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陆路运输
(一)道路
1、古道明清时期,广德有驿道、大道、山道十数条。清末民初,少数废弃未用。建国后,多已改建成公路、林业公路等。
驿道供传书、驿马通行的驿邮专道。境内有驿道(段)6条,驿铺28处。总铺设州城西,管辖境内驿道交通事宜。
广(德)长(兴)驿道,境内设3铺:长岗铺(州东5公里)、王婆铺(州东10公里)、分界铺(州东15公里)。
广(德)安(吉)驿道,境内设2铺:搭毕铺(州东南10公里)、东亭铺(州东南15公里)。
广(德)宣(城)驿道,境内设6铺:石磴铺(州西5公里)、丰塘铺(州西10公里)、英溪铺(州西15公里)、柴岗铺(州西20公里)、誓节铺(州西25公里)、柯匠铺(州西30公里)。
广(德)郎(溪)驿道,境内设4铺:刘村铺(州西北5公里)、石凌铺(州西北10公里)、陆家铺(州西北15公里)、黄家铺(州西北20公里)。
广(德)宁(国)驿道,境内设6铺:峻岩铺(州南7.5公里)、汪家铺(州南15公里)、青洪铺(州南22.5公里)、黄柏铺(州南30公里)、前冲铺(州南37.5公里)、杨滩铺(州南45公里)。
广(德)宜(兴)驿道,境内设7铺:株树铺(州北5公里)、杨邯铺(州北10公里)、水沁铺(州北15公里)、洪村铺(州北20公里)、涧西铺(州北25公里)、屠村铺(州北30公里)、山西铺(州北35公里)。
在境内驿道与郎溪、宁国接壤处分设白茅山、杨滩2个分馆,在州城(今县城)内设行馆,专事接待并安排往来官吏的食宿。
大道境内供民间行旅、经商往来的大道有7条:
桃花岭(在今独树乡境内)至郎溪涛城大道,由桃花岭经铜沟、雄溪桥、茆林、东冲、花鼓塘而达郎溪涛城。清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从宣城水东北上曾沿此线进军。
广德至庙西大道,由州城(今桃州镇)经门口塘,跑马岗、岳飞沟、下寺、庙西入溧阳县境。为南宋岳飞在境内腰击金兵的重要通道。
广德至溧阳戴埠大道,由州城经三里店、湖南桥、沈家渡、门口塘、九连村、金鸡笼、砖桥、金鸡岭至溧阳县戴埠。
广德至溧阳戴埠大道,由州城经北七里店、朱家店、九练塘、流洞、九里岗、千口、砖桥、金鸡岭至溧阳县戴埠。
广德至苦岭关(在今同溪乡南)大道,由州城经卢村、石门、韦村、石峻、田沟、苦岭关入浙江安吉境。南宋建炎四年(1130)岳飞率部沿此道进军。
广德至郎溪大道,出州城向北经四里棚,北洋冲、朱公桥、汤村、童么村、盛家大村、昝埠、杨家村、杜家祠堂、麒麟山、牛屎衕、狮子口而达郎溪。
广德东门至浙江长兴县泗安大道,为南宋庆元三年(1197)慈懿太后捐银3万余两修筑而成的石板道,共用麻石条37242块。
山道境内山民走亲访友,肩挑负贩,为避免关卡盘查而通行的山区道路,主要有4条:
飞龙岗(今山北乡双溪村境)至金牛岭(今砖桥乡境),全长20公里,为通往溧阳戴埠的山道。明以来,多沿此道行旅经商。
广德至宁国境内,全程约50公里。出州城南门经荷花冲、野猪洼、十八里店、桂门关、半边天、上皇穴、方边、张复、浪水湾、梨上、下阳、桥岭、金鸡岭、遐嵩、耿村、焦村入宁国境。
广德至宣城,境内全程约45公里。出州城西经山关岭、七里岗、大石桥、田里戈村、桥头、石灰窑、独树街、大解村、月湾街、陈村、胡村、九曲岭达宣城葛子庙。
广德至浙江安吉孝丰,境内全程约45公里。出州城小东门经龙口村、石佛山、葛岭、丁冲、霍村、九龙桥、刘村、青乡、建平土当达安吉县磨盘口而至孝丰。
2、公路民国时期,县内修筑公路两条,总长70.2公里。其中宣(城)长(兴)线(境内里程41.2公里)于民国17年(1928)冬动工兴建,22年建成通车,抗日战争期间被破坏;广(德)宜(兴)线(境内祠山岗至刘家岗29公里)始建于24年,延至解放时仍未建成。建国后,修复原有公路,兴建县际、县乡、乡村及厂矿专用线,至1987年境内公路共189条,总长1074.5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9.7公里。
干线公路境内有5条,总长154.2公里。
