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服装鞋帽
宣城地区服装鞋帽业早在唐宋年间就十分发达,但均为家庭店铺,手工制作,亦工亦商。建国前以个体生产和经营为主。50年代初,有90%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合作社、组,走集体化道路。随着人民生活提高,服装鞋帽业也相应发展,现大部分企业生产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电剪裁剪,缝纫机加工,实行一条龙生产,另有锁眼机、拷边机辅助,工效明显提高,产量也比手工生产大幅度增长。80年代初,区内服装鞋帽业不断改变产品结构,增加花色品种,如服装业,多年来一直以门市加工为主,近几年增加成衣生产,自产自销。从1985年起,成衣生产占全服装业的65%,门市加工只占35%。服装品种也由30多种增加到160余种。1982和1985年,郎溪县和宣城县先后建成羽绒厂,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兰州、福建、新疆等省市。制鞋行业除生产传统的布鞋外,还增加拖鞋、塑料鞋、注塑底布鞋、药物鞋、童鞋和绣花童鞋等50多个新品种,产量亦大幅度增加。1985年,全区有服装企业13个,固定资产596万元,职工848人,年产服装36.6万余件,完成产值596.2万元,实现利税10.4万元;鞋帽企业8个,职工480人,产品有布鞋、皮鞋、草帽、手套、书包以及其他小件产品,年产值230万元,实现利税2.6万元。1987年,服装行业有企业7个,固定资产原值382.5万元,职工795人,主要设备530台,完成产值518.6万元,创利税28.67万元;鞋帽行业有企业7个,职工485人,固定资产原值307.9万元,主要设备195台,产品分6个系列145个品种,生产各种皮鞋、布鞋、拖鞋37.5万双,全年产值308.8万元,创利税27.66万元。
宣城县羽绒厂宣城县羽绒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轻纺局,创建于1984年3月,1985年9月正式投产。该厂投产后,经济效益显著,当年产值52万余元。此后产品品种不断增加,由单一型向多样型发展,1986年,企业加入国家计委、省乡镇企业局等联合开办的“华安羽绒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扩大产品幅射能力。1987年,该厂生产的羽绒制品达30多种,如被、垫、枕、马甲、大衣、中山服、滑雪衫、两用衫等。这些产品款式新、做工细、价格低、耐穿用,远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兰州、福建、新疆等地。1987年,该厂占地7200平方米,创产值188万元,实现利税11.92万元,有职工199人,固定资产原值86.59万元,净值76.99万元,有各种生产设备110余台(套),生产各类羽绒制品3.7万件。
宁国县服装总厂该厂址在河沥溪镇,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建于1953年,隶属二轻局,是全区服装行业的重点企业之一。年产机制服装20万件。
该厂是由十几户个体裁缝组织起来逐步发展而成的集体企业,多年来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低。1978年后,企业调整领导班子,实行经营承包制,与上海同行业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学习和采用对方的先进工艺和管理技术,建立4条生产流水线,增加呢制中山服、“申美”衬衫等20多种新产品,形成当家产品。该厂还同上海县纪王帽厂联合,生产“红灯”、“金鹰”牌布帽共8个品种,1987年开始向澳大利亚、芬兰、日本、美国、法国等8个国家出口,年创汇18万元。1987年,该厂有固定资产原值22万元,拥有各类设备250台,有职工322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03万元,实现利税13万元,创建厂以来最好水平。
宁国县鞋厂该厂建于1962年,原为县制鞋生产合作社,现隶属县二轻工业局,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78年,企业先后与南京、上海、合肥、芜湖等地专业皮鞋厂建立技术协作关系,捕捉市场信息,使生产的“金鹿牌”男式和女式皮鞋打入上海、杭州和长春等大中城市。1987年,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24万元,职工110人(包括临时工),有各种设备25台,生产皮鞋有4大类50多个品种,计5.25万双,布鞋7.05万双,完成工业总产值83万元,实现利税4.5万元,为宣城地区经济效益较好的制鞋企业。
二、家具
