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宣城县农会】始建于民国初期,其组织及活动情况无考。民国4年(1915)2月《安徽公报》曾载:“宣城县农会呈文安徽巡按使公署,请求饬禁围垦北乡青草湖,以利蓄水泄洪,获省批准”。民国16年(1927)春,县农会在北伐军驻宣部队的支持下重新改组,负责人为钱月中。同时境内主要乡镇相继组建了农会组织,并与当地工、商、妇、青等社会团体积极宣传北伐革命,反对贪官污吏。“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县农会即被国民党右派县党部所操纵利用。民国20年(1931)8月,《宣城日报》先后载有本县农会通告两则:一为催促各乡农会上报本地洪灾实情,编造灾民名册以便汇总呈报请求赈济;一为呼吁地方当局饬禁贩卖宰杀耕牛。抗日战争爆发后,县农会遂告解体。民国35年(1946)8月下旬,国民党宣城县党部、县政府召开全县乡镇农会筹备员联席会议,限期10天内(9月5日至15日)重建乡镇农会,同时推举人选筹建县农会。同年10下旬,县农会筹备人员中有12人以农会代表身份当选为县参议员(均为家住农村并占有一定土地的地主豪绅)。12月28日,县农会联合会正式成立,选出9名理事、3名常务监事,范朴文为理事长。会议期间,各乡农会代表曾提出关于农具缺乏、圩堤破坏、水利失修、产量减少等提案,然会散之后,绝大多数提案不了了之。农会形同虚设,直至解放前夕。
【荀范农民协会】民国16年(1927)冬,中共宣城独立支部派员至西乡团山一带开展农民运动,组建了“荀范农民协会”,主席范承祺、副主席葛家彩,农协会员达200余人。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宣传教育,发展农民党员并组建农民武装。1928年2月,中共宣城独支遭国民党破坏,荀范农民协会暂时停止活动。1930年12月上旬,团山农民协会副主席葛家彩率农协会员近200人与养贤、独山、后村、庙埠等地农协会员(约200人)汇合,在中共宣城临时委员会的统一组织指挥下,编成5个赤色先锋队,于同月10日凌晨3时,在县城北郊庙埠镇举行武装暴动,与国民党地方武装特务队、自卫团激战一整天。暴动队员终因弹尽无援被击散,暴动未能成功。
【宣城农工会】民国21年(1932)12月在中共宣城县委领导下组建,会员约百余人,主要是开展农民革命运动,活动中心在孙埠镇周围。民国22年(1933)底,县委遭到破坏,农工会随之停止活动。
【金宝圩农抗总会】民国29年(1940)3月成立,隶属中共宣当芜抗战服务团(中共宣当芜中心县委对外名称),会长丁宗南、副会长何昌海。总会下辖乾兴、杨泗、雁翅、丁湾、裘公、双庙等13个分会。组织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抗击日军侵略。民国29年(1940)9月,“金宝圩事件”发生后,农抗会停止活动。
【昆山区农抗会】民国33年(1944)春成立,隶属中共宣当办事处昆山区委,农会主任先后为沈光明、王先齐。区农会下辖金牛、东觉、慈溪、昝村、湖中等乡农抗会。组织发动农民开展抗日活动,动员青年参加新四军。民国34年(1945)9月,昆山区武装大队奉命北撤,农抗会遂停止活动。
【宣城县农民协会】民国38年(1949)5月在中共宣城县委领导下筹备组建,主任李更生、副主任张克标(1950年4月改任主任)。各区、乡村均相应建立了农民协会。同年10月,召开了全县第一届农代表大会,号召全县农民积极投入土地改革运动。1951年底,全县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24.55万余名。各级农民协会在当地党委统一领导下,在组织发动农民参加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保卫胜利果实、巩固革命政权以及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等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年9月,县农民协会改为中共宣城县委农村工作部,区、乡、村农民协会组织自然消失。
【宣城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1968年10月下旬组建(简称“贫代会”),与成立不久的“县工人代表大会委员会”(简称“工代会”)和“县红卫兵代表大会委员会”(简称“红代会”)合署办公,时称“三代会”,1973年撤销。
【宣城县贫下中农协会】1973年9月成立,主任刘梦祥。1977年1月主任为李有安。县贫协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各级党政部门开展农村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82)78号文件“目前农村的形势,贫下中农协会组织的存在已经失去它的实际意义”的指示精神,经县委研究决定,于1983年4月23日宣布撤销县贫协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