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发电
1、火力发电
建国前,区辖5县火力发电全仗各县城镇的小电厂,一般用柴油机发电,也有极少数用木炭机。电力都用于照明。民国8年(1919)郎溪梅渚镇的殷源俊等人,为发展当地缫丝业,创办耀梅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购得西门子公司产36千瓦交流电机和道尔安制的60匹马力柴油机各1台,聘请上海技师操作,于民国9年6月20日正式发电。该厂有1.1公里长线路及40根杉木电杆,向全镇机关、公安局、商团等单位和部分民宅供电,均用作照明,共装电灯460余盏,路灯20盏,大部分灯头为16瓦(每月1.05银元),少数为40瓦或100瓦,输出电压为220伏。民国20年该公司因亏本严重而倒闭。民国12年,由张元生为首集股建成宣城城厢耀宣电灯公司,次年7月正式发电。该公司有60匹马力柴油机、三相交流发电机各1台,有高、低压木电杆210根,线长8.2公里。民国25年城区装灯千余盏,25瓦灯头每月收费两块银元。民国26年日军飞机轰炸宣城,公司东门电厂新机房被烧毁,就此停业。民国12年,广德赵少丞和彭怡先创办广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额3万银元。公司有50匹马力的柴油机和36千瓦直流发电机各1台,线路长3公里,输出电压220伏。主要供机关、商店、城关居民照明。灯头多为16瓦,计有1500余盏,收费实行包灯制,16瓦灯头每月1.2银元。该公司维持生产13年,后因电线质量下降,管理不善而亏损日重,抗战时被大火烧毁。民国15年,绩溪籍商人张功伟、胡植斋受耀梅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影响,集资24850元(银元,下同)在郎溪县城开办郎溪明星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于次年发电。该公司有德国茅尔士厂产40匹马力卧式柴油机和西门子公司产26千瓦交流发电机各1台,输出电压为220伏。民国25年,公司已有三相三线220伏低压线路2.65公里及木质电杆83根,用户260家,有灯1320盏。电费标准为装表用户每度电价0.33元;包灯户15瓦,每盏月1.5元,25瓦,1.65元。全年发电6万千瓦时,日最高负荷25千瓦。民国26年日军入侵时,公司被迫解散。民国25年,宁国商人曹立全同广德商界代表吴庭兰共同集资创办耀明电灯公司,当年发电。后因发电机和柴油机的功率都小于原设计能力,机器运转不正常,发电仅供河沥溪几家较大商店夜间营业及发电厂附近河沿街、河沥溪、大桥头路灯之用,一般居民无经济承受能力。次年冬,公司招股改组。民国28年,原发电机组改为碾米之用。民国36年由国民政府郎溪县县长承谷香主持,得县内商会和绩溪同乡会协助,在郎溪明星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旧址办起郎溪城关第一家官办火力发电企业——郎溪电厂。该电厂以中兴米厂的1台18匹马力烧木柴的引擎为动力,带动1台8千瓦小型交流发电机,是年8月开始发电,专供政府内部照明用。后又改用从报废军用汽车上拆下的50匹马力汽车引擎为动力,于同年9月7日正式向北街商店供电。由于当时前方战事吃紧,市场油源枯竭,电价一涨再涨,用户不胜负担,加之电厂不能保证供电,致使用户故意拖欠电费,营业不久即陷于困境。解放前夕,该厂因人员撤离而停办。
1950年,经宣城县工商联合会董事会倡导,由副董事长吕美焕负责筹资590股,每股1担米(折旧版人民币15万元),并向银行贷款5千万元(旧版人民币,下同),合计投资13945万元,筹建宣城县私营光明电厂。翌年5月1日正式发电。该厂拥有日本产“久保重”60匹马力柴油机和24千瓦三相交流发电机各1台,由220/380伏皮带传动。线路长3公里,木杆72基,电力主要供城内机关、商店、学校及部分民宅照明。用户200余家,600余盏灯,定时供电,包灯头收费。1953年又增80匹马力鲍林达钴炉引擎,用皮带盘同轴带动20及15千瓦三相交流发电机各1台。1954年光明电厂公私合营。1955年,厂方第二次邀股1485份(合新币22000余元),购得美制112匹马力柴油机1台,靠背轮转动75千瓦三相交流发电机。1957年有低压线路近7公里,用灯户和动力户970余户。