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6年4月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同时成立农学、医学、理学3个以专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群众学术团体(学会、学组),下设15个会员工作组,有会员179名。翌年会员工作组增至32个,有会员226人。当时科普工作主要是进行科学知识启蒙,运用讲演、黑板报、幻灯、图片、有线广播等形式宣传普及科学知识。1956~1957年协会组织科普讲演998场,听众达7万人次。
1958年“大跃进”时,全县一哄而起新建了6个科普工作委员会,42个科普小组,164个科普讲演站;同时开办业余技术学校1434所,成立专题技术研究小组186个,举办各类技术研究班和短训班468期。上述大都名不副实,收效甚微。是年11月县科普协会易名为县科学技术协会。1959~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全县各类科普组织多已自行消亡。在此期间,县科协组织科技人员协助省普查队对全县野生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举办了沼气、针炙、小球藻等微生物利用等培训班4期,培训学员550余人。厂矿企业亦广泛开展了工具改革、新产品试制等群众性的科学试验活动。1963年以后,县科协把普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和医药卫生知识作为工作重点,编印科普资料,放映科教影片、幻灯片,举办科普讲座、展览等,收到了良好效果。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普活动处于瘫痪状态。1979年2月县科协恢复工作,先后恢复以及新建了县农学、医学、中医学、数学、物理、化学、林学、水利、电子、水产、护理、机械工程、癌症研究等13个学会、学组,农村各公社均相继建立了科普协会及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
1981年全县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活动已成为农村千家万户的自觉行动,科普工作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新局面。同年,县科委、科协会同县植保站在东亭、新杭、誓节、邱村、砖桥、高湖等7个公社推行植保技术承包和科技咨询服务,与1530个农户签订了承包合同,对3800亩水稻进行全承包或半承包,对1万余亩农田实行科技咨询服务。翌年,承包农田增至4.1万亩,农技咨询服务范围扩大到10万亩。上述做法有效地减少了农作物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促进了粮食增产。是年全县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记录。与此同时,县科委、科协组织编印了一本16万字的《农村科普》一书,发行9000余册。并创办了《技术参谋》、《广德科普》小报,不定期出刊,每期发行数千份。在分别于1981年和1982年召开的安徽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和中国科协召开的农业承包经验交流会上,广德的做法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并受到大会的奖励。
1982年5月,县科委、科协与县农业局、农学会在邱村联合举办了一次科技赶集活动。农业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和示范,现场销售资料、农药,现场进行技术服务,历时3天。赶来参加的农民数以千计,受到农民的欢迎和好评。同时,柏垫公社科普协会开办了县内首家植保服务公司。翌年,由16个专业62名科技人员组成的科技咨询服务部成立,有一名专职秘书主持日常工作。
1983年起全县开展了农村科普红旗竞赛活动。当年在6个乡进行科协对科协、专业对专业的竞赛试验。并在种植、养殖等13个专业中选定100户专业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和科普红旗竞赛的主要成员。翌年评出科普红旗单位4个、先进个人5名。1984年参赛对象增至1264户。年底检查,有443户完成了竞赛指标,人均收入577元,其中出现了22个万元户。
1986年,广德县科委、科协确定双河乡龙井村为科普示范村,由农学会、植保站承担常年技术服务和培训任务。翌年龙井村粮食总产159.32万公斤,比上年增长5.8%。同年开始在部分乡镇推广快速养猪技术,翌年农户运用快速养猪技术饲养的4500多头猪早出栏2~3个月,每头增加收入约30元。1986年在凤桥、清溪、山北等林场推广板栗生殖器官性别分化与调控的成果应用,收到增产2成的效果。
1986、1987两年,科协所属学会对工农业生产的咨询服务成为经常性活动。至1987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学会、学组13个,会员610人;乡镇科普学会29个,会员3445人;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17个,会员980人。
1987年县科协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