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体育教学
民国11年(1922年)建平师范改为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先后培养出几百名师资,其中包括体育教师,从而推动了体育教学,使学校体育从单纯的兵式操发展到田径及多种球类的综合体育活动。民国21年(1932年)教育部颁布《小学课程标准》,规定初、高小均开设体育课。次年,县内各高等小学相继建立“童子军”,并开设“童子军”课。民国23年(1934年),全县各小学相继配备“训育主任”和“童训教官”。民国25年(1936年),城关镇各校师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防空、防毒演习活动。民国35年(1946年),郎溪县各初小设儿童体育,高小除开设体育课,还进行童子军训练。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着重指出搞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学校除上好体育课及进行晨操和课间活动外,每天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开展体育活动。全县中、小学都设置了体育课。1956年县文教科设专职体育教研员,并开始使用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同时开始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是年,144所小学试行《小学体育教学实施方案》,各校师生因陋就简自制平衡木、单双杠、草垫等体育用具1300余件,解决了体育器械不足的困难,推动了学校体育课的教学。
1956年,郎溪中学为了搞好体育教学和坚持体育活动经常化,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组织锻炼小组,先后组织了“董存瑞”、“萌兴”、“古丽雅”、“钢铁”、“黄继光”锻炼小组。二是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各班级黑板报定期报道本班体育活动情况。三是举行跳远、手榴弹、垒球3次单项竞赛和1次篮球赛。四是通过测验,促使学生体育锻炼保持经常化。
1959~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全县各校师生体质下降,故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也不能正常进行。至1963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体育活动和教学也逐步恢复正常。1964年4月3日~4日,县专门召开了有中学、中心小学校长参加的学校体育工作会议,认真贯彻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体育教学经验,拟订体育计划。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县中小学相继“停课闹革命”,体育课也随之搁置。1969年虽勉强复课,但随后又搞“复课闹革命”,当时体育教学仅以“学军”为主,中小学均开展军事野营、拉练急行军、防空演习等活动,以此替代体育课。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县各中学均以《标准》的各项要求进行体育教学。全县各中学、中心学区将体育“达标”作为“三好学生”的评比条件之一。部分学校结合体育教学,组织学生春游、跳绳、踢毽子。全县各中小学都配有专职体育教师,每周两节体育课、“两操”(早操、眼保健操)、一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均已形成制度。县教育部门还重点抓了郎溪中学、城关一小传统体育项目的巩固和提高。
(二)场地和设备
郎溪中学现有6500平方米田径场1个,篮球场3个,排球场1个,另有沙坑、单双杠、山羊、跳箱、吊环、爬绳、爬竿等。该校早在1956年(时为初级中学),就由师生动手,自制教具,因陋就简地解决由于当时规模小、经费少而带来的体育设施及器械缺乏的问题。如没有体操垫子就用稻草编制,没有平衡木就用条凳替代,没有跳栏就改用跳高练习,没有障碍物就用稻箩翻过来替用。自己还动手做跳箱。
梅渚中学有300米跑道的田径场1个,足球场1个,篮球架1副,水泥乒乓球台4个和单双杠、山羊、跳箱、肋木、沙坑等。
十字中学有篮球场一个,篮球架一副,水泥乒乓球台4个和跳箱、海绵垫、铅球、羽毛球及木质手榴弹等。
涛城中学有150米跑道的田径场一个,水泥地面篮球场1个和单双杠、水泥乒乓球台、沙坑等。