工商单位用电占25%,机关、学校用电占54%,居民用电占6%,线损一直高于10%。1958年,光明电厂共有3台原动机252匹马力,4台发电机总容量135千瓦。该厂初建时,15瓦灯头每月收费1.1万元(旧版人民币,下同),25瓦收费2.7万元;机关单位以表计量收费,每千瓦时9500元。生产初期电价为全省之首。1955至1957年,该厂先后两次降低电价,幅度为14%和23%。1959年元月其并入地方国营宣城电厂。1954年,由郎溪县县长陈彪发起,章周生为首集资创办郎溪光明电厂。投资总额11500万元(旧版人民币),当年10月1日正式发电。该厂自购12千瓦发电机1台,另租用城关供销社加工米厂1台25匹马力柴油机及1块简易配电盘。所发电力仅供县政府、城关供销社、公安局、粮食加工厂以及厂旁部分居民照明之用,一般从傍晚开机发电至夜间11:30。用户灯头一律限于15瓦,每千瓦时1.6万元。1955年3月,政府投资14447.4元,该厂购置60匹马力柴油机与36千瓦交流发电机取代旧机发电,每月发电2000千瓦时,装灯达700余盏。1956年12月1日,该厂由民营转为公私合营。是年底,用户电灯从700盏增至1600盏,电价下调到0.9元/千瓦时。1963年,该厂扩大生产,以60匹马力柴油机配36千瓦发电机发电。6月,芜湖专区计委又从繁昌调拨给该厂90匹马力柴油机和64、75千瓦发电机各1台。同年9月,电厂在北门新建84平方米发电车间。年底,2台机组安装完毕,并网发电。1966年12月2日,郎溪光明电厂转为地方国营。1955年,上海同兴祥、久康两颜料行得到广德县政府支持,投资兴建广德电厂。该厂从沪购得42匹马力两缸内燃机1台(后改为木炭机)、30千瓦发电机1台,同年12月10日正式发电(1966年转为地方国营)。1963年12月开始,蔡家山至广德县城6千伏线路送电,广德从此接网用电(广德蔡家山电厂于1961年发电,主要向矿井供电,但生产不正常。次年移交给浙江省经营)。地方国营宣城电厂筹建于1958年6月,从淮南田家庵电厂无偿调拨1台美制2000千瓦蒸汽发电机组(净值65万元),芜湖地区投资60万元。1959年3月10日正式发电。因煤源短缺、机器老化以及芜宣35千伏输电线路开通,电厂于1965年3月接通华东电网供电。原机组停止发电。从投产到停运6年间,共发电2137.9万千瓦时。国营宁国发电厂于1957年7月筹建,投资20644元,次年9月购得捷克产180匹马力卧式太脱拉柴油机和沪产100千瓦、400伏三相交流发电机各1台,以直供方式向河沥溪正式供电。年发电36万千瓦时。1960至1961年该厂又增添120匹马力蒸汽及柴油机各1台、40千瓦400伏三相交流发电机1台,作为备用机组。1962年3月厂方又从县运输公司调进沪产200匹马力新生柴油机和128千瓦400伏三相交流发电机各1台,正式对外发电。年发电量为72万千瓦时,供电方式不变,其他机组停运。之后,宁国县火力发电正常化,直至1967年停业,生产长达10年之久。1966年9月,从港口电厂至宁国城关10千伏线路建成,全长18公里。宁国县开始从发电转为供电。泾县晏公电厂于1959年8月投产发电,投资39.8万元,1961年,并入李子园火电厂。1959至1961年,该厂共发电170万千瓦时,主要供矿井生产之用。以灯头计费。1959年10月,由省投资筹建李子园火电厂,次年竣工。该厂安装750千瓦、1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2台,重点供应采煤用电。1962年该厂交泾县地方经营,易名为地方国营泾县火电厂,1972年10月停业。1960至1972年李子园火电厂累计发电4342.9万千瓦时。
2、水力发电
宣城地区现有水电站均于建国后建成。由于5县地处江南,水系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小水电业兴旺,1987年全区计有小型水力发电站97座,主要分布在宁国和广德,装机109台,计4142千瓦。是年小水电站共发电814万多千瓦时。主要小水电站有:
卢村水库水电站广德县为充分利用天目山余脉丰沛的水力资源,1982年在卢村乡兴建1座引水式12千瓦水电站,次年年底建成。卢村水库水电站装机2台,总容量为1000千瓦,属坝后式电站,设计年发电量414万千瓦时。1984年初卢村水库水电站正式并网运行,当年发电400万千瓦时,主要担负系统内的调峰任务,承担地区负荷。1987年发电397.1万千瓦时。
