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中药材资源
明嘉靖《建平县志》记载,县产中草药主要有茯苓、芍药、栀子、香薷、香附、荆芥、紫苏、山楂、茱萸、苍术、枸杞、木瓜、半夏、苦参、桔梗、葛根、车前草、天花粉、金银花、天南星、麦门冬、小茴香、桑白皮、地骨皮、地黄、何首乌等,初步发现有121种。当时每年还以茯苓220斤,槐花80斤,栀子80斤,乌梅170斤,黄蜡200斤作为贡品。
1985年进行药材资源普查,全县地产动物、植物、矿物和其他药材共231科720种,其中动物77科123种,植物154科587种,矿物7种,其他3种。大宗药材有吴茱萸、大枣、太子参、桔梗、五味子、辛夷、厚朴、杜仲、银杏、香榧、徐长卿、明党参、皖贝母、半夏、石韦、玫瑰、银花、茯苓、沙参、丹参、苍术、苦参、百部、虎杖、覆盆子、茵陈、细辛、车前草、夏枯草、泽兰、佩兰、野菊花、山桂、黄精、玉竹、苍耳子、益母草、青木香、天花粉、延胡索、白芍、白术、前胡、莲子、芡实、乌药、鸡内金、地鳖虫、龟板、鳖甲、水蛭、田螺、水蚌、蜂蜜、蜈蚣、刺猬等。
濒于灭绝的珍稀动物药材有苏门羚(鬣羚)、小灵猫、野山羊、穿山甲、扬子鳄、蕲蛇、乌蛇、豹、獐等。
(二)中药材生产
50年代,县内涛城、南丰、水鸣、城南、十字、毕桥、飞鲤、姚村等乡种植吴茱萸,1957年曾达22000余株,最高收购量达7000余斤。50年代末与60年代初,县里给伍牙山林场曾下达种植一万株杜仲、枇杷树的计划。县内南部丘陵、东北丘陵和中部平原圩畈为三个药材资源区。其中毕桥、飞鲤、十字、水鸣等乡镇是郎溪县人工栽培中药材的主要种植区。凤河、黄墅、新山三个培植场有药材专业生产人员100余人。全县药材种植户2000余户,种植面积3000余亩,其中太子参种植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95%以上。其次有延胡索、桔梗、杜仲、丹参、半夏、玫瑰花等十多种品种。1984年最高收购的生产药材4000余担。涛城的苍术、玫瑰花、夏枯草产量居全县之首。亭子山、白茅岭、长乐生产桔梗,建国初,年产量在1000担以上。长乐村和黄墅、凤河林场是郎溪县药材重要产地。十字镇华村是太子参主要产地。毕桥乡新山、灯塔两林场兼种药材,该乡主产太子参、吴茱萸、延胡索、桔埂、徐长卿、丹参、白芍、南沙参等。凌笪乡独山、花树主产明党参、大枣、桔梗、细辛等。定埠镇主产桔梗、地丁草、地榆、松花粉等。梅渚主产威灵仙、地丁草、桔梗、徐长卿等。养殖药用动物有蜜蜂、蜈蚣、地鳖虫等。
县药材公司不定期地派员深入基层,从信息、技术、种子、化肥和资金上积极支持药材生产。全县种植药材30多种,养殖药用动物8种。列入国家收购范围的有14种。特别是县产地道药材“郎茱萸”、太子参、桔梗、党参等在国内市场享有盛名。
(三)药品经营
早在清光绪年间至辛亥革命(1911年)前夕,全县就形成了私营中药销售网络。其中以定埠的春和堂、城关的徐万泰、毕桥的生生生堂为最早,其次是梅渚的明德堂、万春堂,东夏的天生堂、城关的颐寿堂。这些中药店都建于清代后期和民国前夕及民国初年。梅渚的徐大椿药店是县内较早专营西药的私营药店。建国前后,全县共有中西药店46家(西药店1家),经营以调剂配方为主,加工饮片与丸散膏丹为辅。除在外地进口药材、药品外,并进行药材收购、培植、采集和加工。
建国初,全县有15个中药合作商店,1954~1958年先后有13个并入镇卫生院。1955年,县百货公司曾一度开始兼营西药,品种稀少。1960年底,县医药公司开始一家经营中、西药品,开展中药材收购和中西药的调拨、批发与零售。
中药主渠道来源于芜湖药材采购供应站,西药来源于无锡医药采购供应站,这种业务关系一直延续至今。中西药销售总额:1956年18017.55元,1960年122918.00元,1966年462000.00元,1972年885000.00元,1976年113000.00元,1980年1231476.00元,1987年4010000.00元,利润达63200.00元。
郎溪县建国前后开设的中西药店一览表
(表32-9)

(四)制药
县内加工中成药主要在建国前与50年代,根据中医文献中传统处方制成常用的丸散膏丹,也为病人按处方特地加工丸散膏丹。生产代表性的丸散膏丹有:纯阳正气丸、藿香正气丸、回天丸、桂附八味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十全大补丸、归脾丸、香砂六君子丸、木香顺气丸、乌梅丸、清宁丸、知柏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白金丸、蟾酥丸、礞石滚痰丸、小儿奇应丸、紫金锭;冰硼散、十灰散、绿袍散、锡类散、金黄散、三黄散、六一散、四虎散、黛黑散、端午散等;益母膏、梨膏、两仪膏、十全大补膏、枇杷膏、当归养血膏、万应膏、冲和膏等以及八宝丹、九一丹、白灵丹、珍珠八宝丹等。
1962年县内不少群众消瘦、浮肿,有些妇女子宫脱垂,加上疟疾、蛔虫病、胃肠道疾病蔓延,县委拨给部分原料,县医药公司加工一批中成药用于治病,制成驱虫糕9斤,康复饼1655斤、截疠丹6斤、丹参膏28斤、清肿丸96斤、益母膏、升宫锭37锭。县内老药工主要有魏坤瑞、吴逸生、陈蒲金、傅复成、周厚仁、刘朝生、周久明、谢英会、冀钅监秋、冀鸿猷等。魏坤瑞生前不仅熟知中药,还能诊病。老药工杨柏清、杨家仁父子以善制丸散膏丹而闻名县内。主管中药师陈蒲金、傅复成、石学福等于1985年12月荣获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发的《老药工》荣誉证书。随着老药工的退休和病逝,此业后继乏人。
