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发展概况
宣城地区在建国以前,仅宣城县孙埠乡有一座百亩塘水库,原名玉粒塘,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嘉靖年间重修。至解放前夕,水库坝埂已残缺不全,普遍渗水,库容仅15万立方米。
建国以后,宣城县于1951年在狸桥乡修建下坝塘小水库,库容22万立方米。1952年广德县修建杨杆乡大洼村、赵村乡茶棵地和东亭乡打鼓垱3座小水库,总库容58万立方米。1953年,宁国县修建梅林乡大冲水库,库容16.9万立方米;泾县浙溪乡以工代赈,修建百亩塘水库,库容18万立方米。到1953年底,区辖五县共修建水库13座,总库容329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6万亩。
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区内曾掀起过三次水库建设高潮。1958、1959年连续两年大旱,又值“大跃进”时期,掀起了第一次水库建设高潮,共开工水库95座。泾县最多,开工23座。座落在泾县的陈村水库,是区内唯一的大型水库,于1958年4月勘测,8月动工兴建。全区5座中型水库中的天子门、龙须湖、塘埂头水库,均于1959年开工。1964~1966年,掀起第二次水库建设高潮,共开工水库83座。广德县最多,开工26座;泾县次之,开工18座。广德县张家湾中型水库即在此期间开工。全区30多座小(一)型水库(库容大于100万方、小于1000万方)中有23座是在这两次高潮中兴建的。1970年冬至1972年,掀起第三次水库建设高潮,共开工水库76座。郎溪县最多,开工20座。1970年11月开工兴建的广德县卢村水库,是区内最大的中型水库。到1976年底,区辖五县已建有水库264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5座,小(一)型30座,小(二)型(库容大于10万方、小于100万方)228座。水库大坝除陈村水库是混凝土重力拱坝,宣城马王沟、红茶坑和广德梓冲水库是砌石拱坝外,其余260座中、小型水库都是土坝。由于求成心切和缺乏经验,工程建设大都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因此也发生不少失误。如宣城县溪口、洋口、乌沙水库,不经科学论证,仅凭领导意志决定坝址,结果成为废弃工程;有的工程一哄而起,半途而废,如郎溪县钟桥和广德县新杭、陶家湾、粮长门等水库即属于此类;施工过程中,忽视质量管理,很多大坝清基不彻底,堆土成坝,不打夯,不行硪,土料不合要求,以致渗水严重;有些大坝没有达到设计高程,遗留问题和隐患较多;有些水库主体工程不全,形成“半拉子”。大部分水库渠系不配套,长期不能发挥应有效益。1975年8月河南发生特大洪水后,水利部颁发了水库防洪新标准,全区已建的水库均达不到标准要求。
1976年以后,水库建设主要是除险加固,逐库核算防洪能力,补做库区和坝址勘测工作。各水库普遍加高培厚大坝,有的增筑挡浪墙,拓宽溢洪道或同时降低溢洪道高程,以加大防洪能力。到1987年底,已有203座水库达到部颁防洪标准。其中,陈村大型水库,广德卢村、张家湾,郎溪天子门、龙须湖等4座中型水库,以及广德方山冲小(一)型水库,已达到防可能最大洪水能力;郎溪郎沅、广德南阳和宁国塔上3座小(一)型水库达到防千年一遇洪水。对大坝渗水的处理,采取在迎水坡筑粘土防渗斜墙,在背水坡筑砂石滤体工程导渗,或在坝体用粘土灌浆防渗。已筑迎水坡粘土防渗斜墙的有:郎溪天子门、广德张家湾2座中型水库和宣城百亩塘、董冲,郎溪郎沅、郎宁、梅丰、杨村、双塘、胜利,广德南阳、梅松树、杨家店、汪家桥、侯村、大石塘、下庄、云山,宁国七里冲,泾县鸡蛋冲、虎头山、云岭、东风、青峰涝、双坑等小型水库。进行坝体粘土灌浆防渗的有:广德卢村、张家湾和宣城塘埂头3座中型水库以及宣城胜利、油坊、狮子头、宛陵口,郎溪郎沅、郎宁、梅丰,广德南阳,梅松树、杨家店、青峰岭、侯村、横山、胜利坝、王家湾、陈家田冲、沟连垱、云山、下庄、蛟湖、大石塘、牛山,宁国文脊峰、龙庵寺,泾县南山涝、云岭、高村、安冲、马塘等小型水库。广德前山门水库则是采取剖开大坝进行回填夯实防渗。对放水涵洞漏水的处理措施为:宣城塘埂头中型水库导流底涵漏水,采取在底涵内衬砌涵洞,再灌水泥浆密实止漏;郎溪天子门中型水库以及杨村、梅红、胜利、联丰、山下铺、二连、幸福塘、上湾,宣城百亩塘、油坊、车水库,泾县鸡蛋冲、红旗、窑村、南冲,广德青峰岭、百家冲、侯村等小型水库,则是剖开大坝,返工重建。