双(桥)界(牌)公路(原宣长线,今为国道318线境内段),境内分界山至界牌段长41.2公里。初修时路基宽6.5米,路面宽3米,抗日战争期间路基、桥涵全毁。同国35年(1946年)后路基修复,小桥、涵洞为木架结构,路面仍大坑小凼,车行艰难。时人讥之“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下车六七次,八九十人推。”1950年11月,县人民政府发动民工25.2万人次,进行全面整修,填土7万余立平米,铺沙石2.5万立平米,1951年9月份竣工。1966年,所有桥涵改建为永久式。1972年,铺设渣油路面。1985年,自桃州镇至祠山岗修建宽18米水泥路面,长9.67公里,其余路面亦拓宽,改造为二级公路标准,路面宽达12米,渣油铺面。
广(德)宜(兴)公路,境内从祠山岗起至新乡刘家岗,全长29公里。1956年冬,发动民工9万余人次将原民国时期修筑的路基裁弯取直,填土石10万余立平米,铺泥石路面11万平方米;建木架桥9座,总长88.5米,设涵62道,乡村自筹3万余元,公助2万元,1957年交付使用;1977年至1978年对桥面进行改造,铺设渣油路面,宽6.5米。
广(德)宁(国)公路,从县城起至长虹关止,县境内长45公里。1957年竣工,桥梁18座,总长336米,其中杨滩、柏垫两桥各长50米以上。设涵80道,多为永久式。1972年,柏垫、杨滩两桥改建为永久式。次年,改建渣油路面,宽6米,对坡度较大的青峰岭、铁门坎降坡1.5~2.5米。
广(德)溧(阳)公路,境内从广(德)山(北)公路的门口塘起至庙西岭,长26公里。1958年10月为运铁矿石始建,泥土路面,路基宽6米。1963年12月,安徽省交通厅拨款8万余元全面整修,建木架桥3座,总长23.7米,设涵56道。1966年,进行全面改造,3座木架桥拆建为永久式,宽4米,路基加宽至7.5米,定为四级公路。
广(德)郎(溪)公路,境内从双界公路喇叭口起至萤石矿,长13公里。1956年2月,由白茅岭农场修建,桥涵较少,路基宽8.5米,路面4米,泥石结构。1958年交县公路部门接养。
支线公路(县乡公路)县城通往各乡镇之间的支线公路,1987年已交公路部门接养的22条,全长228.5公里。
界东公路,界牌至东亭,长10.8公里。始建于1955年,原为县粮食局征购运粮所建。路基宽4~6米,设涵11道,晴通雨阻。
门山公路,门口塘至山北,长10公里。建于1956年冬,次年交付使用。
丁牛公路,丁家村至牛头山,长13.4公里,1958年建。1963年随煤矿移交浙江省长广煤矿公司,独山至牛头山一段6.8公里随之改建为水泥路面。
独东公路,独山矿区至东川岭,长7.8公里。1958年10月,为采煤而修建。路基宽6米,路面宽3 米,泥结碎石结构。1963年后,由长广煤矿公司重修为三级公路。
流杜公路,流洞至杜家湾,长3公里。建于1958年,土路。
门流公路,门口塘至流洞桥,长7公里。1958年建。路基宽6米,泥土路面。60年代,其中3公里铺设为泥石路面,晴通雨阻。
前四公路,前程铺至四合乡崇法寺,长7.5公里。1964年为适应战备需要,由江苏省国防工办投资36万元建成。路基宽6米,路面宽3.5米。建刘村大桥一座,长50.3米,净宽4米,设涵45道,桥涵均为永久式。
杨白公路,杨滩至白马村,长5公里,为县经济林公路之一。1966年竣工。路基宽6米,路面宽3.5米,泥结碎石结构,设涵18道。1988年洪水冲毁路基2公里,由烽火、燎原两工厂投资9万元,杨滩乡自筹资金10万元,林业局投资3万元重修,现可通行货车。
誓七公路,誓节牌坊村至石鼓乡七塔村,长21.5公里。1966年竣工,泥石结构。全线建石拱桥2座,总长42米,设永久式涵108道。
柏独公路,柏垫镇(经桥头)至独树街,长12公里。1977年竣工。路基宽7米,路面宽3米,泥石结构,设涵38道。1983年,沿氵内河一段长2公里路基毁于洪水,因资金困难没有复修,晴天可通货车。
塘横公路,塘辛至海丰造纸厂(横板桥),长11公里。1965年冬始建,为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开发山区资源公路建设项目之一,1967年竣工。按四级公路标准,建永久式桥3座,总长约49米,设涵49道。