建国初期,区内家具行业都是家庭店铺式的个体手工业户,无专业作坊和厂家。1956年,各县木器生产合作社或铁木竹合作社相继成立,主要以生产小农具为主,家具为辅。当时的家具生产数量小、式样老、规格少、产品粗,既大、且笨、又重,质次而价高。70年代初,区内农具修理和制造业务逐步转移给乡镇企业和个体户。各企业才开始转向家具生产。1978年后,木制家具生产恢复生机,各县不少农具厂和铁木生产合作社改为家具厂。这些厂根据市场需要,试制和投产钢木家具、贴塑家具、组合家具、板式家具、法式家具等100多个花色品种,式样新颖,轻便实用。广德县棚藤编织社生产各种竹藤制的家具,有坐椅、靠椅、躺椅等,年产能力6000件,产品畅销省内和江苏、浙江等地。宣城县缝纫机台板厂主要生产缝纫机台板,也产部分家具。1987年该厂生产8.7万块缝纫机台板和少量家具,完成产值350万元。由于技术逐渐改进,各企业家具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70年代为30%左右,1978年上升到40%,80年代达到60%左右,个别企业达到80%以上。工人的劳动条件亦相应改善。家具生产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1985年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0万元,实现利税5.7万元。“六五”计划期间家具产量比“五五”计划期间增长两倍多。1987年,全区有家具制造企业17个,职工918人,固定资产原值192万元,净值81.5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800万元,实现利税164.6万元。
宣城县杨柳家具厂该厂乃集体所有制企业,建于1976年6月,现隶属二轻工业局。厂址在宣城县杨柳乡。厂房建筑面积2265平方米。主要生产各种款式的木制家具,年生产能力4000件。该厂生产的家具多次参加省、地轻工产品展览。产品款式新、色泽好、轻便实用,受用户欢迎。1985年,该厂生产各种家具3592件,有固定资产净值7万元。1987年,有各种生产设备23台,职工45人,完成产值27.3万元,但由于各种原因,企业仍亏损1.54万元。
郎溪县农具厂该厂是县二轻系统的较大企业,1952年时为生产小组,1958年成为农具修配厂,1959年改为郎溪县农具厂,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脱粒机、打稻机、齿轮泵、山芋擦粉机、水泵、禾桶等农机产品和各种木制家具,家具年产能力4800件左右。60年代该厂支农成绩突出,经常受省、地两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奖励。1987年,郎溪农具厂有职工84人,有各种生产设备11台,完成工业产值67.93万元,实现利税2.6万元,年末固定资产30.44万元。
三、塑料、金属制品
塑料品生产为区内新兴工业之一。1970年,宣城县率先创办1个塑料厂,开始生产塑料鞋底、水瓶壳,逐步发展为以生产聚氯乙烯制品为主。品种有聚氯乙烯农用薄膜、容器、拉丝、象棋等。1971年,广德县将地方国营篦子厂改为塑料厂,开始生产拖鞋、凉鞋、鞋底、水瓶壳、薄膜,后又扩大到生产手拖把柄、家用电器胶木配件等。1985年,省轻工业厅设点,在宁国县新建塑料编织袋厂,主要为县内3个水泥厂服务。1986年塑料编织袋正式批量生产,年产647.2万只,产塑料编织丝699.7吨。1985年,全区有塑料制品企业4家,职工340人,年生产能力1600多吨,以产聚氯乙烯制品为主,除农用薄膜、编织袋外,大部分是日用塑料制品和纺织机械零配件。当年生产塑料制品535吨,完成产值282万元,实现利税5.5万元。1987年,全区有塑料制品企业6家,职工729人,固定资产原值1686.6万元,净值1583万元,完成产值720万元,实现利税46.72万元。
建国初,区内金属制品行业仅有锅坊2家,余皆为个体铁匠铺、铜匠铺和白铁匠铺。其经营方式亦工亦商,业务范围狭窄,主要是修理或制造小产品,连圆钉也不能生产。经过30余年发展,该行业技术力量不断加强,至80年代已初具规模。主要产品有铁锅,菜刀、炊事用具、台虎钳、圆钉、黑白铁桶、犁头犁耳、铸铁件等300多个规格品种,除供应区内需要外,还有部分供应外地市场。至1987年底,该行业有12家企业,580名职工,固定资产原值188万元,净值101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92万元,实现利税23.39万元。
宣城县塑料厂该企业1969年筹建,次年投产,是区内较大的塑料制品厂之一。现隶属县二轻工业局。投产当年产品有塑料水车板,龙骨(水车配件)等,产值22.5万元。1979年后产品种类增加,有塑料包装袋、薄膜、农用地膜、包装箱、塑料桶、水瓶壳、软管及各种日用品。1984年4月全厂推行经济责任制和浮动工资制,产值大增,达178.5万元,创利税13万余元。1985年企业生产各种塑料制品产量达451吨,工业产值196.7万元,有各种生产设备49台,固定资产原值56.9万元,净值24.1万元。1987年企业建筑面积2542平方米,有职工229人,创产值280万元,实现利税14万元,有固定资产原值90万元,净值64万元。