80年代以来,水库土坝发生白蚁为害。经普查,中型水库5座、小(一)型水库22座、小(二)型水库124座,都有不同程度蚁害,其中已穿透坝身的35座,引起渗漏和管涌的5座。经采取人工挖蚁巢回填毒土、毒饵诱杀、封闭坝两侧山坡、药物搀和粘土灌浆等灭蚁措施,均取得良好效果。
自1976年至1987年,全区经处理已脱险水库190座,其中中型4座,小(一)型22座,小(二)型164座,增加兴利库容6000万立方米。1987年底,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5座,小(一)型水库34座,小(二)型水库226座,总库容28.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7.8亿立方米。
二、大、中型水库
陈村水库是区内唯一的大型水库。位于青弋江上游,水库大坝座落泾县陈村镇以东的将军山,距县城44公里。集水面积2800平方公里。是以防洪、发电为主,结合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124.6米,总库容24.76亿立方米。1975年8月河南省特大洪水后,洪水位校核标准提高到126.8米,相应库容27.21亿立方米。出现可能最大暴雨洪水时,确保大坝不漫溢的水位为127.7米,相应库容28.25亿立方米。正常兴利水位119米,兴利库容15.91亿立方米。设计正常低水位101米,相应库容5.85亿立方米。最低发电水位94米,相应库容3.03亿立方米。
水库枢纽工程包括拦河坝、溢洪道、中孔、底孔、发电厂和筏道等建筑物。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拱坝。坝顶高程126.3米,防浪墙顶高程127.7米,最大坝高76.3米,顶宽8米,坝顶弧长419米,共分28个坝块。坝体断面上游面高程105米以上为垂直段,以下为1:0.1倒悬坡;下游面高程120米以上为垂直段,以下为1:0.67倒悬坡。高程105米和87米处各设一平台,宽3.5米。坝内设有69.3米高程的灌浆廊道,68.1米高程的排水廊道和105米高程的检修廊道各1条,贯穿大坝两端。大坝侧各有1个开敞式溢洪道,堰顶高程123米,下泄流量3910立方米/秒。泄洪中孔1个,最大泄洪流量760立方米/秒。泄洪底孔1个,最大泄洪流量227立方米/秒。发电引水钢管3道,直径5~5.2米,进水高程从左到右分别为92米、92米、85米,最大引水流量113立方米/秒。大坝右侧建有双轨过坝筏道及起重设备,每次过坝可载30吨船只或20立方米竹、木筏,设计年运输量27万吨。
水库于1958年4月开始勘测,8月开工,采取“土法上马,土洋结合”方法,依靠人力和简单机械施工。到1960年底,共开挖土石方130万立方米,浇筑大坝混凝土28万立方米,完成投资额5000万元。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水库停工,此时已可发挥拦洪、滞洪作用。1968年复工,由水电部第十二、十四工程局机械化施工。1970年开始蓄水。1972年11月大坝主体工程按原设计基本完工。后又加高,于1978年五月完工,1982年2月验收。筏道工程于1977年完成土建部分,1984年完成安装部分。由于坝基构造复杂,又进行右坝肩和坝基断层加固工程,1984年5月验收。整个工程共开挖土方112万立方米,石方41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80万立方米,用钢材1.67万吨,水泥17.9万吨,木材6.73万立方米。淹没土地43675亩,拆迁房屋39342间,迁移人口34728人(太平县28799人,石台县5147人,泾县782人)。总投资15697.2万元。水库从1970年8月开始蓄水运行至1981年,均处于边施工、边运行状态。汛期限制水位随工程进展逐年提高,由1971年的97米到1978年的113米。1978年特大干旱,水库开中孔放水9800万立方米,使下游泾县、南陵等地70万亩农田在大旱之年获得丰收。1983年大水,水库于7月17日出现历史最高水位118.75米。1984年后,水库按正常水位运行,汛期限制蓄水位提高到117米。
