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变动、数量
本县人口历代有外地迁入的。现今全县王姓已发展到近4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东晋初年(约317年)由歙县等地迁入境内(今城关镇王家坦)落户,其后裔先后居住在黄塘、仙坊、黄墓、奎湖等地。唐末至北宋靖康(约900~1126年)以后,多有南渡来此定居的,使本县人口逐渐增多。江西籍刘姓即在南宋迁入县境中部,今城关镇及周围乡村多有其后裔。明代至清乾隆、嘉庆年间,陆续有外地人迁入定居。明朝初年旌德籍张姓来县境东北部定居,今黄塘、黄墓等地均有其后裔。刘姓的又一支,于乾隆年间从四川眉山来县城北门定居。现城关镇、工山、奎湖等地均有其后裔。今全县刘姓人口发展到2.1万人,其祖先多系外地迁入。明洪武十年(1377年)全县人口75607 人;永乐十年(1412年)有1816户,71312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有9127户,93890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有8237户,90953人。后由于“东南不见兵革,政在与民休息”,人口发展较快,如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已发展到33.9463万人。此后,历经灾害饥荒、疫病、战争、死亡和外流量较大。民国年间,军阀混战,灾荒不断,后来又是日本侵略军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人口发展缓慢。民国8年(1919年)全县19.8846万人;民国17年为45482户,25.3974万人;民国28年,共45979户,25.2152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和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人口增长较快。40年来经历了“渐增——负增——猛增——控增”4个阶段。1949~1958年的10年,人口逐渐增长,自然增长共4.0104万人,年平均递增13.6‰。1959~1961年的3年,由于大跃进、反右倾等“左”的失误和严重自然灾害,出现人口负增长,人口自然减少共1.6650万人,年平均递减17.5‰。1962~1964年的3年,人口由回升到猛增,自然增长共3.5225万人,年平均递增37.1‰。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1967~1972年,人口生育出现无政府状态,增长过猛,6年人口自然增长7.4891万人,年平均递增38.8‰ ,每年出生人数在1.2万以上,人口出生率在40‰上下。1973年以来,由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人口得到控制增长。1973~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9.4950万人,年平均递增10.9‰。人口增长形势依然严峻,有待坚持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949~1990年 人口情况统计表
表1—1

若干年份人口迁入、迁出统计表
表1—2单位:人

二、分布、密度
分布本县西、南部的丘陵山区人口较疏,东、北部的平原、圩区人口较密。乡村人口较疏,城镇人口较密。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总人口50.0081万人,其中丘陵、山区20.9521万人,占总人口41.9%;平原15.3856万人,占总人口30.8%;圩区9.8271万人,占总人口19.6%;城关镇和弋江镇3.8441万人,占总人口7.7%。
根据公安局发放居民身份证名册统计,全县共有383姓(单姓381个,复姓2个)。其中:王、张2姓均在3万人以上,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8%、7%;陈、李、刘、宋、何、吴、汪、周、徐、胡、杨11姓分别达1~3万人;潘、叶、黄、丁、方、许、赵、俞、秦、程、戴11姓,分别有0.5~1万人;弋、友、院、迟、厂、祥、含、化、男、敏、庙、帮、衷、贡、苟、缸、抗、伏等40多姓,每姓未超过10人。本县西南部低山区,东北部水网地带,东部弋江平原,均开发较早,姓氏比较集中,不少聚族而居的大姓,如丫山孙姓、绿岭丁姓、八甲张姓、孔村叶姓、石塘李姓、小岭章姓、八都何何姓、强林王王姓、孟家庄秦姓、盛村盛姓、涵口陈陈姓、蒋塘戴戴姓等。城郊西北、西南、东南丘陵区,居民多从各地迁入,姓氏多而杂。如家发、工山、戴镇、五里、峨岭、葛林、石铺等乡,姓氏均达300多个。
密度民国8年(1919年),县内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7人;民国17年,为201人;民国22年,为197人。解放后,人口密度随着人口增长而增加。1949年,每平方公里220人;1953年为233人;1957年为259人;1965年为258人;1978年为363人;1980年为372人;1985年为385人。1982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6人,是1964年人口密度242人的1.55倍。1990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96人,比1982年增长5.32%。其中:丘陵、山区264人/平方公里,平原545人/平方公里,圩区549人/平方公里,城关和弋江镇4992人/平方公里。
1990年“四普”全县各乡(镇)人口分布密度表
表1—3

