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端,皖、浙、苏三省结合部。县境四周群山环绕,犹如一座巨堡雄踞在皖东南大门。地跨东经119°02′~119°40′、北纬30°37′~31°12′之间。东和东南连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南邻宁国县,西接宣州市、郎溪县,北界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紧依长江三角洲,邻近沪、宁、杭等大中城市。地域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48公里,幅员2165平方公里,折合324万亩。其中山场占70.2%、耕地占13.9%、水面占10%,素有“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谓。
广德开发历史久远。境内下阳、陈家边古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已稼穑渔猎,繁衍生息于兹。春秋战国时称桐氵内,先后属吴、越、楚国。秦属鄣郡,始皇于三十七年(前210)“徙大越民”入境定居。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属故鄣县,隶丹阳郡。东汉建安初,孙吴析故鄣置广德县,取名意在标榜“皇恩浩荡,帝德广大”。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并入绥安县,属义兴郡。旋又复置广德县。梁末在此增置广梁郡及石封县。陈改广梁郡为陈留郡。隋废郡,并广德入石封,又改石封为绥安县,属宣州。仁寿三年(603)属湖州。大业二年(606)复属宣州。唐武德三年(620)于绥安县治置桃州,原绥安县地分置绥安、桐陈、怀德三县,桃州领之。七年(624)废桃州,并桐陈、怀德入绥安,属宣州。至德二年(757)改绥安为广德县。宋开宝八年(975)置广德军辖广德县。端拱元年(988)析广德县置建平县(今郎溪县),隶广德军。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军为广德路,属江浙行中书省。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改路为广兴府(不久改称广德府),改县为广阳县,属江南行中书省。明初,改府为广德直隶州,省广阳入州。清仍为广德州,初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后相继属安徽省布政使司、徽宁池太广道、浙江巡抚。同治三年(1864)复属安徽省。民国元年(1912)废州,复称广德县,直属安徽省。3年起,先后受辖于芜湖道、安徽省、宣城首席县长、第九行政区、第六行政区。1949年4月26日广德解放,初属皖南区行政公署宣城专署。1952年8月起,先后属安徽省芜湖专署、芜湖地区、宣城地区。
县治桃州镇“负山置郭,夹水为城”,位于本土中心偏东。自南朝梁绍泰元年(555)起,一直为广德历代行政官署治所。为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建国后30余年的建 设,千年古城焕然一新。
1987年全县辖5个镇、26个乡、281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4032个村民小组、78个居民小组。年末全县总人口470212人,有汉、回、彝、壮、满、蒙古、布依、高山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0.02%。
县城周围群峰环列,屏障天成;中部盆地凹陷,宽广封闭;余境浅丘,谷地相杂,错落参差。黄山余脉自西南入境,分别向东、西、北三方蜿延伸展,其东支为无量溪、桐氵内河分水之脊;天目山余脉从东南插入,向北逶迤蛇行,其间层峦叠嶂,为皖、浙、苏之天然分界。境内四合乡马鞍山海拔863.3米,是县域群峰之巅;西北隅赵村乡狮子口海拔14.5米,为县内最低处。境内溪涧密布,淙淙流水汇成大小30余条河流,水皆流往境外。无量溪、桐氵内河两条大河由南向北贯穿全境,至郎溪县合溪口汇合为郎川河,注入南漪湖。东亭湖、蛟湖、白马湖、高湖、卢湖(人工湖)等湖泊波光粼粼,常年蓄水量7600万立方米。
广德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常年日照时数2162.1小时,常年平均气温15.4℃。累年各月平均气温1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2.4℃;7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28.5℃。年平均降水量1328.1毫米。常年无霜期229天。主要灾害性气候有洪、涝、倒春寒和连阴雨。
全县土壤有6个土类、13个亚类、43个土属、85个土种。丘陵山区以红壤、黄红壤为主,宜栽竹、树、茶、果;平原谷地以水稻土为主,宜种粮油作物。
广德环境优越,资源物产丰饶。境内层峦迭翠,满目葱郁,盛产竹木。毛竹面积、蓄积量、年采伐量均为全省第一,在国内亦居前列,久有“毛竹之乡”之誉。以松、杉、槠为主的用材林和以板栗、油桐、油茶为主的经济林面积广大,在省内都占有一定地位。其中板栗产量居全省首位,所产“九珍大红袍”板栗为栗中珍品,清嘉庆年间即为贡品,自民国至今一直畅销海内外,倍受青睐。高山密林、溪涧谷地之中,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稀野生动植物主要有扬子鳄、娃娃鱼、四不象、玉面狸、花斑豹、穿山甲以及香榧、弥猴桃等;已查明中药材有254科、1043种,较为珍贵的有茯苓、七叶一枝花、吴芋、西洋参、辛夷花、甲片、豹骨等。土特产品以土纸(表芯纸)著称,产量居皖南各县首位;名产桐花鱼、双冠野鸡、沙河鳖、笄山笋,以其特有的肥嫩、鲜美被誉为“广德四绝”。其中桐花鱼产于杨滩乡内一段长约7公里的桐水河段中,春夏时捕捞,他时他地皆无。肉质细嫩,鲜美绝伦,骨刺柔软,连刺可食,食者无不拍案叫绝。