流砖公路,流洞桥至砖桥乡深溪岭(金牛岭),长14.9公里。1966年竣工。路基宽7米,路面宽3.5米,泥石结构。全线建永久式桥3座,总长32.5米,设涵81道。
誓龙公路,誓节镇至龙口村,长7公里。1960年因修张家湾水库始建,1970年部分路段改铺泥石路面。
祠阳公路,祠山岗至东亭乡阳岱山,长11.3公里,按国家四级公路标准修建,1975年竣工。
山伏公路,山北至伏介山村,长4.3公里。1965年建。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为本县开发山区资源所建公路之一,宽6米,土路,晴通雨阻。
卢田公路,卢村至同溪乡田沟,长21公里。1974年竣工。1980年进行改线,从石溪通往与安吉县交界处(上保)。长6.8公里。
赵赵公路,赵村至赵村乡政府所在地,长2公里。1978年建,旨在沟通县乡公路。
长杨公路,长山岭至杨杆,长4公里。泥石路面,1977年竣工。建石拱桥一座,长7米,宽5.6米,设涵24道。
卢桃公路,卢村至桃山,长23公里。泥石路面,1981年3月竣工。桥3座,总长38.5米,设涵145道。1983年~1984年复修。
十梨公路,十里头至梨山,长15公里。始建于1958年,为修粮长门水库而建。1962年,经常受山洪影响,不能通车。1982年复修,1985年客车恢复通车,建桥4座,总长986米,设涵102道。
月独公路,月湾至独树,长6公里。1984年3月竣工,设桥2座。
广卢公路,县城至卢村,长11公里。1957年竣工。桥5座,设涵20道。1983年冬全面大修,路面拓宽至10米。
乡村公路境内有乡村公路150条,总长597.3公里,其中6条为三、四级公路,余皆为等外土路基,晴通雨阻。1987年底,本县乡乡通公路,其中双河、清溪、独山、新杭、祠山岗、卢村、独树、誓节、柏垫9个乡镇,村村通公路。
广德县1987年乡村公路一览表




厂矿专用公路境内有厂矿专用公路13条,总长54公里。其中属于原“小三线”战备工厂内专用公路4条,全长17.5公里;煤矿专用公路6条,全长27.5公里;造纸厂专用公路1条,长3.5公里;科研基地专用线1条,长3公里;萤石矿专用公路1条,长2.5公里。
广德县1987年厂矿专用公路一览表

3.机耕道1958年,县拖拉机机耕站成立,有50马力拖拉机5台,机耕道随之发展。以后,拖拉机逐年增多,机耕道亦逐年发展。1987年底,境内有机耕道85条,总长454.35公里,乡村自筹修路资金约92.8万元。
广德县1987年机耕道一览表



4、铁路建国前县境内无铁路。为解决浙江长广煤矿公司原煤外运,1961年1月,牛头山至长兴铁路建成通车。1972年5月,杭州至牛头山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兼营客货运输。1987年,杭牛铁路在县境内的里程,加上续建的矿区铁路专用线总长10.7公里。
(二)桥梁、渡口
1、桥梁1987年,全县有大型公路桥12座,总长度868.11米:
誓节渡大桥誓节渡原为渡口。民国13年(1924),当地居民集资架设木叉木板桥。21年,宣长公路兴建,建木架公路桥1座,限载4吨。26年毁于战火。1951年,修建石台石墩式,上部为贝勒氏钢架,厚木板铺面的桥梁。1969年改建混凝土“T”形梁大桥,全长108米,净宽7米,荷载:汽20吨,挂100吨。1983年洪水冲毁桥墩,上部结构倒塌40米,同年7月修复通车。1984年7月续延,在桥东延长20米,该桥全长增至128米。位于双界线4K+143处。
小沙河大桥该处原为渡口。30年代初修建宣长公路时,建木架公路桥1座,限载4吨。民国26年(1937年)毁于战火。1950年冬修复,仍为木架公路桥。1976年改建石台石墩水泥盖板桥,1983年为洪水冲毁。1984年7月重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全长63.7米,净宽7米,荷载:汽20吨,挂100吨。位于双界线43K+635处。