广德县塑料厂该厂系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县二轻工业局。前身为地方国营广德篦子厂,建于1956年。由于生漆原料紧缺,产品滞销积压。“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厂改产各种型号的石膏领袖像,曾风行一时。70年代初转产塑料制品。1971年改名为广德县塑料厂。1985年有正式职工76人,年生产能力120吨。现生产的塑料制品有6个品种,主要加工手扶拖拉机及家用电器配件。1987年,该厂生产各种塑料制品61吨,完成工业产值52.3万元,实现利税4.04万元,有固定资产原值57万元,净值37万元,职工78人。该厂还附设知青篦子车间1个,待业22人,1987年,生产篦子4.37万把,完成产值1.6万元,实现利税1900元。
宣城县纺织塑料器材厂该厂建立于1972年,原名宣城县胶木电器厂,集体所有制,隶属二轻工业局。原生产民用胶木灯头、插头、台灯和纺织胶木配件,由于生产不对路,企业长期亏损。1981年改名为宣城县纺织塑料器材厂,成为区内唯一生产纺织塑料器材的企业。1984年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范围,由长期亏损转为盈余。该厂生产的纺织配件1332型细纱防叠槽筒1985年荣获省优产品证书。是年,宣城县纺织塑料器材厂有固定资产原值34.4万,净值25.2万元,各种设备53台(套),主要产品有1332型细纱防叠槽筒等纺织塑料零配件300多种。年生产能力100吨。1987年底,企业有职工122人,生产纺塑配件103.5万件,完成产值81.95万元,实现利税9.1万元。该厂连续4年被评为地、县二轻系统先进企业。
宁国县塑料厂该厂利用上海小三线移交的厂房设备,于1983年筹建,隶属县经委,为国营企业。企业从西德、日本引进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塑料纺织袋生产线,于1987年正式投产。此生产线总投资1062万元,其中外汇192万元。主机有扁丝生产线、圆织机、涂膜生产线、纸塑复合生产线,设备配套齐全。该厂现拥有固定资产1300万元,职工298人,年生产能力:普通平纹纺织袋、防滑编织袋、涂膜纺织袋、三合一包装袋、吹膜内袋等1200平方米,纸塑复合水泥袋1500万条,并建有配套的塑料编织袋生产线,是全区唯一生产塑料编织袋的厂家。1987年,该厂生产塑料编织袋55万条,产值367万元,实现利税6.78万元。产品销往屯溪、杭州等地。
郎溪县锅厂该厂前身为1954年5月成立的郎溪县城区供销合作社冶坊生产小组,1974年更名郎溪县锅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县二轻工业局,是地区主要铁锅生产厂家。企业建筑面积3010平方米。主要产品为铸铁锅,有36个规格型号,年产能力30万口,兼产犁头犁耳、火盆、三角炉等铁制小农具和生活用具。近年来,该厂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塑料把柄耳锅生产,在市场上很有销路。1987年底,郎溪县锅厂有职工50人,固定资产原值13.44万元,生产铁锅21万余口、农具2.33万件,完成产值60.38万元,实现利税3.53万元,有各种主要生产设备19台。
四、家用电器
宣城地区家用电器行业于“六五”计划期间始起步发展。生产品种有吊扇、台灯、各种灯具配件、工艺吸顶灯罩、各种壁灯罩等10个品种,200多个规格型号。1985年生产吊扇30393台,台灯1356台,各种灯具16万件,产品远销上海、山东、哈尔滨、江苏、浙江、合肥、芜湖等10多个省、市。当年完成产值651万元,占全区轻手工业总产值的11.4%,实现利润3.27万元,占全区轻手工业利润总数的13%,上缴税金8.2万元.占全区轻手工业上缴税金总数的12.46%。1987年,全区有家用电器(包括灯具)生产企业6家,职工881人,拥有固定资产271万元;完成产值772万元,实现利税91.26万元,与1985年相比,均有明显增长。
广德县电器厂该厂前身是县铸造厂电器修理门市部,1971年单独组建县电机修造厂,初建时,只有7名工人。1972年,该厂试制和生产小型变压器、水泵、电机、电焊机等产品;1974年转产1400毫米吊扇,当年试产300台,次年批量生产。1979年产量4640台,产值达88万元。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是年参加全国同行业质量评比,名列第六。1980年,该厂大批量生产“青竹牌”吊扇,还增加1200、1050、900毫米的吊扇和400、300毫米的台扇及落地扇等品种,产品畅销1O多个省、市。1981年企业改名为广德县电器厂。1984年,该厂在吊扇上增添装饰灯,改喷漆为喷塑,既美观又实用。翌年企业试制成功DLM4~5型多片电磁摩擦离合器新产品,达到国家规定技术标准要求。被省列为重点开发项目。该产品具有快速离合、灵敏度高、性能可靠等优点。被国家计委、物资总局、税务局和中国工商银行4部门列入国家级新产品开发项目;年产能力可达1O万台。1987年,该厂有职工286人,拥有固定资产93万元,各种机械设备100余台、当年生产系列规格吊扇2.25万台、电磁摩擦离合器2249只,完成产值346.6万元,获利15.98万元。
