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师范专业教育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谷学堂附设师范预科小学科,招收学员20人,学制1年。民国9年(1920年),县公署创办南陵县义务教育师范讲习所。民国11年,创办南陵师范讲习所,学制2年,培训农村小学教师80余人。这是本县师范教育的萌芽。民国25年,籍山小学附设短期师资培训班,学员20余人,学制1年,结业后担任小学教员。民国33年,南陵县初级中学附设1年制简易师资培训班,招收初中毕业生30余人。民国36年,学校附设1个4年制初师班,招收高小毕业生40余人。1952年,泾县、南陵、繁昌3县合办南陵初级师范学校,校址设在城东刘家祠堂,经费由皖南行署直接下拨,设6个班,其中3个短师班,学制1年;3个初师班,学制3年,共有学生300人,教职员20余人。1955年停办,1956年秋恢复。1957年春,由刘家祠堂迁至城关小南街(现校址)。1958年,改为南陵师范学校,招收中师、初师各2个班,1961年秋初师停办,初师一、二年级学生动员回乡务农,专门招收初中毕业生和民师。至此,该校已是1所初具规模、设备齐全、质量较好的中等师范学校。1969年1月,该校下迁办学,教职员分成5个组,除1组在原南陵中学校址开办“五七中学”外,其他各组分别到五里、峨岭、三里、烟墩4个公社创办普通中学。
1970年南陵师范学校恢复,因原校址被部队使用,迁往家发中学办学。1971年部队调离,学校迁回原址。从复办到1983年,该校招收3年制普师、幼师、2年制民师2374人,毕业1979人。1986~1990年,又先后培养普师毕业生719人,民师毕业生458人,公办教师进修生58人。1986年以来,新建校舍3685平方米,包括6层教工宿舍楼,4层女生宿舍楼,2层男生宿舍楼等,还改造了两幢旧楼,刷新了所有教学楼。
1990年,该校有高级讲师9人,讲师17人,助理讲师19人,有的教师在省以上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总结近百篇,其中郭明章先后发表过30多篇。微机比赛连续3次获芜湖市赛一等奖;省中师生语文4项基本功比赛获二等奖,江南片中师生小学教学、语文课试教比赛获二等奖。
1990年底,该校属芜湖市教委直管学校,有教职工85人,在校学生541人。学校占地面积36504平方米,其中校舍7452平方米,体育用地4170平方米,绿化用地3088平方米,水塘6000平方米,其他15794平方米。
二、农业职业教育
概况民国31年(1942年),建郁青农校,教育经费由绅士张和声利用会馆集资,学生近百人,教职工20余人。开设的课程除与普通中学基本相同外,增加作物栽培、畜牧兽医等科目。1949年4月与光迪中学合并为郁光中学。1960年,创办童村初级农校,校址在童村街附近,学制3年,设3个班,学生100余人。1962年,创办仙坊农业初级中学。1963年,童村初级农校并入家发中学。同年,创办葛林农技学校。招收2个班,学生100人。学校有实验基地,学生边学习边操作,收效显著,是当时皖南地区试点学校之一,1968年停办。同年,仙坊农业初级中学停办。1965年,全县先后创办了家发、东河、九连、石铺、戴汇、弋江6所农业中学和何湾农林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半耕半读,全年教学时间为600~700课时,师生参加劳动不少于4个月,并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农村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者,后因“文化大革命”停办。
1966年3月,县民政、教育、农林等部门筹办家发农垦学校,招收2个班,学生100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课闹革命。4月,又创办黄墓农垦学校,1968年,学校停办。1983年秋,在三里创办孔村农业初级中学。1984年,三里、许镇两所中学高中部改为农职业高级中学,初中部仍为普通中学建制。1985年9月,绿岭幸福民办初级中学改为绿岭农职业初级中学。1987年12月,何湾初级中学增设职业高中班,改为南陵县高级职业中学分部,初中部仍为普通中学建制。
