋全县农村少数社队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至1980年春,全面实行联产计酬、定产计酬、专业承包、包产到户等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9月贯彻落实中央指示,全县开始“摘掉地、富、反、坏、右帽子”工作,年底基本结束。
11月县宣纸厂特种净皮四尺单宣纸被评定为“省优质产品”。翌年9月,该厂“红星牌”宣纸荣获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同月北京电影制片厂来本县黄村等地拍摄《柳暗花明》故事片外景戏。
1979年
2月22日汪家山煤矿井下瓦斯爆炸,死3人,重伤1人。
3月县城云岭路、大桥南路交叉处、建街心三角公园一处,占地1.7亩。园内建有亭阁、廊道、水池假山、花树草丛。
5月13日巧峰煤矿主井瓦斯爆炸,死5人,重伤10人。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抢救。
7月9日江苏省栗阳县发生6级地震,县城一带有震感。
7月11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去黄山途中路经本县,在泾川宾馆作短暂休息。
7月全县开始森林病虫害普查,历时5个月结束。
7月15日省委书记顾卓新来本县视察工作,并参观县宣纸厂。
9月19日共青团中央委员会授予县宣纸厂共青团员黄善武“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
9月中央文化部组织9省2市群众文化参观团一行来本县调查参观农村文化活动。
是年蔡村、琴溪两乡约10余万亩毛竹,普遍发生竹舟蛾虫害,蔓延迅速,叶落竹枯,一片焦黄。当地老农都称史所未见。植物、生物专家教授观察标本鉴定为“竹舟蛾”。经发动群众反复喷药,采用各种土法捕灭,次年春渐趋灭绝。
1980年
1月轻工业部为泾县宣纸厂产品“红星”牌宣纸颁发优秀产品证书。
2月9日县革委会召开整顿社会治安动员大会。执法机关依法逮捕、拘留一批犯罪分子。
2月调整行政区划。增设赤滩、田坊、古坝3公社。至此,全县共为33个公社。
4月21日青阳县花尖山山林大火蔓延至本县菥荻山,火场长达5华里,延烧10多小时,菥荻村社员奋力扑灭,5人受伤。
44月22日省委书记张劲夫来县视察,并去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
4月27日纺织工业部副部长胡明来县检查工作,并去茂林、铜山等地重访当年战斗过的地方。
4月30日泾县筹建电视差转台。1982年建成使用。
5月5日县召开维护社会治安大会,会上对17名严重妨碍社会治安犯罪分子宣布劳动教养的决定。
5月8日各国驻华外交使节旅游团一行63人从黄山返京途中,在县城泾川宾馆作短暂休息并进午餐。流览市容后离去。
6月14日美国马里兰州州长休斯,由黄山旅游返回途中在泾川宾馆作短时休息并流览了县城。
6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从黄山返京途中驻足县城,下榻泾川宾馆,曾去县宣纸厂参观并给县委会题词。
7月7~9日全县有2000余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13、14日,有4700余初中毕业生。为建国以来参加升学考试人数最多的一年。
7月著名国画大师刘海粟及夫人夏伊乔一行去黄山途中驻足县城,并去县宣笔厂挥毫试笔,为该厂题词:“宣笔纵横、蝉蜕龙变”。
8月10日晚间9时许汪家山煤矿,井下瓦斯爆炸,10名工人丧生。县委、县革委会主要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芜湖专署专员王乐平赶来指导处理善后工作。
10月13日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及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组成的“农村文艺活动普查团”来县检查。
10月长春电影制片厂来本县拍摄故事片《黄英姑》外景戏,历时两月。
10月20日以增田洋一为团长的日本安徽文房四宝访华团一行28人抵达县城去县宣笔厂参观访问。
10月县政府开始地名普查工作。历时7年,于1987年完成《泾县地名录》、《泾县地图册》编撰、绘制、出版任务。
12月8日中央文化部黄镇部长到县宣纸厂参观。
是年汀溪乡出土战国时期青铜剑一柄;包合乡合溪村出土宋代影青瓷器一批。