东木大桥(又名福星桥)位于城东无量溪上。明嘉靖六年(1527)始建为木桥。康熙三十四年(1695)改建石桥,后几经冲毁。30年代初,宣长公路修建时,在原石台石墩上修建木架桥,限载4吨。民国26年(1937)毁于战火。1950年冬,加固台墩,架贝勒氏钢架结构,铺木质面板。1972年重建为混凝土“T”形梁大桥,全长51.26米,桥面净宽7米,荷载:汽13吨,挂60吨。位于双界线65K+645处。
柏垫大桥(又名敦善桥)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木质结构。乾隆四年(1739)重修,不久毁于洪水。里人丁昌恒等牵头募捐,得银六千余两,改用石台石墩十余座,桥面用麻石长条。1956年新修广宁公路,利用原桥基础,架设木梁,上铺泥石碎石。1971年在该桥下游50米处,新建一孔净跨70米的双曲拱桥,全长97.65米,净宽7米。荷载:汽15吨,挂80吨。1982年因受溧阳地震影响,导致拱肋下沉,成为险桥。1984年7月,利用原桥位重建三孔双曲拱桥一座,长97.65米,净宽7米。荷载:汽20吨,挂100吨。
杨滩大桥(又名淋溪桥)清雍正二年(1724),里人侯文焕、陈之灏、僧照悦等化缘募款,建成青石砌成的石拱桥,曾取名广济桥。乾隆九年(1743)毁于山洪,另经修复,但不久因河床改道而报废。清光绪年间曾修木桥。民国11年(1922)冬,由地方士绅蔡晋城等募银元一万余元,建23孔石台墩、长条石铺大桥一座。1956年,修建广宁公路时,在原桥下游30米处建木架桥一座。1971年,改建“T”形梁混凝土桥,全长124.2米,净宽7米,荷载:汽20吨,挂100吨。
沈家渡大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614),后毁。清同治、光绪年间,里人曾建木板桥。民国10年(1921),麻村乡绅吴某领头募捐,兴建18孔木桥,宽2米。1956年,修建县城至山北公路,改建简易木架桥。1960年春,重建10孔全长60.6米、宽5米的木架板面公路桥,限载8吨。1966年改建混凝土装配式“T”形梁桥面,全长78米,净宽6米。荷载:汽13吨,挂60吨。1983年洪水后,下部呈现落基。1985年,省交通厅投资15万元,进行结构加固工程。
大刘村桥民国初年,里人捐资修建独木板桥。19至37年,刘村富户刘家贵出资维修。1965年,江苏省国防工办投资修建长50.3米,净宽4米,“T”形梁结构桥一座。荷载:汽13吨,挂60吨。
刘家冲桥位于月独公路刘家冲口。民国26年(1937)修建木马架上复独木桥的简易桥。37年,改建竹马竹跳板桥。70年代,改建为双曲拱桥,全长52米,宽4.8米,荷 载:汽13吨,挂60吨。
琳塘大桥位于杨白公路琳塘。1974年,江苏国防工办燎原电缆厂投资修建双曲拱桥,长60米,宽4米。荷载:汽13吨,挂60吨。
阳山桥位于杨滩至独树公路的杨树桥村南,故又名杨树桥。原为河滩,枯水季节行人搭木板通过,涨水绕道行走。1982年建双曲拱桥一座,长50米,净宽3.8米。荷载:汽13吨,挂60吨。
渡船口桥位于独树至石鼓公路的青山渡。1982年建成长60米,宽5米的双曲拱桥一座。荷载:汽13吨,挂80吨。
双溪里大桥原有桥梁于1984年6月为山洪冲毁,1986年夏修复,全长53米,净宽7米,为双曲拱桥,荷载:汽15吨,挂80吨。
一般公路桥据1987年统计,全县新建、改建、重建的一般公路桥(长度50米以下的桥梁)73座,总长1161.31米。
广德县1987年一般公路桥梁一览表





广德县1987年主要民间桥梁一览表







2、渡口县境内旧有誓节、朱湾、昝埠、仓河、沈家渡5处渡口,因修建公路桥梁、水库,原有渡口仅存昝埠1处。为便于学生上学,避免行人绕道,1978年,县交通局采用民办公助方式,逐步恢复、新建渡口。1987年底统计,共有12处。
广德县1987年渡口一览表

(三)工具
1、轿子又称肩舆,有小轿、花轿、官轿之分。解放前城镇有轿行4家,轿行一般备有大小轿3~7乘,供民间婚丧喜庆及请医、作客时代步。轿夫多为外地无业游民。通常乘轿每华里力资银元三分,10~15%归轿行。抗日战争后,轿子渐被淘汰。