本县平原谷地广植稻菽薯麦,以稻谷为大宗。正常年景粮食自给有余,民国时期即有“杭越仰给”之誉。经济作物有茶叶、蚕桑、花生、芝麻、棉花,以及蔬菜和瓜果等。其中蚕丝织品和茶叶先后于唐、宋时被列为贡品,明清时丝、茶产量已有相当数量。清末兵燹后,两业急剧衰落。后复苏缓慢,至80年代方呈兴旺景象。
广德矿藏富饶,已探明的非金属矿种有煤炭、大理石、花岗石、萤石、石灰石、瓷土、硅灰石等30余种。其中萤石储量和产量均名列全省前茅,煤炭储量和产量在皖南亦占重要地位。由花岗岩风化形成的黄砂储量多、品位高,畅销于苏、沪市场,年运销量达200万吨。
广德水力资源也较丰富,理论储量3万千瓦,可开发1万余千瓦。已建小水电站48处,装机容量2006千瓦。年发电量530万千瓦时。
县境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古迹遍布,为皖南旅游胜地之一。名闻遐迩的太极洞,汉唐时就有游人踪迹,清末以后长期湮没。1986年7月已经整修开放。洞区总面积14.1万平方米,洞内游程总长5公里,包括19个宫厅、22个景区、350多个景点。洞体大小相串,盘曲深邃;巧石千姿百态,幽幻神秘;洞中地下银河有700米可行舟。洞体之宏大,景观之奇丽,历史遗存之丰富,堪为全省溶洞之冠。《中国石林》中有“桂林山水,广德石洞”并相媲美之说。1987年被定为省级名胜风景区。卢湖竹海风景区以卢湖(人工湖)为中心,周围群山万顷竹海相拥,游人或泛舟,或登高,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是人们回归自然,陶情冶趣的理想境地。县城东街侧天寿寺大圣宝塔矗立,古朴雄伟。塔身砖木结构,高42米,围长26.4米,七级六门,覆盖琉璃,造型瑰丽,为宋塔之精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当年范仲淹任内所凿“古砚池”,所游“石溪瀑布”,所题“跫然岩”;岳飞在境内抗金时的“打鼓台”、“扬令圩”、“箭穿卡”、“苦岭关”、“扎寨圩”、“跑马岗”;朱元璋转战广德下榻处祠山等古遗址,今仍为旅游者访古探幽的好去处。
明代翰林院编修唐顺之宦游广德以“苍山百转见炊烟,茅屋高栖古树巅。细雨薜萝侵石径,深秋粳稻满山田。云中望影迷遥岫,草里闻声觉暗泉。倘遇秦人应不识,只疑误入武陵川。”的诗句描摹的风光画卷,而今更加妩媚诱人。
广德人杰地灵,名人代出不穷。宋代倪涛年十五,试太学第一,官至左司员外郎,且工诗善画,著有《玉溪集》、《云阳集》。因力谏不可违约联金攻辽,触怒权贵,屡遭贬谪,英年早逝,名载《宋史》。词人何大圭一生落泊,以“文章著名,诗文有声”享誉文坛。元末南榜进士钱用壬,先以御史台经历,为明开国预定律令;洪武元年(1368)拜礼部尚书,奉诏议定礼释奠耕耒昔田诸仪及乘舆以下官服车式,考据尤为详确,《明史》传之。名宦姜洪在湖广巡按、桂林知府、云南参政任上,讨平犭童侵扰,翦灭陶洪与八百媳妇之乱,南疆得以稳定,功不可没。清季名医巫山,诊病不论贫富贵贱,贫者免费施药,由此家道中落,而却怡然自得,医德为人称颂。学者夏澍终身不仕,潜心研读,学识宏富,对朱子(熹)理学造诣尤深,著有《朱子本末》、《朱注发明》、《朱注释义》等。应邀赴京讲学,名显一时。直隶天津知府张光藻,处理“天津教案”,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敢与洋人、权贵抗争,遭致革职充军,其凛然正气国人无不景仰。清末民初,钱文选广涉外交、盐务,恪尽职守,多有建树;身处异国他乡,对桑梓缱绻情深,义举善行绵及乡里,县民有口皆碑。建国后,地质学家许杰,著作等身,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苏联古生物学会名誉会员,1985年荣获联邦德国地质学会最高科学奖——莱波欧尔德·冯·布赫奖而蜚声全球。水稻育种专家吴让祥,在其学科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英雄模范,更是层出不穷。
广德“锁三吴,襟两浙”,地扼皖、浙、苏三省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朝代更迭,内部纷争,外族入侵,导致境内兵连祸结,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尤其是近现代的两次浩劫,更为世所罕见。清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三年(1864),清军纠合地方团练十万余众于县域残酷镇压太平军,趁机大肆屠戮。先“居民遭荼,或被杀,或自殉,或被掳,以及饿饣孚疾病,死亡过半”。后“民不得耕种,粮绝。山中藜藿薇蕨都尽,人相食而瘟疫起矣。其时尸骸枕藉,道路荆榛,几数十里无人烟”。五年之中,人口由31万骤减至6000有奇,县地沦为荒域。后经鄂、豫等省移民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经济方苏,又为日军侵略战火所摧。民国27年(1938)1月,县城沦陷后,日军纵火焚城,大火三日不熄,古城及周围5里之内一片焦土。抗战期间日军4次侵占广德,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所不用其极,全县2.4万余人遭屠杀,房屋财产损失难以数计。县民陷入民族灾难深渊,经济又一次濒临绝境。
广德人民累遭战争创伤之痛,饱尝剥削压迫之苦,具有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光荣的斗争传统。唐上元元年(760)邑人陈庄、陈伍率众揭竿而起,挥师连克皖、赣数十州县,坚持斗争十年之久。唐末黄巢起义军、元末红巾军、清末太平军在县境辗转战斗时,县民踊跃参加,支持其起义行动。清光绪二年(1876)“建平教案”发生,县民群起焚毁教堂,驱逐教士,响应建平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光绪二十五年(1899)田化龙等“五龙”在四合泰山树帜反清,不久率部攻打宁国县城失利而英勇就义。民国8年(1919),县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师生罢课,举行反帝爱国示威游行,声援“五四”运动。