广德县灯具厂该厂前身是1970年12月开办的街道“五七”小厂,1975年底交于县二轻工业局管理,改名广德县灯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78年生产20瓦、40瓦单管和双管日光灯灯架、镇流器及各种配件产品。次年批量生产并打开了销路。1983年,该厂新增加应急台灯、书写台灯、床头灯和H型灯等6种高档产品,投放市场后十分畅销。产品销往省内各城市及山东、山西、辽宁、陕西、四川、湖南、内蒙等20多个省市。从1983年起该厂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厂部与车间分级承包、厂部与供销承包,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984至1987年,平均年产值以30%的速度增长。目前,该厂是全省3家灯具生产重点厂之一,也是区内唯一生产灯具的专业厂。1987年,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5万元,年末流动资金68万元,有职工138人,生产台灯,吊灯2621台,日光灯支架9.77万只,完成工业总产值142.6万元。上缴利税近1.5万元。自1984年以来,广德灯具厂连续4年被评为地、县级二轻系统先进企业。
五、轻工机械
区内轻工机械行业在60年代还是空白。现地区各轻工机械厂绝大多数是在原农具厂、铁木竹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经过挖潜改造,适当扩建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该行业生产规模较大,技术力量较强,是全区轻手工业系统中的骨干行业。1985年,全区有轻工机械厂6家(其中卷烟机械厂1家),职工814人,生产农用泵、脱粒机、球铁铸件、纺织机械、造纸机零配件、卷烟机械配件、锻压件、电器开关、缝纫机等机械零配件共1.2万多种。是年,该行业完成总产值610万元,实现利润54.3万元,占全系统利润总数的21.5%,上缴税金20万元,占全系统税金总数的1O%。至1987年底,区内轻工机械行业有8家企业,职工100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7人,拥有固定资产净值416.3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118万元,实现利税186.7万元。
安徽卷烟机械厂该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全省唯一生产烟机配件的专业厂,隶属宁国县二轻工业局。前身是县办纽扣厂,因产品滞销,企业濒临倒闭。1981年下半年该厂开始转产烟机配件,更名为县卷烟机械厂。1982年批量生产。1984年改为现名。由于企业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厂长任期目标管理和经营承包责任制,加强管理,致力于新产品开发,产品保质保量,销路良好,畅销国内27个省、市的135家烟厂,占全国烟厂总数的84%,出现产销两旺的好势头。1981年至1987年,共产烟机配件297.7万件,累计完成产值676.7万元,实现利税234.9万元。该厂1986年被国家轻工业部、国家烟草总公司列入烟机定点厂。至1987年底,该厂房屋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22万元,各种设备83台(套),有职工149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10万元,生产烟机零配件105万件计250吨,实现利税91万元,与1985年相比,有大幅度增长。该厂自1981年起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工业系统先进单位。1985年起连续3年获地区“劳动竞赛优胜单位”称号,1986年和1987年连续两年获省劳动竞赛银牌奖。厂长李培南于1985年获省“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宁国县轻工机械厂该厂位于河沥溪,为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宁国县二轻工业局。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西津铁业合作社生产小组,1958年升并为国营农机厂第二车间。1966至1977年改称县五金厂,后又并入县仪表元件厂,改为现名。生产水泵产品3大系列,26个规格品种,年产能力为10000台。