2、骡马驴建国以前,陆路运输除肩挑背驮外还使用骡、马、驴等牲畜驮运。民国期间,城镇较大商号均自备骡马,雇请长工运货,称“赶脚夫”。县城孙正和商号有骡马60余匹,常年往来于泗安等地。以后源隆、源吉、德大隆、宏大等商号均备骡马驮运,抗战前城镇约有骡马驴百余匹。建国后,畜力驮运渐次减少。1958年4月,为“大办钢铁”之需,本县从新疆购进良种马80匹,配备胶轮平板马车46部,至1960年底,仅剩马20余匹,1962年后处理给私人饲养。70年代,骡马驮运已被淘汰,仅驴车偶然可见。80年代牲畜运输基本绝迹。
3、非机动车
羊角车(即木质独轮手推车)民国8年(1919),市镇有以搬运为业的车行出现,车行老板承揽货源,分配给车夫推运,称为“脚班”。力资收入,车行提取10~20%“行佣”,其余归劳动者所得。22年,宣长公路通车,车站装卸货物由车行包揽,将脚班工人分为车、挑两帮,共百余人,分担装卸和长途运输。少数商号和农户,有自备羊角车从事搬运。抗日战争期间约有1500余辆羊角车被毁。1954年起,木质轴轮羊角车逐步改革为弹子轴承冲气轮胎独轮车,载重量提高一倍多,且轻巧省力。1956年6月,县搬运合作社有胶轮车277辆,之后逐渐普及。1964年全县共有3040辆。70年代后,山区公路通汽车,胶轮手推车逐年减少。
黄包车(又称人力车)民国22年(1933),县人由沪、杭购进18辆投入市场运输,既能乘客,又可运货。从事人力车劳动者多数由轿夫改行或兼带,抗战后即被淘汰。
自行车早期曾称“自由车”。民国21年(1932)县城富户购买代步,为数寥寥。此后,出现以出租自行车为业的车行数家,各置车3~5辆不等,每小时每辆租金二角小洋。抗日战争期间,全县约有自行车200余辆。建国后逐年增多。1962年,曾有人以自行车“带客”营利,后被取缔。1978年后,自行车遍及城乡。1982年全县已有10万余辆。后又逐年增多,现已成为城乡居民代步兼运少量货物的主要工具。
小板车该车为木架胶质双轮,人拖畜拉两用。兴起于50年代中期,城乡搬运单位首先使用,继而普及到各机关团体和家庭。70年代搬运合作社购置机动车辆取代小板车。目前,小板车仍为人们普遍使用的简便运输工具。
4、机动车
三轮车1971年,县搬运合作社购置12匹马力柴油机装配机动三轮车5辆运货。1978年农业实行联产承包,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开展副业,从外县不断购进机动三轮车从事客货运输,1985年发展到326辆,1987年达2755辆。
摩托车70年代以前,境内摩托车极为罕见。80年代起,机关、厂矿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购置摩托车的渐多。1987年全县已有摩托车800余辆。
拖拉机1958年,全县仅有50匹马力拖拉机5台,农忙时参加机耕,农闲时则挂拖斗从事运输。1978年后,农村中拖拉机逐年增多,尤其是手扶拖拉机迅速增加,1985年已达2272台。1987年县内有大中型拖拉机235台,小型拖拉机2766台。
汽车民国22年(1933),私商有汽车4辆。26年,其中3辆毁于日机轰炸,1辆转入外地。35年,县城私商又集资购进货车1辆,解放初被外县购走。1956年,县汽车站有汽车7辆。1965年安徽省11车队驻县,有客货车56辆。1971年,县汽车运输队建立后,有汽车23辆。1982年后,国营、集体、联户及个体户竞相购置各种类型汽车,1987年全县汽车猛增至3741辆。
(四)运输
1、单位
军运代办所民国27年(1938)11月成立,县长蒋诚达兼所长,全县5个区常驻担架125副,民夫430名。28年,设站24个,担架294副,队丁588名。10月改称“抗日运输队”,下辖17个分队,队员5792名。29年3月,由于民夫多为军队私人运送货物,又不发给“夫费”,经调整在交通要道设站12个,乡镇长兼站长。30年,运输队员增至1.81万人。32年,改称“军民合作站”,有时日派民夫5万名,夫役繁重为皖南各县之首。是年冬,日军再次占领县城,军运代办所消亡。
