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宣城地区古为鄣郡、丹阳郡辖地,自晋武帝太康二年(281)设立宣城郡,迄今已有1700余年;宋乾道二年(1166)始称宁国府,亦有800多年,素为“江南名邑”。宣城之有志,始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已佚无考);至明、清时期,先后续修有《宁国府志》计8部,流传至今尚存5部。广德州自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至清光绪七年(1881)共修志书16部,今尚存9部。民国26年(1937)4月,安徽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毛龙章主撰《安徽第九区风土志略》,今亦保存完好。这些都是先辈们流传和保存下来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了解区情、借古鉴今提供了难得的史料。然而自民国26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修志之事中断无续。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逢盛世,修志大业得到了中共宣城地委和宣城地区行政公署的重视。编纂人员本着“求实存真、详今略古”的原则,十经寒暑,数易其稿,备尝艰辛,敬业尽责,终于编纂集成130万言的新编《宣城地区志》,实为可敬可嘉。
宣城地区历史悠久,景物宜人。境内南部山区崇山迭嶂,群峰雄峻;北部水乡河湖交错,清波荡漾;平畴沃野,林茂粮丰,乃鱼米之乡;更有文物胜迹、人文景观,为世人瞩目。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南宣(城)北合(肥)之称。今日之宣城,交通便捷,位置显要,东邻苏浙,地近沪杭,为安徽东南之门户。
在这块山明水秀的皖东南大地上,宣城人民在旧中国战事连年,家园屡屡被毁的险阻中,于一次次战乱之后,始终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承先祖之业,集先贤之智,创造出璀璨的文化,培育出民族的精英,代代相继,代不乏人。创有业绩、享有盛誉者如唐代名士汪伦,宋代文坛巨子梅尧臣及其后裔、清代世界三大数学家之一的梅文鼎,明代文字学家梅膺祚、民族英雄沈有容.清代诗坛名家施闰章、著名书法家包世臣、丹青大师梅清,当代著名国学大师胡朴安、艺术大师吴作人、著名学者胡道静,革命先驱者夏雨初、王金林、祖晨和现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等等,可谓群贤辈出,为了人民的事业,为谱写华夏光辉的历史无不留下璀璨的页章。
新中国建立后,全区人民自强不息,承先贤之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取得了新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人民从实际出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中共宣城地委、宣城地区行政公署领导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远远超出历史上任何时代。
盛世修志,新编《宣城地区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详今略古、求实存真,将宣城地区自建置至今一千多年的自然、社会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发展,及宣城人民建设家乡、繁荣宣城的历史,客观地科学地编纂成社会主义第一部新志书,为我们以史为鉴、存史资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增添了一部可靠的地情百科资料。
新编《宣城地区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既为宣城地区的文化宝库丰富了新的内容,又将激励宣城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扬长避短、建设桑梓,为宣城再现盛誉而奋力拼搏!诚然,新编社会主义新方志,不是对旧志的单纯延续,而是一项新的事业,是浩繁的综合系统工程。囿于水平、经验所限,漏误难免,诚望各界人士热忱指正,我谨向所有关怀、支持、指导帮助和协同编撰的各级领导、专家、方志界同仁及地县各部门、各单位参与新编《宣城地区志》工作的领导、编撰人员一并忱谢!
志成之际,是为序。
宣城地区行政公署胡晓华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序 言 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