是年全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经省、地主管部门考察验收,达国家规定要求。翌年宣布为消灭吸血虫病先进县。
是年泾县殡仪馆(含火葬场)建成投入使用。
是年全县林区再次发生松毛虫害,面积8万亩左右。经发动群众扑灭,历半年,虫情减弱。
1981年
1月8日省军区副司令员程业棠率慰问团到达云岭、章渡、中村、蔡村等地慰问老区人民。
春泾县第二次飞播造林。
4月国家农委副主任张平化、林业部长雍文涛来县视察林业生产,并去马头林场察看了国外松母树种和种子园生长状况。
4月原国家财政部部长吴波回家乡茂林探视,并去云岭、县宣纸厂等处参观。
5月10日美国杜布摩娜博士、我国动物学家黄祝坚,联袂来县去百园乡岩潭考察扬子鳄生存状况。
5月17日陈慕华副总理自黄山返京途中在县城泾川宾馆休息。
5月23日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第一次年会与会人员由芜湖来云岭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新囱军老战士夏征农、叶超、陈茂辉、何子友等并去茂林重访故地。
6月发现包合乡世古墩文化遗址。
6月生漆专家冯志坚教授到铜山考察漆树。11月,华东地区漆树品种鉴定会评该乡漆树为优良品种,并命名为“铜山漆树”。
29月省公布县城西郊大观塔、小方塔,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月全县开始林业“三定”工作(即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承包责任制)。
10月15日美国国务院林务局总工程师、美国东南林业试验站总工程师、美国南方松遗传育种改良家、著名林学家K·W·杜尔曼偕夫人,由南京林学院王明麻等6教授陪同到马头林场考察。
12月16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泾县委员会正式成立,在县城举行首届一次全体委员会。本届共举行3次全体委员会。
12月17日泾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举行,为1965年中断以来重新恢复举行的第一次盛会,宣布县革命委员会结束,恢复泾县人民政府。本届人大共召开三次代表大会。
是年委内瑞拉籍华人、委总统府经济顾问、委大校长、经济系教授陈其仪来故乡泾县县城探亲。1983年再次来泾探亲。
1982年
元旦县妇联、团县委在泾川宾馆首次主办7对男女青年集体婚礼。
3月全县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
3月21日蔡村煤矿井下溢水严重,3名矿工丧生。
4月全省生漆会议在本县召开,铜山漆树列为重点科研项目。12月,国家生漆研究院在铜山选采成树,移栽陕西平利县该院实验基地以供研究。
5月中共泾县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
6月泾县涌溪“火青”名茶在湖南全国第一次名茶评选会上评为全国名茶之一。
6月19日美国版画家访皖团罗柏、劳森拍一行8人来县,进行了10天版画创作,并向县幼儿园赠送一批儿童读物。
6月全县第二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始,历时一年。普查结果:全县总人口336924人。
6月县总工会在县城大桥南路兴建的泾县第一个面积为1064平方米溜冰场建成,10月1日正式开放。
8月上海电影制片厂在蔡村、小坑等地拍摄故事片《月亮湾的笑声》。
9月泾县宣纸厂为美国双星子版画社成功地加工制作版画490块。
9月成立泾县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翌年成立泾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开始收集资料,编印《泾川志讯》刊物。1987年停刊。
9月一座高20米革命烈士纪念塔在县城西郊水西山左侧桃花台建成。
是年全县飞播造林3.2万亩。
是年全县粮食总产达136037吨,人均占有粮食首次突破400公斤,由缺粮县转而为余粮县。
全县油菜籽总产46819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是年泾县铜山乡麻川山场4.3平方公里划属太平县(今黄山市)。
1983年
1月4日中共泾县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新四军老战士书画展览》,在县文化馆隆重开幕。展出全国各地新四军老战士书画作品及信函共130余件。
2月除夕夜,县城在荷花塘举办第一次焰火晚会。飞光流彩,盛况空前。