搬运公司1949年4月县城解放,9月建立搬运工会筹委会,1951年城区搬运工会正式成立,下设搬运、肩挑、誓节渡三个基层组织,会员163人。1952年增设流洞搬运工会小组。1956年城区搬运工会改称“广德县搬运合作社”,接收县劳动科转入工人105名,社员增至310人,增设柏垫、卢村、山北等搬运小组。1958年组织“三八”运输队,有装卸女工10名;抽调搬运工229名组成独立运输营,附设马车队,赶运原煤、铁矿石。1959年改搬运公司,此后名称几经变更。1984年公司设人秘、财务、生产三股,行管人员28人。同年建立汽车队,有货车10辆,手扶拖拉机4台,机动三轮车1辆,搬运由笨重体力劳动转向机械化作业,1987年,搬运公司有汽车16辆,拖拉机2台,机动三轮车被淘汰。
汽车站民间23年(1934)1月,商办宣广长途汽车公司在县城北门外始设客车站,租民房一间。次年,安徽省公路局接管了车站业务。26年冬,车站毁于战火。30年冬,车站设西街广德饭店。36年有职员3名。1951年8月,皖南行署在北城外租民房设站,职工2人,隶属江南汽车公司。1957年建县汽车站,初具规模。1960年隶属县交通局运输管理站,同年增设誓节站。1962年设流洞、山北站。1963年隶属芜湖地区汽车运输公司,下设17个分站,11个代办站。1964年与驻县的安徽省汽车运输公司第11汽车队合并,有简易客车9辆,货车47辆,干部职工205人。1977年新建车站,建筑面积2062平方米。1985年1月实行站队分家,称“广德客运站”与“广德货运站”,统属芜湖汽车公司领导。客运站下设乡镇分站20处,代办站19处,停靠站56处,职工155名,代办员81人,驻站大客车37辆,日发客车130班次(出县38班次,县内67班次,过路25班次)。货运站有货车68辆,310吨位,职工197人,先后建站房1919平方米。1987年客运站有客车42辆,货运站有货车55辆。
县汽车队1971年组建,属地方国营性质。1987年有汽车23辆,拖挂20辆,211吨位,职工71人。
非交通系统车队70年代各企事业单位纷纷组建车队,主要担负本单位的运输任务。1985年,全县共有粮食、商业、供销、林业、乡镇企业公司、扶贫公司、县茶场等25个企事业单位车队兼营社会运输。1987年止,非交通系统车队增至30个,共有各类车辆295辆。
运输专业户1983年本县出现独资经营或合伙集资从事运输的专业户。1985年底,运输专业户有货运汽车432辆,大型拖拉机190台,机动三轮车326辆,手扶拖拉机2200余台。1986年底有运输专业户766户,从业人员1082人,拥有资金7745.47万元。1987年运输专业户共有汽车1032辆,从业人员2400余人。
2、客运
民国23年(1934)1月至26年冬,商办宣芜广汽车公司班车每日上午由宣城开至县城,下午开往泗安,来往对开4个班次。抗日战争爆发后公路被破坏,客运停止。此期间客运量无考。
民国35年(1946)县城至泗安货车(私营)兼营客运,以客货混载为多,客运量无考。
建国初,宣城至广德的客车每日一个班次,因路面尚未修复,时开时停,班次不正常。1951年,宣城至泗安正式通行以木炭为燃料的代客车,每日单程一个班次。1952年,芜湖至泗安每日通行客车一个班次。1953年,代客车改大客车。1956年新建广宜(兴)、广宁(国)等公路后,各路班车均由江南汽车公司统一安排,统一调度,实行客运大循环作业,调节营运。
1957年,县汽车站初建,芜湖调来部分客车,临时住点,三日一换,轮流循环。1964年底,安徽省汽车运输公司第11汽车队进驻县内,该队9辆简易木板座位代客车担任县内乡村支线客运任务。
1965年,安徽省交通厅实行汽车运输“托拉斯”,客运集中独家经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旅客日益增多,农村站点相应扩大。国营车队客车虽逐年增加,仍不能满足城乡旅客需求。
1983年,卢村至同溪段公路水毁,国营客车受阻停运,该路段出现私人经营的客车、面包车。随后,带客的三轮机动大蓬车猛增,城乡比比皆是,填补了山区客车的不足,农村乘车难的问题得到缓解。1987年,本县客运市场呈现国营、私营激烈竞争的局面。