安吴渠水电站泾县安吴渠水电站建于1958年,为安吴水利工程配套项目。有水轮机、发电机各2台,均为同型号,生产能力150千瓦。当年9月4日该站开始送电。1971年冬陈村灌区溪口大坝动工兴建,该站停止送电。1958~1971年共发电123.8万千瓦时。该站是当时省内小型电站中装机容量最大(2×48千瓦)、设备较完善的水电站。直接受益的有安吴、丁桥、章渡、黄村4乡。
屏山水电站位于泾县黄田乡屏山村,建于1981年5月,装机3台,总容量176千瓦。至1987年,泾县绝大部分小型水电站皆报废,仅4座仍继续发电,该站为其中之一。
涌溪水电站位于泾县黄田乡涌溪村,建于1985年7月,装机2台,总容量200千瓦,在全区小型水电站中装机容量仅小于卢村水电站,占第二(与南坞口站装机总容量相同)。
南坞口水电站位于宁国县庄村,中津河上,建于1982年12月,装机2台,总容量200千瓦,年发电量250000千瓦时。
区内中型水电站有陈村和纪村两座,详见水利编有关章节。
3、沪宁三线电厂
50年代至60年代,上海、江苏在广德、宁国、泾县等地兴建一批三线军工企业。为此,华东电管局在宁国设立后方电力处,先后建成三六六、三一二和港口发电厂,专为三线工程提供电力,调度所设在绩溪。
港口发电厂江苏省于1965年在宁国港口乡坞石村建成港口发电厂,同时建成前程、杨滩2座35千伏变电所和港口至前程的35千伏线路(45公里),投资710万元。1966年6月1日正式发电,装机总容量9500千瓦。正常年份发电量1415万千瓦时,1978年最高达2200万千瓦时,均价为100元/千千瓦时。1982年全厂有职工275人。1982年前届江苏省军工局管理,后改由省国防科工委主管。由于三线厂搬迁,该厂于1983年12月13日停止发电,改为转供电。1985年11月11日,港口电厂移交给宁国县政府,6000千瓦机组迁往镇江发电厂。
三六六发电厂该发电厂位于宁国水阳江畔青龙乡港口湾地区,1965年由上海后方电力处筹建,总投资650万元。全厂职工392人。1968年10月1日正式发电,容量为2×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正常年份发电量5000万千瓦时。因设备陈旧,耗煤量大,经济效益不佳,于1983年5月停业。1984年该厂遭受洪灾,损失惨重,2台机组报废,其中1台于1986年交宁国县政府改造利用。
三一二发电厂1969年华东电管局后方电力处在泾县乌溪乡姚村创建火电厂,有2台1.2万千瓦的发电机组。1971年12月26日第一台机组正式发电,次年12月30日第二台机组也竣工发电。35千伏输电线路由旌德星火变电所进入境内,经浙溪、榔桥至该厂。资产总值6500万元,职工460人。1981年停办。11年中共发电78635万千瓦时。企业撤销后人员全部回沪,发电机组调往河南省登封县,基础设施由泾县国营乌溪宣纸厂接管。
二、输电、变电
1、输电线路
区内第一条6千伏线路是宣城电厂至十字街、钢铁厂线,1959年送电。第一条35千伏线路是宣城电厂至周王煤矿线,1960年送电。1964年该线路因周王煤矿停产而拆除。第一条110千伏线路是1971年动工,1973年6月23日投运的陈(村)宣(城)线。第一条220千伏线路是长(龙山)芜(湖)宁(国)线,于1985年1月8日全线贯通送电。至1989年,全区有220千伏线路4条,110千伏线路11条,35千伏线路46条。区内主要输电线路有:
220千伏长芜宁线起自220千伏长龙山变电所,经芜湖南门变电所达220千伏宁国变电所。1983年8月开工,第一段长龙山——火龙岗线1984年6月24日启动送电,第二段火龙岗——宁国线于1985年元月8日竣工投运。该线路投资1127.322万元,设计电压220千伏,单回路,长125.6公里。全线采用铁塔264基,其中有5基换位杆为水泥杆。架设这条线路主要是解决省宁国水泥厂用电问题,同时也改善了皖南地区的电网结构。
220千伏火莲线1989年9月13日投运。该线路同年将长芜宁220千伏线路开断后接入莲塘变电所。全长42.37公里。
110千伏陈宣线1971年开工,1973年6月21日通电。线路起自陈村水电站,达110千伏宣城变电所,总投资300万元(其中110千伏线路投资220万元,宣城11万伏变电所投资80万元),全长78.2公里,有杆塔292基,皆为轻型圆钢拉线塔。该线1978年9月至1985年移交给芜湖供电局管理运行及检修,1985年底仍交给宣城管理。