春节初五日县城又举行建国以来第一次灯会表演,茂林、北贡、厚岸、蔡村等乡镇都有灯会演出。城乡文化活动空前活跃。
3月连续两天在西阳一带飞播造林4.3万余亩。
3月县宣纸厂工人曹伟民继续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3月全县设置城厢、榔桥、琴溪、昌桥、云岭、黄村、茂林、陈村八个区委机构。
4月26日自凌晨起至27日下午,浙溪、南容、厚岸等18个公社,3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损坏倒塌房屋3000余间;22个公社输电与通讯线路遭破坏,通讯、供电中断;公路毁坏多处;农田作物全部倒伏。
5月3~4日全县降雨398毫米,县城河床水位达31.1毫米,11万亩农田受淹,1200亩被毁,562处水利工程遭破坏,公路有48处路面被毁,倒塌房屋876间,造成2人丧生,16人受伤。县成立抗灾指挥部,先后拨出救济款22万元,粮食24万公斤,衣被8100余件及木材等建筑材料支援灾区。
5月我国生物学家黄祝坚与美国专家杜布摩娜博士第二次来泾县岩潭考察扬子鳄生态状况。
同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机分校高级研究生成伦,来泾县考察泾县籍著名学者吴组缃生平,1985年5月再次来县考察,为撰写《吴组缃评传》搜集资料。
同月21日全国县志座谈会在泾县召开,历时3天,17个省、市、自治区的68个省、地、市、县修志人员共110余人出席会议。中国史志学会副会长董一博、中国社会科学院规划局局长梅关华、复旦大学教授黄苇等参加了会议。
6月省政协主席、省地方志编委主任张恺帆来县检查工作,为县志办公室题书“求实存真”横幅。
7月3~5日全县3天降雨239毫米,山洪暴发,县城水位达33.2米。全县倒塌房屋4280余间,19人丧生,泾宣公路幕山大桥被洪水冲塌,310处防洪堤被毁,16万多亩农田受淹。
9月12日全国妇联授予县宣纸厂女工仇小燕,中村公社社员宋老五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1984年
1月末大雪数日,山区深处达1.5米,平原地区0.5米,倒塌房屋51间,损坏301间,通讯、通电线路严重损坏。
3月27日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系教授茂木计一郎率民居考察团一行10人来茂林、章渡、城关等地考察明清两代民居构造。次年3月再次来县考察。
4月11日县政协二届一次全体委员会在县城举行。本届共举行三次全体委员会。
4月12日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本届人大举行三次代表大会。
4月全县政社分开,原公社全部改乡人民政府。增设乌溪乡(由榔桥乡划出)、漕溪乡(由苏红乡划出)、查济乡(由厚岸乡划出)。全县设35个乡、1个镇。
6月中旬全县降雨285毫米,山洪暴发,6.8万亩农田被淹,冲塌房屋70余间,损坏330余间。伤2人,死牲畜13头。县拨发救济款31万元,粮食15万公斤,衣被1200件及杉木、水泥等。
9月3日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谊陈列馆隆重开幕,北京、上海、沈阳、江苏、南京、合肥、江西等地新四军老战士共100多人汇集云岭,参加开馆盛典。会后分别重访故地。
国家主席李先念为陈列馆开幕从北京寄来“云岭烽火、战士丹心”亲笔题词。
9月县宣纸厂“红星”牌宣纸,在全国优质产品评比中再次荣获金质奖牌。
9月16日法国法中文化协会主席高醇芳女士(法籍华人)与麦助尔媚先生来县访问,参观了县宣笔厂与门市部,并试笔作画。
11月黄牛、水牛冷冻颗粒液人工授精繁殖,在本县试验成功并开始推广。至1987年已繁殖牛犊70余头,全部存活。
11月22日中国财政学会和财政部科研所在本县县诚召开全国农村财政政策问题研究会。
11月泾县工人文化宫在县城大桥南路动工兴建,至1986年8月落成,并于国庆节开放。
12月1日全县开始“法制宣传月”活动,县委召开广播动员大会。
12月7日省人民政府公布本县水西宝胜寺列为全省重点佛道教寺观之一。
12月本县成立“中国宣纸公司”。
12月中共泾县县委、泾县政府在沪分别召开旅沪泾县籍各界人士座谈会和新四军老战士座谈会,座谈发展泾县经济文化建设。著名学者胡道静在座谈会期间馈赠泾县志办公室《朴学斋丛书》。
是年县城原来老街、巷道,卵石石板路面全部改铺水泥路面,总长1700余米。
开发城关环城南路工商贸易市场,建造首批商品房13幢,共127间,面积3000多平方米。
风景名胜区桃花潭畔古建筑“踏歌岸阁”修复开放。