广德县汽车站若干年份客运量统计表


3、货运
民国22年(1933),县城商人孙仲卿、周子林、朱荣巽等合资创办广泗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备有货车4辆。抗日战争期间公路被毁,货运中断。35年10月,县商会何元培、彭怡先、吴廷澜等招股筹资2000万元(法币),开设大通运输商行,承办汽车货运业务,广德解放前夕,该商行解体。
1951~1964年县供销合作社、商业局等单位曾先后购置货车7辆,从事运输。1965年,安徽省交通厅决定收回社会车辆,汽车运输由交通部门独家经营,驻县的省第11汽车队承担本县汽车运输业务。70年代始有松动,县汽车队及企事业单位汽车队相继建立。1983年后,个体、联户运输专业户逐年增多,运输市场出现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局面。
广德县国营车队若干年份汽车货运量统计表

二、水路运输
(一)航道
境内河流均为易涨易跌的山溪水流,曾通航的河道有3条:
桐氵内河源出四合乡泰山(又名白石山),上游为桐水和氵内水,两水在独树乡莫村汇合后始称桐氵内河,向北流至郎溪县合溪口。境内长61.8公里,河道平均宽80米。
无量溪源出同溪乡牛山,上游为石溪,流经卢村与石流河汇合,在双河乡徐家边又与粮长河汇合,后向北流至郎溪县合溪口,境内长65.4公里,河道平均宽80米。
朱湾河在独山镇境内,自北向南流入浙江省长兴县境。
(二)工具
木船因本县航道水位深浅不一,故船只吨位较小,一般为5吨上下。民间29年(1940)全县有木船54艘,数年后,用于水运的木船悉被淘汰,仅有少数用于济渡。1987年,县内有渡船10余艘。
乌排多用眉围12寸以上粗壮挺拔之毛竹并联绑扎而成,可载货五六千斤,为本县水运主要工具。1956年有乌排83吊,70年代后渐次减少,1985年乌排运输停止。
(三)运输
1、单位
水运所志载: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广德州设水运所,管理调运船只承运漕粮。清沿明制,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改漕粮为折色(折成银两上交),漕运停止,水运所裁撤。
航运公司民国至建国初,县内排民未建组织,三五人自由结合,自揽货源,自行撑放。1954年成立排民协会,翌年,改称誓节排筏站。有排工85人,乌排83吊,下设4个小队,生产上实行一人一排制。1956年,排筏站改建为誓节排筏运输合作社,业务上属郎溪县航运站负责。1958年,大木桥水排队并入该社后,下设乌排、长排二队,分别担任货物和毛竹排放,改隶县交通部门管理。1960年,该社易名为广德县水上运输合作社,业务上仍以乌排为主。次年,扩大长排队,建立毛竹长途流放大队,承揽毛竹长途运输业务。后水上运输合作社几易其名,1971年复称原名。1985年更名为广德县航运公司。此时因航道原因,生产上被迫由水运转向陆运,其称谓已名不符实。
2、货运
本县水运业客运情况无考。志载:明清时期,桐氵内、无量溪两条航道主要是承运漕粮,余为山区土特产品。清康熙五年(1666)始疏通朱湾河,在朱湾设立排埠,通竹排经泗安至湖州为商民运货。约百年后因河床增高,朱湾河水运即告终止。民国早期,桐氵内河仍可通航5吨以下木船。晚期,桐氵内、无量溪航道经山洪冲刷,河堤坍塌,河面宽阔,吃水过浅,木船已无法通行,仅可在涨水季节撑放乌排、长排运货。当时水运货物以山区出产的竹、木、炭、土纸等为大宗,货运量无考。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水运货物以毛竹为主,兼顾其他山货。据现有资料记载:1955年水运量为6.64万吨,70年代,年运毛竹一般为20万根,最高年份达58万根。80年代由于航道状况恶化,加上汽车运输发展迅速,水运业务量急剧下降,1985年本县乌排、长排运输停顿。
