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机构
民国初年,本县审判机关的设置仍承袭清制,由县长兼理司法。民国26年(1937年)1月1日,设立司法分署 ,署内设司法委员、书记官、录事、检察吏、承法吏、司法警吏、庭丁等。是年,仍改由县长兼理司法。民国36年5月,县成立司法处,内设审判官,独立行使审判职权,下设看守所,但检察和司法行政业务仍由县长兼任。县司法处设主任审判官、审判官、主任书记、书记官,司法处看守所所长兼监长。
1949年5月27日,县人民政府设立民法科,集民政与司法一体。1950年3月,撤销民法科,成立民政科和县人民法院,配干部5名。10月,为适应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需要,另设县人民法庭,配法庭干部4人,在中共南陵县委直接领导下,由县公安局长兼主任审判员,院长任副主任审判员,配备审判干部5人,并相应建立调处委员会。全县10个区分设5个分庭,抽调干部47人,正副庭长均由土改工委书记兼任。部分乡建立了人民诉讼问事代书处12处。当时,县人民法庭和各分庭主要是审理各类政治案件,县人民法院主要审理普通刑事和民事案件。
1952年,全县95个乡镇设立调解委员会,有调解干部658人。土改结束,各区分庭撤销。1953年,全国法院进行司法改革,县人民法院为方便群众诉讼,在山区和圩区派出第一、第二巡回法庭,编制各3人,分别负责三里、合村、戴汇3个区和金阁、弋江、源潭、黄墓4个区的民事审判。
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后,法院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成立了审判委员会,专门讨论研究重大疑难案件。在审判程序上实行对刑、民事案件公开审理、回避、辩护、合议以及公开宣判等制度。1955年,调解委员会改为调处委员会。1957年,全县95个乡镇调处委员会合并为28个。1958年,调处委员会由原来28个并为11个。全县有60个生产大队建立了调处分会,调处委员588人;108个生产队建立调处小组,调处组 员375人。1965年4月,设立黄墓人民法庭,主要受理民事案件。“文化大革命”开始,在砸烂“公、检、法”的口号下,法院受到巨大冲击,被全面军管,法院正常工作全部停止。
1967年11月,县人民法院被实行军事管制,由人民解放军支左部队直接办理刑事、民事案件。1973年3月,县人民法院恢复,法院内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秘书室,各项审判工作逐渐正常。1981年,县人民法院配备干部28人,建立经济审判庭。1984年12月,增设弋江人民法庭。是年,秘书室改为办公室。1986年7月,增设何湾人民法庭。1987年2月,县人民法院院长升格副县级。1990年,新增设行政审判庭。至年底,县人民法院内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办公室,辖黄墓、弋江、何湾3个法庭,在编干部57人(其中副县级1人,正科级9人,副科级9人)。
二、审判制度
1953年底,县人民法院建立人民陪审员制度,陪审员由乡人民政府推荐,县人民法院聘请。1955年各区选出人民陪审员195名,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的一项审判制度。同时按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程序总结”,实行分开、回避、辩护、合议、上诉、宣判等审判程序。1973年,人民陪审员由社(镇)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县共选出人民陪审员58名。人民陪审员在参与案件的审理、合议、宣判等审判活动中,同审判员有同等权利。198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颁布,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就宣告终结的原则),对刑事、民事和经济纠纷的一审案件由县人民法院审理,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反革命案件,判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以及外国人犯罪或我国公民侵犯外国人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审理。1983年9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人民陪审员可以由审判员担任,组织合议庭。至1990年,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实行公开审判、辩护、合议、回避、上诉等制度。重大案件或疑难案件,由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实行民主集中制。
三、刑事审判
1950年开始镇压反革命,县人民法院根据“首恶必办,协从不问,立功赎罪,立大功受奖”的方针,坚持依靠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反对逼供信,禁止肉刑等审判指导原则。在量刑中体现过去从宽,今后从严,孤立和打击了最顽固的敌人。在这次镇压反革命中,共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237人,死缓16人,按罪恶轻重分别判处徒刑的617人。1952年审结了偷漏税案21件,贪污案20件;1954年受理了破坏选举案2起。1955年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中,残余的反革命分子和敌特分子兴风作浪进行破坏,县人民法院进行第二次镇压反革命运动,对残余的反革命分子予以沉重打击,全县共处理反革命案件76件,保卫了本县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顺利完成。1957年秋~1958年,县人民法院受理审结刑事案件1838件,其中现行反革命102件,历史反革命522件,其他刑事案件1214件,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扩大化问题。