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工人团体
机构沿革民国16年(1927年)2月,在中共南陵特支领导下,成立了南陵县总工会。中共党员李诚任主席。三四月间,组织发动各行业工人和店员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学徒待遇、废除污辱性劳动的两次罢工斗争,均取得了胜利。此后,工会会员由200人发展到2000余人,并成立了刨烟、屠宰、铁业、木业、厨业等行业工会。是年4月21日,县总工会被反革命势力篡夺。
抗日战争期间,县城遭日机轰炸,商店、工厂停业,县工会瘫痪。时中共地方党组织领导何湾、丫山等乡镇成立“工人抗日协会”(即工抗会),会员百余人,进行抗日宣传,支援敌后抗日斗争。
民国35年,恢复县总工会,分别成立了码头、车行、轿行、民船、砻坊、茶馆、澡堂、烟丝、织布等行业工会。次年6月,在中共南繁芜县委领导下,城内爆发万人抢米行动,各行业的工人、店员纷纷参加,将粮商屯积在各砻坊、粮行中1800多担大米抢走分掉,使劳苦民众度过饥荒。民国38年4月,县总工会解体。1950年1月,成立县工会筹委会。同年4月,县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产生了县总工会。同月,成立县搬运工会城厢区分会。6月,先后成立教育、建筑、金融等基层工会组织。翌年,先后成立店员、船业、米行及柏山渠等工会组织。至1952年末,有基层集镇工会5个,基层工会组织71个,拥有会员4858名。1953年4月,对乡镇工会组织进行改组,除黄墓、弋江镇工会,其余乡、镇工会划归农会领导。是年,成立国营企业工会和私营企业工会。9月,县总工会更名县工会联合会。是年,全县有基层工会组织101个,会员3764人,地方工会干部6人,产业工会干部4人,基层不脱产干部595人,工会小组420个。
1954年,工会组织整顿后,全县有基层工会组织43个,工会小组340个,会员3218人。1958年,工会组织再次进行整顿,全县有工会基层委员会58个,其中9人以下的4个,10~24人的25个,25~99人的25个,100~200人的4个。
1960年末,有基层工会组织128个,会员4416人,其中女会员520人,不脱产工会干部592人,基层专职工会干部3人。1961年8月,南陵县工会联合会仍改为县总工会。
1962年,县总工会加强了工会组织建设。是年,有基层工会组织129个,职工3730人,工会会员2700人,其中女会员639人,工会小组235个,专职工会干部1人,不脱 产的工会干部454人。此后,对基层工会多次进行整顿,至1965年末,全县有基层工会组织105个,会员3126人,基层专职干部1人,不脱产工会干部724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县总工会和基层工会停止活动。1968年10月,成立县职工代表大会(即工代会),取代了县总工会。翌年,成立工代会、贫代会、红代会联合办公室。1973年5月,撤销“三代会”,恢复县总工会。
1990年末,全县有基层工会委员会169个,工会小组26个,会员11380人。县总工会设组织部、财务部及文化宫、职工物价监督总站等机构。
主要活动解放后,工会围绕中共南陵县委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1950年起,紧密配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工会组织工人开展反对封建把头和不法资本家的斗争,动员职工订立爱国公约,有近百名工会会员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县委成立工人运动委员会,县委书记刘夜烽兼任主任,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是年,发动城区1326名职工,组成“三反”、“五反”打虎队,检举不法商人的“五毒”行为,与不法商人、行业把头开展斗争,整顿基层工会组织,清除了混入工会组织的坏人,纯洁了工人阶级队伍。县直有关部门还成立了工会法检查小组,协调了劳资双方的关系,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纠正了国营企业以行政包办代替工会工作的错误做法。同时,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劳资协商会议制度,按行业成立劳资协调会31个,通过劳资双方协商,订立合同,使职工工资普遍提高。1953年,组织发动职工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在职工中开展劳动竞赛,评选先进生产(工作)者、劳动模范,全县评选出省劳动模范3人,县劳模37人,先进生产(工作)者77人,先进生产小组14个。是年,城厢、弋江棉织工人加工组,完善生活、生产制度,成立民主管理委员会。1954年夏,洪水成灾,县工会组织工人投入防汛抢险斗争,广大职工投入挑圩堵险,抢救国家粮食169.4万公斤,各种种子12万公斤,油料39万公斤。职工向灾区捐款1184元,捐献衣物1121件,生产工具691件。灾后,组织工人代表赴农村慰问灾民。是年,张松山、牛中华、朱盛宾出席安徽省首届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6年,工会组织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292件,采纳598件,增产节约人民币25.9万元。是年,工会发动职工协助公方代表进行商店摸底、监督并协助资方清产核资,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工作。