水库蓄水后,淹没区出现“高峡平湖”,即太平湖。湖中岛屿千姿百态。从湖东浮溪口至湖西乌石镇长80公里,终年可以通航。且地处黄山、九华山之间,现已成为旅游胜地。
卢村水库是区内最大的中型水库。位于广德县无量溪河上游,水库大坝座落卢村乡崩口岭村以南1.5公里,距县城10公里。集水面积139平方公里。是以灌溉、防洪为主,结合发电、养鱼、城镇供水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1975年8月河南省雨型后,校核标准提高到可能最大暴雨(24小时点雨量900毫米)洪水位92.3米,总库容7150万立方米。兴利水位最终规模86.3米,库容3000万立方米。现兴利水位83.3米,库容2800万立方米。死水位66.3米,死库容150万立方米。枢纽工程有:粘土心墙砂砾料混合坝1座,坝顶高程93米,最大坝高32米,坝顶长952米、宽4.6米,防浪墙高1.4米、顶宽0.5米;正常溢洪道1座,位于大坝右侧山凹,开敞式溢洪,最大泄洪流量2160立方米/秒;非常溢洪道东西各1座,开敞式溢洪,最大泄洪量东侧1340立方米/秒,西侧940立方米/秒;隧洞1座,主洞最大泄水流量80立方米/秒。
水库于1970年11月发动9个受益公社民工破土动工,1971年4月又发动非受益的20个公社民工参与。大坝于1973年合拢,1975年开始蓄水,限制水位75米。“河南雨型”发生后,拓宽正常溢洪道,增设非常溢洪道,使水库达到新防洪标准。1976年大坝心墙85米高程以上出现4处裂缝,采取粘土灌浆处理,效果良好。1980年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竣工,1981年9月经省、地水电部门验收合格。工程共开挖土石方31万立方米,干砌块石1638立方米,卵石垫层2038立方米,浇筑混凝土7582立方米。淹没耕地2982亩,拆迁房屋2602间,迁移人口2895人。国家投资870.46万元(不含电站投资)。
水库灌区设计灌溉10万亩。由于渠系尚不配套,实际受益6万亩。1983、1984两年连续遭遇超标准洪水,渠系工程损坏严重。1985年修复,继续完善配套工程。至1987年止渠系工程国家投资184.8万元。
天子门水库“文革”期间,曾名东方红水库。位于郎溪县南部沙河上游。水库坝址座落十字镇天子门行政村的东湾,距县城23公里。集水面积35.5平方公里。是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鱼的中型水库。
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1975年8月以后,按可能最大暴雨校核,洪水位为67.2米,总库容4380万立方米。兴利水位62.7米,兴利库容2140万立方米。死水位51.5米,死库容140万立方米。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坝顶高程67.7米,最大坝高21.7米,防浪墙高1米,坝顶长183米,宽6米;溢洪道位于坝左侧山凹,侧槽式,最大泄洪流量545立方米/秒;放水涵为坝内钢筋混凝土箱涵,最大泄水流量10立方米/秒。
水库于1959年11月破土兴建,边设计边施工。1960年5月完成石灰砂浆砖砌放水涵,开挖临时溢洪道一道,大坝筑到58米高程处即开始蓄水灌田。1961年初改由省水利二支队施工。1962年初坝顶高程达到66.2米,蓄水61米。由于漏水严重,1965年冬翻修60米高程以上大坝,重建钢筋混凝土箱式放水涵。1966年建成正式溢洪道。1976年。大坝按校核后的防洪标准,加高到67.7米高程,同时建1米高的防浪墙,坝前加做粘土铺盖.迎水坡加做粘土斜墙防渗,于1977年全部完工。
水库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9.6万亩,1976年修正为4.8万亩。1961年开始修建渠系工程,到1973年,干、支渠基本挖成,并修筑配套建筑物188座。“文革”期间,建筑物破坏严重。1982年进行修复并完善配套工程,到1986年结束。水库和灌区建设,共完成土方141万立方米,开挖石方2万立方米,砌块石2.5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1830立方米。总投资额416.7万元。
