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宣城地区农业开发较早。隋、唐和两宋时期,以盛产稻米、茶叶冠甲我国东南。优质米“宣州白”,名茶“绿雪”、“云雾”、“火青”等,均享有盛誉。清咸丰末至同治初年,由于战争、灾荒和瘟疫,农村人口骤减,田园荒芜,农业生产濒于停顿。同治三年后,战争平息,疫情缓解,豫、鄂、赣、浙及本省江北民众大批迁入,带来良种、农具和纺织技术,至清末农业始有复苏。民国年间,又因军阀混战,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敛,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破坏,农村经济衰落,农业生产水平极低。1949年全区(按现辖五县、市,下同)农业总产值只有13799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粮食总产量27.3万吨,平均亩产95公斤。
建国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农业新技术,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50年代末期,由于“左”的错误和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挫折。纠正错误后,60年代初生产力即得到恢复。其后,由于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虽有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但除特大旱、涝灾害外,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向前发展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本区农村较早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随着城乡改革深入发展,农村经济日趋活跃。到198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69041万元,比1949年增长4倍。农产品产量与1949年相比,粮食增长2.4倍,油料增长7.5倍,棉花增长11.7倍,茶叶增长7.9倍,蚕茧增长90.7倍,生猪存栏量增长3.9倍,水产品增长4.5倍。粮食亩均产量566公斤,农民人均收入439元。农村经济结构向农、工、商综合发展的路子前进,农村改革方兴未艾。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