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即着手治理水土流失。1950年6月,皖南行署发出“关于严禁开垦宜林坡地及焚山以利保持水土”的指令。1952年11月,宁国县在仙霞乡建立蓄水保土试验区,对东津河的源头千秋关、腊哈坞、太阳基、孔夫关、深坞里等5处45平方公里的严重水土流失区,进行综合治理试验工作。1956年,各县相继成立水土保持委员会,抽调水利和林业技术干部,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到1957年底,开展水土保持的面积共353平方公里。宣城县1958年底止,共做谷坊6050个,挖蓄水坑8.5万个,修梯田、梯地3.63万亩,陡坡停垦3.97万亩,植树1070万株,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24平方公里。广德县1964年封山育林16.38万亩,修梯田、梯地1225亩,做谷坊88处,植树造林2.43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67平方公里。该县新杭公社横岗大队,自1976年将960亩荒山划作大队林场后,坚持年年植树造林,同时建谷坊、闸山沟20条,筑梯地200多亩,建小水库1座,保持了水土,展现出山青水秀的欣欣向荣景象,1983年被全国水土保持协调小组命名为水土保持先进单位。
“文革”期间,水土保持机构撤销,人员解散,工作停顿。1978年以后机构恢复。1982年,在广德县四合乡赵家湾设立水土保持实验站,开展泥沙流失观测和小区对比试验。对水土流失的治理,由单一措施发展到综合措施,由工程措施发展到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按小流域、一条沟地进行综合、集中、连续治理。1986年以来,宁国县云梯乡千秋、广德县四合乡接龙桥以上和赵家湾、泾县汀溪乡联合和风村乡共5处小流域先后进行综合治理。以生物措施为主,实行封山育林、荒山造林和停垦还林;以水平梯田、梯地为主,坡坡洼洼、沟沟岔岔,一面坡、一条沟地从上到下层层设防,梯地、谷坊、河坝等工程措施配套成龙。同时大力推广省柴灶和沼气或以煤代柴,减少山林砍伐。这5处小流域到1987年底,已封山育林8310亩,造林8828亩,陡坡停垦还林3886亩,建草场250亩,做梯地140亩,筑拦沙坝81座,修山塘52口,打井3眼,建省柴灶1793个和沼气池15个,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平方公里。宁国县云梯乡千秋片进行小流域治理以来,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2.9%提高到47%,经济林已陆续收益,人均收入由190元增加到391元。
全区面上治理至1987年底,共修筑水平梯田9.05万亩,植树造林95.36万亩,种草1.8万亩,其它各项措施28.54万亩,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5平方公里。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