民国17年(1928)中国共产党在广德正式建立组织,揭开了广德人民革命斗争的新篇章。19年3月,广德人民举行武装暴动,7月成立皖南红军独立团,建立广郎宣苏维埃准备委员会及区、村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独立团战斗在广德及毗邻的广大地区,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清剿”,开辟了600多平方公里的红色区域,坚持斗争近2年,开创了皖、浙、苏边区工农武装割据之先河。在这场殊死的革命战争中,一批批人民子弟参加红军、赤卫队,一批批革命战士象王金林、邓国安、张国泰、刘祖文、龚守德等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桐氵内颂歌。抗日战争初期,数万民众拆城墙、毁公路、背军粮、运弹药;继而数百游击健儿、千余民兵反扫荡、打伏击,拔据点、扰敌营;后期王必成、江渭清率领新四军十六旅挺进广德,建立了广、郎、长抗日根据地,广德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持配合新四军主力取得了杭村等大小数十次对日伪战斗以及在天目山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三次进攻的重大胜利。广德人民又一次在争取民族生存的斗争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解放战争一开始,新四军奉命北撤,留守广德的许道珍、彭海涛等在一片白色恐怖,异常险恶的环境中,带领游击队风餐露宿,昼伏夜出,组织发动群众,坚持武装斗争,出生入死,迭遭危难,终于迎来了解放。胜利渡江的人民解放军飙发凌厉,在广德、长兴、郎溪一线将溃逃的国民党7个军一举歼灭、俘敌8万余人。广德民众负运山巅,日无暇晷,为南下大军当向导,抬担架,修道路,运送粮食4.4万公斤,物资2.31万公斤,木柴5万公斤。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广德儿女奔赴前线,血洒异国他乡,为反对侵略,保卫祖国作出贡献。在民主革命、抗日战争、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有862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更有无数先烈长眠于地下,英名不彰。他们是广德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高山仰止,桐氵内长流。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彪炳史册,永垂后世。
广德自然条件优越,人民聪慧勤劳。但剥削制度的桎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加之兵燹、灾荒连年不断,经济发展缓慢而艰难。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1580.7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建国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德人民积极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其间虽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两次折腾,经济建设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5284.9万元,比1949年增长3.34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98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9609万元,比1949年和1978年分别增长18.73倍和5.6倍。
县民历来以农为本。建国前,土地贫瘠,耕作粗放,单产偏低。194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201.87万元,粮食总产量47519吨,亩产100.5公斤。经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比,生产力得到解放,同时大力兴修水利,推广旱地改水田,单季稻改双季稻,提高复种指数等措施,农业生产稳步发展。1957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484.19万元,比1949年增长2.07倍。1958年“大跃进”,瞎指挥,浮夸风,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使全县粮食大幅度减产。1961年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人民公社确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生产核算体制,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1966年下半年开始延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1981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农业机械化和科学种田的水平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1982年全县粮食总产达177143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比1949年增长3.73倍。随后,农村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农业生产又迈上一个新台阶。198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4497万元,比改革前的1977年增长1.04倍。
