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广德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自古以来,在封闭保守的自然经济束缚下,居民“力于田亩,不务商贾”。清乾隆《广德州志》载:“州无巨镇,其商贾往来之地有村聚邸店者十数处”。其中,朱湾镇(今独山镇朱湾)和城坞里(今同溪乡宋陈)分别为稻、米、柴、炭和茶、笋集散地。州城(今桃州镇)时为广德主要的商贸中心。
清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三年(1864)的兵燹、疫疠,致使广德人口百仅存二(幸存六千余人),境内几成荒野。此后数十年间,移民大批入境垦殖,农业生产始得恢复。尤其是移民传入的造纸、酿酒、糕饼制作等生产技术,又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从而使经济元气渐复,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后,外地来广德开店经商者陡增。其中,徽州人居多,泾县人次之,还有来自苏、浙、粤等地的客商。他们在城乡遍设店铺、行栈,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市场日渐兴旺。民国初至抗战前,广德商业曾出现前所未有的兴盛景象。
抗战伊始,广德县城即遭沦陷。日军旋即纵火焚城,全城一片焦土。商户仓促逃身,财产未及转移,县城商业损失殆尽。民国32年(1943)秋,侵城日军实行“安抚”政策,部分商户回城复业。囿于资金单薄,关卡重重、币制不一,经营难以发展,市场冷落依旧。抗战期间,跑单帮的行商应时剧增, 乡镇市场恢复较快。时流洞、柏垫、卢村等乡镇,就有布店、广货店、南杂店、菜馆、浴池、照相馆等数十家,营业也较兴旺。抗战胜利后,商业虽有些复苏,由于国民党又挑起内战,加之物价飞涨,捐税繁杂,结算手段单一(交易以大米结算),导致市场萧条,商业仍不景气。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在组织发展供销合作商业,创办国营商业的同时,保护并扶持私营商业的正当经营,商业发展加快。1956年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商业继续向前发展。1958年后,由于“左”的错误影响,商业体制多变,流通渠道单一,商业发展趋缓。1959年至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物资匮缺,市场供应紧张,商店出售部分高价商品,主要生活必需品,实行凭证定量供应。1963年 ,国民经济调整收到成效,市场供应好转。“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政策、企业规章制度遭到破坏,集市贸易也被关闭,市场供应又趋紧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指导下,改革了商业体制,实行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流通渠道和减少经营环节的新格局,商业日趋繁荣。
1987年,全县有商业机构6953个,人员13123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406万元,比1949年和1978年分别增长33倍和4倍。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