附:姓氏录(以笔划为序)
丁、卜、刁、于、弋、卫、干、凡、万、马、门、王、邓、尤、友、尹、午、文、车、水、贝、包、卞、计、戈、孔、凤、丰、方、户、化、牛、毛、韦、开、田、达、代、旦、支、叶、印、平、乐、丛、石、史、司、圣、申、艾、白、过、古、甘、邝、冯、皮、玉、卢、龙、兰、厉、宁、左、台、朱、汤、曲、全、向、邢、许、任、宋、孙、羊、阳、刘、应、伍、宇、池、迟、产、成、师、江、阮、安、毕、纪、共、贡、巩、光、关、匡、伏、朴、吕、后、华、齐、乔、权、米、庄、吉、闫、闵、沐、豆、但、狄、杜、邹、芮、祁、邰、吴、严、仰、巫、危、余、佘、岑、时、邵、沙、沈、苏、束、闰、昂、谷、抗、陈、汪、完、李、杨、陆、芦、庐、何、含、花、邱、男、励、利、庙、牧、竺、邾、卓、木云、屈、易、咎、武、於、郁、禹、岳、张、昌、承、侍、尚、陕、单、郑、宗、金、居、季、官、苟、庞、范、房、宛、周、罗、杭、祈、郎、林、茅、茆、孟、苗、明、英、帮、祖、相、宣、荀、查、赵、姚、闻、俞、院、恽、施、胜、钟、姜、奚、经、荣、衷、欧、柏、贲、荚、宫、阁、缸、柯、郜、胡、费、骆、贺、郝、候、哈、洪、前、娄、柳、都、祝、陶、诸、段、唐、谈、涂、钱、秦、祥、晏、殷、袁、原、柴、桑、席、晋、夏、爱、翁、班、贾、桂、耿、顾、郭、高、望、徐、海、宦、能、倪、聂、梁、凌、莫、隋、敏、笪、淡、第、萧、项、屠、阎、章、庾 、曹、巢、常、崔、商、盛、营、敬、崩、龚、康、符、鹿、黄、戚、聊、梅、麻、董、覃、韩、游、詹、湛、温、喻、朝、程、储、褚、舒、曾、靳、谢、傲、鲍、嵇、焦、筐、傅、富、彭、鲁、琥、强、童、窦、解、裘、虞、雍、慈、疏、蒋、简、葛、蒯、路、赖、雷、楼、蓝、剿、慕、端、翟、熊、蔡、厂、僧、裴、管、阚、廖、满、缪、赫、滕、燕、潘、樊、穆、雕、臧、操、璩、薛、黎、饶、戴、颜、藕、瞿、魏、欧阳、端木。
三、人口普查
1958~1990年,本县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进行过四次人口普查。
第一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间为1953年6月30日24时。调查项目:与户主关系、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及本户住址计6项。组织:由县、区、乡选举委员会组织实施,将人口普查登记与选民登记同时进行,于4~7月完成。普查结果:全县总人口290127人,其中男158017人,女132110人,性别比(女=100)为119.61。
第二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为1964年6月30日24时。调查项目: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民族、本人成份、文化程度、职业和本户住址计8项。组织:在县人民委员会领导下,建立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县、区、社均设立人口普查办公室,于3~8月完成。普查结果:全县总户数75787户,总人口306417人,其中男162142人,女144275人,性别比(女=100)为112.38。
第三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为1982年7月1日零时(即6月30日24时)。调查项目共19项。按人填报的项目13项: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状况、文化程度、行业、职业、不在业、婚姻状况、妇女生育状况等。按户填报的项目6项:户别、本户住址、人数、1981年出生、死亡、外出人数。组织:县人民政府成立县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区、社均设立人口普查办公室,人口普查于1~10月完成。普查结果:全县总户数104537户,总人口475347人,其中男249521人,女225826人,性别比(女=100)为110.49。
第四次人口普查按国务院决定,为准确地查清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全县人口数量、地区分布、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方面发展变化情况,检查人口政策执行情况,以便国家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标准时间为1990年7月1日零时。调查项目共21项。按人填报的项目15项: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状况、1985年7月1日常住地状况、迁来本地原因、文化程度、行业、职业、不在业、婚烟状况、妇女生育状况等。按户填报的项目6项:户别、本户住址、人数、1981年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离开本县一年以上人数。组织:县人民政府成立县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层层设办公室,由于县、区、乡(镇)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2000多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工作人员,经过1989年10月至1990年11月的精心工作,获得一次性高质量完成的好成绩,被评为全省第四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一等奖和全国先进集体。县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应周被评为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先进个人。普查结果:全县总户数127518户,总人口500081人,其中男261872人,女238209人,性别比(女=100)为109.93。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