广德是安徽主要林产区之一。1953年至1987年共为国家提供木材20.33万立方米,毛竹4698.74万根。 但因“左”的错误和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林业生产的发展曾有过曲折,并遭受到一定损失。1976年与1956年林业资源调查相比,全县林地面积减少29.55万亩,蓄积量减少34.01万立方米,仅竹林面积增加11.58万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了“三定”,落实了林业生产政策,推行了多种形式的林业生产责任制,林业生产趋向稳定。1986年荣获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县称号。1987年全县有林地面积110.31万亩,森林覆盖率37.5%。与1976年相比,林木蓄积量增加56.89万立方米,竹木面积增加3.65万亩。
广德工业生产发端于煤炭开采。明万历年间已有乡人陆续开采。清康熙年间,曾“聚众数万”,入山挖煤。但屡遭禁止,陷于停滞。清乾隆年间,造纸业(土纸)也曾兴盛一时。清末民初,县内陆续兴办煤炭、织布、电力等10余家厂矿以及食品、酿造、造纸、粮油加工、印刷、竹木铁器制造等数百家手工作坊,抗战伊始,俱毁于日军战火。解放时,全县仅有各类手工作坊104户,一般都是前店后坊,设备极其简陋。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378.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1.5%。建国初,在创办国营工业企业的同时,对手工业和私营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全县有国营工业企业6家、公私合营及私营企业47家,是年工业总产值增至650.2万元。1958年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全县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因违反客观规律,终至得不偿失。其后,经过“调整”,至1965年工业总产值为707.8万元。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工业生产发展缓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农村乡镇工业崛起,至1987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5507家,其中全民企业27家,县属集体企业26家,乡村办企业545家,联户、个体办企业4909家。从事工业生产的有4.56万人,已拥有煤炭、造纸、建材、机械、纺织、食品、化工、医药、丝绸、电子等10余个工业门类。工业总产值15112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1%,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
广德乃三省通衢,明清时有驿道6条,大道10余条,通往浙江长兴、安吉,江苏宜兴、溧阳及本省友邻各县。民国时期,有宣城经广德至长兴、广德至宜兴(未全线贯通)两条公路连接三省。营运汽车极少,运输全靠肩挑手推(独轮车)、骡马驮运。建国后,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很快。除修复原有公路外,陆续兴建县际、县乡、乡村公路及厂矿专用线等。至1987年,境内有公路189条,其中国道(318)1条, 省道2条。总长1074.5公里,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1961年牛头山至长兴铁路建成通车。1972年牛头山至杭州铁路全线贯通,兼营客货运输。正在建设中的宣杭铁路贯穿全境。1987年,全县有汽车3741辆,公路货物运输量380万吨,旅客运输量397.2万人次。
广德近代邮电业起步较早,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设邮局,宣统三年(1911)设电报局。民国时期发展缓慢,解放前夕陷于瘫痪。建国后,邮电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至1987年,全县有邮电局、所31个,可办理函件、包件、机要、汇兑、报刊发行、长话、市话、农话、电报等多种业务。邮路总长1038公里,农村电话线路总长496杆公里,发行报刊585.39万份,邮电总收入87.24万元。
广德人历来“力于田亩,不务商贾”,不屑也不善经商。清末大批移民入境,徽州、泾县等地来县经商者日增。抗战前夕,广德商业一度出现兴旺现象。抗战初,县城、集镇店铺俱被日军付之一炬,市场一直萧条冷落。解放后,政府对私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政策,1956年完成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营和集体商业完全占领市场,市场渐趋兴旺。1981年以后,在商品流通、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行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流通渠道和减少中间环节的新格局,商业日趋繁荣。1987年,全县有商业机构6953个,人员13123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406万元,比1949年和1978年分别增长26.8倍和4倍。1949年县预算内财政收入为100.98万元,至1987年增至2127万元,增长21.06倍。