是年,王和发、王梅花(女)、朱文才、张振科、姚青云、张秀英(女)、吴天碧(女)、梅山海、张运水、刘燕文(女)、徐领如、冯传和、周秀兰(女)、朱学贵、丁茂隆、胡成祥、阮开成、李永初、章明道、尹大毛、鲁鹤松、刘贵生、孙来火、孙光财、李光富、周启保、丁少长、吴同根、祝长发、汪忠财、唐先法、杨茂怀、张文友、周炳南、朱元吉、朱明春、管承平、杨芝真、杨春荣、孟淑元(女)、蒋素葵(女)、陶庭贵、王益、潘明汉、汪澈明、罗振等46人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出席了安徽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1957年秋,根据全总转发中共中央提出的县以下工会消亡的初步意见,县工会工作一度中断。1958年1月,县召开劳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500人。1960年,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实现革新项目2281件,发明创造758件,技术革新812件,试制新产品711项。同时,开展以高产、优质、低耗、安全生产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此间,张应荣、吴同根、张文彬、邓广松、王坤山、程度、洪维沅、牛中华、张林福、胡素梅、杨良琴等先后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1962~1965年,县工会先后组织在职职工加强社会主义教育,抓好职工生活福利;开展学雷锋活动;结合“四清”运动,举办阶级教育展览会和忆苦思甜报告会,并积极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此间,荚锦尧、宇志华、王崇生、吴锡荣、张仁农、朱德胜、牛中华、张海山、许谷、吴万树等先后出席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1968年,组织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中学、医院、商店掌握领导权,搞“斗、批、改”。
1980年后,工会工作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心,为职工说话办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组织基层工会开展“优质高产低耗”劳动竞赛,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职工队伍。是年,建读书小组136个,参加自学职工2759人。1982年后,在试行厂长负责制的同时,逐步实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企业民主化管理得到加强。1983年春,县总工会办职工业余中学,有高、初中5个班,学员250名,不少毕业生升入职大、函大。是年,省总工会、县总工会捐款3.06万元,救济受灾困难职工。1984年,开展“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是年,本县工人田径队参加市第二届工人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三名。1985年11月,成立县劳动竞赛委员会,开展“创最佳经济效益”、“创优质服务,争一流水平”、“班组升级赛”等竞赛活动。本年度,全县共评选先进企业16个,先进集体36个。在创建职工之家活动中,涌现市级先进职工之家10个,优秀职工之友35人。1987年县总工会作出《关于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的建议》,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转入以双增双节为主要内容。是年9月,成立县职工物价监督总站,协助政府在开展整顿市场,进行物价税收大检查,推行商品明码标签等活动中发挥一定作用。1989年为向国庆40周年献礼,在全县职工中开展“战百日,献百元,迎国庆”活动。是年,省、市总工会拨救灾款3.6万元,发给家住太丰乡受灾职工。至1990年底,共评出先进单位25个、先进集体47个、先进生产工作者126人。其中崔继恒、席德华(女)、舒国权、叶蔚华先后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县总工会财务工作被省总工会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工会代表大会简况表
表1—4

二、农民团体
农民协会民国16年(1927年)2月,在中共南陵特支和北伐军的帮助下,建立南陵县农民协会,开展反对土豪劣绅,扶助农工活动。4月21日,县农民协会被国民党右派纠集的暴徒捣毁。11月,中共党员俞昌准组织发动谢家坝、西村冯、十八姓等地的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并在俞家祠堂召开了900多人参加的成立大会。接着,七连圩、金家阁、落弓桥、蒋塘戴等地农民协会相继成立。12月初,在李村圩沟沿张一所祠堂里,召开100多人参加的农民协会骨干分子会议,决定建立农民武装,成立苏维埃政权。12月下旬,在谢家坝成立南芜边区苏维埃政府。民国17年1月中旬,谢家坝农民在苏维埃政府和南芜边区农民暴动指挥部的领导下,举行了以破开地主粮仓,强借地主粮食为先导的农民暴动。民国县政府派自卫队前往镇压,遭伏击,活捉自卫队长夏志诚。后因谢家坝农民暴动失败,农民协会解散。