凤村、南容、黄村、丁桥、浙溪5乡兴建5所敬老院,首批安排35位孤寡老人入院供养。
黄田乡望村岭水电站建成,148千瓦发电机开始发电。
南京电影制片厂在本县拍摄彩色故事片《一路顺风》外景。
琴溪乡陶窑村发现陶瓷古窑址,初步鉴定为五代时“宣州古窑”窑址。
本县籍旅居台湾同胞6人首次返回阔别40余年的家乡探亲祭祖。
1985年
1月全县开始工业普查。
1月18日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崇伦来县视察工会工作,并去县宣纸厂、宣笔厂参观。
2月4日本县首次举办年货展销会。参加单位有全县城乡国营、集体、个体和外省、外县厂、商单位、个体商户,历时12天。
2月15日国务院公布泾县列为乙类对外开放县。
3月县城护城河开始疏浚治理。
4月24日茂林小学举行建校80周年校庆。
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全国美协主席、著名画家吴作人偕夫人肖淑芳来故乡茂林探望,并为茂林小学题词。在县城逗留3日。
4月28日华东区暨部分省、市乒乓球协作赛在本县县城举行,历时7天。
4月29日中共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华东整党巡视组姚仲明一行来县检查整党工作。
4月全县城镇房屋普查工作开始,历时一年结束。
5月20日泾县体委举办首届“云岭杯”女子足球邀请赛,历时8天。
5月太园机械厂设计制造的新型农用小风车、木工多用机在北京全国首届技术成果交易会展销。
5月30日泾县群众业余演唱代表队参加宣城地区首届《宣州之声》音乐会。
5月31日县工商局、公安局、物价局、烟草专卖局查获一批伪劣商品——假烟、假燕窝、假海龙及假药等,在泾川电影院广场公开销毁。
6月7日县委统战部给1949年4月泾县解放时原国民党军政起义人员27人颁发“起义证书”。
7月《泾川书画展览》首次在省会合肥展出。
9月1日县城党、政、军、学校、团体和各界人民集会,隆重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对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
9月10日县城举行首次教师节庆祝大会。
9月25日中共泾县第六届党员代表大会在县诚举行,选举产生县委成员及常委成员。
9月泾县岩潭扬子鳄保护区建成。翌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保护区。联合国自然资源开发湿地署迪培根博士来县考察扬子鳄生活环境和保护情况。
10月22日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来县视察县宣纸厂、宣纸二厂、小岭宣纸厂。
10月12日县政府与南京市白下区政府正式签订“建立友好县、区经济协作协议”。
1l月美国阿科石油公司一行3人在北贡、孤峰两地考察油气资源。
12月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在本县召开,期间参观了包合乡和厚岸乡观阳村大面积杉木丰产林。
同月全省蚕茧收购供销工作会议在本县召开。
是年全县开始实行标准计量单位(即公制),停止使用旧市制。
是年开发县城东郊,建成泾川新村。兴建4层以上住宅、办公、营业等大楼20幢,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水、电、路设施配套,是本县第一处现代建筑群。
1986年
1月下旬南雄公路泾县段56.8公里拓宽工程开始,3月上旬基础工程全面完成。
1月25日中共泾县县委召开纠正党风动员大会。
2月2日泾县佛教协会在水西宝胜寺召开成立大会。
3月县成立灭鼠领导组,发动全县开展群众性灭鼠活动。
5月泾县第一次出口优质纺棉100吨,销往泰国、日本。
5月28日全省重点扶贫县工作会议在本县召开,泾县列为全省17个重点贫困县之一。
6月18日县城在泾川电影院门前广场公开销毁一批伪劣商品。
7月4日全县工业大会在县城召开。
7月19日中国少年地震科学夏令营120名营员来本县,当晚在泾县地震台举行营火晚会。
8月全县实行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县城路、街、巷、村全部设置路牌。
8月15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诞辰80周年。王稼祥故乡——厚岸乡召开纪念大会。王稼祥故居揭幕开放,供人瞻仰。17日,王稼祥夫人朱仲丽在参加芜湖市纪念王稼祥铸制铜像揭幕仪式后,由芜湖到达厚岸,瞻仰了王稼祥故居并会见乡亲。在县城逗留一日,19日离去。