宁国县轻工机械厂原来是一个只有35人的小厂,资金不足3万元,只生产一般铁制小农具和机械小配件,年产值不到5万元。“六五”计划期间该厂开始发展,现已成为水泵生产的专业厂,由单一产品发展到系列化多品种生产。目前,该厂生产的工业齿轮有4个系列13个品种,年产3000台,IS型清水离心泵有29个品种,具有结构合理、性能可靠、节能显著等特点,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新开发的SZ型水环真空泵,广泛应用于真空蒸发、干燥、除气等工艺中,是化工、制药、煤气等行业的理想产品,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该厂在全区二轻系统中率先进行工资改革,1984年又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和厂长3年任期目标管理制,实行责、权、利三结合,充分调动全厂职工生产积极性。该厂采取多种措施,改造设备,降低煤耗,提高产品质量,革新工艺,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产品竞争力。产品销往全国23个省、市的300多个单位。自1985年起该厂连续3年被地、县二轻系统评为先进集体。1986年和1987年连续两年获宣城地区“最佳经济效益优胜单位”称号。1987年,宁国县轻工机械厂有职工149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9万元,各类机械设备40台(套),完成产值222万元,生产各种水泵2876台,实现利税29.7万元,新建厂房面积2045平方米。
六、陶制品
宣城地区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始陶瓷生产。明代的“宣州窑”,在国内陶瓷生产发展史上享有很高声誉。明清时期,制陶作坊主要分布在泾县、宁国一带。由于社会动荡不息,加之制陶业均为手工操作,设备原始、落后,到建国前夕,该行业已处于奄奄一息状态。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制陶业虽相应发展,但自50年代至70年代,生产设备和技术仍落后,发展缓慢。70年代后期,该行业引进机械化生产线,生产能力和效益大有提高,规模也不断扩大。现区内制陶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宁国县境内的株木店。主要产品为日用陶瓷器和工艺美术品。宁国的紫砂陶器多仿效景德镇瓷器式样。1986年全区轻工系统有陶瓷制造企业4个,拥有各类陶瓷加工机械设备83台(套),其中球磨机9台,真空炼泥机4台,滚压成型机36台,职工1093人。宁国陶瓷厂生产的JW——1型盛焰节煤炉,分别获部二等奖和省一等奖。1987年,全区有国营、集体、乡镇陶瓷生产企业15个,产值698万元,共生产日用陶瓷器557.9万件,其中乡镇企业产品为174.8万件。
宁国县陶瓷厂该厂位于山门乡株木店,是全省陶瓷生产主要企业之一,为全民所有制。前身是由个体劳动者组织的合作社。1958年正式建厂。该厂初建时,仅有百余名职工,生产各种普通日用陶器,均为手工操作,生产条件和技术十分落后。60年代末,企业增添了少量缸机设备,生产能力有所增强,但产品质量仍不够理想。1977年,该厂建成隧道窑,同年投入使用,产品数量和质量均发生根本性变化,年产日用陶瓷150万件。1985年,该厂实行经济责任制,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7年完成产值263万元,实现利税30万元,创历史最佳水平。是年企业有职工543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83万元,各类生产设备86台(套),年生产能力达200万件。主要产品JW——I型盛焰陶瓷节煤炉分别获得农牧渔业部二等奖、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该产品具有上火快、热效高、造型美观及节约煤等优点,投放市场后,深受用户欢迎。产量由1983年试制时的几千只发展到1986年的22万只(产值70万元,占当年企业总产值的31.7%),产品畅销华东5省1市。