农民抗敌协会民国27年(1938年)8月,新四军军部从民运部和战地服务团抽调一批骨干力量,组成南三区工作委员会,在本县三里、刘店、峨岭一带开辟工作,发动群众成立了农民抗敌协会(即农抗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在乡、保普遍建立农抗会的基础上,成立三里区农抗会。农抗会开展“减租减息”,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广大农民抗日积极性,不少贫苦农抗会员参加新四军,为新四军修工事、运送物资、抬担架,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10月,新四军三支队进驻蒲桥,在蒲桥、弋江、奚滩、金家阁、马家园、奎湖等乡镇先后建立农民抗敌协会组织,开展“减租减息”斗争。“皖南事变”后,农抗会由公开转入秘密,但在新四军领导的游击队活动范围内,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县农民协会1949年6月,成立南陵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9月,正式成立县农民协会,内设组织、宣传、青年、妇女、建设、武装等组。区镇村也设农协组织。农民协会发动贫苦农民入会,以贫雇农为骨干,团结中农和进步知识分子,在全县农村中村政权尚未建立时,农会行使领导权。农会会员参加剿匪,斗争恶霸地主,组建民兵,参加巡逻放哨等。土地改革运动中,农会会员组织起来清查丈量土地,查黑田,参加生产救灾。1952年,互助合作运动中,农民协会的会员带头加入互助组,创建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互助合作的骨干。1954年12月,撤销县农民协会,工作任务由县委农村工作部办理。
贫下中农协会1964年,“四清”运动在全县展开,贫协组织应运而生。1968年下半年,召开县首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成立县贫代会组织。1973年8月18日,召开第二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县贫下中农协会委员会。各公社、大队都成立贫下中农协会委员会,生产队建立贫协小组。“文化大革命”中,抽调贫下中农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医院、商店等单位,搞“斗、批、改”,开展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管理医院、管理商店、管理财务,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1982年1月,撤销贫下中农协会。
三、青少年团体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5年(1926年)2月,旅沪学生刘一清、朱怀德等在本县城内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南陵临时特别支部,直属团中央领导,下设3个团小组,团员13人。团特支组织团员、青年散发传单,宣传反帝反封建革命主张,2月底,自行解散。8月,旅沪学生俞昌时、俞昌准(中共党员),受团中央委派,返回本县开展工作,在城内建立“反帝非基(基督教)大同盟”组织,揭露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民国17年3月,共产主义青年团南陵县城关支部成立,书记王德芳,有团员16人。6月,中共安徽省临委委员王教和团省特委干部李炳乾口头指示,成立中共南陵县委、共青团南陵县委。时有团支部5个,团员40多人,多次散发传单,张贴革命标语。11月,中共安徽省临委和团特委派纪自友回本县整顿和恢复党团组织。12月初,在县城重建了共青团南陵县委,纪自友任团县委书记,后由郑树人、张宅中接任。民国18年3月,全县有团支部12个,团员70多人。翌年4月,本县党团县委在东、西乡发动和领导了一次千余农民参加的“借粮”斗争,历时10天,后遭镇压。民国19年5月,本县团组织停止活动。1949年9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南陵县工作委员会,内设组织部、宣传部、秘书室。各区也相应成立青年团工作委员会,在全县开展建团工作。1950年,辖团委10个,团支部58个,团员848人。是年起,团组织发动广大团员、青年组建民兵,投入剿匪反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全县团员、青年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952年,团组织发动团员、青年参加互助合作运动,投入兴修农田水利,开展爱国增产竞赛运动,有4名团员参加华东地区增产节约竞赛挑应战。是年,在互助合作运动中,有1371名团员参加了互助组和初级社,占团员总数76%。1953年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南陵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大会决定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南陵县委员会。基层设团委10个,团总支2个,团支部122个,团员2508人。7月,赴朝参战团员青年中,涌现出用自己胸膛堵住美军机枪口的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李家发。11月23日,团县委在中山公园召开大会,号召全县团员、青年向英雄李家发学习,并将李家发烈士事迹印成小册子,作为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教材。1954年,团县委召开高小、初中毕业生代表大会,号召农村知识青年回乡参加新农村建设。