1962年、1979年、1982年3次进行复查,或纠正平反,或减轻处分。1966年5月,法院审判工作停止。1973年恢复人民法院,各项审判工作正常开展。1980年1月,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了《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县人民法院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依法从重从快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分子。至1985年共审理刑事案件638人,促进了社会治安的好转。1986年,受理各类刑事案件71件,结案68件,结案率达95.8%。1988年,受理各类刑事案件89件(含旧存3件),结案率100%。1989年,受理各类刑事案件124件,审结120件,结案率96.8%。1990年,受理各类刑事案件133件(含旧存4件),审结130件,结案97.7%,有力地打击了刑事犯罪分子,保护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
四、民事审判
“依靠群众,调查研究,着重调解,就地解决”,是人民法院开展审判工作的方针。从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施后,人民群众社会主义觉悟提高,特别是广大妇女对旧的婚姻制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婚姻案件逐渐增多,至1953年底,共处理婚姻案件1290件。1954年后,由于旧的婚姻制度已经摧毁,新的婚姻制度确立,婚姻案件趋于下降,至1955年,共处理婚姻案件407件。1956~1957年,处理婚姻案件243件,比1954年下降58%。1958~1959年5月,处理婚姻案件62件。1950~1985年,共审理民事案件3012起,其中1950~1960年底的10年中,共审理2633件(其中婚姻案件2090件,约占83%),大量民事案件的及时调解处理,既向广大公民进行了法制教育,又防止了各类民间纠纷激化,减少和预防了犯罪行为的发生,为社会的稳定作出了贡献。随着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婚姻、债务、损害赔偿等民事案件日趋增多,1986~1990年,全县受理民事案件1311件,审结1261件,结案率为81%。
为了加强民间来信来访工作,使案件得到及时受理,县法院于成立时就设立了接待室,接待室配有一名专职信访工作人员,由院办公室分管,有重大情况反映时,由院长亲自接待处理。接待人员本着“热情接待,听取陈述,以理相劝,按法办事”的原则进行工作,1979~1984年,县人民法院共收到人民来信4313件,接待来访3839人次。1985~1990年,全院收到人民来信5484件,接待来访7489人次。
1990年,新增设行政审判庭,配备庭长和审判员,受理行政案件3起,全部办结,其中2起维持,1起自动撤诉。
五、经济审判
县人民法院成立后至1980年,经济、民事案件均由民事审判庭审理。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保障改革开放,县人民法院于1981年2月设立经济审判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纠纷案件也逐年上升。1985年,受理经济案件41件,是1984年的4倍,结案37件,结案率为89%,诉讼标的总额达46.77万元,结审案件全部以调解方式结案,有效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经济利益,保障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是年,经济审判庭收到锦旗3面,感谢信数十件。1986年,受理经济案件59件(含旧存5件),比1985年上升44%,结案57件,结案率96.6%,诉讼标的总额42.4万元,结案中判决1件,其余均是调解结案。是年,受理经济行政执行案18件,10月底前全部办结。1990年,经济案件略有下降,受理案件43件,结案42件,诉讼标的总额81.9万元,协助有关部门执行经济案件16件。经济纠纷案件的及时处理,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经济权益,保障了多种经济成份的健康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86~1990年间,经济审判庭共受理经济案件255件,诉讼标的总额328.69万元,结案252件,结案率达98%。
六、案件复查
人民法院本着实事求是,秉公执法的精神,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时,实行依法重新审理。1953年起,根据“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原则,复查了“三错”案件(即错捕、错押、错判)。1956年,根据中共中央“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指示,复查了镇压反革命运动中的案件。1962年,又对反右派斗争及大跃进后期审判的案件进行了复查。1979年,县人民法院遵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的政策,集中力量,解放思想,排除干扰,全面地复查了历史案件和“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案件184件,改判56件;复查“文化大革命”前的老案157件,改判99件。1982年又复查老案320件,其中复查“文化大革命”中案件282件,彻底纠正6件,因受刘少奇冤案株连的16件也得到了全部纠正。1979~1990年,总计复查老案966件,改判298件,通过案件复查,提高了法院的审判质量和业务水平,也体现了人民法院的实事求是和严肃执法的作风。
上一篇:第二节 检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