南陵县葛林农技学校1963年底筹办,校址在石铺公社(今葛林乡)桃园大队。1964年秋招收初中毕业生100人,设两个班。1964年改为普通科,1965年开始按师范、农牧医、会计三大专业分科。1966年秋,又招收新生两个班,学制为4年。
该校的办学任务是:培养人民公社中学教师80%;升学深造5%;培养当地农业干部15%。学生入学后,凡农业户一律转为非农业,学生伙食费、学杂费、书本费由国家负担。有教职员15人,农工4人。
就当时教学条件和设备看是比较好的,县人委曾划拨水田100亩,旱地若干亩,作为教学基地,还有图书、仪器、农用工具多台,其中仅显微镜就有7台。1968年10月,学校停办。
许镇农职业高级中学前身是1965年创办的东方红普通中学。1981年,更名为许镇中学。1984年秋,改为由县直接管理的农职业高级中学,设农业技术专业,结合农村实际,进行养殖、种植教学。该校占地面积约10亩,有教室36间,教师宿舍36间,实验基地2.1亩。1986~1990年,又新建宿舍9间,围墙250平方米,新筑水泥路170平方米。
三里农职业高级中学原为三里初级中学,由南陵师范部分下迁教师于1969年创办的。1972年发展为完全中学。1984年,该校高中部改为农职业高中,实行一校两制。
为加强农职业教育,1987年后开设了农技、会统、农村机电、乡镇企业管理、家庭综合经营等专业课,举办了养猪技术、水稻栽培、蚕桑培养等短期培训班。开辟了3亩试验田,开展了食用菌栽培、樱桃谷鸭养殖等实践活动。1989年,又与县农技推广中心合办了农业技术双元制试点班,积极参与科技兴农,受到芜湖市人民政府的表彰。1983年,被评为宣城地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84年,被评为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先进集体;1985年,被评为县卫生先进单位;1986年,被评为县先进党支部;1990年,被评为芜湖市科技兴农先进单位。
该校十分重视勤工俭学,1973年,学校组织师生将校内鲫鱼背形的荒山坡开辟成3000平方米的操场,沿操场开辟200平方米跑道,计挖土5000立方米。1975~1976年,又组织师生在肖村、山泉后冲开垦荒山40余亩,办起了茶林场、养猪场和养兔场。与此同时,还利用农忙假,组织师生先后到澄桥、西峰等地学农,到泾县云岭、陈村、茂林、泾县化肥厂、钢铁厂参观学习,并组织校文艺队深入水库工地开展文娱宣传活动。
1990年底,学校又在原有基础上新建教学楼1幢40间,餐厅7间,水塔1座,师生用上了自来水。1990年,又新建了三里实验中心,分设物理、化学实验室、仪器室。实验中心的仪器、药品齐全,可供12组学生分组实验。
绿岭农业初级中学1984年9月兴办,校址设在晏公殿右侧山坡上。1990年底有校舍14间,计294平方米,设3个教学班,学生152人,教职员14人。绿岭农业初级中学的前身是幸福小学。1981年9月,增设戴帽子的初中班。1984年后改为农业初级中学后,除开设文化课外,还开设农业常识等专业课。
南陵县高级职业中学1985年秋,经省教育厅批准,将南陵县第二中学高中部改为职业高中,开设包分配的中专(中技)班和不包分配的职高班,共招收学生180人(烹饪、养殖等专业),毕业后由劳动部门分配75人。1990年秋,职业高中部重新改为普通高中。
三、卫生专业教育
1978年6月,经县革委会批准,成立南陵县卫生学校。1982年上半年,改名为县卫生进修学校,校址设在五里乡卫生院附近,有教室1间,厨房2间,宿舍、办公室租用五里卫生院的部分公房及民房。后因该校办学困难,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于1981年2月17日在城关东门关口征用土地8.6亩,征用费1.5万元,作为建校基地。1982年秋开始动工建校,已砌成石片围墙长达170米,竣工房屋300平方米,后因经费问题不能落实,停工待定。
该校自创办以来,到1984年止,已举办5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276人,其中男生114人,女生162人。招生对象系顶替职工子女、退伍军人、乡村赤脚医生和卫生系统在职知青。上述人员通过该校培训,择优录用,充实基层医疗单位。
该校设有高倍显微镜3台,氧气筒1个,三用机1台,幻灯机1台,骨架2具,各种解剖模型10余具、解剖图2套,还有课桌凳50套,双人床25张等。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