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中小学体育
清末,本县书院、社学、私塾均未设体育课程,只有跳绳、踢毽子等自发的体育锻炼活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书院为学堂,始设体操课。以“尚武”为宗旨,每周习军事体操。民国初年,改学堂为学校,推行班级授课制,体操课逐渐改为体育课。民国12年(1923年),开设《生理卫生》。民国18年,在小学组织“童子军”,体育课带有军事性质,体育教师始称为“教官”。抗日战争时期,本县中小学有了发展,中学体育以列队、剌杀等军事活动为基本内容。这时,规模较大的南陵中学、郁青农校等学校遂逐步开辟运动场地,田径、球类等活动亦随之发展起来。解放前夕,除南陵中学、中山中学外,各校均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学校体育场地狭小,设备简陋,体育课大多有名无实。
解放初,本县中学和小学高年级均设体育课。1952年,加强了体育课的教学,逐步配备经过专门训练懂得体育知识的教员担任专职体育教师。1953年,遵照“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要求,把“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1956年,贯彻教育部《关于改进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指示》,实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体育课教学走上正规,体育课教学分学科和术科进行,学科传授体育知识,术科按教学大纲进行训练。除体育课外,各校广泛开展早操、课间操活动。1951年全县中小学推广第一套广播操,1954年推广第4套广播操和少年儿童广播操,1964年推行眼保健操。1972年、1980年、1990年分别推行第5、6、7套广播操和少年广播操。
1954年,国家体委颁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的暂行条例》(简称“劳卫制”)。1957年,全县中小学推行“劳卫制”锻炼。1958年,全县小学生42085名,除年龄限制外,有13754人参加“劳卫制”锻炼,经检测有12349人合格,合格率90%,其中获三级证书760人,二级证书14人。同年,全县中学生2581名,有2320人参加“劳卫制”锻炼。经检测有1972人合格,合格率85%,其中获三级证书145人,二级证书70人。三年困难时期,学校体育课无法正常进行,田径、球类等剧烈体育活动基本停止。1963年,中小学实施《体育教学大纲》,体育课逐步恢复。1964年以来,中小学生有1万多名参加游泳锻炼,其中有70%学会了游泳。特别是在圩区,几乎所有学生都学会了游泳,这为后来本县参加省市游泳、帆板赛获得较好成绩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初期,体育课改为军体课,以军事操练、投弹、射击和野营拉练为基本内容,原有体育课内容基本取消。70年代中期,学校体育课逐步正常化,中小学坚持每周“两课”(两节体育课)、两操(早操、课间操)、一锻炼(每日1课时课外体育活动)制度。1975年,国家体委颁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条例》。1979年以后,全县中小学根据国家标准开展以“达标”项目为内容的体育锻炼活动。1989年经测验在60227名小学生中达标52212人,达标率86.5%,中学生18339人中,达标14740人,达标率80%。1990年,测验52701名小学生,达标39053人,达标率75%,在16668名中学生中,达标13001人,达标率78%。
70年代中期,中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增高,中小学普遍重视学生用脑卫生和用眼卫生,改善教室采光,恢复眼保健操,加强了“防近”工作。据1987年视力检查,受检小学生1476人,其中视力在1.0以下的65人,近视率4.4%,受检中学生1155人,其中视力在1.0以下71人,近视率6.2%。
二、学生体育比赛
民国19年(1930年)举办县首届学生运动会,有7所高级小学近200名学生参加,历时3天,有赛跑、跳高、跳远等田径项目。一高学生俞松福获男子800米、1500米跑第1名,二高学生夏兰田获上述两项第2名。民国33年,县城沦陷,南陵中学迁至泾县章家渡附近萧村祠堂上课。同年冬,举行篮球、铁饼、标枪、跳高、跳远和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跑等项目的选拔赛,在近100名选手中选拔出20余名参加皖南行署在泾县茂林举办的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定期举行运动会,节日还开展校际比赛。小学生运动会共举办过4届。第1届于1958年6月举行,历时3天,有11所小学330名运动员参加,项目有跑、跳、投掷等。第2届于1964年6月举行,历时3天,有10所小学320名运动员参加,项目同第1届。第3届于1970年6月举行,历时3天,有5区及6所小学共11个单位330名运动员参加,有跑、跳、垒球等项目。第4届于1976年6月举行,项目同第3届。中学运动会共举办4届。第一届于1955年5月举行,历时3天,有3所中学120名运动员参加。第二届于1970年6月举行,历时3天,有168名运动员参加,项目有篮球、田径。第三届于1976年6月举行,历时3天,有10所中学360名运动员参加。第四届于1989年10月举行,有5个区及直属中学32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项目有铅球、标枪、铁饼、跳高、跳远、三级跳远和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4×100米接力跑等,运动员达748人次。各校自行组织的校运动会,在正常情况下每年1次。
这些比赛推动了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为培养和选拔体育人才奠定了基础。在全国帆板比赛(三角绕标)中名列第6名、在中日帆板比赛(三角绕标)名列第8的陈秀玲,在全省帆板比赛获远距离第1、三角绕标第2、全能第3的俞文静,在1984~1988年省运动会上四年连续获得游泳各项比赛29项名次(其中12项第1名)的鲍淑红,在1984年省青少年运动会上获游泳4项名次(其中3项第1名)的杨力学,都是从南陵二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在1984~1989年省运动会上获得游泳比赛8项名次(其中3项第1名)的赵五洲,获游泳7项名次(其中2项第1名)的张平,获游泳12项名次的强光远,获游泳8项名次(其中1项第1名)的杨昌梅,都是从南陵中学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在1986年省六届运动会获中国象棋少年组冠军、1989年全国象棋团体赛的执台裁判孙斌就是南陵中学的在校学生。1974年芜湖地区中学生排球赛夺冠的是弋江中学女排,手球赛夺冠的是南陵二中男子手球队。
1973年2月芜湖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本县运动员成绩表
表1—3

1987年6月,在安庆举行的省中学生游泳选拔赛中,本县运动员鲍淑红获100米、200米自由泳冠军,杨昌梅获100米蛙泳冠军、200米蛙泳亚军,强光远获200米自由泳亚军、100米自由泳第3名。
1990年5月2日芜湖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本县运动员成绩表
表1—4

三、业余体校
1974年5月,成立县业余体育学校,有教练员4人,设田径、乒乓2个班,学生40人。1988年5月,配备专职副校长1名,专职教练员6名,兼职10名,设游泳、乒乓、棋类、田径4个班,学生80人。1990年止,业余体校各班共训练555人,其中乒乓球80人,游泳120人,田径180人,棋类61人,武术66人,篮球48人,并向国家输送体育人才53人,其中大专学校16人,中专学校29人,省体校和体工队8人。在省体工队的乒乓球运动员李森林、帆板运动员陈秀玲、田径运动员张翔已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