1956年,召开全县首届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会议,表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1957年5月,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南陵县委员会。1958~1959年,本县团员、青年投入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组织突击队(组)493个,革新工具7478件,并组织发动团员、青年41952人次,投入水利兴修和绿化荒山植树造林。1959年,基层团委11个,团总支60个,团支部314个,团员7281人。1960~1961年,对全县团组织进行整顿,对团员进行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争当五好青年”活动。1963年3月起,发动团员、青年向雷锋学习,创“四好团支部”、争当“五好青年”活动,一大批团员、青年和团组织,被省地县授予“五好青年”、“四好团支部”光荣称号。县直机关举办70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学雷锋事迹讲座。1964年,发展团员582名,团员总数7869人。次年,团组织开展学习欧阳海、学习毛泽东著作活动,全县成立学习毛泽东著作小组564个,4693人参加。
1966年6月~1971年9月,团组织活动停止。1971年10月,恢复团县委及基层团组织,建基层团委27个,团支部277个,团员10374人。1975年1月,本县首次召开先进团组织、优秀团员表彰大会,表彰先进团支部(小组)119个,优秀共青团员272名。在“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运动中,团员、青年起着突击队作用。全县组成青年突击队、铁姑娘战斗队1800多个。是年,全县有基层团委29个,团支部641个,团员18296人。1976年12月,在三里公社召开全县先进团组织、先进青年集体和优秀团员、青年表彰会,表彰先进集体122个,优秀团员、青年358名。
1978年后,组织发动团员、青年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在学校开展优秀辅导员活动,并召开大会表彰和奖励。1979年,全县有团员15683人。
1980年,在全县青年中开展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活动。5月15日~6月15日,被定为全县青少年“爱科学”活动月。1981年起,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文明礼貌月”活动,广大团员、青年踊跃参加,成立学雷锋小组482个,青年服务队126个,农村青年包户组121个,农村青年助耕队145个,参加活动的青少年达10万多人次。1982年,基层团委31个,团支部665个,团员13415人。1983年,团县委荣获宣城地区“三优一学”先进集体称号。1984年,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各级团组织采用报告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在青年中掀起读书热潮。本县代表队在芜湖市“腾飞吧,中华”读书演讲比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1985年开展“英雄在我心中”的竞赛活动,团县委邀请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某部侦察参谋徐国稳作报告,介绍自卫反击作战的英雄事迹,开展学英雄,送温暖活动。是年,全县有基层团委36个,团总支14个,团支部449个,团员15656人。1987年,全县有基层团委36个,团总支97个,团支部654个,团员21826人。1988年7月,家发乡青年农民董学财为抢救触电农民王学荣献出年轻生命,被团市委授予“舍己救人好青年”称号。是年,全县开展学习董学财英雄事迹活动。1990年,开展营造青年绿色工程活动,建试范户404个,示范点55个,营造大小共青林30多处。桂山、峨岭、麻桥、葛林、县园艺场共青林相对集中,连成一片,初具规模,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绿色工程”。是年,团县委内设组宣部、学少部、办公室,在编5人,有基层团委36个,团总支126个,团支部605个,团员18617人,其中女团员6017人,占团员总数的32.3%。团员代表大会及基层组织概况表
表1—5