县医院制剂室从1958~1987年生产的西药制剂品种有:
内服类:水合氯醛溶液、盐酸普鲁卡因溶液、复方碘溶液、氯化钾溶液、胃蛋白酶合剂、颠茄合剂、磺胺嘧啶合剂、口服补液盐、复合维生素B溶液、棕色合剂、胃炎合剂等11个品种。
外用类:复方苯酚溶液、甲紫溶液、汞溴红溶液、呋喃西林溶液、利凡诺溶液、盐酸丁卡因溶液、复方硼砂溶液、硫代硫酸钠溶液、苯扎溴铵溶液、硼酸溶液、醋酸洗必泰溶液、复方苯甲酸醇溶液、碘酊、炉甘石洗剂、开塞露、碳酸氢钠洗胃液、氯霉素醇溶液、水杨酸软膏、Ⅰ、Ⅱ、Ⅲ号冻疮软膏、氧化锌软膏、硫磺软膏、氧化锌油糊等22个品种。
五官科类:硝酸毛果芸香滴眼液、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硫酸锌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氯霉素滴耳液、碳酸氢钠滴耳液、盐酸麻黄素滴鼻液、硫酸链霉素滴鼻液、碘甘油、呋麻滴鼻液10个品种。
灭菌类:苯甲醇注射液、盐酸丁卡因注射液、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利凡诺注射液、骨蜡、葡萄糖注射液等7个品种。
该院制剂生产的50多种药品用于临床效果满意,送检和经地区药检所多次抽检均为合格产品。特别是胃炎合剂是该院制剂协定处方。
(五)药政管理
建国后,1955年县卫生科向全县医药单位转发《容易使人中毒或致死的中药类范围及用量表》(含信石、水银、藤黄、巴豆等14种)。1963年,规定县以下医疗单位一律限量购用和停止使用麻醉药品,加强对麻醉药品的严格管理。同年8月27日发文下达中、西药品计价办法,并附中西药品批零差率表。1964年1月,卫生科通知调整集体医疗机构医疗收费办法,其中药品费一律按照“中西药品批零价格目录”执行,即按照医药公司批发价购进,零售价卖出,另外地差价2—4%,作为运杂费用(城关不加)。1982年9月14日,县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关于公布淘汰127种药品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单位清查封存,造册上报,统一处理。1987年2月14日,县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安钠加、强痛定、氨酚待固片、复方樟脑酊等精神药品的暂行管理办法》及每季度购用限量表。
为了在1985年7月1日起贯彻执行国家《药品管理法》,县政府办公室以及卫生局,在同年5月6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出动宣传车30多车次,印发《药品管理法》小册子1000本。并召开卫生、医药、司法、工商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会议,深入贯彻《药品管理法》。县卫生局还连续召开医疗卫生单位与中西药房负责人会议,安排执行《药品管理法》的具体事项。
1985年5~7月,第一次进行医药市场检查,对游医、药贩勒令停业13人,没收伪劣药品多种,罚款3人,拘留3人。还检查了卫生部门和非卫生部门的34个医药单位的中西药品管理情况。7月,对县医院购进的福建省晋江县假药剩余部分(价值1400多元)全部封存。县卫生局通知要求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医药公司及其所属站、点彻底清查晋江假药。8月上旬,县政府组织卫生、工商部门抽查,没收伪劣药品96种,就地封存或销毁55种。年底,集中销毁陈旧及伪劣药品468种,价值10793元,其中晋江假药5种,价值1441元。
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1985年县卫生局核发了6个药材站《药品经营许可证》。1986年,宣城行署卫生局核发了县医药公司及其城关门市部《药品经营许可证》。安徽省卫生厅核发了县制药厂《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
1986年,县成立医药市场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1987年,在姚村乡山区发现私种罂粟,检查时当场铲除400多棵。
附:县药材培植场
1959年2月,县药材公司在城南乡七里店办起集体性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郎溪县药材培植场”。土地335亩,职工69人。附设养蜂场一个(意大利蜂种)。先后引种、试种、野生改家种的药材有吴茱萸、太子参、玄参、白术、白芍、延胡索、山枝、红花、皖贝母、浙贝母、明党参、丹皮、半夏、甘草、泽泻、木瓜、桔梗、苡米、黄连、砂仁、麦冬、续断、黄芪、枣仁、牛蒡子、生地、榧子等30多种中药材。药场培育的玄参苗、吴萸苗销往各地。1959年,该场受国家卫生部表彰,奖励拖拉机一台(折现金)。1964年底该场交给县农业技术学校作为办学基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