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宣城方言本来纯属吴语区。由于历史上多次战乱所及,境内人口屡遭摧残,早自东晋永嘉之乱始,外地人徙居县境渐多。尤以清咸丰、同治年间兵燹之后复遭大疫,人口陡减过半,鄂、豫诸省及皖北诸县入境移民更甚。加之本县地处皖东南之要镇,自古为郡州治地,舟车会集,外来人口众多,也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方言,以致语言成分混杂不一。现今东北境内狸桥、昝村、卫东等乡镇地连江苏高淳县边缘,方言多带高淳音;北境圩区和西乡大多沿袭吴语方言,即所谓“此地佬”讲“本地话”。而尤以地处南乡偏僻山区的金牌坑保持的吴语程度较大且纯,至今旧音犹存,如人称代词的“他”仍用“渠”(口语读如〔zj〕),乃道地的本地话。东、东南境内多为外地移民集居,均操原籍方言。如洪林、丁店、建国等乡为河南方言,水东、周王等乡镇为湖北方言,黄渡、向阳等地为安庆方言。但在青年人中已多夹有宣城变音。
解放后,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推广,尽管县内方言混杂,但在不同方言中,青少年一代的语音都越来越多地靠近城关新音系。县城所在地的方言——“宣城城关话”,已在全县具有支配地位,成为现代宣城方言的代表。城关话已属江淮官话,其语音一般接近普通话,惟平舌音较突出。语法与普通话也基本一致,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字、音与普通话比较,仍保持一定的原来宣城语音的特点,新旧特点并存有异。
本志记述,以县城所在地的语言——“宣城城关话”为基础,兼及“宣城本地土话”,对外籍移民方言从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语音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