宁国县紫砂工艺厂该厂位于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罗溪乡灵台山,系全民所有制企业。前身为县陶瓷厂的1个生产车间,于1982年扩建而成。建厂初期,企业只有1座倒焰窑和4孔推板窑。主要产品有花盆、工艺品等。1985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将4孔窑改成6孔窑,并建有配套的陶瓷机械设备。同年,企业投资70余万元,增建1座长48.8米的隧道窑,生产开始正规化。产品有墙地砖、紫砂杯胆、琉璃瓦、砂锅等;品种达500多种。1987年,该厂建筑面积6551平方米,有职工269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8万元,各类生产设备54台(套),创产值107万元,实现利税6万元。
七、工艺美术制品
宣城地区工艺美术品生产历史漫长,技术精湛。早在盛唐时期,泾县宣笔、宁国紫砂陶制品等已被列为贡品。建国后,原处于绝境的传统产品得到恢复和发展。60年代区内工艺美术行业又增加工艺竹编、大笔画、玻璃画、鸭蛋画、宣纸复制品等种类,其中竹编面包篮开始出口。“文化大革命”中企业被迫转产,技工改行。1978年后,该行业又逐步发展壮大,传统工艺品恢复生产。70年代末,全区工艺美术行业共有20个企业,从业2500余人(包括宣纸生产企业及现已划出的芜湖、青阳、繁昌3县企业)。1981年宣城地区工艺美术公司成立,组织各县技术人员集中设计创新,试制和批量生产竹编工艺套盒、菜盒、托盘及各种花卉、动物和网篮等20多种新产品。1982年在秋季广交会上全区工艺美术品订货30万元,次年春季广交会上又订货50万元。产品销往美国、法国、挪威和港澳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2年全行业完成值702万元,创利税80万元(包括宣纸业),1983年产值和利税又比1982年分别增长7%~8%。1984年,地区工艺美术公司划出单独建制,但企业仍属二轻部门管辖。1987年,全区工艺美术行业共有企业9个,职工2873人,固定资产1965万元,创产值1120万元,实现利税604.7万元,其产值占全区轻手工业产值的1/7,利税占48%左右(以上数据均包括3个宣纸企业)。
泾县宣笔厂该厂创建于1963年,属县社联营集体企业,厂址在安吴乡。年产能力200万支。主要产品有羊毫、狼毫、紫尖毫、国画笔、挑笔、底纹7大类,共有高、中、低档350多个品种。生产包括水盆、修笔、装套、角斗、刻字等7道工序。1971年,宣笔进入国际市场。1982年,轻工业部将泾县宣笔厂列入全国3个毛笔定点厂之一。1982和1983年该厂有145个品种先后参加北京和香港举办的展览会,受到中外用户一致好评。产品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出口香港、日本及东南亚等地。该厂十分重视产品质量,除派人到外地学习技艺,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外,还带着产品请书画家试笔,广泛征求意见,积极挖掘和恢复已经失传的古胎毫、玉管宣毫、石獾笔、“长颈鹿”等30多个传统产品,并根据书画家特殊需要,试制成功莲蓬斗笔、梦笔生花、仿古瓷笔、细水长流、墨海腾波等40多个新产品。企业每试制1种新产品,均请著名书画家试笔,并聘请制笔高手览定。除生产各类传统毛笔外,并创制“梦笔生花”、“莲蓬斗笔”等新产品,1984年斗笔获省优产品证书。书画大师刘海粟试用莲蓬斗笔后将其作为自己选毫,并用此笔书写“宣笔纵横,蝉蜕龙变”8个大字。著名画家李苦禅以“笔妙如神”4字赞美此笔。1987年,泾县宣笔厂有职工125人,固定资产48万元,完成产值62万元,产笔46万支,实现利税11万元。
泾县工艺美术厂该厂系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县二轻工业局,1979年3月兴建,同年11月正式投产。产品分为高、中、低3档,有普通纸折扇。水磨玉骨折扇和巨型装饰挂扇、宣纸册页及复制品等多个品种。该厂生产的水磨玉骨折扇之扇骨选用优等毛竹,经过下料、浸泡、蒸煮、日晒、制坯、打磨等12道工序,扇面采用特种净皮和棉料宣纸,经过下坯、糊面、胶巩、折叠等10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扇骨亮滑,扇面吸水、不漏墨、耐折和耐磨等特点,既为实用品又是工艺美术品。其造型有方楞、花瓶、竹节、鱼尾等30余种,规格分大、中、小3大类。1980至1985年,产品分别获得全国同类产品第二名和省优质产品称号。特大宣纸装饰扇(又名巨型挂扇)是1982年新产品之一,其制造方法与水磨玉骨折扇相同,规格有多种。该产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工艺品展销会,1984年获得省工艺美术公司颁发的优秀产品奖,除畅销国内市场外,部分进入国际市场。1987年,该厂有职工34人,固定资产11.7万元,创产值16万余元,实现利税近万元。