三、交通管理
(一)路政管理
民国时期,广德无路政管理机构,公路养护由县建设科负责。1953年县养护队成立,有养护工11人,负责双(桥)界(牌)公路境内41.2公里路段的养护。养护队无道班房等固定住所,实行流动养护,就地食宿。隶属县建设科。1959年,县公路运输管理所公路养护大队成立,辖12个道班,有职工153人(其中农民工118名),接养里程189.2公里。1962年养护大队撤消,成立广德养路工区。翌年,改称广德县公路管理站,辖13个道班,职工108名,接养公路12条,里程202公里,是年公路良好率为90.3%。1965年实行道 群共养。养路工减为74人,将原公路站养护的7条支线(长55.9公里)包给沿线生产队养护。70年代初,改道群共养为农民代表工常年养护的办法。1979年,全县有道 班28个,养护工239名(含农民代表工)养护里程307.3公里。1987年底,全县道班增至30个,养护人员263名(其中农民代表工132名),养护里程397.17公里。道班拥有各种汽车及拖拉机、压路机、破碎机、空压机、车床等39台(辆),5吨和4吨油罐各2只,经纬仪1个。是年,境内公路绿化里程142公里,征收养路费541.21万元。
广德县1987年公路道班分布一览表



(二)运输管理
民国时期,本县无交通运输专门管理机构,在一些车辆比较集中的地方,有行会把头垄断。建国后至1957年,仍未设置交通管理机构,日常行政事务由县建设科(后为交通科)负责。1958年2月,县搬运管理站成立,隶属县人委工交科,其主要职责为: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运输章程。搬运价格等规章;整顿、健全全县搬运组织;管理社会上的散车散工。翌年,撤销搬运管理站,成立县交通局。全县交通运输管理由交通局下属的交通运输指挥部统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对全县交通工具,运输人员进行统一造册登记,统一指挥调度;进行月度运输业务的计划平衡;贯彻执行统一计划、统一调度、统一运价的“三统”政策。同时,在全县7个大公社分别成立交通管理站,负责辖区内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另在城关单独成立散车管理中队,对城区内的散车、散工及外地来县城参加运输的人员、车辆进行统一调度、统一运价、统一票证的管理。1963年8月,撤销各公社的交通运输管理站,分片成立城关、卢村、誓节、柏垫、流洞、邱村等6个交通运输管理站,负责本片范围内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1980年10月,广德县联合运输指挥部成立。办理机动车辆联合运输,统一全县货运货源,平衡下达货运计划,安排营运车辆,结算运输费用,代征营运税收。为解决黄砂外运问题,1985年5月黄砂运输办公室成立,隶属县交通局,专门办理黄砂联运业务。
(三)交通监理
建国后,交通监理工作原由芜湖地区公路管理段负责,该段始派一名路政员随车同行,实施监理检查。1956年派2名路政员驻县,负责交通安全、路政、养路费征收,车辆驾驶验审等工作。1975年12月,广德车辆监理站成立。1982年改称县交通监理站,下设祠山岗、牛头山两个交通检查站。监理所根据国家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负责对各种机动车辆的技术检验、牌证核发、年度检审以及驾驶员的培训、技术考核与发证,经常开展公路安全行车的检查,对县内发生的公路交通事故均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1987年,公路监理工作移交给县公安部门接管。
广德县1976—1987年公路交通事故统计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邮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