9月22日加拿大妇女访华团艾丽斯、格里菲一行16人来泾县访问,参观了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带去纪念馆给当年参加新四军工作加拿大尤恩女士的慰问信。翌年,收到尤恩女士回信。
10月县电视台迁幕山新址。建成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
11月1日首届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县体育场隆重开幕,历时3天。
是年全县蚕茧总产11828担。进入全国产茧万担县行列。
中年县园艺场建立猕猴桃种苗基地,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列为全国14个猕猴桃基地之一。
1987年1月7日泾县消费者协会成立。
1月县城开始由燃料公司计划供应机制煤基,结束了一向以木柴作燃料的习惯。
3月24日县政协三届一次全委会在县城开幕,历时5天。
3月25日县十届人大第一次代表会议在县城开幕,历时3天。
4月5日城郊游览风景区狮子山溶洞之一玉柱洞开发工程竣工。今起对外开放,接待游人。
5月泰国清迈府茶叶生产者协会会长尼特·汪费瓦特一行4人,到泾县花林茶场考察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
5月13日国家轻工业部部长杨波来县视察。
6月12日《泾县文化志》志稿评议会在泾川山庄举行。由宣城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5个县地方志总编、文化志主编人员参加评议。
6月19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吕培俭来县视察审计工作。
7月7~8日卢荣景代省长视察泾县皖南电机厂、宣纸二厂、建华纸厂。
9月21日全国中学历史教研会在本县召开。日本历史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二贞谷夫等3位历史教学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
9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路经泾县,在泾川宾馆小憩。
9月省政府授予泾县黄村乡九义村舍己救人英勇献身的女青年张月萍革命烈士称号。
9月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在本县拍摄科教片——《中国文房四宝》,11月在本县试放。
10月4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科教文组织成员、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文教顾问菲律普柯姆斯一行7人到泾县考察,在县幼儿园观看了幼儿表演。
10月4日县集中112名干部在县城进行市场整顿,查获假冒烟酒及其他伪劣商品一批,10日在泾川电影院广场公开销毁。
10月26日联合国卫生组织临时顾问、美国曼彻斯顿大学汤姆·费顿尔斯医学专家到厚岸乡对少年痴呆症患者进行为期2天考察。
同日北京大学日本进修生杉村邦彦一行2人,到本县包合乡考察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包世臣生平和家世。
11月13日联合国卫生组织,瑞典国家统计局计算器专家、中瑞计算器信息管理系统合作项目长期顾问尼格林,到本县考察县计划生育指导站联合援助计算器管理与操作技术应用。
冬全县第一座由丁桥地方自筹百万元资金兴建的丁桥乡泾水大桥开工。
是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9.96‰,比1982年14.2‰明显下降。
是年全县乡镇企业产值猛增,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29%。
是年46位在台湾的泾县籍人士回故乡探亲。
是年美籍华人李光正TH和T公司与蔡村乡合资创办的安徽省大众竹业(生产竹筷)有限公司在蔡村开业。是泾县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
是年县宣纸二厂生产的“鸡球牌”宣纸荣获省“优质产品”证书。
是年县宣笔厂生产的“旅游文房用品”在第十八届全国旅游产品交易会上荣获“优秀旅游产品”奖章和证书。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