毕桥中学有大小操场各1个,兼作小型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另有自制单双杠、自制爬竿、山羊、海绵垫、铁饼和各种类型铅球、手榴弹,还有秒表、羽毛球等。凌笪中学有200米跑道田径场一个。全县其他乡镇中学与各中心小学都有运动场兼作操场、篮球场,另有部分体育器械。
十字铺茶场中学有200米跑道的田径场1个,篮球架2副和单双杠、跳箱、沙坑等。
白茅岭农场中学有300米跑道的田径场1个,水泥篮球场2个,泥地篮球场1个,排球场2个,标准足球场1个。另有篮球架8副、单双杠、跳箱、山羊、海绵垫,还有室内羽毛球场2个,木质乒乓球桌4个。
(三)小型竞赛
1963年芜湖专区在郎溪县举办全区中学生运动会。县内组织郎溪中学和宣郎广农场农业专科学校学生代表队参加。1964年4月在郎溪中学举办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选拔赛,参赛者200人。4月25日通过竞赛,选拔7名运动员参加了地区体委在当涂举办的田径运动会。1964年6月14日,城关地区部分中小学生参加首次横渡郎川河的游泳活动。1971年县召开田径革命竞赛运动会,有中等小学28个单位计237名运动员参赛。1979年6月1日,县文教局在郎溪中学举办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有郎溪中学、毕桥中学、梅渚中学、涛城中学和城关第一、第二小学及涛城、姚村、城南等小学参赛。1982年县举办小学生“雏鹰”田径通讯赛,城关一小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城南小学获总分第二名。1982年6月,县举办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同年11月,县里又举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参赛的有郎溪、梅渚、涛城、十字和十字铺茶场5所中学。1984年元旦,县里举办中学生篮球赛。同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举办全县小学生“萌芽杯”选拔赛,共有50名运动员参赛。1985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又举办了幼儿班体育游戏运动会,有五个幼儿园的242名幼儿参加,气氛十分活跃。9月,县体委举办小学生乒乓球赛,城关二小、一小分获团体第一名、第二名。10月举办城关地区小学生田径对抗赛,城关一小获总分第一名。同年10月27日,县举办城关地区中学生乒乓球对抗赛,有3所中学24名运动员参赛。1986年6月,县举办第一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梅渚学区获男子总分第一名,涛城、凌笪学区分获总分第二、第三名。1987年4月17日,县举办第二届“保险杯”围棋赛,郎溪中学教师丁绍平获第一名。同年11月14~15日,在梅渚中学举办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郎溪中学学生丁家国一人获得四项冠军,破二项平一项县中学生运动项目纪录。郎溪、梅渚和十字铺茶场中学分获总分第一、第二、第三名。
1965年,白茅岭农场中学在参加县里举办的篮球比赛中,女篮获第一名,男篮获第二名。随后,女篮作为郎溪县代表队参加芜湖地区中学生篮球赛,荣获第一名。1982年,白茅岭农场中学参加上海10个郊区举办的“三好杯”篮球赛,取得第七名。1983年获得“三好杯”第五名。1984年寒假,参加上海市第二届中学生篮球联赛,接连17场保持不败纪录,荣获冠军。为此,上海市司法局、劳改局、教育局于1985年3月25日,专门召开庆功授奖大会。在1985年度上海市寒假中学生篮球第三届联赛中,白茅岭农场中学篮球队又蝉联冠军。
1986年,郎溪县举办中学生篮球赛,比赛结果,第一名:郎溪中学;第二名:十字铺茶场中学;第三名:梅渚中学。
郎溪县1986年小学生田径赛最高纪录表
(表31-1)

郎溪县1987年中学生田径赛最高纪录表
(表31-2)

郎溪中学郎溪中学郎溪县1987年首届小学生乒乓球赛成绩表
(表31-3)

(四)业余体校
1972年成立青少年业余体校。曾开设田径、篮球、乒乓球3个班,计有学生70余名,专兼职体育教练8名。1974年被评为先进单位,1976年停办。1978年又恢复了业余体校和业余训练,设有武术、田径两个班,武术班学生25人,田径班10人,计35名学生参加业余训练,有教练3人。并以梅渚中心小学和毕桥中学为基地开办棋类业余训练班。
设施有校舍1间,训练房7间,宽9米,长24米,武术训练器械1套,武术训练地毯两块,每块宽4米,长14米。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