中国少年先锋队1950年,本县始在学校建立少年儿童队组织。1953年始名“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县有大队26个,中队119个,队员5160人,大、中队辅导员145人。时开展了“三要三不要”活动,即要爱护公物、要珍惜时间、要艰苦朴素;不要损人利己、不要浪费、不要贪小便宜和拿别人的东西,培养少年儿童新的道德品质。至1964年,全县少先大队131个,队员8948人,辅导员340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组织瘫痪,为“红小兵”组织取代。1978年10月,恢复少年先锋队组织。是年,少先大队272个,少先队员39669人,聘请辅导员339人。1980年,开展“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活动,全县涌现一大批红花少年。此后,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爱科学”月等活动,对队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1989年,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少先队达标创优活动。1990年,峨岭少先队总辅导员赵玖林被国家少工委、《辅导员》杂志社授予全国学赖宁优秀辅导员。城关三小五(1)中队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少先队红旗中队称号。是年,全县有少先大队252个,队员61220人,辅导员1590人。
四、妇女团体
民国16年(1927年)2月,北伐军进入本县,建立县妇女协会,王坤维(中共党员)任妇女协会主任。妇协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反对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4月21日,县妇协被国民党右派纠集暴徒捣毁。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民运工作队女队员洪淇、周雯等在本县蒲桥、弋江、奚滩、三里、刘店、烟墩、何湾、桂镇、工山等地发动群众建立妇女抗敌协会等群众组织,发动与组织妇女做军鞋、慰问袋,帮助新四军战士洗衣、补衣、上袜底、筹粮、筹款,开展慰问支前活动。民国30年1月后,妇抗会遭到严重破坏解体,妇抗会员遭受残酷迫害,妇抗会干部坐牢受刑,王菁(女)母亲被拉去陪斩。
1949年9月,成立县民主妇女筹备委员会。次年7月,成立县妇女民主联合会。1950年,县妇联动员贫苦妇女参加农会,投入减租、退押、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斗争。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全县有111名妇女主动送子、送夫参军;广大妇女自愿组织起来,赶制慰问品,全县涌现出2311名妇女抗美援朝积极分子。1951年,县妇联配合司法部门贯彻《婚姻法》,废除封建包办婚姻,提倡男女自由恋爱新风尚,全县290个寡妇和817名不合婚姻法的妇女,挣脱了封建枷锁,重新组织家庭;552名童养媳,解除非法婚约;24名尼姑还俗成婚;1416对自由婚姻受到婚姻法保护。
50年代,县妇联组织妇女学文化、上识字班。1956年9月,县妇女民主联合会更名县妇女联合会,设组织、宣传、生产、福利4个部和办公室。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全县80%的妇女参加劳动。1962年,家发公社茶林场场长戚元香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受到全国妇联表彰。1964年,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运动,广大妇女兴修水利、治山治水,上工达7万人次,女职工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涌现一批生产能手。
“文化大革命”期间,妇联组织瘫痪,为妇代会取代。1973年4月,恢复县妇联机构,各公社相继成立妇委会,大队妇代会、生产队妇代小组同时恢复活动。
1977年,开展“铁姑娘”竞赛活动,全县有“铁姑娘战斗队”72个,队员6421名,在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夺取农业高产中起骨干带头作用。1979年,全县评选妇女生产能手2190人,桂山公社桂镇大队妇女主任叶革翠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是年,有1420名妇女直接参加科学试验活动。1980年后,开展创“五好家庭”活动,1982年3月,县妇联召开“五好家庭”表彰会,出席会议代表97名,颁发奖状和奖品。工山公社一大队社员刘玉莲,19年如一日,照顾年老多病的祖父母和瘫痪多年的叔公公,受到省、市、县多次表彰。1983年,城关镇北街居委会中共支部书记陈巧云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4年,体制改革后,各乡镇及厂矿都建立了妇女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妇干。1986年,全县有妇女17898人参加学习。峨岭乡10个村民委员会办扫盲班64所,学员1685人,其中女学员898人,经过学习,有50%妇女已能写简单书信。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县十届人大代表中有女代表23人,占代表总数8%,其中3人当选为常委。县三届政协委员会中,有女委员17人,其中常委1名。1989年,县妇联被评为省先进单位。1990年,县妇联内设宣教、权益、少儿3部和办公室。