广德县竹器工艺厂该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县二轻工业局,前身为1954年建立的溢盛竹器生产合作社,1979年改为现名。主要产品有竹刀(健身棒)、面包篮、餐帘、托盘、花盆套、竹编小动物等,并为芜湖东方制板厂加工包装竹夹板。该厂生产的竹刀为出口产品,主要销往日本,是日本大、中、小学生锻炼身体的常用体育用品。竹刀以野生桂竹为原料,有3种规格,属半成品。面包篮于1974年开始出口,年产量由当年10万只增加到1987年的30万只以上。1987年底,出口竹刀6.48万把,还生产竹夹板20万件。同年有职工73人(包括退休工人),固定资产净值8万元,完成工业产值52.8万元,实现利润3.1万元,上缴税金3万元。
八、日用杂品
区内日用杂品种类多、用途广,产品有纸伞、篦子、木衣夹、眼镜、毛刷、草帽等,已有很长生产历史。宣城县水东木衣夹厂于1974年投产。十几年来,虽然产品小,利润低,但企业坚持为群众生活服务,年年盈利。自1974至1987年,累计生产枣花牌木衣夹1亿只,创产值426.2万元,实现利税50万元。1987年底,木衣夹开始出口。广德县雨伞厂生产的“大红袍”油布雨伞牢固耐用,外观红泽透亮,伞体圆顺合折,1965年在全省同行业质量评比会上被评为第一名。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1971年起该厂改产油布伞和晴雨两用伞。1985年生产油布伞9万余把,产值33万元,均销往区内各乡村,1987年产油布伞6.88万把。宣城县眼镜厂生产各种老光、变色眼镜和镜片,年产能力0.1万副。近年来生产不景气,经济效益差。广德县制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年生产各种毛刷5万把。该厂生产的猪鬃刷曾一度出口。近年来产品滞销,企业长期亏损。到1987年底,日用杂品行业共有企业6家,职工434人,固定资产66万元,完成产值143万元,实现利润8.76万元。
九、其他行业
宣城地区轻手工业系统的其他行业共有25个企业。多半由“一业二主,多种经营”方法发展起来的。其中有些仍属部门企业。主要产品有火柴、晴纶衣裤、纸板包装箱、地面砖、机制瓦、磨具、印刷品、汽车零配件、油毛毡、蜡烛、电器开关等。至1987年,其他行业共有职工1773人,固定资产原值147万元,实现产值1394万元,上缴利税137.5万元。
泾县火柴厂泾县火柴厂前身为解放前私营“泾县焦石埠梗枝厂”和“泾县城关梗片厂”。建国后县政府接管两厂,企业更名为“泾县火柴梗片一厂”和“泾县火柴梗片二厂”,为国营企业。1953年3月两厂合并,改名为“泾县火柴梗片厂”。建厂之初,主要生产梗枝和合片,由于厂房简陋,设备落后,手工操作,加之原料紧张,企业经常停产。1970年4月始,生产成品火柴,企业改为现名。1980年,该厂兴建火柴生产车间,购置自动连续机,开始专业化、机械化生产。1985年,又购置1套蜡梗生产机,既增加品种,又解决原料短缺之难。1985年,企业扩建厂房,增添设备,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成为轻工业部生产日用安全火柴定点厂之一。1987年企业有职工164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5万元,共产火柴8.5万件,创产值140万元,由于各种原因,当年亏损14万余元。
宁国县汽车配件厂该厂为隶属县二轻工业局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城关西门外,占地面积6758平方米。1980年,企业试制成功871型刮雨器新产品。继而投资60万元,扩建厂房和添置生产设备。近年来,该厂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永磁型电动刮雨器,并配备电脑装置,年生产能力2500套,成为全省唯一生产电动刮雨器的专业厂。宁国县汽车修配厂1987年有职工79人,完成产值90万元,生产汽车配件临黄牌电动刮雨器两大系列50多个品种计1000套,创利税9.2万元。
宁国县安兴磁盘有限公司该公司系中外合资企业,隶属县二轻工业局。由县玻璃厂同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及香港中兴国际公司合资经营,建于1985年11月。主要产品为电脑磁盘。公司共投资69万元,由三方共同负担。县玻璃厂提供厂房和劳力,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负责销售,香港国际中兴公司负责设备安装和技术培训。企业现已开发和批量生产储有资料信息的电脑软件54/1电脑磁盘,并从美国AVC公司引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扩大生产能力。1986年电脑磁盘年产达到60万件,创产值300万元,实现利税100万元。1987年,该公司引进VHS1/2制式空白录像带生产线,并着手在芜湖、合肥兴建两条生产线,将设点生产。
附宣城地区轻手工业优质产品统计表
宣城地区轻手工业优质产品统计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