35千伏芜宣线投资160万元,于1964年兴建,工程分两期进行。1965年3月2日,芜湖县万春至宣城城关变电所共55公里的35千伏线路架道,宣城县从此接网用电。1966年底,芜宣35千伏线末端延伸14公里至上海军天湖农场下弯35千伏变电所。1970年35千伏芜湖线首端延伸接至芜湖市弋江110千伏变电所,长12公里,架通后为宣城专线。至此35千伏芜宣线全长81公里(后有27公里线路划归芜湖县管理)。
2、变电所
区内5县在1965年接入电网用电前没有35千伏变电所。1973和1985年,110千伏宣城变电所和220千伏宁国变电所相继投运,标志着区内电力工业跨上一个新台阶。1989年220千伏莲塘变电所的投运,从根本上改变全区落后的供电状况。截止1989年,全区共有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6座,35千伏变电所34座。地区主要变电所为宁国变电所、莲塘变电所与宣城变电所。
220千伏宁国变电所位于宁国县西郊独山村,占地53亩,由芜湖供电站建设,省电力设计院设计,主变压器间隔、220千伏、110千伏电气部分的安装由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变电队施工,35千伏开关室电气安装由华东送变电工程变电队施工。该所工程分两期建设进行,一期工程投资989万余元,装2台12000千伏主变压器,总容量为120000千伏安。1983年元月兴建,1985年元月8日投入运行。
220千伏莲塘变电所是区内电网的枢纽变电所,担负全区供电任务。该所建于1989年9月,位于宣城县西南郊的莲花塘村,占地4.4亩,总投资2583万元,由地区供电局承建,电气部分安装由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变电队施工。该所按2×120000千伏安设计,一期工程为装1台120000千伏安主变压器。
110千伏宣城变电所位于宣城县南郊,1973年6月竣工送电,总投资300万元(其中110千伏线路78.2公里,投资220万元,宣城11万伏变电所投资80万元),由宣城县供电局承建。发电初期,由1台20000千伏安主变压器工作,1981年又增加1台20000千伏安主变压器,两台主变压器并列运行(1989年莲塘变电所投运后,一号主变压器更换为31500千伏安的有载调压主变器)。1975年该所曾交芜湖供电站统管;1985年末复交宣城县管理;全年供电量1亿938万千瓦时。其时,该变电所是江南电网中主力变电所,担负着宣城、宁国、郎溪及广德4县部分地区的供电任务。
另有九十里店(殿)变电所建于1965年元月,所址在宣城县黄池公社(现属芜湖县)。总投资27万元。该所主变压器1800千伏安,进线为35千伏,4路出线均为10千伏。1972年,随着行政区划的变化,该所交芜湖县水电局管理。
附宣城地区变电所分布情况一览表(1989年)
宣城地区变电所分布情况一览表(1989年)

三、供电
1963年前,地区所辖各县电力工业均较落后,处于自发自用的封闭割裂状态,只有小型电站和火电厂向附近地区供电,但设施及电能质量都较差。1963年,广德县率先接入浙江省电网用电,结束了该县小火电站发电的历史。1965年宣城县接入电网用电。郎溪县于1969年就近接入江苏溧阳电网用电。泾县于1970年部分地区接入电网用电。接入电网后,供电能力和电压质量均明显改善。
1、配电线路
民国8年郎溪梅渚镇耀梅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后,安装1台36千瓦直流发电机,输出电压为220V,通过杉木电杆配电线路直接向用户供电。民国20年企业倒闭,供电中断。1959年,宣城电厂2000千瓦发电机投产后,所发电能通过6千伏高压配电线路送往城关十字街和钢铁厂。1960年该厂又架通至周王煤厂35千伏线路,向煤矿送电。1964年电厂停机后线路拆除。全区第一条6千伏线路从宣城电厂架至向阳乡磨盘山电站,沿途连接杨家嘴、水口两电站。1985年地区供电局成立前,全区分别由芜湖供电局、上海后方七○三所和浙江省供电。各县配电系统自成体系,由所在地的110千伏或35千伏变压所降压至10千伏向周围幅射,再由配电变压器变压后直接向用户供电。
农村配电线路始建于50年代末,安吴水电站建成后,以6千伏配电线路向章村电灌站送电。至1989年底,配电线路覆盖区内各乡村。