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解放前,本县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十分落后。解放初,全县仅有小学20所,初级中学1所,教职工总数135人,在校学生2647人;既无文化体育机构,也没有剧场和专业剧团,仅有的几个“操场”也只不过是供师生活动的几块平地而已;全县没有一张病床,治病主要靠坐堂、悬壶中医和串乡郎中,县人民卫生院建立时只有几间简陋的平房和10名医务人员,医疗器械一个人可以挑走。1987年,全县有小学295所,中学33所,另有卫生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专职教师3860人,在校学生87975人,分别比1 949年增长28.6倍和33倍。同年,全县有文化馆站29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影院和影剧院33个。县城体育设施有田径场、健身房、灯光球场等,灯光球场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有电视差转台9座,电视人口覆盖率23%;有线广播放大站29个,村通广播率56.6%。全县有县级医院4所,乡级卫生院27所,卫生技术人员745人。医疗床位650张。天花已经绝迹,多种传染病及地方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而发病率显著降低。计划生育率68.87%,多胎率3.07%,人口出生率14.9‰,人口自然增长率10.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有效控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7年,全县职工年平均工资1308.8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2434万元;农民年均收入454元,年末农民储蓄存款3572万元。富裕地区的农民,普遍建造了较宽敞的楼房,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收录机源源不断地进入城乡人民家庭。
广德地腴物阜、区位优越,从客观上为广德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综观38年,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然而放眼华夏,抬望苏浙,环视四邻,与先进地区相比,发展还不尽人意。这主要表现在:农业不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的商品率不高。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偏小,主干工业和龙头企业还没有形成;企业管理不善,技术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经济效益低下。对外开放步伐不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财力不足,建设资金缺乏,社会事业欠账较多等。穷其阻碍和影响广德发展的主要原因,除历史上的战争创伤及建国后的两次折腾之外,还在于县民未能摆脱长期为封闭型的自然经济和安贫乐道的小农意识的束缚,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再者在业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专业人才奇缺。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广德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12岁以上(含12岁)人口数的36.57%,与安徽省和全国同期的平均数相比分别高出2.87和13.08个百分点;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只有18人,与安徽省同期平均数字相比少23人。上述种种,使得一切有志于振兴广德的人们不得不正视,不能不去探求富民强县的良策。
时代在呼唤,改革的大潮正在神州大地激荡,一个关系中国十亿人民命运的伟大变革已经开始。广德人民的选择只能是解放思想,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改革中实现崛起。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坚决地、不失机宜地用改革精神去冲决一切束缚生产力的罗网,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县之路,重视科技投入,从整体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真正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广纳各方贤才。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内引外联,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和外向型经济,扩大国内外技术交流,在开放、联合、协作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活力,使广德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尤其是要千方百计求得工业上有一个大的突破,早日实现全县翘盼的工业振兴。能如是,将欲腾飞之广德必能跻身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军的前列,素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广德人民定能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写下更加光辉的新篇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