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后至1987年的38年间,本区共发生较大洪涝、干旱10次。其中洪涝5次,发生在1954、1957、1969、1983、1984年,干旱4次,发生在1953、1958、1959、1978年,先旱后涝1次,发生在1961年。在严重的洪、旱灾害面前,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奋力抗御,尽可能地减少灾害损失。几个典型年份抗灾情况如下:
一、1954年抗洪斗争
这一年是本区有记载以来降雨最多的一年。5~7月份,各县降雨量均在1000毫米以上,其中宣城、郎溪、宁国、泾县超过1200毫米。山洪连续暴发,长江水位不断上涨。水阳江受山洪和江潮的夹击,新河庄最高水位达12.54米。到7月下旬,圩堤大部溃破。防汛期间,干群同心,军民协力,山丘区支援圩区,进行抗洪斗争。据不完全统计,在177个圩口的742公里堤防线上,有县区乡干部、工程技术人员、技工、船民、解放军指战员和医护人员3584人,民工13.6万多人(包括山丘区支援民工),与洪水搏斗40多个昼夜。共抢堵缺口26处、627米,加筑子埂162公里,抢修涵闸48座,下挡浪外障36.2万米,调动机动船43艘、木帆船1081艘,动用木桩50301根、元竹41万公斤、麻袋11544条、草袋29586条、芦席71991张。经过长时间不懈斗争,终于保住宣城金宝圩、汪圩和郎溪第一联合圩,使16万多亩耕地免遭淹没。溃破的圩口,经过抢堵,赢得时间,保证居民和财产安全转移,减少于损失。
二、1983年抗洪斗争
是年汛期暴雨频繁,洪水泛滥。水阳江流域自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连续5次大面积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新河庄以上平均降雨量600~700毫米,大大超过1954年同期雨量,河湖水位超过1954年最高水位1米以上。6月24日至7月8日,有31.37亿立方米洪水需要下泄,而新河庄段在同期内只能下泄14.21亿立方米。在人力不可抗拒的情况下,经过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仍然保住了宣城金宝圩、五星圩、庆丰圩、月亮湖圩和郎溪建设圩、保丰圩,保护耕地15万多亩。所有水库,特别是险病库,均安全渡过大汛。宣、郎两县在防汛抗洪期间,共调运木材1200立方米、毛竹4万多根、摊簟5000多张、芦席2.8万多张、草袋及编织袋17.5万条。宣城县参加抗洪抢险的民兵78301人,全县加筑子埂315公里,平均高1米左右,加固险埂要段334处,共完成土石方156万立方米。
洪水期间,得到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大力支援,除当地驻军积极投入抗洪抢险外,南京军区舟桥部队及时派一名副师长率领两个舟桥连赴宣城、郎溪,不分昼夜援救被洪水围困的灾民,武警部队派一个连队参加救援工作。仅宣城县就出动部队指战员3266人次、汽车312辆次、船只21艘,从洪水围困中救出群众4894人,抢运粮食90多万斤,为灾民治病5200多人次。
省委、省政府对本区灾情极为关心和重视,及时调运大批防汛器材,安排合肥、芜湖、蚌埠等城市赶制干粮食品30多万斤,派飞机空投给被洪水围困的灾民。省领导多次深入灾区,慰问灾民,指挥抗洪救灾工作。灾后适时发放救灾粮款,派出医疗队为灾区群众防疫治病。一方受灾,八方支援,许多地方捐钱捐物送到灾区。区内轻灾的泾县、宁国等县向重灾的宣城、郎溪县捐赠毛竹和副食品;地直机关捐款28.6万元、粮票13.5万斤、衣服2.1万多件、棉被102床、布匹544尺。白茅岭农场支援郎溪县粮食30万斤。蚌埠市支援宣城县物资价值39万多元。江苏、河南、上海、内蒙古等省、市、区也送来支援物资。此外,还有各地集体和个人捐赠钱物共20多起。
三、1978年抗旱斗争
这一年是建国以来本区受旱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灾情最重的一年。春季即少雨,4月份山丘区已呈旱象。自5月下旬起,由空梅接伏旱连秋旱,约7O~80天无雨,广德、宁国县100天左右无雨。到7月上旬,塘坝干涸,河溪断流,水库见底。各县都有上万人以至十几万人和上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靠远距离运水或临时掘井取水。7月下旬,各级领导深入第一线,发动和组织干部群众全面开展抗旱斗争。共开动固定站的抽水设备681台套、3.4万马力和可移动的机电抽水及人工提水机具,地区还从外地调进柴油抽水机707台套、1.3万马力投入抗旱。水源困难的地方,千方百计采取拦河打坝、挖井开渠、翻引江湖水等办法解决水源。宣城县有14万人投入抗旱。8月中旬水阳江断流,在管家渡打坝抬高水位3米,装机20台,提长江水倒灌水阳江。郎溪县每天投入抗旱劳力5万多人,高峰期投入机电设备1585台、3.16万马力,水车1219部;在吼儿桥、梅渚、定埠、王家渡、百车口、新沟咀等地建临时翻水站和喂水站15处,开沟挖渠57.5公里,拦河打坝180余道,打井855口,并在南漪湖内挖渠筑坝,提高水位,翻引湖水倒灌新、老郎川河。广德县先后投入机电设备2504台、2.38方马力,人力水车1360部,在桐汭河、无量溪河及其支流河滩上打井挖坑2721处。泾县每天参加抗旱劳力六、七万人,最多达10万人,开动机电抽水机747台、1.21万马力,混流泵和人力水车3249部,拦河打坝2267处,挖泉701处,开沟2065条。宁国县组织7万多人抗旱保苗,投入机电设备956台、1.14万马力,水车986部,抽水筒1077个,挖泉65处,还在太平、甲路、梅林、杨山等地进行了人工降雨。经过广大干群努力,全区早稻大部分取得较好收成。部分迟熟早稻及中、晚稻因无水抗旱,严重减产或绝收。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