2、电力调度
调度范围1986年2月15日,地区供电局调度所正式从芜湖供电局接收110千伏宣城变电所的调度权。在此之前,宣城地区供电局调度管辖范围仅有宣城县8个35千伏农村变电所。同年3月19日,原属上海后方七○三所调度管理的110千伏宁国胜利变电所,因原机构撤销而归宣城地区供电局调度所管辖。1988年,地区供电局调度所先后接受陈纪486/491线及两侧开关、110千伏莲纪492线及两侧开关、110千伏长宣547线及两侧开关。1989年莲塘变电所投运后,该所1号主变压器及所属设备、110千伏和35千伏母线及所属设备、110千伏莲胜#589线、35千伏的所有的出线均属地区供电局调度所调度管辖。
调度方式宣城220千伏莲塘变电所投运前,宣城供电区运行方式以芜湖长龙山#547线开关通过110千伏长宣#547线向宣城变电所供电,并作为主供电源;泾县纪村电站挂宣城变电所运行,陈村#486线开关处于热备用。根据需要,有时宣城变电所和纪村电站也倒向陈村电站运行,即陈村#486线开关由热备用转为运行,宣城变电所#587线开关由运行转为热备用。有时也采取环网运行,即陈村——纪村——宣城变电所——长龙山连一起运行。宣城220千伏莲塘变电所投运后,宣城供电区运行方式在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方面有很大提高。主供电源由220千伏火莲#2891线通过莲塘变电所1号主变压器向宣城供电区的110千伏和35千伏网路供电。如220千伏莲塘变压所1号主变器或220千伏火莲#2891线检修,宣城供电区仍可恢复用长龙山变电所#547线开关或陈村的#486线开关供电。
3、电能质量
供电可靠性1985年原水电部SD137~85配电系统可靠性统计办法(试行)及其补充规定发布后,区内供电可靠性工作始起步。地区供电系统按时间、线路、范围、设备、容量、户数等资料进行统计,经计算得出各项技术指标,为可靠性管理提供数据。到1989年,全区配电可靠率达到90%。
频率宣城地区电网是华东电网的一部分,供电频率与华东网保持一致,为50赫兹。1978年前,由于电网管理混乱,全区电力一直处于低频运行状态,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和工业产品的质量。1978年宣城变电所增添低周减载装置。地区供电局成立后,既服从上级调度管理,也十分重视电能质量。地区供电局本身没有调频能力,每年按省下达的低频减载方案安排有关开关,在系统频率降到49赫兹以下时,开关自动跳闸,以保系统频率。
电压220千伏莲塘变电所投运之前,宣城地区一直处于系统供电末端,电压质量较差,常处于偏低状态。220千伏莲塘变电所投运后,由于系统220千伏电压偏高,供电电压也相应提高。1989年11月110千伏宣城变电所的31.5兆伏安有载调压变压器投运后,宣州市(原宣城县)的35千伏和10千伏用户电压质量有明显改善。为了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改善电压质量,地区调度所调度员根据系统电压变化情况下令投切电容器和改变变压器的电压分接头。至1989年底,地区供电局直接管辖的10个变电所共装电容器809台,总容量为34670千瓦,可投率为93.9%,110千伏宣城变电所电压合格率为77.9%。由于地区供电局无调相设备,故难以在全供电区网内调整电压质量。
4、线路运行
1960年区内第一条35千伏线路投运前,输电线路电压等级均在35千伏以下,线路以各小发电厂为中心,块状分布延伸,由各小发电厂负责运行维护和检修。1965年宣城县接入电网用电后成立外线班(安装队)。1973年110千伏芜宣输电线路投运后,其维护、检修、事故处理均由宣城县供电局负责。1976年芜宣110千伏输电线路由芜湖供电局管理,宣城供电局只负责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管理。1985年起芜宣110千伏线路由宣城县供电站管理,翌年地区供电局与宣城县供电局合并后,线路管理归口于地区供电局生产工区。运行中的线路巡视和基础资料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线路每月巡视1次,主电源输电线路进行不定期的全面巡视,遇有大风、大雪、洪水等特殊情况,线路工和人员集结待命,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发生的事故。各供电部门另于线路沿途聘请义务护线员,开展群众性的护线工作。通道下的林木每年也由专人砍伐几次。1987年和1988年,地区供电局与芜湖供电局、地区公安处、宣州市政府两次联合印发有关保护线路设施安全的通告,使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和维护处理有法可依。
