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末,在“废科举,举新学”潮流推动下,全区实行“癸卯学制”,即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廷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整个教育分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分三级;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一级;第三阶段高等教育,分三级。学生从6岁入初等小学堂到读完高等教育,共需25~26年。
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三十四年,宁国府、广德州、宁国县、泾县等地先后建立了一些公、私立小学堂和女子学堂。二十九年(1903)广德州建立中学堂,三十二年(1906),宁国府建立中学堂。
民国时期,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先后实行过“壬戌学制”、“戊辰学制”等。
新中国建立后,全区贯彻执行1951年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学校教育分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1952~1953年,芜湖专署部分地区推行小学五年一贯制。1953年秋季,因师资不足省教育厅通知停止推行。同年发出“关于试行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草案”的通知,全区各县小学于1954年春季重新开始实行六年四、二制。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1958年5月《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1960年6月,地委宣传部发出《关于教学改革试验的意见》,提出当年秋季在全区1/3的完全小学开始试行五年一贯制。1964年9月以后,全区多数社、队办有耕读小学,有的实行四、二制,有的为五年制不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原学制被打乱,区内有些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有的学校附设了初中班,形成八年一贯制,有的学校试办“一条龙”学校,即从幼儿园到高中,出现了十三年一贯制;还有的城镇和乡村小学开设二部制(半日制)。1971年,全区小学又统一为五年一贯制。“文革”以后,幼儿园学制为三年,分小、中、大班,农村幼儿班(学前班)学制一年。1982年始,城镇一些小学恢复六年四、二学制,农村小学仍一律实行五年一贯制。
198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省重点中学。
宣城中学于1980年将高中学制二年改为三年,是全省“文革”后最先恢复三、三制的中学之一。1982~1985年,全区完全中学将三、二制一律改为三、三制。
建国后,师范分初师和中师,学制各三年。另幼师两年制,高师速成班一年制,短师科一年制,小学教师轮训班半年制。“文革”后宣城师范开办体师班,学制初为二年,1980年改为三年,师范函授班学制四年,教师进修班学制二年。
50年代初、中期,各县开办初级农校、工校,学制三年,卫校二年。60年代开办的中专性质的农业技术学校学制四年。70年代开办的“五七”大学学制一年。80年代开办的高级职业中学学制二至三年。卫生学校视专业不同学制一至三年不等;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宣城分校学制三年。宣州教育学院教师进修班,学制三年。各类短训班学制多为半年。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