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初期,本县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两块银元可买50公斤熟米。抗日战争爆发后,粮价逐步上涨。民国30年(1941年)10月,米价每50公斤国币2600元,小麦价每50公斤国币4600元。民国35年7月,每50公斤中等熟米价30000~33000元,中等小麦20000~21500元。民国36年,通货膨胀,粮价飞涨,本县5月粮食价格如下表。
民国36年5月粮油市场价格变动表
表1—5单位:市担、国币元

解放初期,国营粮食公司挂牌公布粮价,中熟米、小麦、黄豆每50公斤价9元左右。
1953年11月始,粮油实行统购统销,购销价格由县人民政府控制、调整。粮油购价有统购价、超购价、定购价(比例价),粮油销价有统销价、市场贸易价。
一、粮油购价
统购价50年代,每50公斤籼稻购价6.60元,小麦9元左右,黄豆10元。60年代到80年代初,粮食购价全国进行了三次较大幅度的调整。第一次,1961年,全国粮食购价平均提高25.25%。本县5个主要粮食品种(稻谷、小麦、大豆、玉米、红粮)平均每50公斤由1957年的7.67元提到9.70元,提高26.38%。第二次,1966年,全国粮食购价平均提高17%。本县5个主要粮食品种平均每50公斤由1961年的9.70元提到11.68元,提高19.4%。第三次,1979年从夏粮上市起,全国粮食购价提高20.86%。本县5个主要粮食品种平均每50公斤由1966年的11.68元提到14.56元,提高25.7%。
油脂、油料收购价有5次较大幅度的调整。1954年、1957年、1961年、1971年、1979年,油菜籽每50公斤购价依次是15.30元、18.40元、23元、28元、36元。分别提高33%、20.3%、25%、21.7%、28.6%,总计5次提高227.3%。芝麻购价依次是18.30元、23.70元、32元、42元、55.50元,分别提高5%、29.5%、35%、31.3%、32.1%,总计5次提高217.1%。
超购价1960年开始,以生产队为单位,人均全年交售商品粮超过100公斤以上的部分加价10%。1961年粮食购价全面提高,取消加价。1965年夏粮超购,加价12%,秋粮超购加价30~50%。1979年,在提高粮食统购价格的基础上,超购加价50%。1972年对油料超购部分加价20%,后调到30%。1979年,对油料超购部分在统一提价的基础上加价50%。
定购价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定购的价格全国统一按“倒三七”即三成统购价、七成超购价比例计价。本县按省规定籼稻、花麦、白麦、玉米按“倒三七”,粳稻按“倒二八”,糯稻、红梁按“倒四六”比例计价。
1987年,对粮食定购价的基础价,即统购价进行了调整,籼、粳、糯三稻平均每50公斤由13.37元提到14.81元,定购价相应提高到19.72元,比1979年13.53元提高45.8%。1989年,籼、粳、糯三稻及小麦全部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平均定价25.33元,比1979年统购均价14.13元提高79.3%。
1984年,油料收购按“倒四六”比例计价,即四成按统购价、六成按超购价计算。1989年油菜籽、芝麻定购价分别为53.80元、86.70元,比1979年分别提高49.7%、56.2%。
二、粮油销价
1953年实行粮油统购统销,销价基本稳定。1958年前,在提高粮食购价的同时,也相应地提高粮食销价,购销保持一定的差价。1961年提高粮食购价,销价未动,购销价格第一次出现倒挂。1963年,把农村粮食销价提到与购价持平,对城镇职工定期发粮价补贴。1966年,在提高粮食购价的同时相应提高销价,实行购销同价。1972年,按省规定,荞麦、绿豆、红小豆销价按购价加10%经营管理费销售。1979年,全国粮食购价平均提高20%,而销价未动,第二次出现购销价格倒挂。
1971年前,油脂油料销价基本上随购价相应提高。1971年,提高油脂油料购价,销价未动,购销价格倒挂,菜油每50公斤销价低于购价8元。1979年,全国大幅度提高油脂油料购价,食用油脂销价仍执行1964年调整后的价格。1990年,油脂市场价是国家统销价的3倍左右。
几个年份粮油价格变动表
表1—6单位:元/50公斤

收购价1985年以前为统购价,1985年及其以后为定购价。销价均为统销价。定购价即比例价,一般按三成统购价、七成超购价折算构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