四、用电
用户民国9年6月郎溪县耀梅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和民国13年广德广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电。用户主要是富绅和商号、机关、学校,也有少数一般居民。民国13年宣城县水东镇大汪村煤矿71千瓦交直流发电机投产后,用户是煤矿,开创了区内采矿业用电历史。建国前夕,全区大小电厂纷纷停业或倒闭,用电处于空白状态。50年代初,各县地方和私营电厂上马,主要为大米加工企业提供动力,自此区内工业用电历史正式开始。1958年,泾县安吴渠水电站正式建成发电,解决了官庄、花林两乡47平方公里的灌溉用电困难。之后,区内逐渐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农业用户日益增多,用户量逐年上升,到1989年底,全区农业用电容量近5000万千瓦。
负荷、电量区内电力工业发展之初,发出的电力与负荷不相配,如耀梅电灯股份有限公司装机36千瓦,但用户仅10千瓦左右。地方国营宣城电厂装机2000千瓦,而其送纺织厂、钢铁厂的电力负荷仅800千瓦。1978年后,各县负荷增加迅速。1986年,地区供电局调度的宣城、宁国、郎溪3县最高负荷达42.6兆瓦。1989年,此3县的最高负荷已增至57兆瓦,加上广德、泾县、旌德、绩溪(1988年元月,绩、旌两县划入宣城地区)4县,平均负荷可达80兆瓦左右(分属芜湖、陈村、徽州调度)。地区供电局成立前,各县分属不同供电区供电。1986年,全区全年用电35706.81万千瓦时(度),其中地区局直调24406.72万千瓦时,工业用电24841.08万千瓦时,占总量的64.95%,农村用电7234.63万千瓦时,占16.63%,市政生活用电3017.87万千瓦时,占9.76%(余属其他用电量),人增用电为159.85千瓦时。1989年,全区全年用电63881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48727万千瓦时,占总量的76.3%,农村用电(不包括乡镇企业)10299万千瓦时,占16.1%,市政生活及其他用电4855万千瓦时,占7.6%。
电费建国前,各县电灯公司电价都按成本、利润核定,没有固定而统一的电价,如郎溪耀梅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包灯制,16瓦灯头每月1.05银元,折合每千瓦时0.32银元。1958年,宣城电厂按地方政府批准的电价执行,照明用电以表计费、每千瓦时0.50元,农副业加工和工业用电每千瓦时0.16元。1965年,国家公布新的电力、电热价格。全区城乡接入电网用电后,电价遂执行统一价格。大宗工业用户实行两部电价,用电力率以0.85为标准。高于标准,则以当月电费为基础,按比例给予奖励;低于标准,则以当月电费为基础,予以罚款。1976年国家对部分电价进行调整,而当时全区各县局皆为芜湖供电局的趸售县局,电量趸售后,遂执行国家电价。1983年,水电部对力率调整作出规定。1985年,宣城地区各县皆按芜湖局的规定执行。1986年,地区供电局直供宣城县,趸售宁国、郎溪2县,执行国家定价。趸售电价,地区供电局可根据各县工农业发展水平和用电结构的变化作适当调整。
电费的收取方法是定人、定期、定线路抄表,开收费单据,交用户和局复核班各1份,由用户按核准数交费。农村用户以乡电力管理站为单位,由农电工抄表收费,电费上缴局抄收点。宣城县供电所划入电网后,1966年回收电费57.51万元,回收率为96.2%,同时收取旧欠电费5千元,至1975年末,宣城县供电局接网用电10年,电费总额1341万元。售电22294.32万千瓦时。1989年,全区共售电63881万千瓦时,电费回收率为100%。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