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宣城地区水利开发较早。春秋时吴国伍子胥督工开凿的胥溪河,经今郎溪县定埠沟通水阳江、太湖两大水系。三国时东吴大将丁奉屯兵宣城,发动军民围垦金钱湖,即今金宝圩的前身。唐大历二年(767),宣州观察使陈少游在宣城张家桥附近水阳江上督建引水灌区,灌田二百顷,民称德政陂。南宋和明初,本区因地近京畿,农业生产发展较快,水利建设也相应发展。明洪武三年(1370),宣城县筑玉粒塘,可灌田千亩。永乐初,江苏高淳筑东坝以后,水阳江水位抬高,为防洪避灾,水阳江下游圈圩增多,当时宣城县就圈圩36个。嘉靖年间,建平县已圈圩76个。到清嘉庆二十年(1815),宣城已圈圩162个,筑塘坝199座,泾县筑塘坝308座。清末至民国期间,由于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水利严重失修。至解放时,原有水利工程大都残破不堪,抗灾能力极为薄弱。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把水利视作农业的命脉,每年冬春都要集中劳力兴修水利。50年代加高培厚圩埂,联圩并圩,开沟挖渠,修塘筑坝,并兴建一批机械排灌站和水力发电站。1958年以后,掀起水库建设高潮,大型的陈村水库和中型的天子门、龙须湖、塘埂头水库均在此期间开工。60年代农村普遍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水利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机电动力排灌得到很快发展。特别是华东电网通到宣城后,电力排灌发展迅猛。70年代初,区内最大的陈村引水灌溉工程开工,经过六个冬春会战,总干渠于1977年建成通水,使泾县7万多亩农田受益。区内最大的中型水库
广德县卢村水库于1970年冬开工,1975年蓄水;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陈村电站于1975年全部并网运行,纪村电站也于1977年并网运行。80年代水利工作重点转移到工程管理上,对险、病水库逐个除险加固。山区开展小流域治理,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建国38年来,本区在水利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800多公里江河圩堤,普遍加高2~3米;机电排灌设备总动力8万多千瓦,提水排灌面积90余万亩;建成大型水库1座,中、小型水库265座,整修、扩筑塘坝和自流引水灌区7.5万多处,蓄水总量33亿多立方米。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146.13万亩,占总耕地65%。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