龙须湖水库“文革”期间曾名东风水库。位于郎川河支流钟桥河上游,水库坝址座落郎溪县建平乡,距县城6公里。集水面积25平方公里。是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鱼的中型水库。
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1975年8月后,按可能最大暴雨校核,洪水位为32.65米,库容3425万立方米。兴利水位设计29.5米,现为28米,兴利库容970万立方米。死水位22.3米,死库容130万立方米。枢纽工程有:均质土坝、溢洪道、非常溢洪道和放水涵。坝顶高程33米,最大坝高17米,防浪墙高1米,坝顶长560米、宽4米。溢洪道位于坝右侧岗凹,开敞式溢洪,最大泄洪流量153立方米/秒。非常溢洪道位于坝右端,开敞式溢洪,最大溢洪流量479立方米/秒。放水涵洞为坝内钢筋混凝土箱涵,最大泄水流量5立方米/秒。
水库大坝于1959年11月动工修筑,边设计边施工。1960年春停工。1961年冬至1962年春续建,合拢后再次停工。1963年列入农水补助项目,后又列入基建项目,复工兴建。1966年将石灰砂浆砌筑的砖拱放水涵改为钢筋混凝土箱式放水涵。1972年10月枢纽工程基本竣工。
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2万亩。渠系工程于1962年开工修建,现有渠系可灌溉农田1.5万亩。
水库淹没耕地2060亩,拆迁房屋357间,迁移人口464人,国家投资112.2万元。
张家湾水库位于广德县桐汭河支流苏村河上,水库坝址座落广德县誓节镇张家湾村,距誓节集镇5公里。集水面积10.5平方公里。是以灌溉为主,结合养鱼的中型水库。
水库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三百年一遇洪水校核。1975年8月以后,按可能最大暴雨校核,洪水位51.76米,库容1335万立方米。兴利水位48.85米,兴利库容设计810万立方米,现为775立方米。死水位38.5米,死库容15万立方米。枢纽工程为均质土坝、开敞式溢洪道和钢筋混凝土压力箱放水涵。大坝高程53米,最大坝高17.5米,坝顶长176米,顶宽4米,防浪墙高1米。溢洪道位于坝右侧山凹,最大泄洪流量201立方米/秒。放水涵最大泄水流量7.1立方米/秒。
水库大坝于1966年10月开工,次年合拢。后一度停工,直到1973年1月基本建成。溢洪道于1974年春完成土石方开挖。1974年蓄水后,坝后44米高程处渗漏。1977年上半年按提高后的防洪标准,大坝加筑防浪墙高1米,迎水坡44米高程以上筑粘土斜墙防渗,拓宽和加深溢洪道。1983年又进行大坝粘土灌浆防渗。
水库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1.7万亩,1984年修正为1.55万亩。1967年开始建渠系工程,1974年发挥灌溉效益,有效灌溉面积7000亩。1983、1984年水毁较严重。1986年后继续完善灌区渠系配套工程。
塘埂头水库因库区在郎溪县姚村乡原塘埂头自然村,故名。“文革”期间曾名红旗水库。属宣州市管理。水库集水面积49.5平方公里。大坝为粘土心墙土坝,最大坝长210米,坝顶高程69.7米,最大坝高28.2米,顶宽4米,挡浪墙高1米。总库容31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100万立方米。溢洪道位于大坝西侧,利用自然山沟建成,底部高程64.5米,宽19.5米。输水涵洞直径2.4米,进口底部高程49米。
水库始建于1959年冬,1960年5月停建;1965年11月续建,1966年底再次停建;1970年下半年复工,年底大坝竣工。设计灌溉面积5.58万亩,渠系配套工程尚未全部完成,现受益农田1.1万亩。
附:1987年全区小(一)型水库简况
宣城地区小(一)型水库简况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塘 坝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