1990年,全县妇女中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6人,省级15人;评出“五好家庭”21712户,其中出席全国1户,省1户。是年,县直各部门干部中有女干部1065人,其中副县2人、正科7人、副科23人。全县有女党员1205人。
妇女联合会代表大会简况表
表1—6

五、工商团体
商会宣统二年(1910年)成立县商会,会址在小南东街南侧“留仙居”(即今工商联址),第一任会长涂宝光。民国期间,商会领导下的同业公会先后建立。民国29年(1940年),成立粮食业同业公会,会员63家(解放前夕达84家)。民国31年,成立面粉业和榨油业同业公会,会员分别为11家、21家。商会及其领导下的同业公会延续到解放初期停止活动。
工商联合会1952年12月,成立县城厢工商联合会。1953年3月,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是年6月8~10日,举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设执委13人,常务委员 14人,监察委员5人。工商联设置秘书室和业务辅导、组宣、总务3股。弋江镇成立工商联分会,黄墓、三里成立工商小组。工商业联合会成立后,在共产党、人民政府领导下,团结教育私营工商业者爱国守法,接受工人阶级监督,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按章纳税,举办社会公益事业。为支援抗美援朝,本县工商界共捐献购飞机大炮款19.84万元。1953年,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五反”运动。1955年,工商业者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至1956年底,完成全县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大炼钢铁,工商联建小坩锅,土法炼钢铁。同时,举办会计人员学习训练班,开展服务竞赛;组织骨干参加政治学习,以端正思想,改造世界观。嗣后,工商联活动日渐萧条,至1966年,县工商联历四届。“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商联人员调离,组织解体,停止活动。1987年12月,召开工商联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恢复县工商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选常委9人,执委16人。
工商联恢复后,本着“宣传形势,了解情况,反映情况,团结会员,教育会员”的原则,加强对会员的教育,加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并配合县委对台办、三胞亲属联谊会,开展三胞亲属联谊工作,引进资金和技术,为统一祖国服务。此外,还创办《工商信息咨询》简报,开展信息交流,与50多个兄弟组织、工商企业建立往来关系。
个体劳动者协会1981年11月,成立弋江区个体劳动者协会,会员划分6个小组进行活动。1983年夏,山洪暴发,个协弋江分会建立抢险小组,会员宋忠国一家老小5口人被洪水围困的危险时刻,抢险小组及时赶到,救出宋家5人及部分财物。
1986年4月5日,在城关召开县个体劳动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60人,选举产生9人组成的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第一届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南陵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章程》和《给全县个体劳动者的倡议书》。此后,相继建立弋江、城关、黄墓、峨岭、工山、何湾6个个协分会。
1987年,弋江镇个体劳动者协会举办有1000多人参加的“致富杯”歌咏大奖赛,歌颂共产党的富民政策。1990年,全县有个协会员4344名。
六、其他团体中苏友好协会1950年,本县成立中苏友好协会,各区成立工作委员会,各机关、学校成立分会,会员发证章证书。协会通过报告、图片展览,宣传中国和苏联人民友好和合作。此后,根据总会规定,协会只吸收团体会员,1959年后协会停止活动。
抗美援朝南陵县分会1951年,成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南陵分会(简称抗美援朝南陵分会)。分会发动会员在拥护世界和平理事会关于缔结五大国(中、苏、美、英、法)和平公约宣言上签名,并投票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与单独对日媾和;发动群众捐献购买飞机大炮,订立爱国公约,组织妇女做军鞋、慰问袋,发动学生给志愿军写慰问信等。抗美援朝分会下设办公室,1958年撤销。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