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末民初,本县流通的货币以银两为主。民国22年(1933)3月废两改元。民国24年(1935)11月使用法币。民国37年(1948)8月流通金元券。建国以后,人民币为唯一流通货币。本地货币流通经历了由硬币单一流通到硬、纸币并行的过程。
【银元、铜元】银元,俗称洋钱。民国17年(1928)以前,本县普遍使用的有鹰洋、龙洋、站人洋、川洋、袁头洋和孙头洋等10多种,其中以袁头和龙洋为最多。(1958年,本县幸福乡新石大队出土的8100枚银元,均为袁头和龙洋两类。)
与此同时流通的辅币有:银铸之银角、银毫;铜铸之铜元(俗称铜板、铜角子);铜铸之制钱(亦称铜钱)。民国20年前后,本县一枚银元可兑换280—320枚铜元。民国24年(1935)推行法币后,铜元逐渐退出市场。
【法币】民国24年(1935)11月全国实行法币,并规定由中央银行发行,发行的面额有分、角、元。初期与银元等价,后期逐渐贬值,面额增大到十万、百万。民国37年(1948)需256万元法币才能兑换一枚银元。
【关金券】由于法币恶性膨胀,致使物价暴涨。民国31年(1942)4月,国民政府将专用于交纳税的关金券投入市场与法币同时流通。一元关金券折合法币20元。
【金元券】民国37年(1948)8月,国民政府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理令》及《金元券发行办法》,全国发行金元券,取代法币及关金券流通,限令以1比300万元的比例收兑法币。同时发布《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规定凡持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者,限于9月30日前兑换金元券,境内禁止流通、买卖或持有。
金元券发行的面额有分、角、元至百元共10多种。1949年面额增大到百万元,它以比法币更快的速度膨胀。金元券实际形同废纸,仅流通8个月,即告失败。
【汪伪储备券】汪伪政府于1941年在南京设立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储备券,自称新币。本县流通的储备券,是由日本财团通过在宣城、孙埠、水阳等地开办的“利已洋行”流于市面的。储备券面额初为10元,1945年增大到10万元。开始与法币等价,继而压低法币的比价,以70元比100元。1942年5月27日,汪伪政府宣布禁止法币流通,并以1比2的比价强制收兑法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储备券由国民政府以法币1比200元的比价收兑,于次年3月1日收兑完毕。
【人民币】
▲旧版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北海银行、华北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纸质人民币,为解放区统一流通的合法货币(即旧版人民币)。1949年6月正式流通于本县市场,同时禁止使用银元和金元券,由中国人民银行宣城办事处以1比1万的比值收兑金元券。
旧版人民币的面额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5万元共12种。1949年至1954年,本县共投放旧人民币11184亿元,回笼11172.2亿元,净投放11.8亿元。
▲新版人民币1955年3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纸质新版人民币。4月1日起,旧人民币停止使用。同时以1比1万的比价,迅速收兑旧版人民币。全县城乡设立32个兑换站,106名工作人员参加收兑,共收兑旧币197亿元。
新版人民币主币面额有1元、2元、3元、5元、10元;辅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共11种。1957年12月1日,县人民银行奉命发行金属分币(简称硬分币)1分、2分和5分共3种。1980年4月5日起,又发面额为1角、2角、5角和1角的金属人民币。与同面额的纸币价值相等,同时流通。1984年10月1日起,陆续发行建国35周年纪念币(系镍铜合金),分“祖国万岁”、“民族大团结”、“开国大典”3种图案,面额均为1元。金属纪念币发行量极少,多为人们珍藏,流通市面不多。
1949年至1987年,全县共投放人民币301283.4万元,回笼291830.5万元,净投放9452.9万元。
建国后宣城县若干年份人民币投放、回笼数量表


下一篇:第三节 信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